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瓯春(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2

  李从心呆了一回,像话本上没见过世面的书生一样,竟也有对姑娘愣神的时候。等醒过味来有些不好意思,忙叉手回了一礼,“四妹妹别来无恙。”
  他们客套让礼,一来一往很戳清如的眼窝子,于是暗暗一哂,鄙薄地调开了视线。
  在她眼里清圆的矜持全是欲拒还迎的把戏,譬如她以前养的那只猫,你唤它,它来倒是来,但永远和你保持一段距离。一旦你要上去抓它,它撒腿就跑,却又不跑远,或在桌下,或在窗口,就那么回身看着你,叫你心痒难耐,又亲近不得。
  所以她最讨厌猫,那只乌云盖雪最后让人合力抓了,装进麻袋扔到了广寒渠。猫是没了,现在又来了个人,人却没法像处置猫一样随意处置,这就愈发让人觉得愤懑了。
  清圆在一旁落了座,老太太方笑道:“这回的事,还要多谢三公子。咱们仗着你小侯爷的排头,才登了一回指挥使府的门。你同沈都知是故交吧?”
  李从心说是,鲜焕的贵公子,脸上带着温柔的神气,夷然道:“我同他认得好些年了,交情也算过得去。老太君举家搬往幽州时,我担心节使前途受阻,特将名册交给了四妹妹。”说着看了清圆一眼,笑道,“四妹妹能派上这名册的用场,也算不负淳之的一片心了。过两日都使返回幽州,我再好好答谢他,老太君不必为这件事挂怀,我自会安排妥当的。”
  他说完这些话,在座的人顿时神色各异起来。“不负淳之的一片心”,可算十分直白了,他就是冲着四丫头。至于谢家的难关,不过是四丫头顾全大局罢了。能解燃眉之急,只算意外之喜,他不想居功。
  清如听得愈发上火,蹙眉看了看她母亲。扈夫人向来比她女儿更沉得住气,依旧含着笑,手里慢悠悠拨动菩提。
  谢老太太呢,见他们眉毛官司打得热闹,心里自有她两全其美的好法子。当即笑道:“大老爷出征了,我们原想再答谢指挥使和都使,又怕他们不肯赏脸。才刚你一说,竟给我提了醒。三公子,你只管宴请指挥使和都使,这份东道由咱们来出,算是尽了咱们的意思。只是偏劳你,又要替咱们周全,待指挥使那头有了交代,咱们再另设宴席,好好答谢三公子,可好不好呢?”
  这话也算合情合理,不白占人便宜,老太太的态度很摆得上台面。李从心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含笑说:“这样也好,那我就以谢府的名义,先替节使还了这份人情。”
  这头应付了谢老太太,那头视线便调向清圆。她静静坐在一旁,不插话,娴静得要融入这湿润的夏日般。天光从槛窗外洒进来,她低着头,眼睫乌浓,那种端端的样子,便是一直沉默,也不容忽视。
  “四妹妹……”李从心忽然叫了声,好像也被自己的突兀吓着了,一时有些讪讪的。
  清圆嗳了声,这才抬起眼来。见他怔忡着,又见清和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便道:“三公子来幽州前,去过开国伯府么?”
  啊,对了,这么要紧的事,先前怎么没有一个人想起呢!老太太恍然大悟的样子,捶着膝头道:“我也正要问,才刚一打岔竟忘了。三公子和兰山素日有往来,可听说过什么没有?咱们这回匆匆搬回幽州,我也知道身后必定叫人说嘴,我们大姑娘和兰山的婚事……也不知开国伯府什么打算。依你看,兰山那头怎么样?”
  好好的一桩婚事,黑不提白不提的,叫人窝得难受。越性儿生死一刀,反倒干净。清和朝清圆投去感激的目光,多谢她还记着自己,知道这种场面上替她问一问她最关心的事。如果单凭老太太,只怕回头各自散了,也想不起来。
  李从心哦了声,从袖袋里取出一封信,笑道,“我原想私下交给大妹妹的,既然老太君问起,那这就转呈大妹妹吧。”
  老太太屋里侍立的夏植上前接了,送到清和手里,清和这才稍稍松口气。但气出一半,又不知信里到底说了什么,万一罗列了一堆难处打算退婚,那自己的脸又该往哪里搁……这么思前想后,一喜一惊,心又荡悠悠悬了起来。
  李从心看在眼里,知道清和接了信,又不好当众展开了读,心里必定忐忑得很,他的话倒能给她一剂定心丸吃,便道:“我和兰山自小认识,他向来是个执着的脾气,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做到底。我来幽州前,和他见过一面,他近来正潜心预备科考,秋闱前也要入京的。关于节使调任刺史一事,他倒并未说什么,开国伯府也一切如常。其实老太君大可放心,如今节使官复原职了,升州离幽州虽远,但消息传起来,比老太君料想的要快。”
  谢老太太慢慢点了点头,“那就好……这辈女孩儿里头,清和是头一个定亲的,又许了这么好的人家,倘或中途有个闪失,于底下的妹妹们也不是个好榜样。”
  李从心说是,嘴上敷衍,又默默看了清圆一眼。那通透的女孩子,还是一副恬淡的表情,庆幸大姐姐的婚事没有起波澜,姐儿两个交换了下眼色,笑得眉眼弯弯。
  他不由有些怅然,不知这样会心的眼神,什么时候才能降落在他身上。小侯爷也算花丛中来去过的,深知道闺阁里的姑娘要是没有那份心,轻易连见一面都难。清圆可能是他打过交道的姑娘里头最清醒沉稳的一个了,每回都是随众出席,像上次书院隔墙说上话的机会,还是央了正伦才得来的。他本以为相隔两个月,她的态度多少会软化些,可现在看来,好像并没有。
  也许她还在为他母亲托人登门的事不快,照旧怨他过于鲁莽。他也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但只要能让他们单独说上话,其实彼此间的误会并没有那么难以解除。
  于是他斟酌了下道:“老太君既说要以谢府的名义宴请殿帅和都使,那我设宴当日,还是要有谢家人在场才好。我是想,正则兄弟都在,妹妹们也可一同来赴宴,人多热闹些。横竖除了殿帅和都使,没有外客,老太君看如何?”
  要说礼数,其实是不合的,但武将人家的家风比文臣人家还开明些。况且老太太知道,女孩儿们到了这个年纪都该谈婚论嫁了,多往外走走,多和世家子弟达官贵人接触,于她们将来的前程也有益。遂笑道:“既然都是自己人,叫她们出去散散也没什么不好,到了那天多派几个人跟着就是了。正则兄弟如今到了幽州,多结交幽州的朋友是当务之急。要论年纪,指挥使和都使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彼此定然有话可说。”
  老太太松了口,姑娘们当然没有不去的道理。姐妹四个里头,清如和清容都极愿意,清和因定了人家,对结交公子王孙没了兴趣。清圆呢,想起那个莫名其妙的指挥使,心头还是有些发憷。可惜不好推辞,且她明白李从心的用心良苦,无论如何得瞧在他赠她名册的好处上,不能不赏这个脸。
  李从心走后,姑娘们也都回了各自的院子。扈夫人同老太太商议:“母亲也瞧出来了,那位小侯爷对四丫头心不死。二丫头又是个没气性的,整日间淳之哥哥,实在叫我头疼得很。”
  老太太倚着竹编的引枕道:“也难怪,小侯爷一表人才,没有一个女孩儿会厌恶他。可我想起侯夫人托观察使夫人上门那回,我心里头就怄得慌,他们侯府实在太看低咱们谢家了。不过我也琢磨过,此一时彼一时,人不在升州,侯夫人就算长了八个手,也奈何不了这个娇儿子……”
  扈夫人吃了一惊,“母亲的意思是,想成全四丫头和小侯爷?以四丫头的出身,恐怕侯府宁愿不要这个儿子,也不能容四丫头进门吧!”
  老太太瞥了扈夫人一眼,知道她的私心,一味向着自己的女儿。但天下何人没有私心呢。老太太活了一把年纪,看过也经历过太多,依着她的意思,将眼前现成的好人选一网打尽,那才是上上之策。
  “二丫头的脾气,终归得配个斯文些的才好,我打量要是她和小侯爷能成,侯夫人最后也不会有话说。”老太太慢悠悠道,“四丫头呢,吃了她娘的亏,不能一口咬死了,非要做什么正头夫人。凭着指挥使的手段,我料四丫头难入人家的眼,若能跟了都使……他家那位夫人是个实心眼子,娘家又没什么根基,要想扳倒,不是难事。”
  扈夫人听完了老太太的高见,顿时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到底姜还是老的辣,老太太未必真让四丫头给人做妾,毕竟谢家的名声要紧。以那丫头的出身,与人做个填房,不算辱没了她。横竖四丫头将来怎么样,扈夫人没空去理会,她只要知道老太太不反对清如跟了侯公子,那就够了。
  作者有话要说:乌云盖雪:白肚白足的黑猫。
第38章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迈出谢家的门槛时,正碰上一场急晴,洗刷一新的天宇上云层还未散去,忽然从云翳边缘投下一排光瀑,那光瀑流淌过青黑的屋脊,从蛰伏的每一片瓦楞上倾泻而下,支起无数光的韵脚。
  李从心站在檐下,见过牵挂已久的姑娘,那种纷乱的心情并未有任何平定。然而这清透的、鲜亮的世界,忽然让他振奋起来,他吸了口气,轻快地走下台阶,走向他的马车。
  赶车的小厮怀抱鞭子,正坐在车辕上看远处的风景,眼梢瞥见有人来了,忙跳下地,快步上来接应,“三爷,咱们现在往哪里去?”
  丹阳侯府在幽州是有别业的,他登上马车放下了垂帘,说:“回去。”
  先把一切安顿好,就开始着手预备设宴的事。如果先前无法和清圆私下说话,让他感到有些遗憾,那么即将开设的筵宴又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知道清圆的难处,她在谢家地位尴尬,那些长辈也好,兄弟姐妹也好,真正爱护她的寥寥无几,她必须寸步留心,才能在那宅门里勉强存活。如果说感情,在她静得如同深潭的外表下,未必没有汹涌的巨浪。只要让她走出那个深宅,脱离长辈虎视眈眈的监视,他就能仔细同她说一说他的想法,也许她听过,会对他有改观也不一定。
  为了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小侯爷真算煞费苦心。也巧得很,本以为沈澈休沐还需等上几天,没曾想第三天门上就有人进来通禀,说才刚接了消息,沈指挥使和沈都使都已经回幽州来了。
  李从心没有耽搁,即刻直奔沈府。马驾得急,到了府门前才拽住缰绳勒停,那玉花骢扬起前蹄发出一声嘶鸣,沈澈恰好从门上出来,见他这样吃了一惊,笑道:“这是谁?不过半年没见,想我想得这样?”
  男人的友谊,是大刀阔斧的豪迈。李从心跳下马,沈澈便迎出来,两个人击掌撞肩一通亲近,最后勾肩搭背走进了门庭。
  “这半年过得怎么样?”沈澈笑着,亲手给他沏茶,“你不在幽州,我们这帮兄弟聚得也少了。徐引上月刚升了轻车都尉,原想设宴庆贺的,知道你要回来,特意往后推了推。”
  李从心端起茶碗,两个人以茶代酒碰了一杯。他们是多少年的老友了,私事也不忌讳说,李从心喝了口茶,只管摇头,“我在幽州一久,家里老太太坐卧不宁。上回借着身子不豫,八百里加急招我回去,我到家一看,不过是头风犯了,信上说得那么唬人,险些没把我吓死。反正人到家后,无论如何不肯叫我再回幽州了,这回是家父在尚书省替我谋了个都事,我借着到任的名头,才从家里脱身的。”
  沈澈倒很觉得羡慕,“家里一应都为你安排妥当了,你还有什么不足?”说罢朝他拱手,“还未恭喜你呢,如今也是有公职的人了,李都事。”
  李从心大笑,“一个八品的衔儿,恭喜什么!倒是徐引,这回升了正四品,是该好好庆贺才是。不过咱们兄弟相聚有的是时候,我今儿是受人之托来见你。谢节使已经回剑南道述职了,他家老太君想答谢你们,又怕正主不在慢待了贵客,请我代为筹办宴席,邀你和殿帅赏光。”
  沈澈哦了声,“你这是女婿抵半子么,这种事也要你代劳?”
  要是换做平时,小侯爷很享受这种美丽的误会,但今日不一样,他对清圆愈是真心,就愈忌讳那种不清不楚的传闻。于是笑着解释,“什么女婿抵半子,我和节使的三位公子有些交情罢了,既然老太君托付,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也不能推脱。”
  然而沈澈不信,笑问:“上回谢家的四姑娘拿着名刺来找我,说是你举荐的,你和这位四姑娘之间是什么关系?”
  他如今好像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只要有人提及清圆,他的心上便能感受到一种极细微的牵扯。但鉴于上次他的莽撞,给她招去了那么多的烦恼,如今也不敢像以前那样,对旖旎传闻习惯式的默认了。
  “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一次在春日宴上偶遇,因为她哥哥们的缘故,略走得近些而已。”
  沈澈愈发不信了,“只是略走得近些?谢家好几位姑娘,怎么没见你把名册交给旁的姑娘,偏交给她?”
  李从心果然沉默下来,垂着眼,纤长的眼睫覆盖住眸子,半晌才道:“不瞒你说,我对她确实有些意思,在横塘时也同家里要求过,打算托人登门提亲,可是……”他慢慢摇头,“殿前司既然承办过看管谢家的差事,必定对四姑娘的身世了如指掌,家里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并不十分赞同。”
  “那四姑娘对你呢?”沈澈是有心探听,笑着说,“恐怕也指着小侯爷救她出虎狼窝吧?”
  李从心说不,万分遗憾地嗟叹:“倘或她有这份心,我倒敢大胆施为了。上回央我母亲托媒人登门,结果我母亲反把人家羞辱了一通,害得四姑娘挨了训斥,我到今儿还觉得很对不起她。她那个性子,受了委屈也不说的,就是远着你。我前两天见了她,她像是比以前更自省了,不知是碍于家里长辈都在场,还是对我从未上心……”
  沈澈简直要发笑,“小侯爷可是脂粉堆里混惯了的,如今这是怎么了?为一个小小的庶女愁眉苦脸,叫我拿哪只眼睛瞧你?”
  李从心想了想,也自嘲地发笑,“风流债欠得多了,少不得要偿还。她确实和我以前认识的姑娘不一样,若说勾人,她行端坐正,半点也不越雷池,可不知怎么,偏能叫我念念不忘。我想了想,家里将来确实缺这样一位当家主母,要是有她管着,或许我能长进些。”
  沈澈惊诧之余不由哑笑,原来不止一个人这么想,难道这位四姑娘有“主母相”么?这种事,说到底还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他也见过谢清圆,却从不认为这么一个小姑娘,能担负起一家子的琐碎来。
  闲谈了半天,终究要言归正传,李从心道:“我定了初六日在我别业备宴,到时候你们一定要来,谢家兄妹也会一并到场。”
  沈澈刚要开口应承,却听隔扇门那头有个嗓音传过来,“初六正好休沐,上头体恤殿前司这段时间辛苦,多赏了两日填补先前的亏空。”
  沈澈和李从心都站了起来,那厢话音才落,人就到了门上。沈润一副温和洁净的面貌,寻常燕居时也没有逼人的气焰,反倒闲适优雅,很有读书人的秀色。他含着笑,边走边道:“上回咱们赴了谢家的宴,一直也没有还礼的机会,我看这样吧,这次就设在咱们府上,没的叫人笑话咱们武将人家,不懂礼数。”
  李从心有些迟疑,他结识沈澈,和沈润当然也有过交集,往常竟没发现他是个这样周全的人。
  沈澈顿时意会了,笑道:“也好,芳纯同我说过,很喜欢谢家四姑娘,要是把宴设在咱们府上,她知道了定然高兴。”
  他们这样热络,反让李从心意外。沈家当初满门入罪,沈润兄弟忍辱负重才有今天的地位。沈澈倒还好些,在哥哥的庇佑下没有吃太多的苦,沈润则不同,重振家业的担子全在他身上,多年下来看透了人世间的冷暖,不喜欢热闹的场合,也不与人有过于密切的往来。沈家除了沈澈大婚,从未设过任何筵宴,如今居然要破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初六日,就这么定了。”沈润并不理会李从心的犹豫,“一应都由我们府里预备,届时你与谢家诸位准时赴宴就是了。”
  指挥使毕竟是指挥使,话里总有不容质疑的强硬,李从心蹙眉微笑,心里虽存疑,但也不好与人硬争,便道:“既是殿帅的心意,我一定代殿帅转告谢家。怕只怕老太君怪罪,原说谢家做东道的,如今竟要你们破费。”
  沈澈只管打哈哈,“芳纯近来身上不大好,想出门也不能够。倒是在家里设宴款待,一则让她热闹热闹,二则免了你的麻烦。”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李从心也只得妥协,从指挥使府出来,便打发人去谢家传话。眼下虽不明白沈润的用意,但能同清圆在谢府以外的地方共处上半日,已然达到他的目的了。
  那厢老太太头天得了李从心的消息,第二日就有请帖送到门上,于是招了清和姊妹过荟芳园来,仔细叮嘱着:“原是想偏劳三公子代咱们设宴的,可如今计划有变,初六日改由指挥使府做东道了。这件事于咱们来说虽脸上有光,但你们的一言一行都要千万留神才好。上回老爷的事,耗费了多少银子钱,你们心里有数,那位沈指挥使存了什么心思,到底谁也不知道。横竖你们记好了,咱们一日和他们只有银钱往来,一日就要提防,就算极寻常的闲谈都要留一份心,没的说漏了一句半句,叫人拿住把柄,回头又生事端。”
  清如的脑子一向简单,她听了老太太的吩咐,暗里便不大称意,小声嗫嚅着:“又要赴宴,又怕说错话,那还去做什么!倒不如我们自己办了席,请淳之哥哥过府来,沈家那头咱们托病敷衍过去就是了,免得提心吊胆,连大气也不敢喘。”
  老太太虽六十岁的人了,耳朵却很好,清如那些不识抬举的话被她听见了,顿时虎起了脸斥道:“人家下了帖子相邀,你说不去便不去,是打量人家收拾不了你?别以为老爷如今的难关迈过了,往后就一帆风顺了,人家是天子近臣,老爷是外放的官员,里头亲疏,拿你的脑子好好想想!之乎者也几时比得过枕头风?但凡你多读点书,也不至于说出今天这么不知轻重的话来。”
  老太太这一通数落,把清如唬住了,她怔着一双大眼睛,惶恐地看向扈夫人,扈夫人只好打圆场,和声道:“母亲消消气,二丫头也是心直口快,怕过了府不留神犯忌讳,反给家里添麻烦。”
  说实话,老太太有时候很嫌弃清如的一根筋,她是托生得好,投进了正头太太的肚子里,要是没人处处点拨,处处护着,早就被人算计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女孩儿怀春,就像春天来了花开,秋天来了结果一样,都是人之常情,但脑子里也不能一味只算计着成全自己。能攀上丹阳侯府固然不错,朝中炙手可热的新贵就不用巴结?沈府既然设宴,总不是平白无故的,退一万步当真没有图谋,她们姊妹过去走动走动也是好的。
  清圆从上房退出来,什么也没说,不过轻轻叹了口气。
  抱弦道:“姑娘可是不想赴那个宴?”
  清圆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的树,喃喃道:“只怕是场鸿门宴啊。”
  抱弦怔了怔,“那姑娘预备怎么处置呢?或者就像二姑娘说的那样,越性儿装病吧,只要不去,有什么变故也怨不上姑娘。”
  可是人家既然设了局,你不去,岂不愈发叫人针对你?清圆蹙眉摇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宴咱们只管赴,到时候你寸步不离跟着我就是了。倘或麻烦还找上门来……索性把话摊开了说,人家是见过世面的,总不能为难我一个小丫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