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1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3/1449

  委员长这次派来,率部护卫考察团安全的,是军事委员会特务旅第三团团长竺培基。
  特务旅只是对外的叫法,对内称军事委员会警卫旅,或是委员长特别卫队。
  旅长是王世和,副旅长是黎铁汉。
  而竺培基也并非无名小卒。
  他叔叔是委员长的妹夫,自十年前,竺培基就开始任委员长的贴身警卫。
  三二年的时候升任侍从室内卫组长,一直深受委员长之信任,西安事变时因功升至少将。
  如果没有系统,只论保卫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方不为还真不一定比得过人家。
  可见委员长对考察团此行的重视程度。
  若不是担心几年前,日谍渗透刺杀于二君的那一幕还会重演,方不为完全可以提前动身了。
  ……
  二月底,春节刚过,侨盟召开省亲大会,南洋各地侨商齐聚星洲。
  三月六日,南洋代表团秘密抵达泰国,从孟洋入境,抵达昆明。
  肖在明就是被重庆政府安排来迎接的人员之一。
  方不为从他面前经过时,肖在明只是觉的有些熟悉,也只以为在南洋的时候见过这个人,压根就没有联想到方不为的身上来……
  为此,方不为的信心又足了一分。
  连自己的亲舅舅都没认出自己来,谁敢说他是方不为?
  在昆明休息了一天,考察团再次启程,将穿过贵州,前往重庆。
  而方不为已在前一天夜里,给于二君打了声招呼,就悄悄的脱团了。
  他将原路返回星洲,带领他的团队,从星洲乘船,大摇大摆的去上海。
  该铺的路,于二君和胡文虎都已经给他铺好了,就看方不为怎么表演了。
第1134章
马春风的直觉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四日,重庆大礼堂。
  高官满座,将星云集。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就连何应钦之流,也只是陪客。
  为了迎接南洋代表团,也为了让海外侨商感受到祖国的诚意,重庆政府上下使出了浑身解数。
  自一月中旬,接到方不为的电文后,委员长便命相关机构和人员准备,足足准备了两个月之久。
  在代表团抵达重庆的第二日,国民党主席林森,总裁蒋中正等,在重庆大礼堂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国民党军政两界,能叫得上号的,全部出席。
  马春风也在。
  如果不是要协助警卫部门执行安保任务,以马春风的级别,连进会场大门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他也并非两眼一抹黑,至少于二君还是记得他的。
  在向陈佳庚,胡文虎等人介绍时,于二君没提马春风是国民政府最大的特务头子这一点,而是着重介绍,马春风是方不为的伯乐……
  一提方不为,陈佳庚和胡文虎就知道马春风是谁了,连说话的口气都客气了两分。
  这让马春风感觉脸上有光之余,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别说是在这些华侨面前,就算是在国民政府内部,方不为隐形中带给他的助力,强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就连他以往腆着笑脸,百般讨好也搭不上话的那些将领,现在看他,也不再是用鼻子冷哼了,见了面,会主动跑过来,热情的和他攀谈几句。
  虽然这也与军统日益势重有关,但马春风也很清楚,方不为的原因,其实占了大半。
  无非就是为了一个“钱”字。
  马春风一边感慨,一边将还剩一半的红酒放到了桌子上。
  安保任务不容忽视,即便再高兴,今天也不能贪杯。
  出了大厅,马春风正准备到外围去看一眼,林双龙迎着他走了过来。
  看到林双龙,马春风禁不住的用鼻子冷哼了一声。
  在马春风眼里,这位比起来,连给方不为提鞋都不配。
  林双龙是去年秋,从德国回来的,被正式任命为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可谓是一步登天。
  第六组专负军事情报,与军统打交道的地方非常多。
  说直白一些,军统搜集的大部分情报,都要经林双龙的手,分类整理挑拣后,才会到委员长的案头。
  有了这一层身份和权力,林双龙的心态起了很大的变化。
  见了他马春风,已不再是以往那种唯唯诺诺的模样了,说起话也带上了官腔,颇有些居高临下的模样。
  虽然暗中恨得咬牙切齿,但马春风还不得不笑脸相迎。
  谁让林双龙已经有了能卡他马春风喉咙的能力?
  “乃建来了?”马春风快走了两步,笑吟吟的问道。
  林双龙微微的点了点头,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徐业道回来后,有没有提及,不为那边是怎么安排的?”林双龙淡淡的问道。
  马春风脸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恼火不已。
  这是委员长安排给军统的任务,林双龙哪里来的过问的权力?
  但马春风还不得不应付。
  忍一时风平浪静,没必要为了一点小事而意气之争。
  其实马春风是怕林双龙在委员长那里给他上眼药水。
  “方不为能有什么安排?”马春风回道,“南洋的这些大佬们,又不是不知道我们和中共是什么关系,也更知道不为是什么出身,怎么可能不防着这一点?”
  两个月前,得知南洋考察团视察完重庆,还要去延安时,委员长就知道,这件事是拦不住的。
  他也不敢拦。
  甚至还要安安全全的把代表团送到延安。
  真要有点什么意外,委员长绝对是黄泥掉到了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唯一的办法,就只剩往里掺沙子了。
  马春风的行事准则历来是忧委员长之忧,愁委员长之愁。
  是他建议委员长,提前派些得力的特务给方不为,让方不为安排到考察团,跟着去延安,看能不能找点机会,破坏一下这两方的会面,或是制造点事端,栽赃陷害。
  委员长表面斥了他一顿,说马春风心思不往正道上走,但马春风心里清楚,委员长这是答应了。
  二月中旬,竺培基启程,准备去中缅边境接人的时候,马春风就让行动处处长徐业道,带了十几名好手,藏在警卫当中去了云南,准备从缅甸潜往星洲,想办法让方不为安排进考察团。
  但这些人怎么去的,最后还是怎么回来的,一个都没少。
  方不为的回复是,于二君和陈佳庚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有去延安的代表及随行人员,都是保密的,连他都不知道,怎么往里掺沙子?
  本来就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事没干成,马春风也没多失望。
  但徐业道回来后,给他汇报的一些情况,却让马春风犯了疑。
  到了南洋十多天,他连方不为的面都没见到。
  方不为要么是用电报,要么是用电话和徐业道联络的,自始至终就没露过面。
  徐业道的说法是,方不为恰好去了印尼。
  但马春风直觉有问题。
  南洋侨商赴国内考察,这么大的事情,方不为怎么还有心思乱跑?
  马春风不放心,刚刚见到于二君的时候,还旁敲侧击的试探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3/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