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556

  现在迫切目标是推出新一代的微车产品,现有产品已经老化,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研发方面,中华集团给了一些支持,但远远不够,我们暂时无力尽快完成新车型的独立研发。
  在B股上市方面,由于一大笔应收账款没回来,实际上成为了烂账,而中华集团方面不愿意垫资,所以财务状态没有通过证监会的审核。
  ……”
  新书记来视察,五菱汽车的领导老实把现在企业面临的各种难题一一说明。
  “你们对中华集团这个合作伙伴怎么看待?他们是不是五菱汽车现在合适的对象?万一引入新的国际品牌合资可行性如何?”
  在调研中,王朝晖提出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个嘛……现在都是一家人——”
  五菱汽车的负责人有些犹豫,不知道该说什么。
  “实话实说,今天是为了解决问题,不考虑其他因素。”
  陪同调研的地方领导插话道。
  “中华集团还行,但在五菱汽车发展方面确实有所怠慢。据我所知,他们对自己的微车换代研发也处于停滞状态,现在全部资源都投入到轿车领域。
  虽然完成了当初对我们的合资承诺,但这两年五菱汽车的困难并未得到明显解决。按我分析,他们必须解决完内部问题,才会伸手顾及到我们五菱汽车。
  好处就是工人的工资能够按时发放,供应商也愿意和我们合作,只不过在企业未来发展方面暂时看不到希望。”
  喝了一口茶水,五菱汽车负责人继续汇报道。
  “如果能找合适的国际品牌,能够真为五菱汽车发展考虑,那我觉得这个提议具有可行性。只不过,这一切前提都必须建立在中华集团同意的前提下,毕竟他们手握我们51%的股权。
  现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五菱汽车如果不赶紧跟上,就会面临掉队的危险。这两年行业排名一直下降,说实话我心里也很着急。”
  从五菱汽车角度出发,被中华集团整合,确实在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上是有所缺失,看不明白今后的路。五菱希望能够有自己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市,但照现在趋势看很容易成为中华集团的代工厂。
  “五菱汽车是省里重点工业企业,五菱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经济的大局,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对全省人民负责的态度,来思考五菱今后道路去向问题。回去后,有关部门拿出一份可行性报告,探讨五菱汽车最合适的发展道路!”
  王朝晖干净利落结束了座谈会,其实他心里大概已经有了定论。
  很快调研报告就送到了他的案头,建议跟上汽通用合资,成为独立发展的微车品牌,不应该躲在华夏品牌之后。跟财大气粗的通用汽车相比,中华集团属于幼儿园水平。
  当初上汽通用开价太高,所以五菱才转投中华门下。但现在有了中华集团抬价,上汽通用也大大降低了门槛,开出了跟对方一致的条件。而且经过两年多的整合,五菱在中华集团内发展得并不算顺利,改换门庭确实得到一部分人支持。
  这边奇瑞跟上汽闹离婚,韩皓没想到很快就轮到了自己,五菱希望跟中华集团脱离关系。
  五菱方面给出的条件是,把中华集团所有投入折算成现金加上利息返还,同时中华方面把51%股份退还,今后双方再无任何关系。
  为此,南桂省政府亲自出面上门找韩皓商谈。
  毕竟现在还是法制社会,中华集团是五菱汽车的大股东,不能强制用行政权力逼迫对方退出。
  韩皓承认,在五菱汽车整合方面,确实步伐相对较慢。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中华集团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跟五菱的合作将会加速。他并不想放弃五菱这个基地,同时也不想让通用得到一个跳板进来跟自己打对台戏。
  现在微车领域,除了铃木之外基本没有合资对手,要是通用进来,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朝天子一朝臣,联想到王朝晖空降到南桂省主政,新书记心仪上汽通用就不足为奇。
  “如果我方不同意你们的条件该如何处理?”
  接待南桂省方面政府官员时,韩皓随口问道。
  “韩总,你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知道在商言商的道理。如果谈判不拢,我们只能以贵方未能按时履约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毕竟贵方在承诺完成五菱汽车三年内B股上市目标没有实现,而且还有……”
  伴随来访的官员一一说出当初合约上未能履行的承诺,韩皓心知对方确实是有备而来。
  说实话,中华集团没有跟南桂省抗衡的底气,地方政府不支持你就算赖在那里也没有用。尤其真要撕破脸,那么吃亏的一定是韩皓自己。
  现在不是企业对企业,五菱汽车背后站着当地省政府,在中国目前背景下,企业斗不赢政府。金仰勇为何被迫远走他乡,就是因为他太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可以说,南桂省方面还是给出了诚意,尽量希望能私下协商解决此事,而且答应全额加利息退还中华集团当年的投入资本。
  “好吧,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希望五菱能够有更好的未来。”
  韩皓不是意气用事的人,既然五菱执意要走,那他也无法阻挡,大家好聚好散。
  不过他加了三个条件,一是通用汽车必须停止对中华集团提起的侵权诉讼。二是当地政府另给一块地用作今后华夏之光的生产基地,从那出口东盟非常方便。三是把属于中华集团的底盘、发动机技术资料退回,同时不允许使用、泄密等。
  经过沟通后,上汽通用同意了这个条件,毕竟一个微车市场基地比不知输赢的诉讼要实际多了。另外,当地政府也欢迎华夏汽车继续落地生产,很大方给了一大片土地算是赔偿给中华集团。至于技术资料,通用承诺将会有全球同步的车型资料注入,更不需要用到中华集团的东西。
  没有过多纠葛,韩皓点头就相当于事情办完了一大半,剩余不过是清点盘算资金以及到中央部委去办理手续。
  从五菱项目拿回2个来亿的资金,正好可以投入到华夏品牌旗下的新车研发之中。
  这笔钱其实是上汽通用垫付,他们得到五菱汽车这个基地简直欣喜若狂,中国的微车市场大有作为。
  在奇瑞正式公布和上汽集团分手之后,五菱汽车也宣布脱离中华集团,随后和上汽通用组成了“中中外”合资模式,成为新的一家独立合资企业。
  国内汽车行业风起云涌,迈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
第五十七章
盘古升级
  不久前,最高法指定首都二中院把铃木、通用汽车起诉中华集团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中华集团反诉铃木、通用汽车不正当竞争的案件并案审理。
  因为这是中国加入WTO后汽车知识产权的第一案,所以最高法把案件从沪江市指定移交到首都法院。
  第一次开庭,双方处于互相交换部分证据阶段,这种被诉和反诉的案件审理过程非常繁琐,毕竟是几大独立案件合并在一起审理。
  案件开庭当天,吸引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记者,法院判决结果将关系到今后中国汽车市场上百亿甚至千亿的生意走向。
  外媒担心的是如果中华集团胜负,那么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就有了肆无忌惮抄袭国外成熟品牌的底气。而国内媒体在意的是,一旦中华集团败诉,那么今后国外品牌将会以专利为武器,动辄起诉自主品牌阻碍其发展壮大。
  立场不同,关心的结果自然也不会一样。
  由于事关商业机密,所以案件没有公开审理,记者未获列席旁听。
  一个上午的庭审阶段结束,蹲守在首都二中院大门的国内外记者们看到代理律师出来纷纷围了上去。
  “我们跟通用汽车达成了和解协议,双方将各自撤诉。”
  一脸春风的中华集团代理律师向媒体公布了上述消息。
  基于退出五菱集团重组的条件,通用汽车答应了撤诉的请求,今天来到法院正式提交申请,获得了法院批准。
  通用汽车的妥协,并未让铃木知难而退,他们执意要在法庭上就抄袭门事件分个胜负。
  “通用是通用,铃木是铃木,华夏之光抄袭铃木车型的事实不会改变,我们不接受和解,坚决要求法院给出判决结果!”
  通用的退出,在士气上对铃木来说属于一大打击,不过在庭审前通用方面就已经和铃木通过气,所以今天铃木方面律师也早有应对准备。
  案件自沪江市被转交到首都后,熟悉中国国情的律师劝铃木接受中华集团的和解方案,拿回3000万和解金,因为这并不单单是一起商业案件。
  但这个提议被铃木掌门人铃木修否决了,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关系到铃木汽车的尊严。
  伴随国外十大汽车品牌纷纷进驻中国,一早来到中国的铃木汽车在暗自和合作伙伴长安汽车闹别扭外,还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局面。铃木修一直认为中国需要的是像印度那样10万元以下微车,超过10万的汽车并不是市场主流。但合资品牌纷纷投产10万元以上的轿车,市场反应预示着铃木的市场判断出了偏差。
  既然和解之门关上,那么中华集团只能和铃木真刀真枪在法庭上见面了。
  通用汽车虽然在法庭上撤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此对中华集团无视。在宣布成立上汽通用五菱合资公司后,通用汽车就准备针对中华集团在国内微车领域的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他们将引入全球资源倾力打造一款足以和华夏之光竞争的微面,同时还将把QQ的原型车大宇Matiz引入中国,从而力争在微车领域和中华集团分庭抗礼。
  另外,通用汽车还准备了一款杀手锏,脱胎于大宇研发团队的Lacetti车型,将整合通用全球资源进入中国市场。这款新车将由意大利宾尼法利纳设计外形,澳大利亚霍顿提供的动力系统,德国欧宝汽车提供底盘,中国通用泛亚中心提供内饰,十足一个联合国打造产品,显示出通用汽车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
  这款被通用寄予厚望的车型进入中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凯越。
  凯越的目标区间将锁定在15万轿车档位,目前竞争对手除了老三样外,还有像伊兰特、福美来、POLO、威驰、菱帅这样的新来者。
  每个进入中国的合资品牌都号称要占据10%的市场份额,那么就得从占据轿车份额超过6成的大众手中虎口夺食。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压力下,大众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力。
  分别把高尔和高尔夫引入中国,依次给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两大合作伙伴。
  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是高尔和高尔夫并不能相提并论,高尔来自大众特意为巴西市场研发的两门小轿车,属于大众家族最低级的入门车型,比POLO还低一级别。而高尔夫却是大众汽车发家的法宝,两厢四门车型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辆,针对全球市场发售,是大众引以为傲的明星车型。
  从售价看,高尔在7.5—10万,而高尔夫高达15—18万,看得出一辆高尔夫能抵两辆高尔。
  听说大众品牌的小轿车才卖7.5万,落地不到10万块,不少消费者都兴致勃勃跑去上汽大众的4S看车。
  见到新上市的两门版高尔,大家心都凉了,除了是两厢车之外,还是两门版的车型,这真是不符合国人的胃口。更令人心寒的是低配版高尔,配置低得令人发指,连收音机和空调都没有,车上只有光秃秃的方向盘,能省的设备都给省了。
  “四个轮两张沙发一个方向盘完事!”
  这是许多消费者看了高尔之后的第一反应。
  期盼加入WTO后能捡大便宜的消费者发现自己还是太过天真,大众汽车号称8万元以下的轿车根本就不能够开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