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556

  一位记者赶紧通知同行,让其马上去抢位置。
  “一位国企少帅,一位民企少帅,两大不同企业间发展道路的对话,果然都是新闻点!”
  当得知韩皓将与竺天峰举行高峰对话,现场所有的记者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很快,报名到现场旁听的人数就远远超过接待量,组委会不得不临时更改了论坛地点,以便更多人能到现场一览。
  韩皓被通知临时改变了会场,一时有些纳闷,在他看来这只是一场普通的交流会,只不过对象换成了一汽掌门人而已。
  作为民营汽车企业,中华集团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一汽可以说是中华在国内要追赶学习的对手,他尊重这样的对话机会。
  从刚才公布的榜单就能知道,在纯自主品牌领域,一汽仍旧是全国汽车企业中的老大哥,也是业内领军人物。
  来到会场一看,黑压压一大片人头,韩皓估计现场观众至少超过五百人。
  无论是各大媒体记者,还是出席论坛的政府官员和业内大佬们统统现身,依次坐在下面等待两大主角的对话交锋。
  看到韩皓现身,会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不管韩皓个人魅力品德如何,短短几年能从一家乡镇造摩托车企业发展到闻名全国的汽车公司,中华集团担当得起大家的掌声。
  韩皓心里涌出很久没有出席现场活动的紧张感,因为这次观众中汇集了全国汽车行业的精英。台下有主管汽车行业的官员,有各大企业的负责人,以及第三方机构的专家学者,还有财经界的资深媒体记者,就连站在过道的一个小人物可能说起汽车来都头头是道。
  坐下不久,竺天峰现身会场,再次引起阵阵掌声,作为一汽掌门人,大家对一汽老大哥以示敬意。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加入WTO在年底就能实现。中国汽车业一向来被认为是遭受影响最大的领域,为此我们国家特意为此争取了5年过渡保护期,用来呵护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
  今天两位都是中国汽车业的少壮派代表人物,也都有人冠以少帅的尊称。接下来我就想邀请两位分别谈一谈加入WTO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应该如何应对来自国外汽车巨头的冲击,对此分别有何应对之策。
  还有就是加入WTO后对中国汽车业也是一个机会,有人会问我们汽车业会不会得到打入国际市场飞速发展的机会,从而一下子跟国际接轨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下面将让两位分别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给我们大家以启发。”
  说话的是来自央视《对话》栏目的主持人,韩皓跟其已经是老朋友,之前他上过几次该栏目。
  “中国加入WTO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顶上。
  在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就是世界前5的汽车企业,2000年最低销量都在400万辆以上。而我们一汽,作为去年全国销量冠军,全部销量加起来在40万辆出头,这已经把所有刻着一汽名称的汽车都算了进去。如果只算轿车,我们的一汽小红旗销量不足4万,跟国外这些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巨头更是地位悬殊。
  差距相当大,无论是资金、技术和市场,我们都全面落后于国际汽车巨头。因此,对那些过于天真乐观的朋友,期望一下子能跟国际接轨,我只想说他们想得太多了。
  汽车是民用工业上的皇冠,竞争需要依托于资本、平台、体系和品牌,这些方面国际汽车巨头已经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沉淀,我们想短时间赶上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加入WTO后,我认为我们一汽最大的任务就活下来,只有先活下来才能考虑其他,才能规划未来。
  竞争就是这么残酷:要么你做得比别人好,要么你出局!”
  竺天峰的一番话,立即让整个会场都沉寂下来,大家都在思考其透露的含义。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追上国际水平,我们这一代不是国际化的一代,只能是埋头苦干,打好基础的一代。
  汽车基本是5年时间换代一次,我觉得我们要想跟上世界水平要4、5代的样子,整体下来大概要20年时间。
  因此,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耐得寂寞20年,埋头苦干20年!
  利用20年时间来牢牢打好基础,为下一代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他们去追赶国际化,实现我没有来得及实现的目标。
  陈老就在台下坐着,他在我们一汽工号是01,是我们一汽的第一个员工。他为一汽奋斗了一生,耐得寂寞五六十年,现在一汽发展到现在地位,离不开无数像陈老的这样人物的默默奉献。
  所以,我提出耐得寂寞20年,时间已经比陈老要少,希望在我到陈老这个年纪时,能看到一汽的红旗插遍全世界,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这是竺天峰第一次公开对外宣扬自己的发展理念,至少未来20年一汽的走向就要依照他的思路而行。
  中外汽车产业确实相差巨大,单从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大杀特杀,消费者在同等价格下更愿意选购外国品牌就能看出来结果。
  竺天峰一番话,立即在全场引发普遍性认同,大家都觉得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国际化至少要等到20年后才可妄言。看来一汽少帅果然名不虚传,在见解上要异于常人,所看事情更加理智和实际。
  “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当全场上下都对竺天峰的论断表示赞同之时,会场上出现了唯一的反对声。
第二百三十一章
20年之约
  敢于顶着全场舆论的压力,公然发出反对意见,非得同站在台上的韩皓莫属。
  “竺总的意见我同意一半,但另一半持反对意见!”
  看到全场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韩皓坐直身体以便让自己能更好阐述自己的观点。
  看着比自己年轻十来岁的韩皓,竺天峰心中不由冒出一个想法,年轻人有时候总爱故意唱反调夺人眼球。他也曾有过这样的阶段,看来如今自己也算老人一个了。罢了,就听听坐在对面这位韩首富有何“高见”吧。
  “韩总,请问你的一半意见分别都是什么?台下的观众们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
  这种对话节目就是要有对立观点碰撞才会让人兴奋,当看到韩皓出声反对后主持人心里非常高兴,因此他赶紧把话筒递给了韩皓。
  “我同意竺总的看法,就是国内汽车产业和国际巨头间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追上国际水平需要一段时间。
  但我不同意的方面是,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就能完成国际化追赶的目标。在耐得住寂寞20年的同时,也要敢于向国外巨头发起挑战,谁能保证10年后风水不会轮流转,我们中国自主汽车企业依旧有赶超的机会。
  国外的汽车发展规律来到中国不一定就能包治百病,很可能水土不服。例如我们都知道有一个15万辆投资均衡的标准,我们国家许多汽车厂都以此为论证标准。
  但近两年,以广汽本田为代表的合资公司,在1万辆销量就能维持收支平衡,3万辆就能实现盈利。
  以我们中华轿车为例,我们测得的盈利平衡点更低,只要6000辆,超过这个量我们就能迎来盈利。
  所以,具体事实已经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生搬硬套国外经验不一定准确。
  我们比外国汽车巨头要更加熟悉这个市场,因为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亲历者,我们知道身边的亲戚朋友需要怎么样的汽车,什么样的汽车更加容易受到中国人青睐,我们也能造出来最合适中国国情的国民车!”
  韩皓的观点比竺天峰要显得更加积极乐观,听了他的一番话,现场的观众觉得也有道理。
  “欧洲、美国孕育出全世界知名的汽车企业,中国这片广袤的大陆一样具备同样的潜力。所以,我们不能老跟在国外汽车巨头身后走,要利用好中国这个潜力无限的大市场,瞄准机会勇于超车。
  我们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和底盘等都和国外有差距,但这不是我们放弃追赶勇气的理由。竺总说他愿意做甘为平凡的一代,为下一代中国汽车人打好基础,我等不了那么久,我坚信事在人为,国际化的目标一定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20年时间后,我觉得中华集团肯定已经实现了国际化的理想,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代表之一!”
  对公众宣布中华集团未来的战略目标,而且还打包票20年后就能实现,全场中就算最乐观支持韩皓的拥趸者都不敢赞同。因为,国内外汽车产业巨大的鸿沟,不是光凭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
  “你这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竺天峰原本一直耐着性子倾听韩皓的说辞,但听到他说20年后中华集团已经实现了国际化时,他终于忍不住打断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汽车行业犹如登山,要一步步耐心攀登,稍微求快跨步就有可能翻下万丈深渊。我敬佩韩总年轻人的朝气,这些年中华集团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不能因成绩蒙蔽了双眼,盲目开启大跃进模式。
  理想太过超前就会变成空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我之间一时半会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下面我就让现场观众来举手投票,看看有多少人敢于支持20年后中华集团实现国际化目标?”
  作为汽车业的前辈,竺天峰觉得自己有必要敲打一下这个年轻的后辈,免得在他带动下中国汽车业掀起一股浮躁风气。
  “中华集团20年后就能成为国际汽车巨头中的一员,赞同这个观点的观众朋友麻烦举起手来。”
  站起来面对台下,竺天峰大声说道。
  全场鸦雀无声,一时之间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勇于举手支持韩皓的观点。
  如今要成为国际巨头,两大门槛,一是要进入前十至少销量在200万辆;二是外销份额要占到50%以上。
  这两点,就算只看其一,现今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没有任何一家可以轻言达到。
  “看——”
  竺天峰伸手邀请韩皓站起来自己看看台下的结果,现场无人支持完全符合他的设想,韩皓真是太过天真自大了。
  “我再给大家10秒钟思考时间,问问你的内心,支持不支持这样的观点!”
  大局已定,竺天峰终于堂而皇之击败了韩皓,他豪气冲天地问道。
  这时,有一只手颤抖着缓慢举起来,犹如鹤立鸡群般醒目,原来是陈老站了出来支持韩皓。
  一个最不可能举手的人举手了,陈老可谓是一汽的祖师爷,没想到却没有给竺天峰面子。
  “虽然在实际上推断韩皓的设想基本不可能实现,但世界上总会有奇迹,说不定就发生在我们中国汽车业上。
  我老了,可能看不到那一天到来,但我至少亲眼见过它的起源。
  说实话,我有些失望,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汽车界的精英人物,可以说中国汽车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但大家都太现实主义,连想都不敢想,谈何将来能够超越国外的竞争对手?
  理想还是要有的,就算是空想,也比光坐着不动要强!”
  陈老在现场是资格最老的汽车先驱,他搞汽车的时候现场许多人还在娘胎里,所以他说出来的话没有人敢反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