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天帝纪年(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49

  老子也不管他们,他感觉到随着金丹大道在人族广为流传,一种人道大运渐渐汇聚而来,使得鸿蒙紫气频频跳动,竟是开始沟通天道了。
  不过虽然机缘已经确定在人族,但最后一步始终无法明悟。他又想到昔日紫霄宫中,道祖说圣人传道授业解惑,又赐至宝镇压大教气运,这最后一步,莫非跟大教有关?
  一念至此,他心中豁然敞亮,自己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不正是已经开始传道了么?所以鸿蒙紫气时常跳动,那么就剩立教了。
  一时诸般疑惑尽去,他起身道:“我太清老子,今日立人教,传道受业解惑,教化人族,导人向善,渡人成道,以九龙金杖和天地玄黄玲珑塔镇压气运。”
  老子话音一落,天道有感,冥冥中勾动鸿蒙紫气,演化天道之轮,托举着老子的元神一路高举,渐渐融入虚空之中。
  而天际也有打量功德金光汇聚,数量极为庞大,仅次于女娲娘娘造人成圣获得的功德。
  功德落入老子元神之中,金光渲染,轰然震动中,又引出元神深处藏着的开天功德,二者一结合,开始演化无边道韵。
  老子沉浸在大道感悟中,最最后一刻竟然斩去了第三尸,但此时元神功德也已经消耗近半,凝聚成完整的混元道果,圣位顿时成就,再想三尸合一,已经不可能了。
  不过由于成圣前三尸尽斩,根基雄厚,再加上功德太多,老子一成圣,立即就有混元第三重的修为,比如今的女娲娘娘还胜一筹。
  老子喟叹一声,看着天地间的无边异象,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有喜有涩,有酸有甜。
  他看了一眼跪倒一片的人族,以及在洞府外跪求了三年的青年,问道:“我三年不曾理会你,如今可还愿拜我为师?”
  那青年激动道:“弟子叩见恩师。”
  老子道:“好,你既入我门下,就赐你道号——玄都!”
第一百一十八章
诸圣归位
  随着老子在首阳山立教成圣,异象散布天地,众人有感,纷纷下拜。
  昆仑山的原始和通天对视一眼,既欣慰又失落,欣慰的是三清终于有人成圣了,失落的是大哥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机缘,可自己二人仍未能成功。
  不过听到老子立人教,二人也有所触动。圣人的职责是教化,是传道,既然有教化职责,那么必然也要相应教派,自己二人的成圣机缘是否也在这立教之上?
  一念至此,二人若有所思,元神中鸿蒙紫气也开始跳动起来。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抬头望天,心中蓦然升起豪气,仿佛对道途有了新的理解。
  只见元始天尊立于昆仑之上,淡淡开口道:“我今也立一教,名阐,以盘古幡镇压气运。阐者,阐发道意、阐明道理、开辟万象,彰往而察来,微显阐幽。我以阐教教化众生,使生灵明善恶,辨吉凶,而顺天应人,趋利避害,以人道顺天道,顺天者自逸也。”
  天尊说完,就见鸿蒙紫气带着元神融入虚空,天际功德落下,同样引出元神中的开天功德,两团功德结合,庞大无比,瞬间成就混元第二重。
  通天教主此时也对自己的成道机缘了然于心。待天尊证道完毕后,他也开口道:“我今也立一教,名截,以诛仙四剑镇压气运。截者,洞悉天机,截取生机,改易天命,神通可敌天数,人力可胜天意。”
  “上道无德,下道唯德。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我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机。”
  通天立下截教,也和元始天尊一般获得无边功德,再结合元神中的开天功德,瞬间成就混元第二重,证道成圣。
  眨眼之间,三清相继成圣,天地异象此起彼伏,浩大无边,惊动三界六道一切生灵,或喜或悲,或心向往之,或憎恶之,不一而足。
  而居于须弥山中的接引和准提也面露笑容,既然都是圣人,都有着教化之责,那么成道机缘理应相差不大才对。
  道祖当日赐下鸿蒙紫气的时候,唯独对女娲娘娘说,她日后有一场大功德要做。其余五位并未多说,只是赐下灵宝镇压气运。可见他们五人的情况是差不多的。
  如今三清相继立教成圣,接引和准提二人也有所明悟。西方贫瘠,但真正贫瘠的不止是无资源,更在于无道法,无传承,无良才美质。要想大兴西方,需许多人一同努力,是以更需传道授业解惑。
  二人对视一眼,结印微笑,起身走出洞府,看着满天飘散的瑰丽奇象,心中无悲无喜,妙相庄严。
  等到三清成圣异象完全消散之后,二人同时开口,说道:“我见众生皆苦,沉沦罪孽,无有超脱。今以十二品功德金莲为基,立西方教,普渡众生,得我法门,一切有情众生皆可得证大觉,享无量福德自在。”
  接引双手结印,连换三种姿势,三印交叠,各有殊妙,作三法印,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准提脸色悲苦,双眼穿透浮世,揽尽三界疾苦,亦做三法印,叹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二人声音宏大,传遍三界六道,一切生灵无有遗漏,就见鸿蒙紫气托举元神融于天道,无量功德落下,演化大道妙理。
  但立教功德固然宏大,却不够二人同时成圣。接引微微一叹,盘坐虚空,宝相庄严,发四十八悲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饥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随着接引发下普世宏愿,天道感其心诚、慈悲、大善,再次降下功德,足有立教功德之多。
  接引吸收完功德,率先证得无上混元道果,立地成圣。准提吸收大半立教功德,也终于证道,成就混元圣人。
  一连两尊圣人出世,天地异象不绝,演化种种妙理。接引准提二人相对而坐,于庄严清净之地中演化大道,向众生传播三印法、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西方教核心教义和成佛之法。
  而短短时间之内,一连五尊圣人归位,顿时震动洪荒,生灵心情复杂,不一而足,知道一个崭新的时代彻底开始,从大罗到准圣,如今终于到了圣人的时代。
  接引准提二人演化证觉成佛妙理,有无数生灵沐浴圣恩,心灵得到净化,修为增长,善根发芽,自此投入西方教,成为初代佛弟子。
  佛者,大觉,圆满也。是西方教的最高果位,也是一种生灵境界,象征着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自在、无量清净。
  有两位圣人亲自开示,诸佛子悟法演法,以一道演万道、万道复归我道,渐渐另辟八百旁门,合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妙法正途。此虽是后话,但因缘从今日始。
  接引准提讲法之后,又于须弥之巅,开辟极乐净土世界,是接引所发之四十八大愿感得之庄严、清净、平等之世界。
  此世界人民皆是八宝功德池中莲花化生,是皆具金刚那罗延身的无漏大阿罗汉。因为此世界的民众皆是“诸上善人”,所以无诸苦痛,故名“极乐”。
  而昆仑山三清证道之后,也先后与三十三天外各辟一界,以作洪荒世界之外的修行道场。
  太清老子开辟太清境大赤天八景宫,曰:“吾乃大道教化之本,盘古三清第一化先天教主,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开辟玉清境清微天玉虚宫,曰:“吾乃大道万物之主,盘古三清第二化玉清圣主,元始天尊。”
  上清通天开辟上清境禹余天碧游宫,曰:“吾乃大道造化之根,盘古三清第三化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开皇三千年,诸圣一日同证,震动洪荒,这一日遂被称为圣寿节。随着诸圣影响力日大,圣寿节逐渐成为太微纪年中极为神圣的节日,为三界六道,诸天众生共尊共庆,规格之高,节日之隆重,仅次于天帝天后登基之日的天寿节。
  而随着三清道音传遍洪荒大地,各方大能心思各异,不免深思。
  天界之中,弥罗宫内,东王公微微一笑,对着在中枢辅政的紫光夫人笑道:“这元始天尊雄心不小啊,刚一成圣就自称万物之主,看来对朕颇不服气。”
  紫光夫人笑道:“陛下虽然宇内无敌,但诸圣并未和陛下真正交过手。也许女娲娘娘知道陛下的本事,不过三清圣人却没有亲自感受过。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
  东王公点点头,道:“毕竟是盘古三清,有些傲气也正常。”
  紫光夫人道:“只怕女娲娘娘对灵宝天尊也有不满。”
  东王公道:“造化,可代指自然,自然即大道也。灵宝天尊自称造化之根,同样意指万物主宰,雄心不弱于元始天尊,就不知他兄弟二人会不会争个谁主谁次了。”
  “不过女娲娘娘的造化却又不同,主在创造演化。她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创生万物,是生命女神,可为造物之主,而不是万物主宰。”
  紫光夫人道:“若玉清、上清两位圣人自己要先争个高下,对天庭倒是一件好事。”
  东王公点点头,道:“朕有一件事劳烦你走一趟。”
  紫光夫人道:“陛下请吩咐。”
  东王公写了一封圣旨,加盖玉玺后,将圣旨连同净世白莲一起递给紫光夫人。
  “拿这两件东西,去五庄观为朕换一件宝物回来。”
第一百一十九章
地仙之祖
  紫光夫人领了东王公的圣命,一路驾着香车来到五庄观,路上细细将圣旨内容看了一遍,心中对此事已经有了数。
  天庭帝君驾临,自然是大事,镇元子急忙带着一干徒弟迎出很远,拜道:“山野散修镇元子,见过紫薇大帝。”
  紫光夫人这次是孤身前来,并未带星神仙官,对镇元子回礼道:“道友客气了,你我平辈论交,何须虚礼?”
  二人并肩走进五庄观中,镇元子命弟子打来十几个人参果,请紫光夫人品尝。
  等到果子吃了之后,紫光夫人也不卖关子,开门见山道:“今日打扰道友清修,非是本意,实是我有一桩交易要和道友谈。”
  镇元子面露奇色,道:“道友请说。”
  紫光夫人道:“听闻道友有一件伴生灵宝,名叫天地宝鉴,又称地书,不但防御力很强,更能掌控洪荒大地上所有的生灵。能让得到地书认可的生灵获得长生,反之能轻易剥夺其寿命和修为,不知是否属实?”
  镇元子心中升起警惕,点头道:“贫道确实有这么一件宝贝。”
  紫光夫人道:“我以这朵十二品净世白莲和道友交换地书,道友意下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