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1449

  喊“开坛”的坐堂大爷,意指朝廷中的左相。
  堂门被推开,方不为瞅了一眼,里面密密麻麻的坐着几十号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除了十排三十六部半的当家,还有数位专门被请来观礼的客卿。
  “恭请香主!”坐堂又是一声高喝。
  香主又称坛主,香长。
  安良堂的香主就是司徒美堂,他既是龙头,也是香长,每次开香堂,都是由他主祭。
  堂内的所有人起身,跟着司徒老先生到了供台之下。
  方不为眼力好,虽然离的远,但看的清清楚楚。
  供台最上面是一块牌匾,四个鎏金大字:安良总堂。
  左右两边各挂着两块长匾,是两副对联:
  亭无终日好,花有半朝香!
  彪鬼寿鬼合鬼和鬼图鬼,龙鬼虎鬼龟鬼蛇鬼会鬼。
  这两句是洪门的总义,也是暗语。
  总堂牌匾之下,挂着一把大刀,有点像青龙偃月刀。
  这叫镇山刀,精钢打造,重五十六斤。
  之下便是供台,共有五层,摆着数十个牌位。
  第一层有两块,右是羊角哀﹐左是左伯桃。
  这两人是春秋时期的忠义人物,刘关张结义,拜的就是这二位。
  第二层是武圣关公。
  第三层是梁山泊壹佰零捌将,只有一块牌位。
  第四层是瓦岗寨三十六兄弟,也只有一块牌位。
  最后一层的牌位最多,足有四十多块,分别是洪门始祖洪英,五贤,五宗,前五祖,中五祖,后五祖,五丈,五杰,三英,二师……
  方不为印像比较深的有史可法,郑成功,陈近南……
  供台之下,还有一张供桌,上面摆着一个方圆过一米的木斗,中间写着“木杨城”,之下写着“木立斗世”四个字。
  木斗之下是高溪塔和二板桥。
  供桌两边摆着洪门刀,龙凤棍,这两件是洪门的法棍与法刀,专用执刑。
  有名的三刀六个洞,就用的是这把刀扎的。
  另外还有不插香的香炉,无蜡烛的烛台,七星剑,算盘,尺子,镜子,串珠,木鱼,三十二盏灯笼等器物,均有各自的寓义。
  而这些物件的尺寸长短,摆放方位,甚至间隔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张永和从三天前开始就带人摆设,昨天夜里才摆好。
  这叫大香堂,不论是洪门的哪个山门哪个堂口,每年只在冬天开一次,专为重要人物入门而准备。
  又叫上大香,当年国父入门,黄三德摆的就是大香堂。
  “上香!”
  随着坐堂一声高喝,堂内不论男女老少,齐齐的跪了下去。
  司徒美堂从香盒里抽出一支香,就着烛台点燃,唱了上香诗,又拜了三拜,才插进了香炉。
  这是忠义香,拜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
  第二支拜的是关二爷。
  第三支拜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将。
  第四支香只有半根,称半把威风香,拜的是瓦岗三十六兄弟。
  但因为有三人宁死不投大唐,最后遭其余兄弟围杀,有背信弃义之嫌,所以洪门子弟只佩服一半,只上半把香。
  这便是洪门最有名又最隐密的三把半香。
  说宽泛一些,洪门拜的这些人物,包括关二爷在内,没有一位不是造反出身。
第0731章
入堂
  “归位!”等上完香,坐堂大爷再次高喝,众人起身。
  “山主在位!”坐堂喊道。
  司徒老先生颌首致意,走到山主之位坐了下来。
  “坐堂,陪堂,执堂,管堂……”
  随着坐堂大爷的声音,各排头目各归各位。
  “各堂各执其位,务必慎重,若有差池,务请指正……”
  这是早期的洪门入门规距之一,意指各当家若知入门新人底细有差,需当场指出。
  虽然早就脱离了秘密结社的性质,但老规距还是留了下来。
  众当家落座,下来便是各位客卿和观礼的来宾。
  “来宾上坐!”
  来宾坐在后排,方不为看的不是很清楚,但听起身的动作,应该有八到十人。
  坐堂并未介绍客卿和来宾身份,只是说了几句若礼数不周,敬请指正的客气话。
  然后又传新人。
  今日摆的是大香堂,礼法森严,出不得一点差错,所有新人在前一天都被传来总堂排练过,对接下来的程序早已了然于胸。
  三十多位新人自觉排成纵列,挨个入门。
  门内门外各有两个赤着上身的大汉,各执一把寒光闪闪鬼头刀,交叉在头顶,每个入门的新人都要从这两把刀底下钻过。
  这四把刀又称夹道,执刀的全是门中武职子弟,大都是门内负责辩查奸细的黑旗五爷和花冠六爷的副手担任,而且身手不低。
  摆这个阵势,一是试底细,二是试胆色,若是见了刀光都怕,哪里敢跟着造反?
  扫地出门都是轻的,说不定会被当成奸细绑起来。
  “来者通名!”四个大汉齐声暴吼。
  吼声如同惊雷,震的人耳朵嗡嗡做响。
  站在十几位之后的方不为讶异的抬起了头,看了看四个大汉。
  没想到真有几分功底?
  八成是练过内家拳的。
  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普通人根本喊不出音浪滚滚的暴音。
  排第一的便是张永和提到过的那位洋行的老板,看起来胆色很足,而且提前也交待过,并未被这一声暴吼吓住,镇定自若的回道:“潮州杨子期!”
  杨子期报的是祖籍。
  “可知此地为何处?”大汉问道。
  “洪门要地!”新弟子回道。
  “入了此门,需心存敬意,若有不恭,军法处置……”大汉吼吓了几句,杨子期一一点头应允。
  循例盘问完之后,大汉又交待了几句,才举高了刀架,放杨子期进了堂门。
  杨子期刚踏进了门槛,门内的两把刀又往下一压,把他拦了下来。
  “为何而来?”问这句话的是坐堂。
  “来拜洪门!”杨子期回道。
  “为何而拜!”
  “驱除列强,复我中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