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10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6/1424

  马超大恨:“却不知这单福究竟是何人,我父亲被害,到底是不是刘备所为!”
  荀攸笑道:“这个单福,我是知道的。”
  众人都目视荀攸。
  白晓文道:“请军师解惑。”
  荀攸道:
  “此人真名,并不叫单福,也非荆州人士,而是颍川人,姓徐,名庶,字元直。
  “徐庶年轻时好击剑,曾经为了替好友报仇而杀人,披发涂面,行于集市之上,人莫敢近。后来被官府抓获,询问姓名不答;官府将其捆缚在车上游街,击鼓问围观之人他的姓名,虽然有认识的,但都无人敢答。
  “后来被人解救,于是变更姓名,弃武从文,遍访名师而学。单福不过是一个化名罢了。”
  荀攸同样出于颍川,所以知晓徐庶并不奇怪。
  白晓文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徐庶不会无缘无故化名单福,来到汉中说服张鲁,放弃关中之地,将这口黑锅栽到我的头上。”
  马超沉默不语。
  马岱说道:“兄长,现在虽然不知徐庶投靠何人,但足以证明张鲁的那封信,不是巧合,而是他的教唆,其用意显然是栽赃燕公!由此可见,谋害伯父的,一定和简雍、徐庶的背后势力有关,极有可能就是刘备!至少,肯定不是燕公所为。”
  马云禄也劝道:“是啊大哥,若不是燕公在长安,冒险和你说解误会,恐怕我们都被人当成枪使,还不自知呢!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归顺燕公,早日手刃仇人。”
  马超犹豫了片刻,便单膝跪地,对着白晓文说道:“马超感激燕公的开解之恩,若蒙不弃,今后愿效鞍前马后之劳。”
  白晓文笑着扶起马超,说道:“孟起言重了,今后便随我大军,征讨不臣,早晚有和刘备沙场相见之日,到时候必然有你报仇的机会。”
  虽说收服了马超,但白晓文还是不能放心使用的。
  马超这个人,和庞德不同;结合演义判断,马超其实跟吕布差不多。
  正史中的马超,是在父亲马腾在许都的情况下,起兵反曹的,可以说是害死了他的父亲。当时韩遂在许都也有质子,马超为了说服韩遂跟他一起起兵,竟然说出“今后我没了父亲,你没了儿子;你就是我的父亲,我就是你的儿子”这样的话。
  演义之中,已经美化了马超,设定为马腾在许都试图反曹,事败被杀,然后马超兴兵雪恨。
  当然灵界三国,是按照流传度来的,演义流传度超过正史,就以演义为主。
  但即便是演义里的马超,也是很难让人放心。跟韩遂起兵,结果和韩遂闹掰;后来跟随张鲁,又反了张鲁。
  虽说演义之中尽量给马超找了台阶,但想想刘备在收服马超之后的态度,就能明白一二了。
  对于这个跟曹操有切齿仇恨的西凉猛将,刘备的态度是闲置。虽然设为五虎上将之一,但也只是泥塑木雕,几乎从来没有给予兵权重用过。
  三国名将,除了那些横死的,其他一般比较长寿(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三国人物,有反例),但马超只活了四十五六岁,就抱恨而死,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刘备不用,导致报仇无望的愤懑。
  刘备看人是很准的。他不用马超,当然有深层考虑。
  只不过,白晓文在灵界三国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已,马超虽然要慎用,但不代表不能用!
  先说一下必要性。
  刘备麾下的武将,流传度太高,实力太强了。
  在吕布、典韦死去的情况下,赵云、关羽,稳稳列入三国名将武力值的前三名;张飞也能排进前五,后面紧跟着还有黄忠。
  这么多排名前列的领主级猛将,着实令人压力山大。
  有马超在,至少能兑掉一个,大大减轻白晓文这边顶级领主的差距。
  而江东孙氏,也和演义不同,孙策一直没死——当然,有顶级领主实力的孙策,应该也不会像演义中那样,被几个门客偷袭成重伤,除非和演义里一样招惹了于吉;但要把希望寄托在于吉咒死孙策上,未免有些听天由命的意味。
  孙策麾下,周瑜、太史慈都不可小觑,更何况又多了个顶级觉醒者孙翊。
  至于如何使用马超,白晓文早已经提前做好了两点准备。
  第一点,马腾的死,现在种种线索都指向了刘备。马超为了报父仇,势必要听从白晓文的命令,否则没了地盘和军队的马超,拿什么去找刘备复仇呢?
  在刘备不灭、父仇没有昭雪的情况下,马超基本上不太可能反叛。
  第二点,就是剪除马超的羽翼。
  庞德虽然是领主,但比起顶级领主还有一段差距,白晓文如此折节下交,收庞德之心,就是为了让马超成为孤家寡人。
  白晓文对马超的预设角色,是做一个冲阵斗将的勇将,而不是独当一面的统帅。收拢庞德之后,马超就进一步贴近他预设的角色了。
  当然还有马岱、马云禄等人,仍然追随马超,这是亲族的羁绊,难以像收服庞德那样搞定。
  但白晓文也准备了其他手段,比如调走马岱、马云禄等人;必要时可以用一下美男计之类的,让马超身边没有一个可信的部将,这样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他背叛的可能性。
  在收服马超之后,白晓文便让张鲁传令,在汉中各郡设置郡守、都尉,将汉中彻底变成自家地盘。
  然后学习历史上的曹操,迁徙汉中人口到关中,并下令,愿意迁徙的人口,到了关中之后,分配田地,官府分配种子,两年内免赋税。
  这样的善政,白晓文暂时享受不到收益,但也能起到削弱汉中实力,巩固统治的作用。
  白晓文坐镇南郑,一连数日都在处理政事。迁徙人口、安置郡守等等,事务繁多,仅靠荀攸帮忙,颇有点力不从心。好在白晓文记忆力好,才能做到毫无偏差,但这样一来看天书的时间就少了。
  “贾大爷怎么还不露面啊?有他在,至少能帮我分担一点。”白晓文叹了口气。
  这一天,忽然有人来报,益州刘璋,派遣使者前来拜见燕国公!
第1326章
著名二五仔外交官
  白晓文早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比通报的人还要早。
  刘璋使者进入汉中地界之后,就先是被乔蕊迎接,然后再被李淑仪迎接,最后是塞西莉亚迎接,几乎算是一路簇拥着进了南郑城。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使者,名叫——张松。
  张松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二五仔外交官,但却留下了颇为正面的评价,张松死时还有一首哀悼的诗词。
  放眼三国演义,茫茫多的二五仔中,能得到哀诗祭奠的,只有张松一个。
  一方面是张松性格颇为高傲,他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才献出益州,而是更加高大上的理由——为了明主。
  另一方面,张松有过目不忘之才,这份才气,也让演义作者(知名不具)心有戚戚。
  张松在演义中,一开始就是出使曹操,原来想把益州献给曹操,谁知曹操以貌取人,轻贤慢士,让外表丑陋、内心高傲的张松很是受伤;然后在回益州途中,被刘备截胡了。
  当初刘备只有荆州,急于取西川,对张松可以说是殷勤有加,关怀备至。
  看看这规格:先派赵云迎接;再派关羽迎接;最后刘备亲自带着诸葛亮出面,款待张松,一连饮宴好几天,终于收纳了张松的心,让他决定把益州献给刘备。
  白晓文现在已经是燕公,不能像刘备那样亲自出迎,否则不仅张松会奇怪,就连他麾下文武众将,也会有不平之意。
  即便白晓文自己没亲自迎接,但三员亲信部将迎接的排场,也已经给足了张松面子。
  白晓文在南郑太守府中,见到了张松。
  张松和演义之中一样,长得确实有些磕碜,在以貌取人的古华夏,能做到益州别驾的职务,的确是需要能力的。
  张松初见白晓文,依礼数拜见之后,便呈上刘璋书信。
  白晓文拆阅之后,笑对左右道:“刘璋见孤平定汉中,心中忐忑不安,所以派使者询问何时退兵,就是变相在试探孤有没有收取西川之意。”
  荀攸说道:“益州民殷国富,人口充实;汉中又是益州门户。今燕公已取汉中,怎能舍弃益州?”
  其他众将,都点头称是。
  白晓文沉吟说道:“久闻益州山路崎岖,关隘众多。如果没有一个蜀中人物,引领朝廷大军的话,恐怕不易收取。”
  这话就是明显的暗示了。
  不过,张松并没有丝毫反应,一双绿豆大的小眼睛骨碌碌乱瞅,只是不说话。
  白晓文笑道:“张别驾意下如何?若能助朝廷收复益州,必然有高官厚禄相赠。”
  张松嘴角一撇,笑道:“我川中,没有奸佞之人。”
  白晓文麾下文武,都有些不忿。张松这话,如果引申理解,意思就是“你们那一套在我们川中行不通”,变相说中原有奸佞之人。
  白晓文见到麾下文武,有人要反驳张松,急忙抬手制止,笑道:“别驾远来辛苦,可在馆驿之中暂歇。待我熟思之后,便作书回复你家主公便是。”
  张松退走之后,麾下众将纷纷说道:
  “主公对张松礼遇有加,又亲自出面招揽。这张松有眼无珠,不识真主,又何必跟他客气。”
  白晓文摇头说道:“我的真意是收取西川,但必须得西川人心。这张松,我有意收服,但只可施之以恩,不可迫之以威。”
  这次会面不欢而散之后,队友内部小剧场开始了。
  乔蕊:“哎哎,第一次看到满魅力的队长吃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6/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