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1424

  曹熊出列,虎目之中流出两行眼泪,跪地请命道:“父亲,孩儿愿为先锋,前往乌巢,焚烧袁绍粮草!”
  曹操目视曹熊,皱眉不语。
  旁边有刘晔劝道:“四公子曾以许都五千老弱之军,大破刘表五万大军,亦是智勇双全之将,以臣之见,当不在袁熙之下。不如就将此重任,交予四公子,必能成功。”
  曹操沉吟之后,点头说道:“也罢!就拨给你精兵三千,携带火油束草,今夜四更,前往乌巢烧粮。你若念在许都被困的母亲兄弟份上,便应奋力作战,不可有违。”
  曹熊跪地磕头:“孩儿敢不死战!”
  当下曹操又作出种种谋划,不再多提。
  ……
  有关幽州军马行动的消息,袁绍比曹营还要先一步得信。
  毕竟,幽州两万军,一开始走的路线,是袁绍自家地盘!
  袁绍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本想下令阻止,但是信息往来不便,得到消息的时候,幽州大军已经离开了冀州边界,进入了司州境内。
  袁绍也就没了办法,只能骂袁熙这个不肖子几句,再加上郭图逢纪的煽风点火,袁绍心里更是怒气升腾,觉得幽州已经不在他掌握之中了(当然事实就是这样)。
  否则,幽州兵马调动,他这个大将军岂有不知之理?
  若不是沮授劝说,袁绍还不知要做出什么事来。
  即便有沮授之言,袁绍仍然打算破曹之后,将幽州官吏全部替换一遍,然后以孝道命袁熙回邺城奉养母亲,从此再也不给这不肖子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不过,两日之后,便有急报传来。
  “报大将军!有使者奉天子诏书,到了大营之前!”
  袁绍不耐烦地说道:“又是曹贼发的矫诏,我不接!”
  旁边沮授劝道:“就算知道是曹贼假天子之名,但天子诏书毕竟代表汉室正统,还需谨慎对待。”
  袁绍无奈,只能起身升帐,令众将一同迎接。
  不料,来的女使者在看到袁绍之后,第一反应居然是单膝跪地行礼。
  袁绍纳罕,你好歹是天使,跪我做什么?
  田豫忽然说道:“此人似乎是二公子帐下一名偏将。”
  那边,李淑仪再拜说道:“末将拜见主公!”
  “免了!你说你身上带了天子诏书?这是怎么回事?”袁绍舒了口气,走回中军帐虎皮大椅之前。
  “禀报大将军,二公子已经袭取许都,救出天子!这封天子诏书,就是二公子从许都传来的!”李淑仪脆生生地说道,“末将同时还带来了一封二公子的信件,请主公过目!”
  噗通。
  袁绍一个屁股墩,坐到了虎皮帅椅之上。好在他本来就打算落座,这一跤摔得并不明显。
  袁绍来不及调整坐姿,扒着桌案问道:“等会!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淑仪心里暗暗鄙视,只能重复了一遍。
  袁绍目瞪口呆。
  帐中谋士众将,也都如同泥塑木雕,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沮授哑然,还是反应过来,低声说道:“主公,不如先看过诏书内容,再做定夺。”
第1244章
袁本初
  袁绍当即展开诏书观看。
  这封讨贼诏书,是汉献帝仓促之间写成,和衣带诏的内容区别不大。
  在后面,加了国贼凌迫,杀害贵妃的字眼,最末号令天下群雄,共击曹操,多有封官。
  比如封刘表为卫将军、刘璋为车骑将军、马腾为骠骑将军、孙策为征南将军等等。
  袁绍本身就是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封无可封;不过汉献帝也许是看在袁熙的面上,加封袁绍为大司马。
  大司马是汉武帝为卫青所设,格外表示荣宠。而东汉光武帝时,便撤销了大司马封号,现在汉献帝脑子一热,又把这个尊号重新抬了出来。
  白晓文也没办法,汉献帝要在诏书上写什么,他可管不了——他现在还处于博取汉献帝信任阶段,当然不能像曹操那样,随便在诏书上写什么,让汉献帝变成盖章机器。
  白晓文的袁熙身份,也被汉献帝专门提了一笔,称袁熙打破许都,其功甚大,特擢为征北将军,兼领豫州牧。
  这里就要说一下三国位面的军职了。
  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下面自然就是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大将军之下,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比三公略低,但又比九卿略高;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四将军,位比九卿。
  以上三级军职,可以看成是“中央军职”。
  另外还有“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的军职,可以看成是“地方军职”,论理是比九卿低一些的。
  但由于三国乱世,军制混乱在所难免,四征将军往往是某个方面军的统帅,重要性和地位都大大提升,不好和中央的三公九卿相比。
  在四征四镇四平四安的体系中,“征”字号的军职最大,“镇”字次之,其余类推。
  白晓文被封为征北将军,已经是破格擢升。至于豫州牧的封赏,也是汉献帝的私心作祟。
  豫州是谁的地盘?曹操。
  任命白晓文为豫州牧,汉献帝是想让白晓文坚守许都,和曹操拼命。
  此外,白晓文还是袁绍的儿子,在汉献帝看来,儿子跟曹操拼命,当老子的岂有不助拳之理,势必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
  袁绍看过诏书,又从李淑仪那里接过了袁熙的家书,略略看了一遍,基本上都是解释为何出兵袭击许都,以及后续的一些建议。
  其实袁绍心里还是欢喜的,先不说白晓文出兵是否得了他的同意,能抄了曹操的老巢,就是大功一件,任谁也无法否认。原本僵持的战局,很可能会出现一面倒的情况。
  此外,汉献帝加封他为大司马的诏书,也让袁绍感觉倍有面子。
  坐在案前,袁绍捋须笑问道:“诏书和显奕的书信,都传示诸位观看。”
  众谋士看过之后,纷纷恭喜袁绍,对于白晓文,自然也是称赞不已。
  军帐之中,一片欢乐祥和,但还是有人不爽的。
  不爽的自然就是袁尚,他的心里已经敲响了警钟:二哥最近,太能搞事了!
  这么上蹿下跳,究竟是要干什么?
  以袁尚的思维,只能想到一个可能性:袁熙志在立嗣之争!
  原本袁尚要和大哥袁谭争夺立嗣,靠的是“立贤”的说法,可以稍稍抗衡“立长”的惯例。但现在袁熙横空杀出来,立贤也没了袁尚的份!
  袁尚的心中,立刻就把二哥袁熙列为最大威胁。
  想要跟大哥袁谭相争,就得先斗垮二哥!
  袁尚频频向逢纪示意。
  殊不知,逢纪也在心中苦思。但是诏书和白晓文的书信,都无懈可击;袭取许都的大功,完全可以掩盖私自出兵的罪过,他又拿什么来攻讦呢?
  袁绍虽然耳根子软,但又不是傻瓜。现在正是袁绍的兴头上,逢纪若是无中生有的攻击袁熙,必然会遭到斥责。
  逢纪只能尽力上一点眼药:“主公,许攸前几日似乎提议袭取许都?算算时间,似乎正和二公子出兵的时间吻合啊。这几日又没有看到许攸,莫非……”
  袁绍脸色一僵。就在数日之前,许攸劝他派轻骑袭击许都,他因为许攸的子侄在邺城贪墨不法,拒绝了许攸的献计,还把对方大骂一通,这些日子都没见到了。
  现在袁熙用事实证明,许攸是对的,他是错的!
  难道说,袁熙是采纳了许攸的献计,才奇袭许都的?
  这岂不是说我袁本初有眼无珠,不识良计?连儿子都不如?
  袁绍越想越有可能,脸上的笑容也僵硬了起来。
  沮授开口道:
  “不可能。幽州兵马奇袭许都,路途遥远,必须事先筹划多日,才可成行。按照时间推算,许攸献计不纳,与二公子兵出幽州,时间上几乎一致。设使许攸因献计不成,转投二公子处,必然需要数日以上的筹备时间,到现在都不一定能出兵!更遑论取得战果。
  “所以我断定,二公子奇袭许都,必然不是靠着许攸献计,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许攸与二公子在奇袭许都的决策上暗合!”
  沮授说的是没错,不过袁绍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好一个英雄所见略同,那我是什么?草包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