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349

  信仰魔神苦笑道:“其实我来这里,也是为了躲避一位强敌,本以为黑暗大魔神在的地方,必然万分安全,没想到流年不利,竟然还是卷入了更大的战局之中。”
  “躲避强敌?”东王公眉头一凝,沉声道:“连你都不得不躲避,并且不顾忌你黑暗主宰身份的人,必然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大人物,至少也是太始第三境的强者。不知是哪位魔神,能有这般本领?”
  “陛下既然是盘古宇宙至尊,必然听说过洪荒宿敌鸿蒙界了?那可听说过鸿蒙界拾荒老人?”
  “拾荒老人?”
  东王公顿时想起当年封锁死界的无上吞噬之索,那只是一道极小力量的延伸,就令自己以及天地二尊用尽了全力才堪堪摆脱的无敌威势,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以吞噬宇宙为修炼之途的无上魔头,亿万宇宙闻之色变,朕不但听说过他,还曾打过招呼。”
  说完,就将当日在死界的经历说了一遍。
  信仰魔神无奈道:“听说鸿蒙界一直苦苦寻找洪荒和蒙荒宇宙,但此前被冥冥中的力量干扰,一直豪无成果。近期倏忽二帝有所突破,才渐渐看破盘古力量的隔绝迷雾,慢慢接触到有关洪荒的人事物。死亡宇宙,就是二者渐生交际的一个起点。”
  “这么说,是冥冥中的强大力量影响,才让朕和鸿蒙界拾荒老人于死界产生接触?”
  “不错,这种力量难以阻断,顺着死界的脉络,又延伸到与死界、洪荒都有关联的事物上,所以我所在宇宙成为了第二个受害者。”
  信仰魔神语气唏嘘悲愤,感觉自己遭受了无妄之灾,两大至极力量冥冥中碰撞,率先倒霉的却是自己这个路人。
  “但以你的修为,开辟的怕只是一般宇宙,如何会入得拾荒老人法眼?”
  “吾之天荒宇宙自然入不得拾荒老人法眼,但挂靠的世界树宇宙却恢弘强大无比,若吞噬了它,拾荒老人更进一步的希望就大增,将成为鸿蒙界至强者之一。”
  “什么、世界树宇宙?”东王公惊异不已,和太元圣母对视一眼,自语道:“难怪等了这么久,也不见冥界女王海拉接引诸神降临,原来他们自己陷入麻烦之中了。”
第五一二章
佛门女帝
  “看来咱们得加快动作了,必须抢在拾荒老人乃至鸿蒙界之前拿下世界树宇宙,否则计划生变,局势将更加艰难。”太元圣母面色凝重地说道。
  “拾荒老人的目的是趁着世界树枯荣迭代,最为脆弱之时将其吞噬,从而推动修为突破。在这之前,有很大几率不会引来鸿蒙界的其他强者,以免利益被分润。”
  东王公沉声道:“世界树宇宙并非弱者,拾荒老人想轻松拿下他们绝非易事,除非两方大战,提前引动诸神黄昏的无量量劫到来。所以咱们也不用太着急,先消化了黑暗大魔神,积累起更强的力量才是正途。在和鸿蒙界正是接触之前,做再多的准备都不为过。”
  说完,又看向信仰魔神:“你的天荒宇宙竟然是世界树宇宙的附属宇宙,看来黑暗至尊盟和世界树宇宙早有勾结?”
  “哈,还真让陛下猜中了。”信仰魔神道:“我们两方有着共同的敌人,但目标各自相异,单独一方都难以成事的情况下,联盟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奥丁明明知道洪荒有圣母娘娘守护,还敢一意发动入侵的原因了。”
  东王公感叹道:“若只有圣母娘娘一人,抵挡单独一方自然不在话下,但两方联盟,还真就难以护持周全。”
  说完,心中也产生一种后怕,如果世界树宇宙很早就联合黑暗至尊盟发动入侵,那个时候,自己修为弱小,烛龙未做突破,洪荒宇宙只怕万劫不复,盘古证道再无希望,最终都会在新诞生的无始境大佬手上灰飞烟灭。
  “看来的确耽搁不得了,朕要立刻回归洪荒,然后同化掉黑暗大魔神,再以雷霆之势扫灭宇荒奥丁、宙荒卡俄斯等人,做好直面鸿蒙界的准备。”
  东王公雷厉风行,说完之后,看向太元圣母:“圣母娘娘,此间诸事已了,咱们立刻动身吧!”
  信仰魔神摸了摸鼻子,插嘴道:“那我呢?也要一起去洪荒宇宙么?”
  东王公淡淡道:“你留下,替朕关注世界树宇宙局势变化,随时传递消息。”
  “嗯?”信仰魔神诧异:“我是新投诚之人,陛下就不怕我降而复叛,倒向鸿蒙界,将敌人提前引入洪荒吗?”
  “经此一战,洪荒天帝的威名必然传遍寰宇混沌,鸿蒙界迟早会寻找到洪荒宇宙,有你没你,并没有什么不同。”
  东王公语气平静淡漠,对当前局势早已成竹在胸:“鸿蒙界在混沌海中心,距离极东之地的洪荒太过遥远,等得到消息然后全面降临,需要许久时间。那个时候,也许朕也要寻找他们了。”
  “不过,如果你觉得鸿蒙界举世无敌,洪荒必败无疑,从而倒戈的话,也由得你。只要有信心下次能抗住盘古斧的力量,并认为鸿蒙界能够保你周全,尽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人的拘束。”
  话中的冷意和强大自信,让信仰魔神心生寒意,本来确实有转换阵营的想法,现在又收敛了几分,打算再观望形式,不能轻易下决定,以免做错了选择,最后被清算。
  东王公手一挥,顶级混沌灵宝末日大旗落入手中,反身踏上空间神器无间道中,和太元圣母踏上归途。
  洪荒之中,岁月悠悠而逝,又过了许多万年。
  当年旷世大战落下帷幕,参战之人几无完好者,佛门准提陨落,帝释天、接引被魔气污染,常年在佛界中闭关不出。
  道门三清被因果之力封印道果,失去了混元级的无上伟力,不得不雌伏于道场之中,暂时成为局外人。
  妖族帝鸿虽然重创了玉清真王,但随即被人族诸强围攻,受创逃入大罗天,默默舔舐伤口。
  算来算去,此次混战,只有魔界得利最大,虽然损失了灭世黑莲,魔祖罗睺也受到严重反噬,但趁势干掉了死对头佛门一尊圣人,造就了魔涨道消的大势,更得到先天至宝戮仙剑,可谓收获满满。
  岁月流逝之中,许多年来,各方势力都平静下来,各自恢复实力,准备下一次更加激烈的大战。
  玉清真王因受伤颇重,元神中九阳金乌钺早就的燎原之火一时难以熄灭,在昊天、瑶池帮助下努力镇压驱除,化身难免受到影响,对局势的把控出现破绽。
  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被众人暂时放松警惕的佛门却无声无息的再度出手,在混沌天机的天然遮掩之下,布下了一颗关键性的棋子。
  贞观天子只有二十七万年的帝运,退位之后,由少子李治接任大唐第三任圣皇,期间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将大唐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
  李治秉承太宗未竟功业,致力于斩妖除魔,可惜天命不长,在退位之后又遭到妖魔围攻,竟至陨落。
  此时玉清真王已经不是泰皇,失去了混元级伟力,元神中如跗骨之蛆一般的燎燃之火更加棘手,根本没有多余心思关注人间局势。
  李治退位后陨落,朝政大权遂落在太后武则天之手,操持权柄,废立皇帝,任用酷吏扫清障碍,不久之后,就传出太后乃西方弥勒佛转世人间,女主江山,代李唐而有天下。
  且说佛门以取巧的方式先一步度过了现在贤者劫,紧接着的大劫就对应未来星宿劫,未来佛弥勒当代释迦牟尼,执掌灵山佛门。
  弥勒佛于此劫中承载整个佛门气运加持,具有无量机缘,是佛门三尊顺势谋划证道的真实人选,下界欲做一任泰皇,窃取李唐数代努力的成果,最终踏着玉清真王而上位。
  本来人间天子自有定论,龙气散于诸皇脉之上,在竞争中互相夺取汇聚,最终定下下任天子人选。
  那弥勒佛为何转世成女儿身,来参与争夺圣皇之位呢?这其中也有一段缘法。
  话说在遂古之初,天上执掌人间亿万皇统的紫薇大帝并不是现在这位,而是现任紫薇大帝之母,居于大罗天紫宸宫的紫光娘娘。
  帝者,乃乾阳之身,纯阳命格,下统江山万灵,上应紫薇帝星,气运和紫薇大帝勾连,互相影响。
  因紫光娘娘乃是纯阴女儿身,无法镇压乾阳气运,所以不能完美调和皇气,厘定天命。当时天帝陛下以无上法力强行居中调和,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不过却也造成了隐患,使得人道乾阳皇气之中沾染了纯阴帝气,衍生了无法估量的变数。
  虽说后来紫光娘娘生育了子嗣,将北极星主之位传给了现在的紫薇大帝,但纯阴帝气早已融合入人道气运之中,除了天帝天后之外,无人能够剥离。
  弥勒佛此次下界,之所以转世成女身,实乃在激烈的人道变局中,那道纯阴帝气亦生变化,渐渐凝聚了一尊无上帝位,天命人道将出一尊女性至尊。
  话说佛门当年曾在紫光娘娘处交换过一道紫薇帝气,投放在西岐之地,欲推动伯邑考争夺圣天子之位。可惜功败垂成。
  伯邑考既然未能登顶,那道紫薇帝气自然也就没有消散,又被佛门取了回去。
  此次弥勒佛吸收了这道从紫光娘娘身上剥离的原始紫薇帝气,顺应大势而生,轻而易举的承接了纯阴帝气天命,成为了人道所钟的天命圣皇。
第五一三章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武氏者,乃大周文王之后。文王者,至圣先师前世之身,亦是人皇轩辕嫡系后裔。故而太后实乃人皇之后,与孔圣人、与儒家源远流长,有着斩不断的因果牵连。”
  大唐神都洛阳,已然摘取了圣天子天命的武则天巍然端坐,下方群臣噤若寒蝉,听着武氏嫡系继续为武则天篡权夺位而大肆造势,虽心中未必认同,不过大势之下,也无人敢做出头鸟。
  如今天命已经形成,无人能够阻止武氏登上帝位,此前一直致力于维护李唐正塑,而阻挠太后操弄权柄的老臣或贬或死,剩余的人不敢再表露心迹,纵然仍奉大唐为正统,却也只能暗中蛰伏,以待天命轮转之时,再重塑乾坤。
  武氏这一番血统论,众人对其目的十分明了,明面上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不凡血脉,的确有着帝王之姿,实际上是公开示好人族,欲和人族缓和关系,以便在位期间能得人族配合,做一番斩妖除魔的功业。
  目前洪荒局势不比以往,人族中虽无最顶尖的强者,但佛门三尊或死或伤,威慑力大不如前。而人族众混元强者却全须全尾,祖庭和火云洞一脉阳奉阴违,不配合泰皇施政,则完全可以让她这位没有圣人支持的圣天子举步维艰。
  当然,这样尊奉轩辕血统换取支持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既然认人家为祖宗,自然少不了气运供养,泰皇庞大气运将会源源不断的被人皇汲取,连周文王转世的孔丘都能得到不少好处。
  这一番言论,虽然目的不纯,是无奈之下的妥协与让步,不过效果也是明显的。
  中所周知,儒家文化起源于大周朝,源头可以追溯至文王及其子周公旦,号称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本是为维护大周朝统治孕育而出的,后孔丘贯通天人之学,继法家之后创立儒家,正式自成一家。
  这样的一个学说,对于大周朝,对于周武王、周公旦自然是极具好感的,武氏女追认文王为祖先,并打算继承大周正统,顿时赢得了不少儒家士大夫的认同。
  虽说在天地圆满之后,文王之后又在中圣灵州建立大周朝,如今已经颇有气象。只是南瞻部洲才是人族核心之地,后周朝也终究不是曾经统治整个洪荒的正统大周王朝,并不被许多传统儒生承认。
  除此之外,文王姬昌是人皇姬芒的嫡系后裔,武氏女说自己是人皇后裔,在血统上自然是站得住脚的,又为她赢得了不少支持。
  要知道人皇轩辕是统领人族的至高皇者,在人族中威望极高,已经超越了伏羲、神农,在儒家士子心中,地位并不比圣人孔丘轻多少。
  有了这层关系,武氏女立刻赢得了不少政治加分,支持她的人更加心安理得,中立的人开始倾向于支持她,而反对的人也默认了她暂代大唐治理天下的事实,不再处处阻碍掣肘。
  等了片刻时间,虚空中并没有传来轩辕和孔丘的反对之意,感受着不停归附的人心,从而带来的气运高涨,武瞾心中一定,满意的点点头。
  群臣中有心腹之人立刻劝进:“太后德表日月,功盖山河,出身显贵不凡,当秉承大周正统,建国称制,再兴三代之治。如此,则天下安宁,国家康泰。”
  武瞾坚辞不受,群臣再三上表,经三推三让之后,方正式取代李唐,建立武周江山,成为史上第一位人道女皇。
  就在武瞾登基当日,洛阳城外北邙山上,道士袁天罡和弟子李淳风站在山顶遥望洛阳城,只见一道五彩祥云笼罩上空,形成巨大华盖,垂下无数玄黄吉气,护住新登大宝的圣天子。
  “一场大战,三清祖师退隐不出,太宗皇帝受创不能视政,白帝新证道独木难支,使得佛门乘虚而入,竟然窃取了长生大帝的功果,实在可恨可叹。”
  袁天罡作为道门杰出后辈,更为大唐立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自然对武氏窃国有着深切痛恨,奈何人不可与势斗,只得携徒弟挂印而去,表面上做了闲云野鹤的道士,实则暗中奔走,为大唐复兴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