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56

  “这样吧,你让老余带人来我们学校弄个讲座,讲讲你们搞出70CC发动机的过程。一是学术交流,二嘛,到时你们能吸引毕业生跟你们走,系里绝不阻拦。”
  脑子一动,江昭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行!”
  韩皓自作主张替余航答应下来,毕竟大家现在都对人才求之若渴。
  补考了高数和中国革命史,韩皓觉得发挥不错,应该可以通过及格线,因为他可是埋头学习挑灯夜战了一个多月。跟当初期末考试一头雾水比起来,现在的试卷难度相对降低不少。
  回去跟余航把讲座的事情一说,他想了一会便同意了,招不来人就当跟后辈们分享一些经验也好。韩皓这样的年轻人有活力敢想敢做,余航了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倾向,一般青年心比天高不经过社会打磨很难来韩耀厂这类的乡镇民企。先试试吧,就当还江昭平一个人情。江昭平一直说是他把自己推荐给韩皓,才有了展现自我的发展平台,余航在心里念道。
  余航自打过年回去,碰到了不少厂里的老朋友,大家都问他情况如何。研发成功70CC发动机的消息局限在浙海省有影响,由于韩耀厂还没有上生产线,产品没有对外销售,所以沪江市这边并不知晓具体情况。
  但他还是把在韩耀厂干活的现状说了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余航针对性向一些朋友介绍了发展前景,看看能不能拉一些助手回虎山。听说余航已经搞出了70CC发动机,年后还要上马90CC发动机,这些人都一副不敢想象的姿态。为何在幸福厂时还一事无成,到了浙海省乡下就摆弄出来如此大阵仗,大家约定好年后要亲自来虎山参观学习。
  今天周末,就是余航在幸福厂的6位前同事们结伴前来考察的日子。
  听说了这件事,韩皓就让人租了一辆面包车到车站迎接远到的客人。余航为厂里做出了突出贡献,韩皓必须为他撑起脸面,好好招待这些来宾。
  来到韩耀厂门口,这些前同事们都不敢相信余航就在这样的工厂里面弄出来发动机,整个工厂还不如幸福厂一个配件车间大。
  直到走进工厂里面,看到了机器在生产发动机箱体部件,工人们正小规模组装一台台发动机,来自幸福厂的人才相信余航所说不假。
  进入专门的研发厂房,里面各种设施、配件一应俱全。尤其亲眼看到了荣耀1号样机后,大家自此被余航所折服了。听说韩耀厂的70CC发动机是仿制产品,前来参观的人都是业内人士,知道就算是仿制已经是大为不易,因为就连幸福厂都没就此进行过尝试。厂里用的发动机都是合资方提供的技术,生产线生产的都是国外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每一台都要给外方授权费。
  看到郝一山等人正在小组讨论技术事项,几位参观的人不由驻足旁听。听到关键处,甚至有人亲自下场参与讨论,2号机样本研发的点火装置正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没想到他这一插嘴,还真激发了在场人的灵感,困扰郝一山多时的点火装置难题就此迎刃而解。
  轮到余航介绍起2号机半成品,这是由1号机加以改造弄出来的产品,从理论分析90CC魔改完全可行。简单听了余航讲解后,这些人又开始了现场讨论,从技术角度论证到底70CC改造90CC是否可行,有哪些技术门槛需要克服。
  智慧的碰撞,灵感的火花,不一会郝一山等人也加入进来,大家就2号机现在面临的困境一一列举出来分析讨论。
  韩皓想不到余航请来的前同事个个都身有绝活擅长某一个方面领域,例如有人专门研究曲轴,有人在箱体上有所见长,他们在细分领域上知识面很深,加上余航这样的领头人一总结,许多问题解决方案就冒了出来。
  原本2号机样品估计还需要1个月的开发量,有了这些外援助力加入,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照这个进度发展,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样品。
  之前安排好到镇上酒楼招待午餐也改成了工作快餐,所有人都意犹未尽在研发区内头脑风暴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看着大家兴致勃勃讨论技术难题,韩皓心想国企里面还是有许多高水平人才,为何就容易埋没才能了呢?以这些人的水平,幸福厂仿制发动机应该不成问题,结果现实却是一无所有。想不明白,韩皓只能把其归结为机制问题。同样的人和物,换了机制便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可惜周末只休息一天,韩皓不得不提醒来宾们他们回程的发车时间已经临近,再晚就赶不上回沪江的大巴了。
  一边是归期将至,一边是讨论问题正在兴头,大家都感受到久违的畅快,尤其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唉,真舍不得走,但明天一早要回厂里上班。”
  老一辈人对自己要求很高,没有大事情绝不会轻易请假。看下时间,确实得准备离开回沪江。
  “刚才这个问题我回去研究研究,到时打电话给你再好好讨论一二。”
  另一位来宾念念不忘刚才跟韩耀厂技术人员争论的问题,决心回去后再研究弄清楚。
  韩皓和余航一起把他们送上了返回沪江的大巴,离别前韩皓送出了欢迎他们前来虎山工作的邀请。
  不用全职,周末时过来兼职也好,按时计费,韩皓不放过任何一个挖角的机会。
  回程的大巴上,前来参观的6个人开始都不说话,全部在思考和回味今天在韩耀厂的所见所闻。
  “眼见为实,老余现在是越活越年轻,他可远远走在咱们前头去了。”
  有了第一个人打开话题,其他也都纷纷加入进来。
  “90CC的发动机应该很快就能研究成功,据余航说马上还要对电启动进行攻关,真是听得我心痒痒,恨不得也加入他们的队列!但一想到在国有工厂干了一辈子,要放弃职称、工龄、退休保障,尤其是千里迢迢跑到乡下待着,伸出去的脚立马就缩了回来。人啊,真是越老越胆小咯。”
  “心理关容易过,但家里人这关难闯啊!现在都快熬到退休年纪,家里人不支持咱再折腾,唉——”
  ……
  韩皓和余航送出了邀请,到底别人来不来谁也不敢肯定,毕竟不是谁都有余航这样的魄力。
  余航这边找帮手暂时没有下文,苗振华这边却收获颇丰。
  2天之内,连续4名据称是苗振华的徒弟前来韩耀厂投奔他,他们中包括了电工、钳工、车工和漆工。最低等级五级,最高达到了六级,都属于工艺匠人级别。
  “之前我来这里只是觉得退休无聊想随便找点事情做。现在韩耀厂正是用人之际,得知他们目前情况过得一般,我觉得还不如过来跟着我干,毕竟看上去咱们韩耀厂比那些破厂强多了。”
  苗振华先向韩皓做了简单说明,然后又转头对这些徒弟说道。
  “以前怕耽误你们前途,你们说要来帮忙我没同意。现在看厂子还是有发展前景,所以就把你们叫过来了。既然来了,就好好干,不要丢了我的脸!”
  这个时候,韩皓才发觉一向来笑眯眯和气待人的老苗居然还有如此严厉一面,俨然一位大师傅在教育小徒弟。
  与此同时,韩皓也从来人口中得知苗振华居然是八级钳工,怪不得个个徒弟都对他服服帖帖。
  “八级什么,退休前我就是七级职称而已,八级是我的师傅级别享受待遇。只不过厂里念我干了一辈子,退休前临加了一级算提高待遇罢了。”
  怪不得普通机床会用,CNC数控机床也会弄,苗振华一直都出乎意料地把各种看上去不可能的模具搞出来,原来他还自动隐藏了实际能力。
  韩皓当然对这些人才都热烈欢迎,现在他要大力研发新产品,正是用人的关键时刻来者不拒。何况他们都有苗振华亲自作保,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韩皓为新加入的人才们安排落脚点时,韩耀厂迎来了一位县里大人物。
第三十四章
领导视察
  在虎山县能被称为大人物的除了在县里大小会议中稳坐主席台的几个人外就没别人了,县高官丘孟桐年后到沧海镇视察调研并点名要到韩耀厂看看。
  龙湖县凭借一个钱江厂带动摩托车产业发展,1994年3月正式从县升级到县级市,行政区划上高了半级,依旧归海州市管辖。这让同为邻居的虎山人看得心痒痒,本来一块难兄难弟,现在对方突然富了起来高出半头,心理落差不是一般地大,尤其现在龙湖人看待虎山人突然间有了优越感。
  身为虎山书记的丘孟桐明里暗里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为何别人升级成为市,你却还是县,虎山人心中不甘暗流涌动。
  “你们虎山产值还不到人家龙湖的一半,经济因素是省里考虑的主要指标,你们别扯什么土地人口一样。想要县级市,先把经济给我搞上来!”
  龙湖申报县级市时,虎山人不是没收到风,作为父母官的丘孟桐主动到市里提过意见,结果便有了上述答复。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是竞争关系,国家层面上地区与地区之间同属竞争关系。兜里没钱,说话底气都不足,丘孟桐身为虎山主政官必须想办法迎头而上。
  在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中,丘孟桐得知了韩耀厂的存在,尤其产值过亿这几个关键字让他牢牢记在脑海中。龙湖不就是凭借钱江厂发展起来的嘛,要是虎山也弄一个摩托车厂出来,不就能赶上对方了。因此,调研的第一站丘孟桐就放在韩耀厂身上。
  接到镇里电话,韩皓也不知道县高官来视察要准备什么,现在韩耀厂基本相当于大工地,研发区域一扩再扩,整个厂区已经没有了空地。他差人买来水果摆盆,把自己的办公室打扫弄成小会议室,准备接待书记的到来。
  5辆小车来到韩耀厂门口,书记丘孟桐从丰田皇冠车走下来,后面日产蓝鸟车下来了镇高官,镇长则从桑塔纳下车,其他陪同人员则从金杯海狮和另一辆华利小面包车下来,从座驾上可以清晰看出官员中的层级分布。级别高的单人进口车,级别低的多人挤国产车,各自定位互不干扰。
  韩皓带了余航等人在门前等候,毕竟父母官前来要热情迎接。
  看着涌进来的一群官员,生产线上的工人并未有太多影响,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韩皓充当起讲解员,带着丘孟桐简单参观了一下生产线。书记大人挺和蔼可亲,遇到不懂还问了韩皓几个小问题。镇高官、镇长以及其他官员都站在丘孟桐身后半步,不敢逾越抢占县里一把手的风光。看着眼前县电视台记者在一路拍摄,韩皓心里有些发毛,后悔没穿上正装,现在打扮有些随意。
  到了研发区域,韩皓把讲解任务交给了余航。得知余航是从沪江市前来的业内专家,丘孟桐明显姿态更加和蔼。余航简单把发动机研发的经历讲解了一遍,重点提及了产品研发方向和前景。书记大人明显关心生产线何时可以落地生产,同时对新产品带来的市场销量很感兴趣。
  到了临时改造的小会议室,由于座位有限,许多跟随书记大人考察的官员不得不站立在四周。韩皓在座谈中,主动提及了新厂房用地问题,希望县里能帮忙解决150亩的土地指标。
  “县里准备成立工业园,地点就位于县城城郊,重点发展摩托车产业。如果你们韩耀厂有意,可以作为首批进驻的企业。150亩土地太少,我建议你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搞发动机,将来说不定上马整车厂,土地预留多一些有备无患。这样,150亩土地我可以当场拍板给你,旁边再留200亩土地作为预留地。你们什么时候上马整车厂,200亩土地就转给你们!”
  丘孟桐一席话,说得韩皓内心大动,就连余航也用眼色示意他赶紧答应。
  “丘书记,我们沧海镇也准备好了200亩土地给韩耀厂,他们厂不一定非要搬迁到工业园吧?”
  一听韩耀厂要搬走,沧海镇的书记就坐不住了,照现在的发展势头看,这可是未来的纳税大户。本来镇上规模企业就不多,好不容易出了棵好苗子,县里就要拔走移植。身为镇的一把手,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来说话。
  听说镇里准备了200亩土地,韩皓心想之前你们可是一直咬定40亩不松口,现在县里来拉人你们就变了口风。
  “吕超同志,全县工作一盘棋,你们要提高思想觉悟,从大局出发考虑。县里推出摩托车产业工业园,韩耀厂作为技术核心企业,它的入驻将极大带动其他中小企业进驻。大河满了小河才能有水,何况你们镇上一直不给他们解决土地问题,我还没有追究你们这个责任。到底韩耀厂走不走,不是我们俩说的算,要看小韩厂长的选择,对不对?”
  县里一把手定了调子,沧海镇高官吕超哑口无言,他有些懊悔没有在年前就把土地事项确定下来,要是韩耀厂现在已经建设厂房估计县里就搬不动这座未来的金矿了。谁知道一座小五金厂研发出的发动机有如此能量,毕竟40亩土地相对现在的韩耀厂面积已经足够大了。
  “那我就代表韩耀厂所有职工感谢丘书记以及虎山政府的厚爱,我们愿意搬迁到工业园发展。同时我们也将不负所托,继续为虎山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得知韩耀厂订购了过千万生产线就要落地,丘孟桐现场差人落实了新厂址位置,就在新工业园的当头中心位置,因为只有这里率先完成了土地平整。
  想不到县高官来视察一趟,就解决了韩皓困扰多时的厂房问题。现在随着外来人才的投奔,尤其像余航等这些高级人才的住宿,都是韩皓需要考虑的问题。他打算在新厂区兴建员工宿舍,分为高级和普通两种,高级的就是像余航这样的专家入住,普通就是四人一间的工人住宿。
  地价很便宜,2000元/亩,150亩才花费30万,这算是县里给的优惠措施。同时在税费方面,也参照了龙湖标准,他们优惠多少虎山就优惠多少,丘孟桐铁了心要从龙湖那边挖资源。
  晚上来到医院,韩永福还在单人病房住院观察,但已经可以由人搀扶着下床走路,说话也已经恢复了正常。
  韩皓打开电视,特意调到了虎山新闻,让父亲看看自己上电视的风采。
  果不其然,第一条新闻就是县高官到沧海镇调研的新闻,很快就出现了韩耀厂的画面,其中韩皓正意气风发地引领丘孟桐参观厂区。
  “丘书记指示,要毫不动摇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产业龙头,做好虎山摩托工业园的招商引资工作。韩耀厂作为首批入驻工业园的企业,政府将做好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虎山县的一面旗帜,引领更多的优秀企业进驻虎山。”
  随着播音员的声音,画面最后在韩耀厂的工厂大门定格结束,韩永福看得是热泪盈眶,想不到自己一手创办的工厂现在居然在虎山出了大名。
  “皓儿……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韩耀厂在你手中一飞冲天。你做得很好,比我要厉害,我也可以安心养病休息了。”
  “都是您打好了基础,我才能站在您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得到父亲如此赞誉,韩皓有些不好意思,自谦地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