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556

  身穿西服,带着白手套的专业司机停好车,主动走下车替韩永福拉开车门。
  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出现在香港电影描绘的富豪生活,现在却活生生出现在江州一个酒店停车场中。
  韩永福有些不习惯这样的举动,因为以他的气质和实力无法驾驭这样的场景。
  不过他还是故作姿态,有模有样从车内走了下来。
  其他不知道底细的客人,都在猜测这个从劳斯莱斯轿车中下来的中年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种劳斯莱斯品牌轿车,在中国内地屈指可数,他们在江州也是第一次碰见。
  仔细一看车牌,挂着“浙J”开头,属于海州市的车辆。
  联想到海州最出名企业,非中华集团莫属,聪明人很快联想到这辆劳斯莱斯跟中国年轻的首富有什么牵连。
  在众目睽睽之下,韩永福走下劳斯莱斯迈向酒店大堂。他利用眼角余光看到了现场许多人眼中冒出的羡慕、惊讶和畏惧的神色。
  伴随目光扫过去,其他人都主动把眼睛挪开,不敢跟自己对视,这说明大家都把韩永福当成了不可得罪之人,自愿退避三尺。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辆劳斯莱斯就让韩永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举手投足间让人惧怕的人物。
  “这人是谁呀,看上去来头可不小?”
  酒店大堂内有人在低声向身边同伴问道。
  “不知道,看上去不像江州本地人。”
  同伴也搞不清楚,今天酒店来了许多外地人。
  “还能是谁?国内首富真正韩总的父亲呗。平时你俩口口声声说要成为新的韩总,现在正主来了,看看人家多霸气。”
  韩总指代有钱人,这个民间自创的词汇流传很广。韩永福的身份无法隐藏多久,很快在大堂中传播开来。
  “怪不得!我说还能有谁能在浙海这一亩三分地上横着走,除了韩总就没有其他人了!”
  “才浙海啊,就算整个中国他都能不看谁眼色打转了。”
  “你说咱们上去把他绑走,能弄来一个亿花花吗?”
  “得了吧,有命拿没命花,谁会那么不长眼。”
  ……
  看到在江州自己能获得如此礼遇,韩永福承认,今天是他有史以来抛头露面最开心的一次!
第二百二十八章
MBO争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时候一步快步步快。
  从四通公司实施了中国首例MBO开始,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跟进,美的集团属于其中领跑的佼佼者。
  只用一年时间,美的集团在2001年1月份就完成国有股退出,管理层成功入主实现控股的MBO计划。
  以何氏家族为首的管理层正式掌控这个市值超过百亿的家电王国,他们凭此一跃成为国内十亿身家的家族。
  在国家对MBO这个新生事物还拿不定主意时,何氏家族很顺利完成了股权交换,获得了企业的控股权。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成问题,管理层承诺在未来几年对其高溢价赎回。我们认为美的管理层控股,会更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把美的做成世界级的家电企业。”
  美的集团为何能动作如此之快,一是当地政府开明,决定对美的集团进行产权明晰的试点。二是美的集团属于镇级集体所有企业,控股权把握在当地区政府手中。只要地方政府同意,股权交易就能顺利进行。如果一旦审批权到了中央层面,那么股权转移就不会如此迅速。
  对决定退出在美的集团的股份,地方政府发言人如此回答道。
  国企改革退出竞争激烈的消费行业,是国家的主导方针,现在地方政府可以用高溢价把股权出手,算是提前落袋为安。
  万一加入WTO后,国内家电巨头入华,美的集团经营困难破产,届时地方政府就要背负一个烂摊子。还不如趁现在,实现政商脱钩,政府方面专注行政服务,由管理层专业人才经营企业以应对市场竞争。
  相比何氏家族的幸运,同饮一江水的邻居健力宝集团改制工作却陷入僵局,李敬威虽然凑集到4.5亿资金,但区政府却冻结了MBO进程。
  工商联的大佬们承诺给李敬威背书,只要他需要收购健力宝的资金就能立即到位。但当地政府却并不想把健力宝卖给一手创办其长大的元老们,就因为以李敬威为首的管理层和地方官员关系不融洽。
  只要地方官员点头,健力宝就能复制美的集团的命运,但上天似乎和李敬威开了玩笑,他站在门口却不得其门而入。
  李敬威这个硬茬如果被他MBO成功,将来健力宝就更不属于当地政府可以控制的企业,这是依靠健力宝撑起当地经济半边天的政府官员无法容忍的举动。
  所以,一个地方支柱企业想要自由迁移离开,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几乎相当于和地方政府决裂。
  只要其他企业出跟李敬威一样的收购价钱,那么地方政府便决定把企业卖给对方,就是不能把健力宝交到一手创办其的李敬威手中。
  当地政府官员对此达成了共识,死也要让健力宝死在当地。
  为何中国人热衷当官,就因为官掌控着这个国家的所有权力。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可不是随便说说,这可是千百年来普通民众从血淋淋教训中得来的智慧结晶。
  面对强势的地方政府官员,李敬威只能在叹气中做出积极姿态,尽量找关系摆平现在的僵局。
  美的集团的成功,刺激到许多国内企业,同为家电巨头的春兰集团决定实施企业改制,采用MBO模式向全体员工发放股权。
  此时的春兰集团已经不属于传统的家电企业,多元化发展先是进入了摩托车领域,后来又进入汽车行业。
  春兰利用从日野汽车引进的卡车技术,改变一开始的轻卡策略切入中卡市场,因为这是一个市场空白领域。
  “中卡里面的大吨位,重卡里面的小吨位”,春兰瞄准一汽、二汽的卡车市场发起了冲击。
  回到改制方案,春兰管理层决定从近50亿元的集体资产中切割25%,用现金按1∶1的比例向经营层和万余名员工进行量化配股。这样的一个改制方案,不是管理层控大股,而是实行了“普惠制”。
  这看上去符合国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目标,于是春兰开启了高调的MBO改制之旅。
  “所有人都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我们管理层不拿大头,而是和其他普通员工一道持小股。提倡共同富裕,全体春兰人集体奔小康目标。将来通过员工持股委员会来控股企业,再由股东大会选出管理层,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春兰掌门人,陶建兴认为春兰的MBO之路是最符合中国当前企业改制的模板。
  MBO方案一出,立即得到春兰全公司上下的集体拥护,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
  “成为企业股东,自己为自己打工!”
  充满鼓动性的口号说出了春兰人期盼改制成功的迫切心情。
  陶建兴和长虹集团老总一道,入选了全国人大代表,这在企业界无出左右。在达到个人在政治领域的高峰之时,他打算在经济方面再次有所建树。
  这次春兰的改制方案,是陶建兴和多位学者专家共同草拟辩证,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适用性。如果春兰经验能够成功,那么陶建兴无疑将成为国内商界第一人。
  枪打出头鸟,春兰的高调改制引来了全国关注。
  尽管方向正确,模式新颖看上去公平,但还是被许多媒体挑出批评爆点。
  “春兰的改制,将一夜之间造就上千个百万富翁、上百个千万富翁和数个亿万富翁。”
  这则报道一下子引发全国人民哗然,到底改制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为了个人私利造就富豪。
  尽管春兰MBO没有像其他企业般管理层占大头,但依旧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认知。
  当普通人还在为年工资收入不足1万抱怨时,身为国企的春兰集团只通过改制就能造就无数百万富翁,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改革!
  于是春兰的这份MBO方案,出乎所有春兰人的意料,遭遇到全国舆论用放大镜式检验,更多的普通民众知道MBO这三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说在春兰之前,国家对MBO还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由地方政府自行探索。但现在春兰这个国有大企业集团介入,就不是一家企业改制的事情,这牵涉到无数家国有大企业改制的命运。
  要是春兰成功,其他国有企业纷纷效仿,电力、电信、汽车、钢铁等国家经济命脉企业也要求改制的话,将来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变成,从苏联解体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俄罗斯寡头模式。
  到底MBO是明晰产权释放了企业活力,还是成为管理层摇身一变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不单是媒体在论战,就连中央部门之间也无从定论。
  MBO终于开始走上中国企业发展历史的舞台中心,成为21世纪初中国政商界最大的焦点所在。
  陶建兴原本想树立起国企改革的“春兰模式”,没想到却引来媒体的舆论风暴,甚至还迎来了国务院工作小组进驻。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全民集体所有的企业,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名义资产。管理层的角色相当于企业的管家,现在管家趁主人没有直接行使职权,就想把其占为所有,这引起了全社会上下的普遍的关注。
  到底MBO能不能搞,在中国要如何搞,各方都等待中央明确一个说法。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止MBO试点,尤其是关系经济命脉的重点国企不允许进行MBO,至于竞争性领域中小国有企业可以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前提进行试点改革。在对国有资产评估时,必须要有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介入出具评估报告,报送国家财政部备案,不然一律不允许开这个口子!”
  春兰改制引发的MBO讨论,终于引起了总理的关注,他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定调道。
  来自国务院的通知,犹如一盆冷水给全国上下兴起的MBO热潮降温,这当然也波及到一直为此努力的华晨集团。
  华晨集团曾经号称“第四汽”,得到辽阳省的大力扶持,现在已经发展到国内大型工业集团行列。
  按照总理的说法,华晨明显属于中止MBO进程的企业范围,金仰勇想近期通过合法改制手段获取华晨的控制权化为了泡影。
  尤其在和辽阳省新任政府主官交涉时,对方和金仰勇在对华晨发展的路线存在明显的分歧。
  金仰勇想把辽阳作为客车基地,而把现在花费重金打造的轿车项目放到浙海,尽管从经济角度出发非常合适。但在政治方面看,金仰勇有挪用华晨资产跑路的嫌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