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556

  在此背景下,竺天峰亲自打电话向国资委负责人说明情况。
  “收购春兰汽车是为了筑起更高的护城河,防止中华集团的进驻。这种举措不能简单用国有资产流失来计算,而是为一汽解放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时间和战略纵深!”
  “竺天峰同志,收购春兰汽车并不是一项好的选择,这是我们绝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就算你们收购了春兰汽车,也不能阻止中华集团进驻中卡领域。要实际花费5个亿的现金加股权,来收购春兰汽车来作为赌局,有国有资本流失的重大嫌疑,我们国资委不会考虑通过!”
  上头依旧保留了不予通过的意见。
  这就是竺天峰和韩皓最大的不同之处,竺天峰背靠国有资本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却必须牺牲个人自主权,他的意志不能贯彻到底,体现了管理机制的弊端。而韩皓盈亏都是自己的钱,他可以当家做主,在机制上灵活多变,但却没有一汽般获得众多政策和资金倾斜。
  原本汽车行业在中国还是蓝海,国家高度管控高门槛情况下竞争并不激烈,有个国资委婆家管理并未显露出太多弊端。但伴随外资、民营资本进驻,汽车行业开始变成高度竞争的领域,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的缺点开始暴露无遗,需要给以国有企业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应付。
  可惜,这一点被一汽身上繁荣的景象所掩盖,未能及时被人所知。
  竺天峰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最终却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失败。
  “中华集团拿下春兰汽车的话,不异于如虎添翼,他们可以短时间整合完毕,从而拥有跟我们一汽在卡车领域叫板的实力。
  中卡一直是我们的优势项目,现在放中华集团进来的话,今后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郁闷之余,竺天峰跟得力手下在厂区内散心时说道。
  他在战略上看到并尝试狙击中华集团的进攻,最终非人之力能阻止,可谓是一大遗憾。
  “在这堵墙之内,我是自由的,可以主宰许多事情;但在墙的外面,却有许多让我无可奈何的事情。
  一个人要活得自由,也许是一辈子都难以奢求的事情!”
  竺天峰指着一汽的围墙,大有深意地感叹道。
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起跑线
  当一汽并购春兰汽车项目受挫之际,中华集团在武江市的投资计划也被国家发改委打了回来。
  理由非常简单,就是为了避免汽车产能过剩和投资过热,即日起国家对新建设项目实行严格审批,原则上不再批准设立新建汽车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的项目。如果真要新建或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运行。
  这条规定一直都存在,但以前执行并不严格,许多项目都可以先办后审,形式上走个过场。
  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各地对汽车业投资的意向再次火热,许多方案纷纷报送国家发改委等待审批。一控就死一放就涨的常态再次显现,去年宏观调控后迎来报复性反弹效果。
  中国拥有100多家汽车整车厂,是全球最多的国家,但具备一定竞争力上规模的企业不到10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是零。
  在这样大背景下,发改委决心严管中国的汽车产业规划,原则上不再批复新项目,一律就地消化原有资源。
  武江项目可是被韩皓寄予厚望的分基地,将来会承担类似第二个江州基地规模的大工厂。首期设计规模就高达30万辆,整体规划储备产能超过百万辆。
  这样大手笔的投资计划,武江市也给以大量优惠政策扶持,给了大片土地并且组织市政规划对接。
  按照双方签订的计划,30万辆产能中,优先上马一期12万辆生产线,预计在2006年下半年就能实现出车目标。
  现在工地早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推进之中,没想到报送上去的项目却被发改委喊停。
  按照发改委的新规,中华集团在武江市开设分厂的项目,必须拿到位于当地鄂北省的汽车生产资质后才能过审。如果中华集团拿在浙海省获得的资质上报,将会被认为是不符合条件。
  一时之间,那些有资质的僵尸车企又获得了升值,新建或异地分厂都必须再次拿到一张属地出生证明。
  为了杀鸡儆猴,表示自己管控汽车行业的决心,国家发改委专门挑选了势头最盛的中华集团,作为新政的首秀。
  “国家支持大型工业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进行产业升级。国内汽车行业散乱小的状况依旧,我们希望能从此刻开始,出台规划来整合国内上百家汽车生产企业。
  五根手指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发力成拳,形成威慑力。期待能从汽车行业开始,我们国家的工业开始升级之路。”
  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国家发改委的官员特意强调道。
  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虽然中华集团发展得很不错,但他们依旧希望像一汽、东风、上汽这样的国有三大企业能够齐头并进,成为能跟国际汽车巨头抗争的力量。
  美、日、德等汽车强国,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汽车企业数量基本在3家左右,自然中国也不会例外。在中烟草、中石化、中移动等超级国企开始为国家贡献源源不断的税收后,用国有力量组建超级国企巨头成为国家高层的一种思路方向。
  此次汽车新政的严格执行,实际上是为了国有汽车企业服务,甚至可以说是为三大国内巨头而打造。
  选择中华集团为对象执行,实际上是为三大国有车企敲醒警钟,或者说是给了他们一个强烈的信号。
  假如三大巨头合并成为一个企业,中国将随即拥有销量达到300万辆的超级汽车企业,足以挤进全球前十强。
  当然,这只是某些官员的一种假设,依靠行政命令强行推进的话,很容易形成无法有效整合,产生大而不强的虚胖巨头。
  更何况,三大汽车企业本身也不愿意合并,现在大家势力均等,谁也无法吃掉谁,谁也不会服气谁!
  要实现目标,必须依赖市场化手段,同时辅助行政命令才可能实现。其中市场化手段是关键,谁能脱颖而出壮大,谁就能获得国家支持来吞并其他企业,进而号令天下。
  在当前,一汽、上汽、东风,还有后来居上的中华集团,在国家层面看来,大家都基本完成乘用车、商用车的布局,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位置。但论国家偏爱程度,中华集团因为所有制性质问题排在最后。
  此次国家发改委就汽车新政发声,实际上是为各大汽车企业划定了新的起跑线,一声枪响后就看谁能率先拉开身位。
  在赛跑过程中,那些实力较弱跑到半途倒下的车企,将会成为国家整合汽车资源的牺牲品,要么关停,要么被四大巨头吃掉。
  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新思路自然很快传导到韩皓的办公桌上,从大环境说国家扶持国有大企业的方向不变,同等条件下中华集团会吃亏,但依旧有一些机会。
  未来3到5年,将会是国内汽车行业势力划分的决战时刻,谁能率先脱颖而出,谁就会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这跟韩皓在2008年首都奥运会时开始发力的战略基本相符,中华集团一旦拥有超过三大车企的实力,国家方面也不得不支持其发展。
  眼下武江项目被发改委驳回的情况,只能说是一个意外小插曲,无法撼动中华集团既定的发展目标。
  在停工10天后,武江市的投资项目又悄然启动,因为鄂北省主动为中华集团找了一个本地准生证,用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交差。
  武江市特种汽车制造厂,这个僵尸企业成为了中华集团进驻武江市的门票,它的生产资质被地方政府送给了中华集团。
  在各地招商投资大搞GDP竞争的前提下,中华集团百万辆汽车项目可以说是鄂北省处于前三位的大型工业投资项目。直接投资高达200亿,跟进38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一旦落实投产,将会带来超过千亿的新增产值,可以说再造了一个二汽在当地。
  当新的报告提交上去后,国家发改委这次没有为难,既然手续合格,20天后批文就正式下来。
  之前驳回只是敲打一二,现在手续完备,加上鄂北省政府公关得厉害,便走了便捷程序过堂。
  此举意味着中华集团武江基地获得了国家认可,拥有正规身份,鄂北省也能开始大张旗鼓宣传这个重大投资项目。
  上一次来到武江,韩皓只签署了投资意向协议,规格只在武江市范围内。今天再次到访,在鄂北省政府指定接待的东湖宾馆,韩皓出席了一场高规格的生产基地合作协议正式签约仪式。
  鄂北省书记一把手出席,二把手高官亲自致辞,连同苗于玮在内的另外三名省委常委同时到场,这样超高规模的签约仪式,显示出当地政府对中华集团投资项目正式落地的重视。
  “中华集团是国内深具影响力的汽车企业,他们的到来将会为我们武江市打造‘中国汽车之都’奠定一大基石。此次高达200亿的投资大项目落地,说明我们鄂北省乃至武江市的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
  高官在致辞时高度评价了中华集团在国内企业界的地位,同时还提出“中国汽车之都”这个概念。
  为了跟沈京市率先提出“东方底特律”口号区别,武江市喊出了“中国汽车之都”新名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各大省市间的竞争情况。
  “感谢鄂北省以及武江市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投资让我感受到中部地区优良的营商环境……”
  韩皓一席西装打扮,在项目正式签约前代表投资商发言时说道。
  确实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武江基地要想如此迅速推进是不可能。如果找不到门路,可能光是等审批路条都得等待一到两年时间。
  作为省里高度重视的投资项目,中华集团在当地属于一路绿灯,在没有拿到国家批文时,各项工程都早已经齐头并进。
  就算去年铁本项目刚被国务院当为典型案例打击,但地方私下提前上马重大项目依旧是常态。
  干了再说,等待国家审批下来,黄花菜都凉了。你不抓紧时间干,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武江市拥有成为中国汽车基地的潜力,这里交通便利、教育资源众多以及产业配套齐全,是汽车行业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首富,韩皓的一番话夸得是让到场的鄂北省官员脸上有光。
  他们希望能通过中华集团示范项目的带动,吸引更多的投资商来到武江乃至鄂北投资,所以对今天的签约仪式大肆宣传。
  在众多镁光灯闪耀下,韩皓微笑着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大名,站起来跟代表武江市的苗于玮交换协议并握手。
  这张照片瞬间成为当天新闻的头条之一,首富看好武江市成为许多媒体热议的焦点。
  在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继续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提下,厉兵秣马备战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现在就由中华集团武江基地打响了第一枪。
  汽车界的战争不会消失,只会迟到罢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法兰克福
  “砰——”
  伴随一声巨响,一辆量产型中华“宋”在E-NCAP碰撞实验室开启了碰撞试验。
  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全球知名的汽车碰撞实验室内,或者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汽车第一次现身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