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556

  之前省里想牵头让田野兼并长城,个性硬气的魏大军坚决不同意,凭什么长城要找个婆家管就不能自己干。加上双方在皮卡市场上斗得你死我活,结下了血海深仇般的矛盾,谈到双方合作都是天王老子的面子都不给。豫北高官亲自出面,邀请田野的李天平和长城的魏大军说和都不管用,弄得当地政府也一鼻子灰。
  魏大军认为田野汽车死气沉沉,管理混乱,许多分公司成为了国企员工掏空田野的老鼠仓,肥了个人亏了国家,让他进去趟这摊浑水绝对不可能。田野汽车的老总李天平自认是国内皮卡领域的开山始祖,只有身为大国企的他去兼并其他人,哪里轮得到身边暴发户的毛头小子来对自己指手画脚,跟长城汽车的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双方都没有合作的意愿,你不能硬按着牛头喝水,尤其魏大军属于民营企业,政府命令对他不管用。现在长城起来了,打败了田野成为行业第一,魏大军要求由他来整合田野汽车,李天平当然不服气也不会同意。据称,两家企业恶斗,导致了当地保州市政府的官员都唯恐被殃及,躲得远远连一些正常的企业活动都借故不出面参加。
  书面分析,双方都是国内皮卡的老大、老二,以行政命令让两家和在一起利大于弊,可以集中资源避免内斗做出更好的成绩。可惜企业整合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两家企业文化不同,带头人性格不合,哪里能如愿以偿。
  强如宝马在1994年以8亿英镑(折合12.6亿美元)代价吃下英国的罗孚汽车,幻想着用Mini、罗孚(Rover)、MG和路虎弥补宝马豪华汽车品牌,从而打通全层次消费者。Mini和路虎都是非常具有个性特点和发展前景的汽车品牌,罗孚可以作为普通经济型轿车存在,MG作为跑车满足小众化需求,从而和豪华的宝马品牌轿车形成集团军,迅速发展壮大避免被兼并的命运。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汽车企业兴起兼并潮流,许多汽车企业为了壮大而壮大,从而盲目地兼并其他中小汽车企业。正是老兄弟老对手宝马吃下了罗孚,同为豪华阵营的奔驰受刺激后同样盲目一厢情愿地吞下了克莱斯勒公司。
  宝马进入罗孚汽车后,才发现整合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英国人做事的风格和德国人完全不一样,企业整合迟迟无法进入正轨。在宝马的帮助下罗孚重新规划了25、45、75三大车型,并且在路虎全新越野车上投入巨大精力,甚至为此耽误了自己宝马旗下车型X5的研发上市进程,可惜依旧无力回天每年迎来巨额亏损。加上英镑对德国马克汇率上升,宝马每年花费几亿马克的资金填入罗孚,经验情况每况愈下,股票价格一路下跌。如果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陷入泥潭不知道为何而战,那么宝马在罗孚项目中同样犹如陷入泥潭的旅者般面临没顶死亡危险。
  在被卖给宝马前,罗孚其实已经和本田深度合作,本田一度持有罗孚30%的股份。为了进入欧洲市场,本田想借助罗孚这条舢板船登陆上岸,没想到呛了好几口水准备弃船逃生之时,被宝马接盘了。
  以为凭借自己先进的技术,利用罗孚在英国的工厂和品牌,可以迅速使其恢复产品竞争力。没想到遇到的是懒惰的英国工人和强大的工会,加上无能的管理层,罗孚习惯混吃等死的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宝马在英国工厂束手束脚连裁员权力都一时无法施展。英国人在汽车领域属于奇葩的存在,不然也不会把劳斯莱斯、路虎、捷豹、罗孚等民族品牌都败光卖掉。
  1989年,福特以25亿美金收购了捷豹品牌,希望进入自己一直期待的豪华轿车、跑车领域,可惜一直没能对工人和管理层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生产效率低下,导致连年亏损,幸亏福特家大业大一直养着捷豹品牌。为啥福特要收购捷豹呢,跟日系品牌在美国纷纷推出豪华品牌有关,丰田推出了凌志(雷克萨斯)、本田推出了讴歌(阿库拉)、日产推出无限(英菲尼迪),它们在美国市场大获成功,单靠福特旗下林肯不够打,有着历史传承的捷豹品牌成为其进入豪华轿车的又一得力手下。毕竟福特作为平民汽车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想要往上走无法撼动头顶天花板,只好收购另外的豪华品牌来扩充门面,向利润率更高的豪华车领域进军。
  福特的窘境宝马不是不知道,只是收购罗孚可以得到Mini、罗孚(Rover)、MG和路虎四大品牌,就算品牌就足以回本8亿英镑。毕竟福特可是花了25亿美金收购捷豹品牌,现在宝马只用不到一半价格就能拿下四个英伦品牌,这笔生意看上去很赚。当然做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英国政府要求宝马继续投入资金拯救罗孚汽车集团,6年50亿美金,这是宝马在收购时乐观估计投入的后续资金。没想到,罗孚汽车犹如黑洞般吞噬宝马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无法看到产出,到1998年底宝马在罗孚身上已经亏损超过30亿美金,宝马再不放手就会被罗孚拖入黑暗的深渊。
  巨额的亏损让宝马公司内部产生了不和谐声音,股东、管理层纷纷要求改变公司的经营策略,不然宝马会被美国通用甚至大众汽车收购。
  由于拥有罗孚汽车这个烫手山芋,所以宝马对广阔的中国市场开拓不力,虽然一直跟许多中国汽车企业碰头,但从来都是雷声大雨滴小,没能真正进入中国。虽然奔驰品牌在乘用车上没有进入中国,但在商用车上奔驰已经和东南汽车达成了合资协议,生产旗下的商务旅行车。在客车领域,奔驰也和亚星集团合作,生产奔驰大客车。尤其正式和克莱斯勒合并后,奔驰可以借助首汽吉普的渠道进入国内轿车市场。
  当欧洲本部焦头烂额之时,宝马无暇顾及太多位于亚洲新兴的中国市场。毕竟作为豪华品牌,此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有限,没有达到消费豪华品牌的阶段。当然中国市场也没有证明自己有消费豪华轿车品牌的能力,宝马也在观望普通中高级轿车本田雅阁、别克新世纪和帕萨特能取得如何成绩。
  进入皮卡领域,韩皓还真有兴趣,只不过由于华夏汽车本身的精力有限,Q1微轿、C1紧凑轿车即将准备上市,一时半会没来得及考虑。现在李国安邀请自己到田野汽车考察谈合作,去看看也没有损失。
  带着凌云智等人,韩皓一行人来到了豫北省参观了田野汽车。
  整个工厂一片寂静,硕大的厂房中不时传来零星的敲打声,看来田野汽车处于半停产的状态传言不假。
  韩皓见到了田野汽车的老总李天平和他儿子李玉君,他们父子俩长得很像,都是北方典型国字脸高个子大汉。李玉君此时已经是田野汽车的副总经理,从安排上看李天平是把他当成是接班人培养。
  李天平一手把田野汽车从一家小修理厂发展到现在资产近十亿的大企业,但在企业所有权上却一直没能划分清楚,当地政府属于绝对大股东行列。跟许多做大的地方性企业一样,田野汽车的产权没有明晰,到底李天平在其中占据多少股份说不清楚。
  实际上田野汽车经营是李天平一个人说的算,但所有权却在当地政府手中。这一点让韩皓心存疑虑,跟这样一家产权模糊的企业合作,将来出了问题扯皮的话自己可能没地方说理。
  他最看重的是田野汽车砸下5个亿建起来的全新厂房生产线,这些是实实在在的资源,虽然是生产皮卡的装备,但依旧有很大价值。华夏汽车将来在微面领域做大,加入轻客行业是很不错的选择,田野汽车的生产线只要稍微改造,除了可以生产皮卡之余还能共线生产轻客面包车。
  在如此前提的考虑下,韩皓才同意前来田野汽车洽淡合作的机会。
  李天平的眼光不错,这些设备都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准,使用了许多德国进口的机器,除了生产皮卡和轻客外,还能生产眼下在美国兴起的城市型公路越野车SUV。
  经过交谈,田野汽车只希望华夏汽车注入资金,不愿意其插手工厂管理,而韩皓心想的是能够控制这批崭新的生产线,将来为华夏汽车发展留出足够的产能。
  一开始双方的目的就相差很多,虽然李天平对韩皓的到来表示欢迎,但他一个国企老总心中对乡镇企业华夏厂是从心底不大看得起。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存有一丝幻想,就是作为国有企业省里不会撒手不管,只要省里出面给田野汽车再贷款,就能解决眼下的资金紧缺问题。
  虽然田野汽车经过努力从省政府拿到了3000万的扶持款,但在汽车行业无疑是九牛一毛,对解决该企业流动性资金问题只能是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因为投资高达5个亿的生产线带来的利息压力,就不是3000万能够轻易解决,而且在市场上还有虎视眈眈的长城皮卡在较劲。
  华夏汽车很快在A股上市,资金自然不是问题,田野汽车就看中了这点,但他们不愿意让出企业的控制权。李天平希望华夏汽车注入1个亿资金,但在股份出让上又做不了主,因为这次双方会面是瞒着当地保州市政府进行。
  不过这一次韩皓没有白来,他得到了一个让其满怀期待的消息。
第一百四十五章
投石问路
  在洽淡时,李天平为了表示田野汽车极具发展潜力,为此不由说出了两件令韩皓印象深刻的事情。
  第一件是当初丰田主动找上门,有意和田野汽车一起生产皮卡。众所周知,田野皮卡也是仿制丰田hilux皮卡,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后,丰田主动寻求双方合作的机会。丰田说可以把hilux皮卡整套设备从日A本运过来,在中国生产正宗的hilux皮卡,不过条件是田野汽车放弃自己的汽车品牌,专心为丰田当代工厂生产产品。这个条件被傲气的李天平拒绝了,因为他一直坚持要保留自主研发的皮卡品牌,不想成为日方的打工仔。
  能拒绝丰田的合作意向,这在国内企业中可不少见,一汽、上汽等为了合资把自己的轿车品牌都基本放弃了。这让韩皓不由对其身上的傲骨高看了一分,当初丰田也以同样名义和华晨谈过金杯轻客的合作,同样被金仰勇拒绝了。
  第二件就更让韩皓感兴趣了,李天平表示宝马集团正在和田野汽车洽谈,准备把收购罗孚旗下的路虎品牌神行者越野车放到中国生产,为此双方已经私下谈判了不少时间,甚至已经初步草签了合作协议,保州市政府也知道。这可是大新闻,国际巨头宝马集团竟然不去和国有大企业集团合作,跑来略显偏远的保州寻找田野汽车合作,到底动机在哪里呢?对此,李天平笑而不语,只说因为田野汽车具备雄厚的发展潜力。
  看看,如果华夏厂投入1个亿,今后说不定能和丰田或者宝马一起合作,现在田野汽车暂时困难,但不代表今后还是如此,现在可是趁谷底投资的好机会。
  1个亿华夏汽车能拿得出,但这笔钱到底能得到多少收益就看双方如何谈判。如果条件合适,韩皓有打算入股田野汽车的打算。
  不虚此行,韩皓心里的想法正是如此。他更在意的是为何宝马集团会选择田野汽车,这个在国内连二流汽车厂家企业都谈不上,有何能耐吸引宝马?更深层的意思是如果田野可以,为何华夏汽车不行?
  没错,既然国企们可以和外资汽车巨头合资,为何民企不行呢?尽管韩皓一直坚持发展民族自主品牌,但这跟和国外汽车巨头合资不冲突。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华夏汽车在和AVL以及格特拉克外资公司合作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如果能和宝马一起造车,那对华夏汽车来说可是请了一位老师傅在家门口,可以偷师学习了。当然技术偷不来,那么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和供应商挑选这些都能共享。
  据韩皓所知,现在宝马集团在欧洲陷入了困境,跟罗孚分手只是时间问题,谁都知道每年高达几亿美金的亏损没有企业能承担得起。现在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公认未来极具汽车发展潜力的大市场,宝马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不会放过进入中国。
  到底宝马对合作伙伴最看重的是哪一点呢?韩皓在回程的飞机上一路琢磨。既然想不明白,干脆就直接找上门去看看对方意见如何?宝马1997年正式在首都天京设立了办事处,韩皓打算亲自去谈一谈有无合作的可能。
  韩皓心中自然也有底线,合资可以,自有品牌是一定要保留,华夏和中华品牌都是他苦心积虑弄到手,将来都会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走向世界。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片大混战,本来国内就有高达上百家的汽车厂,加上国外巨头纷纷进来寻求合资,几乎同样的起跑线就看谁更能把握机会脱颖而出。
  贸然上门有失礼节,韩皓还是寻找了德国格特拉克在中国的代表以及德国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联系上了宝马在中国的全权代表派森先生,表达了寻求合作的期望。
  派森作为宝马驻华代表,负责寻找在华合适的合作伙伴,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企业或者政府的大力欢迎。尽管考察了二汽、广汽、首汽等潜在合适厂家,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汽、上汽现在和大众打得火热,国家也不会批准他们再和宝马合资,宝马也不会凑脸上去和大众抢。当初广汽是宝马比较心仪的对象,一是广汽拥有7字头轿车牌照,二是广汽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发展水平高,拥有众多潜在客户。
  可惜广汽项目要求合作方承担近30亿的债务,同时广汽对豪华轿车市场心有疑虑,还是属意经济型普通轿车企业,最终被本田趁虚而入摘下花魁。
  作为中国的“三大三小”都已经有了境外合资伙伴,中国国内剩余的国有汽车大集团就剩长安、南汽可以一试,但长安和铃木、南汽和菲亚特都有了合资协议,宝马的选择范围极其有限。
  奔驰虽然轿车项目没落地,但在中国和首汽、东南、亚星汽车等有合作,将来发展顺利可能轿车就在这些伙伴中选择。反观宝马,一直还是孤家寡人姿态在不断寻找,不知道到底选择哪一方!
  派森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型汽车厂,没有发现能足够打动他心意的企业,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的汽车企业生产方式都太过陈旧,对于造车没有诚意,不符合宝马的价值标准。
  华夏汽车是什么来头?
  当听到介绍人谈起这个名字时,派森一脸茫然,他都准备直接婉拒对方的好意。
  宝马是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豪华轿车品牌,不是随便一家阿猫阿狗都能来谈合作的企业。
  作为从汽车发源地和制造强国——德意志共和国来到中国的代表,派森自然有一种当初西方人登上美洲大陆看到印第安人的技术优越感。要不是德国总部要求他尽量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他都想打包回国直接汇报没有合适的人选,宝马直接进口轿车到中国算了。
  当听到华夏摩托时,派森终于有印象,他曾经在中国电视上看到过这款来自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辆。众所周知,宝马旗下也拥有摩托车品牌,一辆宝马摩托车是全世界许多爱好者追捧的对象,宝马摩托在各大摩托车赛事中屡创佳绩。跟宝马摩托比起来,华夏摩托犹如拿着棍棒的原始人面对荷枪实弹的现代化士兵。
  造摩托的来造汽车,还妄想和宝马合作,这真是太自不量力了吧!派森翻看着手里中国汽车目录,没能在其中找到华夏汽车的身影,更加没有安排会见的心情了。
  “我的朋友,派森,你可能忘记慕尼黑总部派你来中国的意义,如果你一直不能取得有效进展,他们就将很快派人来接替你。而你,因为没能完成任务,将会被流放到不知道世界哪一个角落。中国现在发展非常快,我5年前来到中国没想到她会变成现在的模样。你不要过于傲慢,毕竟中国一直是世界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可不是那帮英国佬能够比拟。有些时候,你得换位思考,可能会发现中国人的长处。”
  作为中间人的德国驻华领事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说道,派森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太久,有些固执不接受世界是不断在改变进步的现实。
  “好吧,我尽量抽出午餐前半小时见一见他们,你知道许多上门的中国人都只希望我们宝马给以他们什么,而从不谈论他们能给以宝马什么!”
  口中抱怨着,派森先生还是答应了韩皓寻求会面的请求。
  韩皓来之前,总结了一下华夏汽车想要和宝马合作的话,到底有什么优势。
  技术上基本为零,宝马先进的技术是华夏汽车现在无法比拟的存在。唯一能拿得出手就是华夏汽车拥有全新投入的汽车生产设备,许多供应商都来自德国,一定程度可以媲美宝马在德国的生产线。另外华夏厂即将在A股上市,资金储备还可以,和地方政府关系良好,国内其他地方政府能给出宝马落地的政策,相信浙海省也能拿得出手。最后,工厂地理位置要比田野汽车要好,浙海省处于长三角沿海地区,拥有港口、铁路和机场,而且经济发达程度较高,拥有较多潜在消费者。
  宝马最受欢迎的3系进口轿车在中国的售价高达60—80万,远远超出这个国家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能力。一旦国产,成本就能降下来,至少能减少20万的售价,这对豪华车市场来说属于非常有竞争力的售价。
  在德国本土,宝马一直和奔驰并称为双子星品牌,但背后一直有一个神秘的影子在追赶,大众在70年代伊始把奥迪品牌收购复活,作为高端豪华品牌力图比肩奔驰和宝马,为此一直营造出BBA的豪华阵营说法。
  本来不屑一顾觉得奥迪不构成威胁,但进入90年代以来奥迪发力,在德国本土销量逐年上升,隐约威胁到奔驰和宝马的市场地位。现在一汽奥迪公司成立,即将在中国推出在欧洲广受好评的A6豪华车型,这可是大众公司对中国豪华车市场的一次重大试水。A6对标的是宝马5系轿车,如果A6在中国获得成功,那么将极大挑战宝马的市场地位。
  积极进攻也好,消极防御也罢,宝马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不得不打起精神应对奥迪的挑战,尤其在中国这个颇具潜力的汽车市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派森见到了华夏汽车的掌门人韩皓,双方将共同决定未来中国汽车业的一大块重要版图的归属。
第一百四十六章
宝马代表
  42岁的派森会说汉语,在德国念大学时他把汉语作为第二专业选修,可能正因为如此,位于慕尼黑的宝马总部才把他派到了遥远的东方寻找合作伙伴。
  “我小时候看过李小龙的电影,对神秘的中国功夫着迷,才在大学时选修了中文。不瞒你说,我来中国的第一站就去了少林寺,发现那里和我想象中相差甚远。金庸小说中的功夫并不存在,少林寺更多只是烧香拜佛的圣地,僧人们毫不会功夫。”
  由于快到中午时分,派森只给了半个小时会面,韩皓灵机一动干脆以吃午饭名义让对方带着自己一起到餐厅,边吃边聊不但可以拉近关系还能延长双方的见面时间。
  果然这招起了效果,用餐时派森主动说起了自己的往事。
  “我小时候也是看着成龙的功夫长大,说起来每个中国男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功夫梦。功夫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用来惩恶扬善帮助别人。据说《少林寺》电影在中国热播时,少林寺门口每天都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请求拜师学艺剃了光头的年轻人。有时候历史传承的东西不再是实体,而是一种文化和一种图腾。”
  用叉子叉起一小块德式香肠放入嘴里,韩皓紧接着说道。德国菜韩皓吃不惯,但客随主便他还是尽量把食物送入肚子。
  “所以我到现在有时都搞不清楚你们中国文化,你们中国人说话云里雾里,很容易给人表面说一套暗地做另一套的印象。就好像你们见人打招呼爱问‘吃了吗’,我有时候会想你是邀请我去就餐,还是问我吃了什么菜,后来才明白还有问候打招呼的意思。这次你能主动邀请我一起吃饭,和其他中国人不同,我喜欢你这样直接的人。”
  看来韩皓直截了当的举动反而给了派森第一眼好印象。
  “中国有12亿人,说明你接触到的人还是太少,像我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既然你谈到直接,那我今天来的目的想必你也清楚,就是希望双方谈一谈合作的可能性。我想问问宝马集团对未来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有什么条件要求,如果合适的话我们华夏汽车可以考虑报名参加选拔。”
  洽淡合作肯定不会第一次就能有实质进展,此行主要是表达出意向留下联系方式。好比男女相亲一样,先见个面表个态,再罗列条件好好选。
  “韩,请问你开过我们的宝马轿车吗?你对它的评价如何?”
  派森没有直接回答韩皓的提问,却转换了话题反问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