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556

  但凡亲自体验过“小鲲鹏”的人,都会由衷同意市面上暂时没有能够跟其一战的对手。
  该批次500辆崭新的“小鲲鹏”将在45天后交付给首都公交公司使用,为了迎接首都奥运会到来,首都方面准备大举更换破旧的公交大巴。
  身为中华亚星的总经理,韦常辉近两年为亚星客车的崛起全力以赴,在狠抓质量理顺内部管理之余,基本上完成了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的搭建,他把在中华汽车学到的经验因地制宜移植到到了亚星客车厂。
  原本臃肿拖沓暮气沉沉的亚星工厂,现在变成了全厂上下一条心,集体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随着“小鲲鹏”不断交付开始成为中华亚星的拳头产品,当年他从韩皓手中接过的答卷,赶考获得合格分应该是不成问题。
  现在韦常辉的年薪超过百万,手上还有价值数百万的中华集团股份,可以说成为了全国1%的成功人士,超越了99%的打工人群。
  而他现在还待在二汽的老朋友许开放,职务依旧是东风神龙汽车技术中心设计科科长,年薪不超过15万。
  这两年伴随集团合资品牌的发力,东风自主品牌没有能拿出像样的作品,更多是在对接国外车型落地中国的本土化工作。许开放的满腔情怀,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刚从生产车间出来,韦常辉便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高端猎头,正准备替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寻找合理的总经理人选,他们认为韦常辉的条件很适合,并开出了年薪200万加期权激励的诱人待遇。
  “韦总,职业经理人都是越跳越值钱,说不定你能亲手打造出下一个中华集团——”
  一听劝自己跳槽,韦常辉没听完就打断了对方,高声宣布自己不会跳槽。
  “我没有替别人打工的兴趣,这辈子只跟韩总混了!今后你不要打电话来了。”
  连新雇主是谁都懒得问,韦常辉直接挂断了电话。
  作为一步步见证中华集团发展的参与者,韦常辉早立志跟随韩皓完成创办世界级汽车企业的梦想,而且还没有第二个人能有韩皓这样的个人魅力让他追随。
  “喂,众泰汽车工作地点也在浙海——待遇不满意可以再谈——喂——”
  猎头本想继续相劝,没想到韦常辉已经挂了电话,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
  在房地产搞了一大笔钱后,众泰汽车打算招兵买马冲出浙海省内,依赖中华集团形成的产业集群,他们造车的难度下降了不少。
  韦常辉是众泰汽车老板的属意的首选目标,他在中华集团内部不断轮岗,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没想到韦常辉对离开一点兴趣都没有,直接让对方死心。
  众泰汽车针对中华集团的挖角工作很难奏效,有能力的人才都不愿意离开蒸蒸日上的中华集团,前往一家不知道名字的民营企业,最后在开出三倍薪资水平下才有寥寥几个跑去投奔。
  跟韩皓相处越久,就越能体会到这个年轻老板知人善任的特长,他把控着全局,然后放手把事情交给擅长的人才去处理。
  每天中华集团账上进进出出数亿资金,这些钱的流向都由尹庆勋一支笔处理,他有权驳回公司老板韩皓的不理智支出。
  但尹庆勋最大的感触还是包容性,在中华集团工作,这里汇聚着全球精英人才,许多人观念和经历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极大的包容性把大家整合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韩皓有手腕让大家都围绕在他周围工作,展现出极大的胸襟和包容,就是最大的个人能力。
  自打结婚生子后,韩皓脸上的笑容更多,犹如弥勒佛般笑纳天下事,展现更广的包容性。许多供应商首次跟韩皓与会时,发现中华集团内部有高管敢在会上直接跟韩皓发表不同意见,大家就事论事讨论没有层级之分。这样宽松的氛围在国内任何一家车企都没有,难怪中华集团能迅速成为国内老大。
  尹庆勋大胆询问韩皓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武功秘籍,个人境界内功再次得到了提升?
  “每天回家都雷打不动接受试炼,被家里那小子折腾多了,自然也养成了不动如山的气度。
  跟毫无规律哭闹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情绪的婴儿相比,我们大人的世界更加有迹可循。”
  回家就接过喂奶和换尿布的重任,想不到韩皓竟从奶爸经验中提炼出新的认知,这让尹庆勋大呼神奇。
  回到工作中,近期在核对采购成本时,尹庆勋发现集团关于钢材、油漆等大件物品的价格飙升,跟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上涨了一倍有多。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在汽车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成本越高说明公司利润越少,高昂的成本开始挤占公司的利润。
  中国经济成为世界工厂,消耗了全球大部分资源,全球10%的石油、32%的钢铁、48%的水泥等大宗商品都被东方这头巨龙吞噬。
  结果就是中国人买啥啥贵,任何一种有中国人需求的大宗商品价格都在蹭蹭上涨。最典型的就是铁矿石,在中国没有加入WTO之前,到岸价每吨只有25美金,进入2006年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向150美金一吨冲击。每年中国钢企都要接受三大矿石企业涨价的“城下之盟”,中国就是人傻钱多的典型代表。
  石油、铁矿石、橡胶、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富有人生阅历的尹庆勋从中闻到了与众不同的味道,比较历年数据综合判断后,他得出了不单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泡沫在不断产生。他认为现在资产的价格已经是非理性上涨,全球资产开始被高估。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脱离了正轨,不再是代表市场真实需求的反映。
  狂欢过后就是一地鸡毛,经济危机的冷空气正在南下,尹庆勋发出中华集团必须在财务上规避大宗商品的风险。不要在价格高企时对原材料过多存货,开始有目的地调节采购计划,之前以半年为结算周期强制改为30天,以市场为导向按需生产而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囤货。
  “你个人的资产完全可以抛售一大部分,趁着资产高估时卖个好价钱。未来价格回调后,你完全可以用低价购买回它们,一进一出之间运筹帷幄。
  华人李首富可是低买高卖的高手,他经常利用经济周期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以最高的价钱卖出去、以最低的价钱买回来。因此,每次经济危机后他的身家都没有缩水,反而大幅增长。”
  尹庆勋建议韩皓开始有目的配置自己的资产来避险,经济大周期即将到来。全球经济过热,很快会有自我调节挤泡沫之举。
  韩皓承认大宗商品不断上涨确实存在过热表现,但经济危机一词他却并不那么肯定。涉及这样宏观经济的判断,他首先想到的依旧是自己的恩师胡一鸣。
  这次,胡一鸣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反而给韩皓推荐了一位对宏观经济尤其是经济危机颇有研究见地的高人。
第四十五章
排队上市
  经胡一鸣介绍,韩皓见到了在国家财经办工作的何岩,他跟胡一鸣曾是大学同学,是国内知名的实干派中青年经济学家之一。
  能在中央财经办工作,不用说是国家智囊团的一员,由于职位特殊又刻意保持低调,因此何岩对外的名气不响,但其才华却得到行内人一致公认。
  本来依照何岩的处事信条,加上所处位置,是不会跟韩皓这样的工商界巨头存在私下往来,容易给人落下口实。
  但胡一鸣还是劝动了他,毕竟韩皓此行只是学术上的讨论多一些。
  “韩皓的人品我可以打包票,他此行找你没有私人利益夹杂,要围猎也不会找你这样的笔杆子!
  这次更多是为了中国汽车业的长远发展问计,并不需要动用你手中的权力做些什么!”
  说实话,如果不是胡一鸣推荐,韩皓是绝对不会留意到何岩,因为关于他的信息少之又少。
  不过既然胡一鸣亲自做东邀请,那就说明何岩一定胸中大有丘壑。
  半头白发是韩皓见到对方时的第一印象,年纪跟胡一鸣差不多,容貌上岁月痕迹相仿,但头发却大相径庭。看来,身为中央智囊和技术性官僚,何岩的工作压力更大。
  不过何岩炯炯有神的双眼却在接下来时间内给韩皓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话简短而干练,浑身上下透露着强烈的自信。
  简单寒暄后,韩皓就直接进入正题跟何岩探讨起全球经济过热、资产是否高估以及经济危机三大问题。
  “最近3年以来,石油、粮食等基础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了2—4倍,意味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印发的超量美元已经在全球造成了通胀。明显全球经济出现了过热状况,大家都被裹挟着向泡沫经济冲去。
  美元在不断贬值,实质上是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来把自己的超额债务向全球转嫁,依靠全球经济来抵御本国经济危机的风险。
  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当前属于健康良好的状态,但由于大宗商品不断涨价,现在面临着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我个人认可大宗商品资产被高估的论断,但是否由此会造成经济危机,这个判断可说不准。我只能说经济危机的阴影一直徘徊在上空,何时落下就看老天爷如何安排了。”
  此时,何岩以一位学者的身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听了韩皓反馈的一手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论断就此说明。
  “经济危机无法被预测,也不会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合理的泡沫在没有爆炸前能促进经济发展,但谁也不知道它何时会破灭带来灾难。经济学家许多时候就像喊狼来了的小孩一样,喊得多了大家也都不会在意狼是不是真的来了。
  也许经济危机就是人类这个群体非理性集合的必然产物,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位个体,都只能在不断轮回中自我进化。
  不过聪明的人提早准备冬衣,以便迎接寒冬的到来,这样的准备总不是坏事。”
  中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并没有过热迹象,但却遭受着外部通胀输入的威胁。
  刘岩对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一直在关注,但他更擅长对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应对的研究,毕竟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并不是人类特长,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探讨更合乎常理。
  难得跟国家级智囊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韩皓不失时机问了更多问题。
  “您能简单聊聊对中国汽车业的看法吗?”
  “关于市场换技术的争论已经很多,想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我就不谈了。不过在我看来,你们中华集团发展起来,对整个中国汽车业是好事,因为可以由你们这些民营企业来倒逼国企改革。
  现在国企改革阻力重重,没有外力推不动,只好实行倒逼机制来加以改进。汽车业原来是国企封闭圈游戏,先引进了外资,又把你们民营企业放进来,效果非常明显,激发了所有汽车企业活力,加速了国企的转型。
  这样成功的案例给我们国家其他行业提供了参考,以竞争为核心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政府需要不断改革的目标。
  总体而言,你们中华集团给了我不断惊喜,有实力来重塑国内汽车业版图。”
  此番回答透露出刘岩身为中央智囊思维惯性,在考虑问题时优先把国企放在首位,他的回答更多从国家宏观经济方面出发。
  跟何岩会面后,韩皓就开始坚决执行规避大宗商品风险的经营策略,不再过多囤积物资严格按市场需求生产。经济过热和商品高估值的推论,也在影响着他接下来的动作。
  当中华集团开始介入徐工收购案后,凯雷资本实际上就已经靠边站,就算他们不断降低自己的持股份额,依旧无法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因为作为一家纯投资性的公司,凯雷不会对徐工长远发展计划负责,他们更多只是会把徐工包装后低买高卖。而且,在商务部委派的调研机构审查时,机械工程行业经讨论被列入了涉及国家安全领域。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在不断进化,已经从合作、合资到独资建厂,再到大力并购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优秀企业。如果任由势头持续,中国民族工业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将会逐步消失,将来只能沦为跨国公司低端产业链的一环。我们国家将永远承担打工仔的角色,无力向上发展变成独立自主的老板!”
  跨国资本来势汹汹,国内不少人希望国家能举起保护自主品牌的大旗,不让中国优秀的企业种子落入外资手中。
  这样的舆论压力下,凯雷资本的并购方案不得人心,退出已经是必然。
  无奈之下,经过跟当地政府友好协商后,凯雷宣布退出徐工收购案,并且重申将继续在中国寻求机会投资的信心。
  凯雷走后,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华集团,就成为徐工以及当地政府首选的合作对象。500强这个名头在地方政府中很是吃香,在书写政绩时能划上厚重一笔。
  除了出价更高,更打动人的是韩皓给徐工集团描绘了美好蓝图,除了工程机械跟玉柴发动机协同之外,还将跟中华卡车板块合作,为徐工打造专用车项目,实现全工程设备的覆盖。
  今后客户来到徐工,可以实行一站式采购,任何需求都能在当地找到适配产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