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349

  天界中,这段时间,东王公和扬眉老祖谈的是非常开心。
  杨眉老祖见多识广,又有意识的收集着一些和洪荒息息相关的信息,某些方面,比烛龙了解的都多,如今都快成了东王公的御用顾问了。
  “陛下呀,不知你是否听说过玄荒和宙荒?”
  这一天,在天庭中喝着灵茶,吃着灵果,东王公又和杨眉老祖闲聊起来,突然听到这句话,手一顿,反问:“只是听过名字。难道道友知道其详情?”
  “呵呵,也只是稍微有点了解。”
  杨眉老祖自谦了一句,接着道:“玄荒宇宙和洪荒宇宙颇多相似之处,儒释道、天庭、地府全都有。而且天庭主宰者号称五方上帝,帝君既是位格,也是修为的统称,其实等同于我界大罗。地府号称十殿阎罗,称天君,同样既是位格,也是修为等级的称呼,等同于我界太乙金仙。下面还有星君,等同于金仙。另外帝君之上,还有合道境,又称至尊,实则等同于准圣,可惜古往今来,只出了一位邱圣人,证的混元不朽。”
  “嗯?竟有如此巧合之事?莫非此界开辟者是洪荒走出去的强者?”
  杨眉老祖笑着道:“那边的确有个洪荒穿越者,如今已经征得不朽道果。不过并不是宇宙开辟者。”
  东王公道:“道友别卖关子了,朕只知开辟玄荒的是一个女强者,至于是何人,倒不清楚,不过想来和洪荒关系不浅就是了。”
  “的确关系不浅。”杨眉老祖笑呵呵道:“这方宇宙,据说是太元圣母无聊时开辟的,在宇宙中投入了一些洪荒意念种子,影响着那方宇宙运转。不过这只是她随手开辟来玩的,后来也没怎么关注,更没有大力培养,所以实力不强,只出了一位混元,还是洪荒穿越者。”
  “原来是太元圣母的杰作,这般的话,有着诸多和洪荒相似之处,倒也说得过去。不过竟然还有一位穿越者证道,有机会倒是可以联络联络。”
  东王公对邱圣人有些兴趣,古往今来唯一的混元强者,必然有非同凡响之处,可以的话,可以邀请来洪荒发展一番,这样现成的混元强者,不会消耗洪荒气数,是炮灰的最佳选择。
  “会有机会的,太元圣母陛下早晚会见到,那方宇宙也可以弄来做洪荒附属。”
  杨眉老祖活了九个纪元的老怪物,但本身没有空间魔神的记忆,其实也没有见过太元圣母,但了解诸多秘辛的他,却是知道只怕距离见这位神秘强者的时间已经不会太远了。
  “那宙荒呢?又是怎么样的一个宇宙?”
  “宙荒,也很不凡,实力不差世界树宇宙。”
  东王公惊讶了:“竟然这么强大?其来历如何?”
  杨眉老祖脸色怪异的道:“这方宇宙的形成说起来和盘古有关。”
  东王公脑洞大开,猜测道:“难道是盘古的朋友,或者敌人开辟?或者宙荒就是神秘的蒙荒宇宙?”
  “哈哈,陛下的猜测有一部分接近真相。”杨眉又说起了另一件秘辛,这个烛龙倒没说,不知是他不知道,还是东王公没问他就没说。
  “当年混沌中有一个强者和盘古是死对头,后来历经多次大战,被盘古用盘古斧砍的重创,这么多年来都在沉睡中恢复伤势。”
  “所以他的身体就自然而然化成了一方宇宙?”
  “对,所以这方宇宙和洪荒有仇,曾经也谋划过入侵。”
  东王公心中一震,有种直觉,当下试探的道:“那个强者,不会叫卡俄斯吧?”
  “咦?陛下竟然知晓他?”杨眉老祖不知东王公也是有前世记忆的,故而惊奇道:“看来陛下知晓的事情还不少,说不得老道这段时间都在献丑了。”
  “呵呵,惭愧惭愧!”
第四一四章
禅位
  “吾弟玄同重情,行事易为感情牵绊,这样的性格,做有着亿兆人口的巫族的皇,有时候恐怕会很累。”
  咸阳宫中,二世皇帝玄罗和皇后宓妃在御花园中赏景,忽报汉皇使者郦食其已经抵达咸阳,被大鸿胪寺接待在国馆中安歇,只等三日后朝拜泰皇。
  想起自传出自己要退位这一个消息以来,人族明里暗里做了无数的准备,才终于排尽万险,扭转了不利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虽然没有直接出力,不过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至少影响了巫族的态度,要不然巫族两尊强者出面,人族就有难了。
  而这,不正是人族多番谋划,主动联姻,想要达成的效果吗?
  “其实无论玄同做怎样的选择,我都能理解。作为巫皇,他有责任和立场为巫族扫清障碍。人族也好,妖族也罢,非其族类,注定是竞争乃至死敌的关系。”
  “玄同虽然话少,痴诚于武,不过的确是个重感情的人,只是不善表达。”
  宓妃先是赞同的夸了一句,接着道:“不过这样不是很好吗?说明陛下兄弟间和睦,玄同肯为了兄弟之情放弃对人族发难,只怕父皇心中也是高兴的。”
  “在父皇心中,人族也好,巫族也罢,都没什么不同,一尊圣人是否及时归位,也不过是小事,哪里及得上几位太子之间的兄弟感情?”
  “理是不错,但我恐怕他这般作为,在巫族内部引起非议。毕竟帝江、祝融等人可是站在项藉一方的。”
  玄罗走到亭子中坐下,宓妃也坐在一边,宫女奉上香茗,品了一口,香气四溢,一股灵气顺着喉咙之下,顿时神清气爽,从元神到身体都舒泰无比。
  “陛下多虑了,帝江、祝融等人在人族转世一回后,已经不复曾经的纯粹,失去了巫族那份直来直往,恩怨分明的性情。他们几人能有今天,也多赖人族,可却全然不念旧情。这种行为,在巫族中,只怕未必能得到认同。”
  宓妃心念急转,思索着安抚玄罗的措辞,眼前这位同样是个在意亲情的,要是让他一直对玄同心怀歉疚,久而久之,或许会把不满转移到人族甚至自己身上,这是她决不允许的事情。
  “巫族多至情至性之人,曾经的祖巫,包括后土娘娘在内,无不是恩怨分明,爱恨随心。如今的刑天、九凤等人亦然如此。玄同顾念兄弟之情,或许不利于巫族的长远发展,但可能更得这些人的拥护。”
  见玄罗有赞同之意,宓妃松了口气,笑道:“而帝江等人虽曾经为祖巫,可惜如今巫族有后土娘娘,有圣人,有巫皇,他们再也不是不容置疑的存在,已经翻不起大浪了。”
  “希望如此吧!”
  玄罗听了宓妃的劝慰,心中果然轻松了些,这些情况他自然也能想到,只是当局者迷,有时候难免钻牛角尖,别人提醒一下,才能突然醒悟。
  “孔丘早晚会证道,早一点也没什么太大影响,反正人族的死敌是妖族,和巫族关系还不错。以巫族的实力,人族多个圣人,对他们形成不了大的威胁,反而能坐观人妖争锋。”
  宓妃这句话,又获得了玄罗的深度赞同,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清楚,后土娘娘的修为已经到了九重天,真要发生战斗,人族所有强者绑一块也不够她打,多个孔丘也无济于事。
  当然,他更满意的是宓妃的态度,帮人族说话没什么,那是她娘家,真要不管其死活,反而让他有看法。
  但在帮人族说话的时候,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先将自己置于天家媳妇的立场,不无脑为娘家说话、捞好处,这一点分寸的把握,让他满意。
  虽然这个皇后是他自己看中的,双方也有感情,不过二人结合夹杂着利益关系,这是肯定,但他并不反感。
  到了他这般地位,世上已经没有百分百单纯的事情了,很多看似单纯的事情,其实只是掩藏的好而已。连他娘嫁给天帝为妃,都未必全因为那份爱慕之心,更何况他?
  三天之后,大汉使者郦食其代表汉皇朝拜泰皇,进贡种种奇珍异宝,一来表示臣服恭驯之意,二来也是要确定关于祭天禅位一事。
  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已经谈妥了,在朝会上公布而已,根本无需扯皮,三言两语就确定了时间,定在一千二百年之后,在泰山封禅祭天,禅泰皇位。
  郦食其回到大汉之后,汉庭上下都开始忙绿起来,准备修缮上古五色祭坛,排布礼仪,爱拍銮驾东巡。
  一千二百年时间听起来不短,不过洪荒广大,路途遥远,就算众人都是神通广大,效率极高,速度超快,但也不是仓促就能到达的,光是耗在路上的时间都有一多半。
  就算退一步说,实在不行请人皇将大家挪移过去,但一系列琐事也得弄得井井有条,尽善尽美。这可是禅泰皇,也许是空前绝后的唯一一次,值得在史书上大书特书,将两位皇者表为万世楷模,皇中的圣者,自然马虎不得。
  一千二百年转瞬即逝,这段时间大汉朝廷忙的脚不沾地,除了准备祭天之事外,还要理顺朝堂,恢复民生,甚至还有外敌要对付,过的并不轻松。
  大汉虽然占据了南瞻部洲最膏腴的三百核心郡县,但这已经是统治的极限了,国土面积太大,就算官府中都非普通人,仿若神朝一般,但终究有其局限性,无法再更进一步。
  所以大汉四周各有国家林立,有的是草原上来去如风的胡人,有的是深山老林中的蛮人,背后都有深厚的背景,高手也不少,时时威胁着大汉朝。
  这些国家其实单对单,肯定不是巅峰大汉朝的对手,奈何因种种原因,大汉朝无法对这些疆域进行有效统治,所以边境上时有战乱,但总体上,大汉还是威加海内,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泰山之上,刘邦乘着御驾,在天空中踏云而来,赤色车轮下燃起一团团火焰,宛若太阳神巡视天空。
  无数精锐御林军护卫左右,文武大臣各坐马车随驾,在金霞彩云铺就的大道之上奔腾而过,绵延无尽的火德气运从南瞻部洲一直迷漫到东胜神洲,令得无数百姓叩头跪拜真龙天子。
  泰山之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君主在列,凡事公开立国者,包括四皇在内,尽皆在列,由曾经的不周山神,现在的黄帝属神、社稷土神肩吾接待。
  一直到最后时刻,泰皇玄罗才带着大秦百官驾临,无尽水德弥漫虚空,黑色玄鸟旌旗招展,随着御驾所到之处,大秦国运如潮而来,轰然之间,便和大汉火德接触在一起,直接让燃遍虚空的火焰一片片熄灭,变成黑色水汽。
  “参加泰皇!”
  所有皇者、王者,不论国家大小,修为高低,全都大礼参拜,尽显人道至尊的无上威仪。
  这个时候,一众前来观礼的圣人、帝君才慢慢现身,表示对人道至尊交替的郑重态度。
  礼乐过后,便是祷天祭文,泰皇玄罗亲自念诵,等到最后一个字完毕后,上天有感,泰皇印缓缓剥离,从他头上飞出,落入刘邦头上。
  至此,秦汉交替,泰皇流转,大汉正式继秦之后,成为第二个天命正统之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第四一五章
儒学大兴,孔丘成圣
  大汉立国,全盘继承了秦的制度,自然也同样崇法治,萧何这位法家出身,政务能力一流,又出身丰沛功臣集团的老臣子当之无愧成了第一任相国。
  同时,南瞻部洲久经战乱,早已民不聊生,亟待恢复生产,禁不起太多折腾,于是治国主旨便成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这样的情况下,道家政治理念便最合适宜,不可避免的在朝堂做大,以张良、陈平、曹参为首,暗中还有皇后吕雉的支持,一时间和法家联手制霸朝堂,将以叔孙通、郦食其、陆贾等为首的儒家势力打压的难以出头。
  哪怕为了人族大计,必须要扶持儒家,但在朝堂上,总得遵循政治规则,哪怕刘邦身为开国皇帝,有着一言九鼎的权威,但也不能不顾规矩,随心所欲。
  因种种原因,儒家在大汉初期并不能出头,不管怎么努力,始终无法和法家、道家抗衡,儒家大兴的大计也迟迟不能实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心人才发现道门的谋划,原来不打算使用武力阻止儒家上位,毕竟这样就直接和人族撕破脸了,不利于在人族传道。
  如今改成以政治博弈的方式进行竞争,高层都不出手,任儒、道弟子在朝堂上发挥,推行各自的政治理念,以事实说话,看儒家能不能过得了这一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