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6

  既然定下来方针,韩皓打算趁此时间到厂里看一看,总得了解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当母子俩就处理家里工厂事情达成一致时,突然病房外传来一阵喧嚣,然后就看到一群人涌进来,其中打头的一老一少两位妇女带着三个孩子立马给两人跪下了。
  “求求你们,救救我们家老沈吧……”
  看到大人哭小孩也跟着哭,一时间病房里哭声阵阵,惹得隔壁病房的病人家属都跑出来看热闹。
  “起来,都说了让你们不要激动,吓到了二婶他们!”
  身后站出一个黑脸大汉,赶紧喝住正在下跪的五人。
  一阵鸡飞狗跳后,下跪的妇女小孩终于被旁人拉了起来,站着一旁直抹眼泪。
  经过现场情况分析,韩皓也知道了对方正是撞伤自己父亲的肇事者家属。原本内心对造成车祸的肇事者深恶痛绝,但看到对方家属可怜的模样,韩皓又不知道到底该怪罪谁。
  “二婶,我刘三啊,小时候你还抱过我。”
  黑脸大汉主动朝王桂芬打招呼道。
  原来他是王桂芬娘家的近亲,是今天来的说客,虎山县说大也不大,撞人的肇事者家庭居然还跟王桂芬也扯上了半分亲戚关系。
  对方沈家开大货车跑运输,日子过得一般,全靠家里男人挣钱回家。
  现在出了事故撞了人,车被扣了,人也被关进看守所,经济来源断了不说,交警那边还说要判刑处理,这让肇事一方的家属慌破了天,赶紧找人找关系来疏通。经人指点,取得被害人家属谅解是到时定罪的一大重要参考,因此她们便打听到具体关系找熟人前来及时调解。
  “唉——”
  王桂芬此时也很无语,一桩车祸,弄得两家人都快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沈家拿了1万块钱来当医疗费,并承诺今后韩永福的医疗费他们负责到底,只求韩家将来庭审时能出具谅解协议书。
  “我们考虑考虑先吧。”
  看着对方又是下跪又是赔钱,旁边三个小孩还在不停流泪,王桂芬心里一软,几乎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不过还是婉转表示考虑考虑,毕竟丈夫没有醒过来,事情总要考虑周详。
  原本不想收下这1万块,但对方家属看不收下钱,就立马又准备跪下求情,王桂芬只得拿在手中。
  好不容易送走对方一群人,一地鸡毛乱七八糟,病房里的韩皓是如此感觉。
  “妈,你看?”
  到底原谅不原谅,韩皓还得同母亲商量。
  “还能怎么样,他们都这样了,就当给你爸积德吧。”
  王桂芬一脸疲惫地回答。
  至于将来法院如何判决,这是法律的事情,韩家人只求韩永福早日苏醒过来。
  留下母亲王桂芬在医院守着,既然对方送了1万医疗费,韩皓便把自己8500元再次到县城储蓄所存了进去。
  随后搭中巴花半小时回到自己家所在的沧海镇,韩皓先去姐夫的修车铺,把自己的“中华王”修好,没车真是不方便。
  经过一个夜晚的湿黄豆膨胀,油箱凹陷的地方已经恢复了原状,清洗一番后,韩皓把它安装回“中华王”的身上。
  “咚——”
  灌进汽油,它又恢复了往日的神气。
  “姐夫,我妈说谢谢你们,拿了那么多钱来医院。”
  临走前,韩皓作为韩家的代表出言感谢庞爱国。
  “见外啥,都是一家人,不帮你们帮谁呢。”
  庞爱国笑着回答道,额头的皱纹一圈圈,很是醒目。
  告别了姐夫,韩皓驱车前往家里的工厂,单枪匹马一个人去安稳人心。
第六章
代理厂长
  韩家工厂就在沧海镇郊,占地460平方米,是韩永福前两年全款买下的场地。
  “咚咚——”
  骑着摩托车,韩皓只用了5分钟多一点就来到工厂门口,大门一旁“韩耀五金加工厂”的鎏金大字很是醒目。
  守工厂的门卫一见,赶紧开门让韩皓进去,早上上班时工人们都已经知道了韩永福出事的情况,也了解到韩家会派人来工厂安定人心宣布工资发放的事情。
  2台国产小型锻压机床、1台注塑成型机、1台压铸成型机,还有1台RB进口的二手金属加工机床,这些是工厂里面最值钱的机器。焊接、喷涂、安装都是人工作业,2条简陋流水装配生产线基本构成了韩家工厂的整体。
  工厂人数不多,连同门卫在内一共23人,属于高级手工作坊类企业。工人中一半是本地人,另一半是外地来的打工仔。厂里仅存的2名女工还都是外地跟着丈夫前来打工的家属,简单培训后上岗负责像喷涂之类的工作。
  看到韩皓前来,昨晚见过的小组长许叔和陈叔一起上来迎接,心想是不是工资情况落实了。
  把两个小组长带到父亲用的办公室,韩皓向他们俩说出了自己和母亲商量后的便宜之策。
  工资将会按时如往常发放,这一个月由韩皓到工厂坐镇代理厂长,厂子的运行按往常照旧。
  得知韩永福出意外,工厂里的工人人心惶惶,有的已经开始寻找下家,但大多数还是希望继续留在厂里工作,毕竟韩永福平时待人和蔼,工资发放都很准时。计件工资,一个月在厂里能拿到近380元工资,这在当地算是不错的行情。
  为稳定人心,两位小组长建议韩皓亲自在工人面前宣布这些消息,也顺便树立代理厂长的权威。
  望着黑压压一群年纪都比自己大的工人围着自己,韩皓初始有些不适应,他一直在心里为自己打气道。
  “你是家里的男人,现在危急时刻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把他们都当成是修车的顾客就好。”
  镇定地用眼神扫视了一圈现场,韩皓从众人的目光中读到了怀疑、迷茫、喜悦、期盼等诸多情绪。
  “嗯,我父亲的情况已经稳定,虽然还没苏醒,但即将转入普通病房。我代表全家感谢大家对他的关心和祝福。”
  韩皓故意停顿一下,让工人们消化这个信息。看到他们彼此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后,韩皓继续开口道。
  “我叫韩皓,韩信的韩,皓月当空的皓,简而言之就是月下追韩信。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到省城读大学,学的就是机械工程专业。”
  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韩皓不由把自己是一名准大学生的身份说了出来。在当时,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在社会舆论中地位很高。
  果然这一招奏效不少,许多工人再看韩皓的目光中多了一份尊重。
  “这个月的工资将会按时发放,下一个月也一样,只要大家像往常般认真干活,厂里就会按时发工资。”
  听到工资按时发,在场的工人们心中落下了大石头,这句话才是他们最关注的地方。
  “在我爸不在的这一个月,由我来临时担任代理厂长,负责协调处理厂里的大小事务。当然,这也需要许叔和陈叔的帮忙。”
  听到韩皓当众提及自己,两位小组长都在众人面前表示支持韩皓的工作。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在我摸清楚状况前,厂里生产如外甥打伞一切照旧。先谢谢大家对我今后工作的支持,解散!”
  韩皓干净利落结束了人生首次大场面演讲,他在心底给自己打了70分,其中的10分算是不怯场的加分。
  “想不到韩家娃娃还挺厉害,果然是大学生水平。说起话来,真是一套接着一套。”
  趁韩皓在两位小组长陪同下参观厂里的设备,远处的几位工人开始了私下对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韩厂长在时,咱们厂在附近同行中也算小有成绩,现在换了娃娃厂长应该不会差吧。”
  “我看难说,他自己不是承认啥都不了解嘛,反正见势不妙我们得提早做好找下家的打算。”
  ……
  逛了一圈下来,韩皓大概弄懂了厂里的生产流程,现在主要是生产摩托车后视镜和小型挡风玻璃。产品主要提供给钱江摩托和周边整车小厂,月销量在1万套左右。
  母亲给了他办公室抽屉钥匙,韩皓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工人们的档案。结果发现全体工人中,就只有三个初中生,许叔和陈叔占了两个,另一个是负责操控二手RB机床的中年人。剩余的都是小学及以下文化,基本都是从农田上岸的农民,只会从事体力工作。
  没想到家里工厂跟自己设想中的情景完全不一样,工人们文化普遍偏低,看上去没有任何研发能力,难怪生产的只是后视镜之类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韩皓虽然没有涉及过工厂管理,但修车时知道姐夫能凭借一手修理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在镇上大吃四方,与此类似工厂必须得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然迟早会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
  他记得,不久前父亲在吃饭时曾透露准备进军摩托车的外覆盖件生产,即是车壳外观,为此还订制了一套生产模具。相比摩托车后视镜,外覆盖件确实技术含量上去了一大等级。
  接下来抽出工资表,韩皓得了解一下这个月的工资发放情况。厂里现在基本分为三大岗类,一类是管理岗,由许叔和陈叔负责,他们的工资在450元,属于厂里高收入人群。第二类是技术岗,由那名会操作RB二手机床的中年人担当,他的薪水最高达到了580元,属于厂里不可替代的人物。第三类就是普通岗,由广大流水线的工人组成,他们以计件工资形式,每个月收入约380元。厂长的工资报表上面没有,看来韩永福没有领取工资的报酬。
  全部核算下来,这一月的工资支出将会在9500元左右。
  刚在心里大呼侥幸,厂里账上剩的65万足够维持很久,韩皓就发现自己忽略了材料采购的大头支出。按父亲留下的账本,这个月材料成本支出高达6.2万,跟人工相比这里才是大额。如此一来,工厂的流动资金最多能维持不到一年时间,想不到开工厂居然要占用如此多资金,韩皓不由开始觉得家里的65万现金不算很多了。
  既然说到成本,韩皓干脆开始依照资金表,算起了家里工厂的月利润。依照合同规定的采购价,一套左右两边后视镜为16元,挡风玻璃为14元,一个月工厂收入在15万左右现在。减去人工和原材料成本,还能剩下近8万块,不过如果加上厂房分摊、设备维修折旧、水电费用,以及依法缴纳的税费,纯利在1.5万左右。算下来,韩家工厂一年的纯利在18万,要维持全家一家三口的生活开支以及完成工厂的原始积累。
  当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韩皓也从一开始的乐观变得谨慎起来,自己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钱。
  在父亲紧锁的抽屉中,韩皓又发现了跟钱江摩托和其他小整车厂签订的后视镜和挡风玻璃购货合同,基本要到年底才到期,至少暂时不用担心销售问题了。此外,他还发现了刚才感兴趣的摩托车外壳采购协议书,钱江摩托方面初步同意,只要韩家工厂的外壳经过其检测合格,价格处于市场平均水平,就会考虑纳入采购体系。
  一向来在家里笑呵呵不显山不露水的父亲韩永福,想不到早就为工厂搭好了下一步发展的桥梁,只要生产的外壳得到钱江摩托厂的采购,韩家工厂就能更上一层楼。不论是技术实力,还是产后利润,都能远远超过现在。韩皓人生中第一次在实践中觉得自己的父亲很厉害,从一个小学未毕业农民做到小规模工厂的厂长,其中不知道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和努力。
  以后尽量少和父亲顶嘴,也不要惹他生气,他为整个家付出了许多,韩皓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