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349

  天界许多人族,除了伏羲、腾蛇、鲲鹏、白泽、商羊、钦原等人或多或少的庇护了部分之外,剩余的人基本无一存活。
  更何况后来杀人族炼屠巫剑,那真是已经疯狂了,至少杀死了当时一大半的人族,若非一众大能各自庇护,说不得就灭族了!
  而这些庇护过人族的妖怪们,也是因果较少,甚至还有些功德,大多在后来的大劫中活了下来。
  反倒是伏羲这个把人族带上天的羲皇陨落,转世成人族皇者,带领人族大兴。
  “你所说之事,朕十分清楚,伏羲的确救了你多次,但你也要知道,当年若非伏羲带领你之先祖上天,也不会有那么多灾难!”
  禹拜道:“当年带领人族上天,伏羲陛下本是一片好意。后来发生的种种变化,非是他所愿,怪不得他。”
  东王公淡淡道:“救命之恩,报答的方式有很多,为何非要以圣位相让呢?你可知道,随着混元强者越来越多,洪荒宇宙很快就会达到极限。那个时候再证道,非得征战混沌,立下汗马功劳不可。”
  大禹道:“伏羲陛下乃至人之尊,不死不灭,又有女娲娘娘帮助,臣并无机会报答。救命之恩,是大过一切的因果,非如此无法了结。臣恐证道之后,因果不沾,便转嫁到整个人族,于人族害处极大。如此,禹便是人族万古罪人了。”
  东王公沉默片刻,语气略微起伏,似在感叹:“这的确是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你觉得自己背叛了人族,所以要用这种方式补偿?”
  大禹身躯一颤,在伏羲、轩辕、三祖等人复杂的目光中,长长一叹,沉声道:“臣终究是人族,转世大禹之身,是伏羲老祖之血脉后裔,本该感其恩德,大恩以报。但臣却兵临人族圣地火云洞,围堵三皇五帝,令人族失去混元道果。如此不孝不忠不仁不义之行径,怎可成圣?”
  “虽然有没有臣在,陛下都将证道成功,但臣终究背弃了自己的种族,对火云洞出手了。虽然臣并不后悔,在人族和陛下之间选择,臣永远忠于陛下,但请陛下恩准臣以自己的方式了结因果!”
  “禹皇,你这是何况呢?唉……”
  神农看着一脸坚决的大禹,长叹一声,想起人族内部对大禹的种种讨伐,种种敌视、排斥、怨恨,不由心生惭愧。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站在人族立场,大禹的确是叛徒。他可是最纯种的人族,不同于鬼谷子、墨子这种无损转世,披着人族皮的大能。
  他曾经作为人王,开创数十万年的皇朝,受了多人人族供养?但在关键时刻,却帮着敌人窃取关乎人族兴衰存亡的东西,没有一个人族能够忍受这种赤裸裸的背叛。
  “禹啊,你虽然老实了些,但拿得起,放得下,具有皇者风范,无愧于大夏开之君,比肩人族三皇的古皇身份。这件事,说起来倒是朕的不是了,忽略了你的感受。”
  禹跪拜道:“陛下,这是臣的选择,在人族与陛下之间,臣永远忠于陛下。但在人族和臣之间,臣愿选人族。臣和人族疏离已久,因种种作为,被许多人怨恨。若证道,臣因果不沾,便会转嫁到人族内部,会造成重重内部矛盾,对人族是巨大的灾难。伏羲老祖是人族气运源流,若他证道,不但与臣因果了结,以他之智慧,必然会让人族更加辉煌!”
第三四七章
燧人得位
  伏羲表情复杂,看着大禹,既感佩又惭愧。
  大禹他自然是认得的,当年在天界时,并不出彩。因对人族的遭遇感到歉疚,所以力所能及的救护了许多人族,大禹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大禹的所作所为,伏羲虽然嘴上没说,但心中未尝没有怨怪之意。忘恩负义之人,很难让人抱有好感。
  虽然大禹鼎镇九州有功,但其目的也不过是助天帝陛下谋划天罗地网,他自己也得了巨大的功德,从一个大罗初期成为准圣圆满,还开辟了数十万年人道王朝,可以说这回报足够了。
  在人族漫长历史中,出了许多雄才大略,功绩显著的皇者,其中大禹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来都是毁誉参半,饱受争议。
  渐渐的,连煊赫一时的大夏朝都被有意无意的掩入历史尘埃中,斩妖除怪,划定人族疆域,开启三代之治的具体功绩无人知晓。
  历代典籍之少,记录之简陋,无过于此,只寥寥几笔,勾勒一个神秘的时代,内容一片苍白,仿佛历史断代一般。
  但此刻,大禹用自己的选择,告诉世人,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皇者,天庭大帝。
  他忠于自己的君主,也不负自己的族群。人世滚滚如潮,数遍古往今来,能如他者有几人?
  人族诸高层,如三祖、五帝、轩辕、五龙氏等人,看向禹的目光,已经由暗藏的敌意变成惭愧,但眼中的疏离于排斥并没有消失。
  一个将主君利益置于族群利益之上的人,就算有再大的贡献,在他们眼里,和自己也永远不是一路人,也不会成为人族的核心。
  钦佩归钦佩,感激归感激,但对人族来说,最需要的却永远是将族群放在第一位,能够做出任何牺牲的人。
  而坐在禹后面的亲人,如女娇、启等人,则既自豪又肉疼,一方面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但对于失去圣位,还是可惜不已。
  而天庭众帝君,包括和大禹关系很好的昊天,都是面色复杂,很是钦佩。他们大多都是先天大神,并无族群牵绊,无法体会大禹的感受,但设身处地,自问大约是做不到这一步的。
  这一番举动,在人族中或许会经久传唱,或许会渐渐被有意掩埋,不过却足以让在场的人永远铭记,对这一尊天庭大帝产生由衷的敬意。
  大禹对于四周各种各样的目光并不在意,不管别人如何看待他,傻、笨,还是大度、胸襟广阔,但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想做的事。
  东王公微微沉吟,伏羲固然在人族中地位极高,但这人从巫妖时代开始,就屡次与自己为难,多次阻道,就这么将圣位给了他,太便宜他了。
  不过即便这是禹自愿转让的,伏羲也得又那个命承受才是,地道圣人,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罢了,大禹,既然你已有决断,朕也不好枉做小人。不过,伏羲,最后一尊圣位当化入中圣灵洲,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你所修乃木之大道,中圣灵洲属土,五行木克土,如此难以调和大地,反而有碍发展。你若成圣,需转变自己所修大道,或者再修土之大道,方能和中圣灵州完美融为一体。”
  “什么?”
  伏羲表情一僵,心中咯噔一声,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
  但细一想,发现还真是如此。
  真武修水之法则,化入四海之中,毫无问题。
  鲲鹏修风之法则,辅以水之大道。风者五行属木,位在东方,化入东胜神洲。
  应龙修土之大道,土生金,故而化入西牛贺州。
  玄冥修雨之法则,北俱芦洲属水,二者也正好相配。
  昊天修火之大道,南方属火,故而化入南瞻部洲。
  唯独自己,修木之法则、音之法则,唯独没有火、土法则,和中圣灵州格格不入,难以完满融合。
  伏羲当下眉头皱起,难道要将圣位还给禹?禹修水、土两种法则,当年治水时,先堵后疏,便是两种不同法则的体现。
  东王公道:“地有三宝,曰水火风,再衍生金,故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大地最基本的元素,其本源分别位于五大部洲。故六圣人必须符合大地五行,即便不完全相同,也许二者相生转化,如此才能化入大地,以五行相生而彼此完美勾连成整体,将大地意志和本源运化到所有地方,使得大地承载能力提升到足以承载太始境的力量。若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影响巨大。”
  伏羲顿时心凉了半截,不过还是不死心道:“陛下,臣可以再修火之大道。臣所修木之大道已经有所成就,木生火之下,想必数百万年内,应当能进火之大道修成准圣。”
  东王公摇头道:“但洪荒大地已经等不了数百万年了。你可知随着天道增强,人道圆满,混元强者增多,大地早已不堪重负,每时每刻都在消耗大量本源,以免大地崩溃。否则的话,朕也不会这么快就将六圣人都分封下去,为的就是尽早成圣,好减轻宇宙的损失。”
  “最多十万年,六圣人便要归位。而且圣人归位,大地将产生剧变,必须六人一起,才能镇压大地。中圣灵洲是大地中心,关键之地,最不能缺席,故而你只有十万年的时间。”
  伏羲心直往下沉,十万年时间,对他们来说不过一瞬,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将一种法则从无到有修成准圣,更何况还要炼成武道法相。
  武道固然主修体,但同样要悟道。区别于仙道之处,在于一者元神领悟法则,形成烙印。一者通过肉!身元精领悟法则,铭刻道体之上。
  若大道领悟不够,修为自然难以进步,就是给你盘古元魄,你也炼化不了。
  女娲娘娘刚刚扬起的嘴角又落了下去,心中很是为兄长难过。圣位摆在面前,却因种种限制,难以成圣,何等折磨?
  “伏羲道友,禹皇既然有让圣之德,你这人族文明始祖,气运源流,怎么的也不该落后吧?你既难以成圣,不如将圣位传给燧人老祖或者轩辕,这二人论对人族的贡献也不低,如何不能成圣?”
  就在这时,元始天尊突然开口了,说出来的话,顿时让伏羲骑虎难下。
  众人也觉得元始天尊的话有理,不过他的心思众人也明白,无非是想让轩辕成圣。
  轩辕毕竟是广成子的弟子,就算成圣了,也有这渊源在,也相当于半个阐教之人,对阐教自然好处多多。
  反倒是伏羲,就算转世人族了,和妖族也牵扯不清,先天和截教亲近,他肯定不愿意让伏羲证道。如今伏羲条件不符,让他暗中欢喜不已。
  至于带上燧人老祖,不过是让自己意图不那么明显,吃相不那么难看而已。只看他不说神农,便可以知道其用心。
  “我看燧人老祖不错,虽然很少插手人族发展,但对人族的贡献巨大,是人族最先被女娲娘娘造出来的三个人祖之一,理当享无上圣位。而且人族三祖每人都有女娲娘娘的一滴精血,算是嫡亲子嗣了,想必娘娘也是支持的。”
  老子笑眯眯的开口,同时将了女娲娘娘一军。这个时候,她要是不支持,只怕以人族三族为首的众贤立刻就会心生不满。
  人族众贤俱都点头认同老子之言。
  燧人老祖钻木取火,燃起了第一缕独属于人族的人道之火,带领人族走过了最原始的蛮荒时代,使人族摆脱茹毛饮血的野兽生活,堪称文明的起源。真论对人族的功绩,比三皇都大。
  若他能成圣,简直是众望所归,无人不服。
  这些大贤们大多与祖庭联系紧密,基本代表了人族大半意见。
  别看人族祖庭不管事,但在人族的地位极高,许多上古大贤隐居其中,势力庞大,影响力无处不在,是专门暗中制衡火云洞的,以免伏羲势力膨胀,做出不利人族之事。
  说白了,伏羲是妖族羲皇转世,又已经恢复记忆,对妖族到底是什么态度,谁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对妖族绝对没有仇恨。
  人族祖庭对伏羲的态度向来有所保留,若真有一日,人妖厮杀,他能不能下狠手还真难说。
  相比起来,他们更信任神农、轩辕、颛顼等人。
  但可惜这些人都是伏羲后裔,固然是人族中坚力量,却怎么也比不上燧人老祖这般纯粹,一心为人族,可以做出任何牺牲。
  老子这一句话看似合情合理,但却不声不响的将火云洞和祖庭之间的暗流牵扯进来,可谓杀人不见血。
  在他看来,轩辕和伏羲不管是谁,他都不希望有人证道。还是燧人这种没有任何教派势力背景的人族,才最能代表人族。
  一时间,许多人开口力挺燧人,尽皆是人族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显然许多人并不希望伏羲,甚至轩辕证道。
  伏羲心中瞬间转过千百种念头,既然自己不能成圣,已经决定放弃圣位,又见一众人族先贤的态度,最后一咬牙,强忍内心的憋屈,躬身道:“陛下,臣也觉得燧人老祖理应证道,人族第一人,非老祖莫属!”
  燧人被这转折弄得吃惊不已,正惊愕间,有巢氏和缁衣氏已经连忙暗中劝他快接受。
  燧人倒也坦然,人族的圣位,只要没被人抢走,谁成圣,其实他都能接受。就算对伏羲有所疑虑,但这是天帝陛下给人族的圣位,他就不信伏羲敢成圣之后重回妖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