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6/556

  作为率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摸索的企业,中华集团完成了在BEV、HEV以及PHEV三大方向的落子,让韩皓明白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关键便是原材料。
  无论是电池、电机以及电控三大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同一样东西,就是稀有金属。
  首先是当前广泛使用的三元锂电池,需要用到钴、镍、锂三大金属元素。其次是能让新能源汽车发生质变的永磁电机,已经成为标配缺一不可。永磁电机需要用到钕、钴、钐、镝等稀有金属,才能实现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特性好等装车优点。至于电控系统,为了提高IGBT模块抗电磁干扰和保持线路传输稳定,大规模采用稀有金属合成的材料作为硬件。
  新能源汽车跟传统汽车相比,所消耗的稀有金属数量至少在5倍以上,并且许多都是不可替代的复合材料。
  近两年伴随中华集团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量产,每年用在稀有金属上的采购金额逐年增加,这个数字伴随销量的增长还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是全球稀土资源主要供应国,年生产量达13万吨,一度占据全球超过90%的稀土供应市场,去年海关统计出口量高达4万吨(加上非法走私数量计算的话应该约在6万吨)。
  一度曾有这样的传言就是,“中东有石油,而中国有稀土。”
  以前每年中国依靠出口稀土挣回不少外汇,满足了美日欧发达国家在高新材料科技领域的需求。
  实际上中国的稀土储存量占据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却几乎垄断了整个出口供应市场。
  原因一是稀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他国家都将其列入战略安全储备,本国暂不开采优先使用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稀土资源。二是中国稀土开采粗放经营,安全环保措施不到位,大多数是露天小矿井开挖即可,导致中国稀土成本售价低廉,其他国家企业无法跟中国货竞争纷纷倒闭。
  当然中国也开始意识到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对稀土实行配额出口限制,为此日美欧国家还向中国施压要求扩大出口。
  除了三元锂电池大量需要的钴金属主产地(接近60%供应量)在非洲的刚果(金)外,另外新能源汽车三大件需要的稀有金属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这就给中华集团一个极大的主场优势。
  还要说一点,就是刚果(金)跟中国关系不错,当初像余航这样的老一辈中国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非洲给现在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让我们中国企业可以顺利在非洲开展业务。
  韩皓现在要做的大手笔动作很明显,就是开始向上游渗透,控制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稀土资源。
  钴的供给方主要在非洲暂时不提,但深度涉及永磁电机的各种稀有金属资源基本可以在中国实现控制。
  曾有国外分析师称:“丰田普锐斯是地球上稀土使用量最大的产品!”
  丰田汽车每年都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钕、镧等稀有金属,用在普锐斯轿车的永磁电磁和车载电池之上。
  中华集团可以在中国渗透整合稀土资源,这是丰田、大众、通用等国外汽车巨头无法做到的事情,就因为事关中国国家安全。
  只要中华集团将相关稀土资源整合在手,那么将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信不久以后普锐斯这个稀土使用之王称号就要被我们中华集团产品取代,生在中国就是我们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韩皓在国家扶持政策一出台,就打算切入稀土资源市场,打造自己的稀土王国。
  只要从中国稀土以白菜价和大规模走私出口就能知晓,中国的稀土市场混乱到什么程度。
  全国现有规模以上大中型稀土生产企业近100家,至于小矿井就是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简直就是一锅烂粥。
  这样混乱局面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希望能兼并重组大型企业集团,将国内稀土企业控制在10家左右,形成大而强的布局。
  幸运的是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相比,稀土对民营企业开放的程度更高,国家并未完全禁止市场准入。
  中华集团的对手显而易见是戴着国字头帽子的中铝、五矿、包钢等垄断性巨头,这对韩皓来说压力还是相当大。
  不过韩皓并不需要多点开花,而是针对性瞄准新能源汽车所需稀土资源即可,可以一定程度错开跟央企们的直接竞争。
  但要杀入稀土行业,韩皓却需要一张门票,收购就是最便捷的途径。
  这时经过分析挑选,一家在H股上市的内地企业成为韩皓的目标。
  洛矿钼业,由名字便能得知是主要生产稀有金属“钼”的厂家。而钼材料主要用在钢铁冶炼之上,添加了钼之后钢铁能耐腐蚀、耐磨损和抵抗高温。另外钼还大量使用在电子管、镇流器等电子设备之上,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应有。
  在2004年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时,一家民营企业以2亿元改制资金成为洛矿钼业的实际控制人,跟地方政府持股相当,并且2007年之后将其顺利包装在香港上市。不过很快遭遇次贷危机影响,加上包括钼金属在内的国际原材料价格大跌,洛矿钼业亏损严重,在股市上已经跌去了90%的市值,处于奄奄一息状态。
  钼金属市场需求有限,因此在未来可见的几年内都不可能有反弹迹象,这让控制方有了脱手转让的念头。
  次贷危机海水漫过,带走了经济泡沫也让沙滩上露出了珍珠。
  洛矿钼业拥有H股融资上市平台,并且有国家颁发的采矿证以及有一支相对过硬从国企转制而来的队伍,这是韩皓看重的资产所在,算得上一颗埋在沙土的珍珠。
  企业亏损严重,实际控制人也无力再投资,这让地方政府跟其起了隔阂,双方矛盾冲突不断。
  中华集团的出现可谓对冲突双方来说都是及时雨,投资人可以解套脱身离开,而地方政府迎来新的大财主。
  尽管不知道收购洛矿钼业要干什么,但韩皓这张脸就是最大的凭证,在他的身影出现在当地时,所属地政府就决定将企业控制权转交给中国首富。
  “迄今为止,韩首富在国内具有良好的投资信誉,他所投资的企业基本没有负面新闻,是一位非常优质的投资商。
  如果将洛矿钼业交到他的手中,我们也可以睡个安稳觉,至少不用担心没有人来擦屁股。”
  地方政府一位主要官员在分析会上,力荐由中华集团来接手。
  2亿元进来,拿着2.8亿离开,投资方算是保存实力从容退出,至少韩皓没有强势压价,反倒是地方政府赶着他们离开。
  “这算是不错的结局了,如果真按照资产债务处理的话,我们拿不到现在这个数字。
  本来还想保留一部分股权,但地方政府不愿意我们也没办法。在国内,能跟韩首富竞争的人屈指可数,反正不是我们这个层次可以触及的事情。”
  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跟其他面临国企大举兼并杀价压力的同行相比,原有的投资人算是体面出局了。
  而地方政府也将手中30%股份以3.2亿卖给了韩皓,只保留5%的股份算是挂名,让洛矿钼业在政府关系上有牵连。企业不断亏损,使得地方政府害怕今后还要继续补贴,干脆一卖了之将股份套现落袋为安。
  这样的话,韩皓花费6个亿资金成为洛矿钼业控股62%的大股东,他名下又多出一家H股的控股公司。
  当洛矿钼业宣布复牌,韩皓成为实际控制人时,业绩没有任何变化,公司股价随即上涨15%,这就是中国首富的影响力。
  在新召开的董事会上,韩皓宣布洛矿钼业准备改名“华夏稀土”,将来进军跟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稀土产业,从而打通整个产业链。
  “除了整合国内相关稀土资源,今后我们公司还要大胆到国际上参与并购,成为一家横跨五大洲的稀土巨头。”
  韩皓可没有忘记钴金属这个三元锂电池应有稀有资源,华夏稀土出海的首站肯定是刚果(金),将电磁和电机所需材料源头控制在手中可是齐头并进之举。
第一百二十九章
稀土之争
  号称南方稀土之城的赣都市,近期热闹非凡。
  这个小小的地级市现在汇聚了诸多势力,包括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以及挖到第一桶金的煤老板和地产商,他们都想在全国稀土资源整合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赣都市坐拥千万吨稀土储备量,号称占据南方稀土资源过半江山,成为稀土企业南下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直以来赣西省在中国被誉为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之一,主要因为光芒都被邻居省份夺走,好比相邻的南粤和浙海两省都是国内众所皆知的闪亮明星。不过这次稀土之城群雄汇聚,让赣西省成为全国舆论的焦点,当不了明星就当一次流星,也比没存在感要强。
  在中国的稀土江湖中,一直都分为南北两派,90年代中后期时国家曾有意划江而治组建南北两大稀土集团,但因利益纠葛条件不成熟无疾而终。面对满山挖的乱局,国家再次出手,决定整顿混乱的稀土市场,支持大企业跨地区兼并组建规模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
  跟中国地形相似,稀土资源在南北方也呈现出不同形式地区分布。北方都是平原,而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平原之上,包钢集团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强势整合,因此包钢在北方稀土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
  但南方稀土却散布在长江以南五省,其中又以赣西省储备量最多,算是执牛耳领导位置。南方五省由于稀土资源相对分散,所以一直来都以地方县市一级政府主导为主,中小企业众多,暂时没有号令江湖的巨头企业出现。
  伴随国家整合号令开始,加上4万亿带来财力大增,央企纷纷从大宗战略性矿产资源如金、铜、煤、铝等向更加细分的稀土行业进军,其中就以五矿、中铝两大央企最为积极。北方稀土资源已经被包钢揽在手,五矿和中铝便将目标瞄准了混乱的南方五省,准备争夺抢占稀土源头。
  面对两大央企来势汹汹,南方五省从事稀土行业的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都感觉到危机,打算携手起来组成联盟抗衡。
  赣都市为何成为焦点,就因为南方五省在国家整合令一出,打算在赣都市成立南方稀土协会共同协调开发稀土资源。
  天下往来,利字当先。
  央企南下,是看到了稀土行业的丰厚利润。而南方五省在政府主导下组建稀土协会,同样也是希望能将丰富的稀土资源转化为地方GDP和财政收入。
  以前地方政府还是非常欢迎央企前来投资矿产,毕竟中字头企业资金雄厚并能带来大项目,但真正落地后却发现更多只是央企圈地之举。税收都交到了央企总部所在,地方税源收入所得无几,承诺的项目也迟迟得不到落实。最终变成了央企采矿往外运,而地方税收分不到钱还要承担资源枯竭的后果,这让地方政府大为不满。
  简单一个例子,同样一个稀土矿,央企开采的话100块钱产出地方政府税收不到10元。但若是地方国企或者民企开采,那么将有40元的税收留在当地。孰轻孰重,一对比就能知道为何至此南方五省政府如此积极协调组成稀土协会。
  现在国家出面要求稀土整合,就因为抓住稀土行业的关键,也是所有从事企业的软肋——采矿权。
  要开采矿产,必须要有采矿权,而这个权力由国家统一按年限发放。没有采矿权,就不能开采资源,相当于从源头堵死了从业资格。
  以前国家管得不严,稀土资源不值钱央企看不上,为扶持地方经济发展,所以发放的100来个采矿权基本集中在地方企业手中,好比赣都市就拥有超过80个采矿权。
  不过当前尴尬是央企代表的五矿和中铝都没有稀土采矿权,包钢作为地方国企拥有北方的采矿权,而南方采矿权都散布在地方中小企业之中。
  但国家整合令一出,意味着在2年后即将到期的所有采矿权可能迎来大洗牌,地方企业采矿权可能会被统一收归中央重新分配,自然财大气粗的央企会是首选。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矿产资源涉及到地方经济发展,一刀切的规定肯定无法执行,就算五矿和中铝获得了采矿权,也必须依靠地方政府来处理地表搬迁、安置工作。更别提像赣西省抢先一步下手组建省级矿业集团,打算将全省采矿证统一管理,以此要求采矿证续期,并充当招商引资的筹码。
  以前敲锣打鼓欢迎央企进驻的套路开始更改,要想跟地方合作,央企必须拿出诚意,保证地方税收分成并且落地产业链项目。又或者地方抛开央企自己干,组建省级矿产集团,选择更好的合作伙伴来招商引资。
  另外除了采矿证之外,还有一大关键就是稀土分离冶炼许可证,通过对采矿出来的原材料就行分离加工。
  稀土分离冶炼行业国家控制更宽松,基本没有市场门槛准入,也更加繁荣。只要你能搞来矿石加工,没有人会询问你企业性质如何,这里混杂着广大民企乃至外商合资企业。
  可以说,稀土行业牵涉到中央和地方、央企和地企、国企和民企,乃至国资和外资等各种错综复杂关系。
  这次在赣都市举办的南方五省稀土协会成立仪式,基本上就是五个省达成共识,决意先整合省内稀土资源,再以此为筹码对外招商。不论央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符合国家政策,谁能给地方带来的实惠多,谁就能成为入幕之宾,当然也不排除自己独立发展的可能性。
  作为先行者,赣都市已经开始整合稀土资源,准备将所有采矿证都收归市里所有。这次协会成立地放在赣都,另一大原因就是宣传推广赣都矿产整合经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