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0/1424

  琅琊子道:“贫道学道未成,神通不敢当。只得师门长辈赐予一剑,可破张角之术,仅此而已。”
  白晓文有心想让琅琊子演示一二,让他开开眼界(主要是收集一番资料),但琅琊子不论如何劝说,始终稳坐泰山,并不愿意施展道法。
  白晓文微微摇头,只能将这道人的助力列为未知数了。好在他准备充分,就算没有这道人,也足以收拾张角,只不过损失可能会比较大而已。
  这道人既然来了,白晓文也不会像孙策、曹操等人那样,对道士怀有深重的戒备,当即让琅琊子暂住客房。
  琅琊子简直太好养了,只要一间静室打坐,送进去的三餐饮食,一概不吃。
  白晓文知道这是个有本事的道门修士,就没有多问,只是让塞西莉亚提起精神,多加三分小心。
  耐心的等待之后,第五天。
  官渡的使者,终于来到幽州。
  而冀州乔蕊处的情报,几乎是前后脚到了。
第1209章
白凰再聚
  白晓文聚拢幽州的文武官员,接袁绍的大将军令。
  就连道士琅琊子,也不请自来,站在角落里面默然不语。一群幽州官员,虽然对这个道士的出现有些奇怪,但看到白晓文没有驱赶,也就无人前来质询。
  官渡使者宣读大将军令,言辞之间,对白晓文夺取辽东四郡,不褒不贬,只是一语带过。对新发现的黄巾贼的处置,则是派遣焦触、张南,统兵五千出征。
  不过,信中还是斥责了袁熙一句,不应当把黄巾军的消息弄得满城风雨。但仅仅是斥责,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袁熙这个身份,终究还是袁绍的亲生儿子。
  “二公子,大将军的命令就这些了。”
  官渡派来的使者,对白晓文的态度还是很尊敬的。
  白晓文点头道:“还请尊使上报父亲,熙必定遵从军令行事。”说罢,他吩咐侍卫带着使者去饮马歇息,休整之后便返回官渡复命。
  官渡使者离开之后,白晓文扫视了一圈大厅。
  闫柔首先出列说道:“公子这番夺取辽东四郡,功劳重大,没想到竟被大将军一笔带过,没有任何封赏,着实令人诧异。”
  赵融苦笑说道:“反而因为黄巾军的消息未能隐秘,被主公斥责了一番。”
  幽州其他官员,纷纷发表态度。他们不敢抱怨袁绍赏罚不公,但是都觉得二公子受了委屈。
  白晓文平静说道:“事已至此,诸位无需替我打抱不平。焦触、张南两位将军,父亲下达的命令中,亲自点将你们二人,望你们勇猛作战,早日得胜凯旋。”
  焦触、张南两名将军对视了一眼,齐齐抱拳施礼:“必不辱大将军之命。”
  白晓文随后又让赵融负责军粮调配,安排了一些军队出征的后勤事宜,挥挥手让他们散去。
  赵融等人,偷眼看了看白晓文平静之中,不见喜怒的脸色,纷纷告辞离开。
  琅琊子拱手道:“公子气度非凡,贫道佩服。今出征在即,若有驱策,但凭一语,贫道无有不从。”
  白晓文深深看了琅琊子一眼,笑道:“多谢道长。幽州文武官员,对修道之人颇多抵触,道长不要介怀。”
  琅琊子淡然说道:“贫道是修道之人,只愿和人中之龙打交道。至于那些凡夫俗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白晓文微微点头,琅琊子随即告辞离去。
  厅中官员们离去之后不久,有两个女将迈步踏入大厅。
  来的正是乔蕊和李淑仪。两人原本一个在官渡,一个在冀州,负责情报中转,联络田豫的工作,现在大战在即,在安排好事务之后,就返回了幽州。
  就比如乔蕊,这几天的时间她已经联合甄氏,发展出了一条新的商贸路线,从幽州直达官渡,前线的情报就无须中途转折,可以直达白晓文的案头。
  李淑仪在把书信交给田豫,得到了他的支持之后,也就秘密返回。
  乔蕊和李淑仪在外数日,白晓文给她们找的借口是“采买”,对于幽州刺史来说,找借口给属下销假,只是小事一桩,不必多提。
  现在,厅内只剩下了白凰战队的五人。
  “好了,分头行动四天多,小队第一次聚齐。有什么情况,可以汇报一下……从淑仪开始说。”白晓文道。
  李淑仪想了想:“我是听说的,在袁绍的大营里面,为了你的事情,几乎吵翻了天,袁绍连桌子上的东西全都砸了。”
  乔蕊笑道:“具体过程,我知道的更清楚一些。田豫将军的信函中,基本写明了当时的情况……逢纪、郭图两人进谗言,试图让袁绍撤去队长的官职,回冀州奉养母亲。幸好有监军沮授一力劝谏,才没让这两人得逞。袁绍发怒摔砸,是因为沮授揭了他的短处,提到了黑山贼张燕。”
  白晓文点头道:“逢纪、郭图这两个谋士,虽然有些智计,但私心太重。在演义之中,这两人就是一个辅佐老三袁尚,一个辅佐老大袁谭。他们平素虽然不对付,但有一个共同点,都不希望我出风头,平添一个敌手。”
  李淑仪说道:“袁绍的耳根子也太软了,感觉就像是被手底下的谋士支配,一点领袖的决断力都没有。”
  “袁绍本来就是这种性格,”白晓文说道,“在演义之中,关羽先是斩了他的上将颜良,后来又斩了文丑。而刘备此时,恰好依附于他。袁绍一开始听手下谋士之言,对刘备十分愤怒,两次都要把他推出去斩首,但都被刘备一席话化解,反倒拐过来,责怪手下的谋士,险些让他背负害贤之名。”
  李淑仪说道:“那他这么对待你这位有功之臣,不怕将士寒心么?”
  白晓文笑了一声:“袁绍做过的寒心事还少么?囚禁田丰,后来又囚禁沮授,这些都不提了。单说一件事:在文丑被斩之后,刘备说可以写信给关羽,劝说关羽归顺,相助袁绍。结果呢?颜良文丑尸骨未寒,袁绍居然大喜说:‘若得云长,胜颜良文丑十倍也’。这样的说话做事,岂不是更让河北将士寒心。”
  乔蕊道:“若非如此,袁绍有这样的家底,也不至于输给曹操。此人不败,天理难容。”
  李淑仪提出了问题:“晓文,你在发现黄巾军残部的线索之后,直接闹得满城风雨,这是为什么?袁绍为此还说出你不适合为帅的话来,今后想要继承家业更难了。”
  白晓文摇头说:“我原本就没打算袁绍能把位置直接传给我,他喜欢还是讨厌我这个儿子,有什么相干?至于把事情闹大,就是为了让袁绍下决心派兵剿贼,好让我彻底掌控幽州。”
  队友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看样子,队长已经有计划了。”乔蕊说道。
  “当然,为了保证计划成功,我还特意把你们给召了回来……不过,我没有料到一个自称张角师弟的道士会出现。目前看来,这个道士应该是和我们一边的。早知如此的话,其实没必要让你们辛苦赶回来。”
  白晓文笑道:“当然,你们回来也有回来的好处,可以在剿灭张角的战役之中,博取不菲的战争贡献!”
第1210章
大雪谷之战
  官渡大营的使者刚刚踏上回去的路,白晓文就催促焦触、张南率军出征。
  觉醒者的时间宝贵,没工夫浪费。
  焦触张南两名武将,其实早已经在白晓文的催促之下,提前作了一些准备,只不过没有袁绍的军令,他们不好擅自出战而已。
  白晓文原来想让焦张两将多带一些士卒出战,但没想到他的便宜老爹袁绍,居然在命令中直接规划好了数目。为了不违背袁绍的命令,焦张两将只能率领马步军五千人,开赴大雪谷剿灭黄巾。
  袁绍此举,颇有民国常校长之风,没考虑前线实际情况,越级指挥。
  白晓文也没有劝说,更没有透露黄巾军的头领,有可能是张角的情报。
  ……
  第六天。
  焦张二将,带领五千兵马,来到了大雪谷附近。
  斥候回报,并未在谷中发现黄巾贼寇,不过看到了尚未拆除的营盘和篝火灰烬。
  “看来黄巾贼寇知道了自己暴露的消息,提前跑了。”焦触说道。
  “如果在发现贼寇的时候就率军出击,就不会贻误战机了。我们等候大将军的将令,就整整等了四天,黄巾贼就算再怎么耳目不通,也会得到消息逃走的。”张南叹道。
  “慎言,”焦触道,“多派斥候探马,四处巡视,寻找黄巾贼逃窜的踪迹。既然篝火灰烬尚在,说明他们逃的并不远。”
  两名武将也不全是草包,并没有贸然进入大雪谷,而是在附近的冻土之上,选了个较为平整的地方休整,同时把斥候队伍播撒出去,四处探看。
  来势汹汹的幽州五千大军,只能暂时放下厮杀的念头,各自盘坐在地上休息。
  “两位将军,是否应该安下营寨,好让我军有立足之地,也能防备黄巾贼的突然袭击。”身后一名女将说道。
  焦触回头看了一眼,微微皱眉说道:“乔将军,别太过小题大做了,黄巾贼战斗力极弱,而且只有两千余人,不到我军的一半。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倍则击之’,若是发现黄巾贼踪迹,我军一鼓作气就能将其歼灭,凯旋而归。黄巾贼再怎么胆大妄为,也不会以微弱兵力,袭击我军。”
  焦触是考虑到这位乔蕊将军,是公子袁熙的亲信,故此说话语气较为温和。换做其他牙门将这样“指手画脚”,他早就开口斥责了。
  幽州大军一路行军,辛苦自不必说,休息的命令一下,骑兵纷纷下马,与辅助的步兵围坐在一起,从怀里掏出干粮啃食。
  乔蕊起身,看着东一堆、西一堆的幽州兵,杂乱无章的相对盘坐,不由摇头,在队伍频道中说道:“袁绍带走了幽州军的大半精锐,剩下的这些杂牌部队,实力太弱了,一百个人里,也就几个精英级的老卒。”
  “是呀,远不如官渡的大军,精英士兵的比例更高。”一旁的李偏将——也就是李淑仪,也叨咕了一句。
  忽然,乔蕊的目光一凝,脸色骤变:“不好!有大队人马正在靠近,距离非常近了!”她有些震惊,敌军如此数量的人马,居然全部骗过了她的精神感知。如果这是有人施展精神屏蔽的效果的话……
  代表那人的精神力,完全在她之上!
  张南脸色大变,他趴在地上侧耳倾听,只觉冻土微微传来震颤的声音。
  张南一跃而起:“敌袭!东北方向,有大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0/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