谍海猎影(校对)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449

  方不为大喜过望。
  他不缺钱,更不缺武器,缺的就是人。
  这样一来,方不为这一千人,全是精兵,装备可媲美税警总团。
  所以谷振龙才会替他可惜。
  “兵练出来,不就是用来打仗的么?”方不为笑道。
  谷振龙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滚!”一个茶盏往方不为的头上飞来。
  方不为稳稳的接在手里,没等谷振龙跳起来,便奔下了楼。
  谷振龙根本没有追的意思。
  他盯着方不为离去的方向,咬着牙骂道:“蠢货,哪能守得住啊……”
  其实方不为比他更清楚。
  ……
  第二日一早,谷振龙便动身了。
  方不为认为陆路不太安全,而且目标太大,所以这次改走水路,顺长江逆流而上。
  谷振龙只带了一个副官,一个厨子,还有一个班的警卫。
  再加上方不为,还不到二十人。
第1021章
固守南京
  雪依然在下,一阵阵冷风卷着雪花,直往人的脖子里钻。
  谷振龙扶着栏杆,定定的盯着下关的方向。
  自从上了船,谷振龙就站在船边,已经整整半个小时了。
  谁劝打谁。
  而方不为上船之后,就给开船的几个兵交待行程去了,恰好不在。
  等出了驾驶舱,看到跟个雪人似的谷振龙,方不为叹了一口气,拍了拍他身上的雪,从鼻青脸肿的张之昌手里接过大衣,给他披上。
  “进去吧,下次回来再看也不迟!”
  “下次?”谷振龙颤声说道,“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再踏上南京的土地……”
  “放心,肯定会!”方不为斩钉截铁的回道。
  “不要宽我的心了!”谷振龙摇了摇头。
  许久之后,方不为才听到他说道:“你说,老子这算不算不战而逃?”
  听声音不对,方不为稍稍的偏了偏头,看到谷振龙的眼中竟然闪起了泪花。
  “让你回武汉养病,是委座的军令,和不战而逃有什么关系?”方不为叹道。
  明知道谷振龙的心结所在,但方不为也不知道怎么劝他。
  谷振龙就是在心疼他的两万精兵,更在可惜由他一手组建的宪兵序列。
  四天前,也就是十一月十八日夜间,第三次最高作战会议在委员长官邸开毕后,委员长最终决定,调兵固守南京。
  委员长鉴于宪兵编练不易,为使宪兵勤务不致中断,俾使全国宪兵在任何情况下不失其主脑,令宪兵司令谷振龙率余部,既日迁往长沙。
  这个余部,是指抽调完精锐后剩下的兵员。
  委员长让谷振龙抽调了整整两万精兵,由宪兵副司令张镇率领,协助城防军固守南京。
  而除了宪兵部队之外,固守南京的满编部队,就只有从汉口回援的四十一和四十八师。
  剩下的,全都是从上海撤下来的。
  像八十七,八十八师这样的,老兵已不足三成,余部全都是撤到南京后,才从杂牌部队中补充而来,枪都没怎么开过的新丁。
  这样的兵,听到炮响不捂耳朵就不错了。
  谷振龙已料到,他这两万精兵,怕是活不下几个了。
  没了精兵,宪兵就只能真的当宪兵了,让他去长沙继续当这个宪兵司令,还有什么意思?
  谷振龙已是心灰意冷,再加胃病渐重,便请求委员长,放他去武汉养病。
  委员长同意后,又令原宪兵副司令张镇暂代宪兵司令一职,率余部转移至长沙,南京所部交由原宪兵司令部参谋长,现宪兵副司令肖山令率领,固守南京。
  “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唐孟啸,你到底是真蠢还是假蠢……”谷振龙喃喃说道。
  方不为能猜到委员长是怎么想的,却猜不到唐生志为何独独主张固守南京。
  三次会议,就只有唐生志一个人主张固守,其余人员一致建议弃守。
  但委员长偏偏就同意了唐生志所荐?
  方不为不知三次会议的详情,不然就能推断出,唐生志其实是上了委员长的当了。
  十一月十二日,上海全境沦陷,委员长就召开了第一次统帅部会议,当时参加的人不多。
  只有军政部长,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何应钦,军训部长,最高统帅部参谋次长白崇喜,军令部长徐永昌,并对日作战大本营作战组中将组长刘斐。
  委员长询问这四人,南京是弃是守,白崇喜与刘斐一致认为不可守,何应钦与徐永昌并未表态。
  十七日,委员长第二次召集会议,此次又增加了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志,卫戍区司令谷振龙等人。
  白崇喜与刘斐坚持原议,谷振龙附议,何应钦等人还是不表态,但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就只有唐生志主张固守,称应与敌人血拼到底。
  唐生志刚说完,委员长便大声称赞,又问他由谁担任统帅。
  唐生志称,由卫戍区司令,宪兵司令谷振龙,首都警备副司令,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担任正副城防司令。
  谷振龙气的直咬牙,心里把唐生志从上到下问候了一遍。
  倒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想打仗。
  谁都知道南京是四战之地,绝不可守。
  而日军进攻南京的目的,就是想和国军的主力决战,实现三月而亡中国的野望。
  国军真要固守南京,就是上了日本人的大当。
  委员长已经连着上了两次当了,却依然不知教训,非要再上一次?
  其实白崇喜,谷振龙,更甚至是唐生志,全都知道委员长在想什么。
  无非就是南京是首都,还是总理的陵寝之地,若不守而弃,委员长肯定会遭骂名。
  所以他想找个背锅的。
  问题是,明知守不住,还要枉送掉数万,甚至是十数万将士的性命,这锅岂不是大到没边了?
  就算是最后战死了,都有可能会被人掘坟鞭尸的。
  谁敢背?
  就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何应钦,徐永昌等人才不表态。
  连这几个大佬都不敢背这个锅,他谷振龙何德何能,能担得起这么大的骂名?
  丢命无所谓,他这个卫戍区司令死守南京是应有之义,谷振龙绝无二话。
  但就算死了,也不能让子孙后代戳脊梁骨。
  他决定拉个挡锅的。
  谷振龙当即站起来表态:他是卫戍区司令,由他固守南京自是应有之义,但还另需一位德高望重之辈主持大局。
  委员长问他谁合适,谷振龙直接荐议唐生志。
  唐生志脸色涨的通红,却一个反对的字都说不出来。
  委员长大喜过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