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宙时代(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235

  在看到并没有外星人入侵,平日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不同时,这些民众们的情绪渐渐平静了下来,虽然开始几天时间,时不时担心会有外星人突然打上门来,又或者是担心在夜半睡觉时希望号忽然就没了,自己也一睡不起之类,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最多半个月左右时,希望号上的民众们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一些好事者更是在窗边对那些外星飞船评头论足,更是畅想着未来人类能够拥有如此多的舰队,母舰又是如何如何的了。
  另一方面,希望号的进步依然还在继续,这是一种源于对自身不信任与弱小的恐惧,人类就仿佛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人那样,恨不得把一天化为四十八小时来使用,不单单是科学家们,连普通的民众们也都上紧了自己的“发条”,从白日的工作,到夜晚的夜校,又或者是节假日的泡书会之类,整个人类社会正仿佛海绵一样孜孜不倦地吸收着所有得到的科技知识。
  这点尤其让蓝6等蓝族人惊叹,因为从没有任何一个宇宙文明,或者他们已知的宇宙文明如此勤奋,与人类相比,几乎所有的宇宙文明都呈现一种懒洋洋的姿态,毕竟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寿命,让许多宇宙文明甚至把入校读书的年龄段提到一百岁左右,这对人类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一百岁?这几乎相当于人类的一生了。
  当然了,人类如此的勤奋也是让蓝6等人难以想象的事。
  正因为如此,在避难所一战后三年多的现在,关于重力炮改进的设想已经出炉,而且这次改进设想的提议人还并非是作为耳语者的波丽。
  “……将反重力系统叠加时,我们能够清楚看到重力图的波浪形态,事实上,在这里我做了一些改进,不只是简单的依照物理图来进行叠加,我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反重力系统我们只是依靠能量来模拟,而并非是如希望号上的反重力系统那样处于物质实体,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本不必局限于物理态的三维空间,这正是我所改进的新重力炮……”
  在政府科技部旁听会厅中,一个中年白种男子正兴奋地对下面的政府官员及相关科学家讲解着他所设计的新重力炮,而这个中年白种男子也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他是原诺亚一号的著名物理学家,现年已经近七十岁,不过因为使用了基因共振,所以看起来倒只是三十来岁的中壮年模样。
  这个著名物理科学家,其实只是诺亚一号所有被救援人员的一个缩影,自诺亚一号人员被救援到了希望号后,在极短时间内便融入到了希望号里,毕竟大家都是人类,同族同种,最多是肤色语言的问题罢了,但是这些问题在整个大宇宙中显然根本不是问题,所以融入过程几乎没有什么波折。
  唯一让诺亚一号的精英们略显不满的,那就是他们的政治述求显然无法得到满足。
  这却也不怪姚源或者人类政府什么,毕竟救援诺亚一号时,希望号的政治体系及各种公务体系已经是成熟的了,特别是在经过了新地球那段和平时光的发酵,这个人类政府在没有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大事前,其民众支持度肯定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根本不用说。
  正因为如此,诺亚一号的精英们在熟悉了希望号后,很沮丧地发现他们无法成为希望号的领导阶层,不光是政治方面,比如军队,比如经商,比如科学,他们都只是后来者,不过精英便是精英,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他们并没有自怨自艾,反倒是更加勤奋的工作与学习,比如这个著名物理学家,在极短时间内便已经把他的科学知识体系推进到了希望号大部分科学家的同层次,之后更是不停研究他的专项,直到这时,他才是一鸣惊人。
  通过大量科学家们的测算,以及人工智力的模拟推论,依照这个白种物理学家的设计,新型的重力炮效率提高了零点六倍左右,不光是潮汐力范围,更还有重力系数,而且他更是给所有科学家开启了一扇门窗,如果采用能量重叠等等技术,或许重力炮还可以提高更大的威力。
  事实上,这名物理学家也坦言,他的灵感来自于王光正当时在避难所里采购的那些三级宇宙文明的造物,比如采用原子空间凝聚的液体,空气等等,这种在极小空间内的重叠技术,给予了他新型重力炮的灵感。
  如此种种,希望号的科技一直在持续进步着,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讨论冷凝氢聚合反应堆的可实现性问题,虽然距离完全造成冷凝氢聚合反应堆可能还有十年以上的研究时间,但是这已经是可以看到与期待的未来了,而到那时,希望号可以说已经半只脚踏入到了三级宇宙文明层次上。
  然后……
  希望号离那绿光已经越来越接近,到目前为止,希望号已经离那绿光仅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但是对于绿光的进入问题依然还是悬之未决,关键点便在于这绿光到底是不是所谓的星路,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不是所谓的遗迹呢?
  而且这真是所谓的遗迹,这种要依靠催眠来吸引宇宙文明的做法,实在是让人感觉到不寒而栗,感觉……更像是充满恶意的吸引,或许是高级宇宙文明为屠杀而做的一切,就像是曾经地球上的食虫草那样。
  正因为如此,是否进入绿光依然是目前希望号的焦点问题所在,一是除了这绿光里的星路以外,希望号真是别无他路可走,二是随意进入的危险真的太大了,要说进入这绿光中,不说别人,连姚源都是心有迟疑。
  所以,是否进入这绿光中的议题直到现在都还没解决。
  最后激进派与持重派好不容易得到了妥协,先使用无人驾驶机进入其中进行侦察,取得这绿光内部的数据之后,这才决定是否进入绿光之中,当然了,若是进入之后就一去不返……那也是有办法可以想的。
  那就是使用一根超长的纳米缆绳,将其伸入到这绿光之中,之后再收回缆绳,可以通过这种物理连接状态来确认这绿光到底是什么,以及绿光背后到底是什么,若是缆绳呈切割状态,或者消融状态,那么这绿光的危险性就太大了,很可能是一种超高等的能量体,那么希望号就是万万不可能进入到这绿光范围内的了。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希望号的绝对安全,关于如何探测绿光的议题与计划已经有了十多个,随着科技的进步,所能够使用的探测设备与手段也逐渐增加,比如之前提到的两种以外,还有虚拟能量设备,以及纳米机器人,超粒子轰击等等方式,而以希望号目前的科技产能来看,要制造这些探测设备其实连一天时间都用不了,所以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探测这绿光内部的情形,姚源将每一份合理的探测计划全都批准了,唯一的要求是所有探测计划只能够使用无生命的机械与人工智能,不允许使用任何人类志愿者。
  时间便在这样的等待与商讨中慢慢过去,在希望号航行的这三个月时间里,陆陆续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万的宇宙飞船进入到了绿光之中,而在这片宇宙空间依然是有无数的宇宙飞船徘徊着,进入了一批,又来了更多的一批,直到这时,希望号上的民众们才知道,这个宇宙比想象中的更加拥挤热闹,只是因为人类进入宇宙的时间太短太短了,所以才会觉得这是一个空寂的宇宙,更何况,真正的宇宙文明可不是一两艘,或者一两百艘飞船可以形容的,像人类文明这样的存在,明明只有一艘飞船,明明只有几十万人口,却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这可能全宇宙也找不出几个来。
  正因为如此,只有一艘飞船的人类文明,才会更加慎重与谨慎……
  终于,希望号来到了绿光的边缘地带,再前进一万公里,就是那绿光范围内了,直到这时,所有人才更加明确地看到了这所谓的绿光,与其说是光,倒不如说是绿色的雾气更合适,就仿佛是笼罩在那一片宇宙空间的雾气一样……
  “无人探测机起飞,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正常,创世粒子屏蔽装置正常,监控设备正常,能量系统正常……”
  “一号探测计划启动!”
第八章:生物实验
  等待的时间总是紧张的,自人工智能控制的无人探测机飞入绿光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四小时,至此,该次行动宣告失败,因为依照人工智能的控制,这架无人探测机将在最多二十四小时内返回,它没返回,则证明了其失落或者破损。
  “没有信息传回来,探测装置依然只能够看到虚空一片,这架无人探测机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在希望号内第四层某个实验室中,这里的十几个人员满脸沮丧,他们便是无人探测机的计划小组成员,本来信心满满的计划,结果到这时却是一败涂地,对于这群想要在希望号科技界占据一席地位,或者说是一大席地位的他们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噩耗。
  不过还好,只是一次失败罢了,少掉一些政府方面的定单,以及来年的科技经费预算,其余倒没有什么紧要的,只要人员没有出现什么损伤就好。
  接着在无人探测机计划失败之后,又是纳米线对联计划,直接将长度达到三万余公里左右的纳米线投入到这绿光之中,接着在一小时之后再将其拉出绿光,由此来探测那绿光中的各种情形。
  而且这纳米线是以二级宇宙文明高级层次的纳米技术所制造的,它非常坚韧不说,这线的每一纳米都自带记忆功能,可以短暂记忆大约三到五秒左右的信息,也即是说,哪怕这纳米线的顶端部分已经折断,只要接触到绿光的位置,都可以记忆其中的信息,只需要一纳米大小左右的线还存在着,那么这种记忆就不会中断。
  光是为了制造这纳米线,希望号便花费了好大的人力物力,事实上,这纳米线的用处更应该是在行星或者避免所上布置全球范围的纳米网络,这可是比光纤网络流量更大无数倍的新型通讯设备,虽然也有超电磁通讯这样的无线通讯设备,但是之间的能量消耗,资源消耗,以及器材消耗却是不对等的,更加普及化的,能够供几百亿人口同时使用的民用网络,依然是这纳米线所构成的二级宇宙文明网络系统。
  目前希望号便是使用这样的纳米线去试探这绿光内部到底有什么,在投出纳米线一小时后,希望号内部的拖线机器将这纳米线给拖了回来,但是……
  纳米线前端已经断掉了,其中约摸有一半左右的纳米线已经彻底消失,但是断掉的地方既不是像科学家们所推测的那样齐平规则断口,如同镜面一样的绝对平面,这是代表了可能存在的空间转移,所造成的绝对平面。
  也不是像另一些科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表面出现腐蚀,融化,或者类似的高能侵蚀现象。
  纳米线的前端出现了奇怪的扭曲,弯折,以及不规则的变形,比如某些地方变得了扁平,某的地方则出现了几个环绕着的圈,还有的地方则是从内部翻腾了出来……这很难以形容,简单些拿电线来解释的话,就是内部的铜丝铁丝什么的,在电线保持大部分完好的情况下,忽然与表皮的橡胶融合扭曲在了一起。
  这样的情况简直是奇怪极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到底纳米线在这绿光内部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既不像是空间传送转移,又不像是高能侵蚀,到底里面有什么样的东西存在着?
  对于纳米线所表现出来的这一切,科学家们简直是摸不着头脑,即便是最有想象力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纳米线到底被怎么了,就像是被一只万能手给无规则的随意改变和揉捏了一样,或者……这绿光内部是一种奇特的力场?将进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给完全搅拌与粉碎了吗?
  总而言之,在纳米线之后又进行了十多种探测,但是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这些探测都无法触及到绿光内部,可以说唯一有点线索的便是这纳米线了,那顶端处的诡异情况,可能便是分析出这绿光内部唯一的线索。
  “可是完全不明白啊……”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关的科学家们简直是伤透了脑筋,如果可以的话,他们都恨不得拔光自己的头发,但是拔光自己的头发于研究出线索根本毫无用处,换句话说,这简直是陷入到了一个死结里。
  事实上,并非没有科学家提出关于这纳米线断头的假设,比如之前提到的奇特力场范围,将纳米线给扭曲了,也有科学家提出了某种奇特的重离子态存在,构成了这绿光范围,任何物质进入其中,都会被这重离子给撞击,使得原子发生变化乃至崩溃,所以才形成了纳米线断头的奇怪状态,又或者是遗迹内部的防卫系统等等……
  各种各样的假设都有,但是所有的假设都有一个相同点,那便是没有实证存在,全都是依靠想象与科学逻辑来进行的推论,具体情况是否如此谁都不知道,万一和他们所设想的不同呢?那希望号一旦进入,就真是彻底玩完,这可是关系到了希望号上上下下数十万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了整个人类的传承延续,由不得希望号的高层们不慎重。
  就这样,希望号停泊在这宇宙虚空中日复一日,转眼间又过去了三个月时间,而眼看着那些外星宇宙飞船密密麻麻的进入,又在远处密密麻麻地出现,民众心里简直仿佛猫在抓挠一样。
  这段时间里,这无数密密麻麻的外星宇宙飞船中,除了有新的四级宇宙文明飞船出现以外,更还有无法判断的奇特类型飞船出现,那甚至可能是五级宇宙文明的飞船存在……
  这些飞船全都投入到了绿光中,然后就此消失不见,但是谁也不敢肯定,是否还会有更高级的宇宙文明飞船出现,比如六级,七级,乃至八级什么的,这个遗迹再怎么强悍,也不可能连高级宇宙文明也一同催眠吧?到那时,没有被催眠的二级宇宙文明的飞船,就这么安然无恙地停泊在这绿光不远处,这样的情形绝对显得异常诡异,那些高级宇宙文明肯定不会介意顺手研究一下的……
  所以了,希望号的时间很紧,在这里每多待一秒,都可能会有大危险出现,然后在一瞬间吞没希望号……
  在经过了大量讨论与假设,以及设想新的探索方式的情况下,希望号停留的第三个月时,终于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探测计划,那就是活物探测,当然了,不是拿人去进行探测,这毕竟是生死未知的事情,拿的是希望号上养殖的生物去探测,从猪到牛都有,甚至还有一条大鱼也使用了特殊的宇航服包裹,也一同在受测实验之列。
  与此同时,希望号也派出了一艘运输舰,载着科学家们,以及一名预知者所组成的探索小队,带着这些受测生物一起去到了绿光的近处,这一次的生物实验不光是要使用这些养殖生物来进行实验,测算绿光对生命体的伤害作用,更是只让这些生物进入绿光一半,也即前半身进入,后半身留在正常宇宙空间,由此来看是否会危及性命之类,所以需要观察者在近处进行实验才行。
  随行人员中除了预知者以外,还有依凡这个生物学,病毒学的耳语者,虽然在组成这只观察者团队时,很多人都不希望他跟随其中,毕竟作为耳语者的存在,他的价值比任何人,甚至是比绝大多数新人类都大,不过依凡的回答也有着他的道理,毕竟作为生物学的耳语者,在观察这些生物进入绿光的状况后,如果是死掉了,在其死亡的最短时间内观察其状态,这才最可能解开绿光的秘密,而在希望号所有生物学科学家中,也只有依凡才具备着这种能力。
  所以不管怎么样,最后成行时,依凡依然是身在了其中,当然了,那名预知者已经被希望号高层给下达了命令,只要感觉到了危险,哪怕这危险并不致命,这次观察者行动也宣告结束,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命令运输舰返航。
  就这样,这艘运输舰去到了绿光的最近处,离那绿光仅仅只有一千米左右的距离,几乎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地步时,由机械臂所构成的支撑架,带着这些受测试的生物慢慢一步一步靠近了那些绿光,这时,不单单是观察者团队的运输舰,连同远处的希望号上众人也都是屏住了呼吸,所有人都眼睁睁看着这些生物慢慢进入了绿光,有的生物是完全进入了绿光,有的生物则是半身进入了绿光,有的生物则只是表皮部分进入了绿光,分为了不同的进入程度,就这样,在经过了六十秒的确认后,由机械臂将这些生物给拉扯了回来。
  接着……
  完全进入绿光的生物已经彻底消失了,连同机械臂的前端也同样消失不见,而半身进入绿光的生物体,它们表面的宇航服已经消失或者扭曲,连同它们进入部分的身躯也同样消失扭曲,一片鲜血淋淋的恐怖凄惨。
  真正诡异的,是那些表皮或者极少部分进入到绿光中的生物……
  它们进入部分完全内外颠倒了!
第九章:猜测!
  依凡仔细看着这些还活着的生物,是一头羊和一头牛,它们进入的部分仅仅只是表面及微不足道的身体部分,但是这些部分已经完全扭曲与内外交错,简单些说,皮肤已经大体看不出来了,血管及内部的脏器出现在了表面,而且这些血管和脏器也出现了奇特的扭曲与翻转。
  当然了,光是如此的话,只能够说明那绿光的凶狠恐怖,最关键的是,这两只动物的血管和脏器依然还在工作,是的,这种扭曲状态的血管和脏器居然还在工作中,它们并没有失去其效力。
  这样的情况就非常的诡异了,要知道作为生物的器官来说,其实是非常纤细与脆弱的,别说是扭曲与变形了,哪怕是稍微的损伤或者破裂,都可能导致器官停止其功能以及衰竭,像这样完全变形后,依然还发挥着作用的器官根本不可能出现,不,唯一的可能是……
  恶魔化!
  但是依凡仔细检查了这两只生物后,确认了这两只生物的血管表皮,以及部分器官并非是恶魔化那么简单,因为不管是从细胞采样还是从器官的各种细节完整度来看,都与恶魔化的情况截然不同,对于恶魔化的生物,希望号的信息库中有一个隐秘的高权限度文件夹,里面就有恶魔化的人类及生物的详细描写,那是器官的完全转化,以及细胞的彻底变化为主,而眼前这种情况则与之截然不同。
  依凡在接下来数小时里一直极认真的研究这些创口,以及对其中一只动物进行了解剖,同时还有别的科学家对这些接触绿光的表皮进行了元素及别的化验,总而言之,随着运输舰飞回到了希望号时,整个测试实验都还没结束。
  与此同时,依凡的研究也已经进行到了关键时候,当他对进入绿光中的扭曲表皮组织进行切片时,忽然发现了其中一个很诡异的现象,那便是这些表皮细胞除了内外翻转,以及彻底扭曲以外,还有部分的细胞融合在了一起……不,说是融合也不对,与其说是融合,倒不如说是细胞间重叠在了一起更合适,因为如果仔细来看,细胞与细胞还是在彼此工作着……
  若是这样的情况,把所有的线索都堆积在一起,然后得到的结论是……
  依凡也是耳语者,虽然本身是生物病毒方面的专家,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别的方面的学识,特别是耳语者能力,对于科技方面有着一种先天的优势,会自然而然的在脑海里出现关于某些科学线索与进程的声音,所以当他解剖到这个时候,立刻便通过联络器叫来了几名物理空间学家,以及同为耳语者的波丽。
  “各位好,闲话也不多说了,这么急的找各位过来,是我发现了一些端倪,当然了,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唯一找到的线索也只有这些细胞与表皮以及少量器官,所以需要各位来为此做出一个验证,这一切究竟是否真的如此……”
  依凡的实验室很快便进入了这一群科学家们,而依凡也不客气,在他们进入后立刻便说了以上的话语,接着便带他们来到了显微镜的放大图前,详细解说了自己所看到的与他的推测,而这一推测顿时让在场所有人员都是震惊莫名,他们就在这个实验室内进行了逆向的询问与否定,但是随着讨论的继续,这种猜测的可能性却是越发的大了,若真是这个情况的话,那么纳米线的问题便可以得到解释,以及进入到这个空间内的物质被截断,以及这些生物的变化等等,但若真的如此的话,这个绿光可能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大危险了。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小时时间里,加入讨论的人数逐渐增加,并且在请示了姚源之后,动用了人工智能机组相当大的资源比例,开始进行模拟推论,当这一切结束,终于得到了最可能的数据时,姚源等人早已经是等得不可耐烦了。
  就这样,在生物实验的第三天时,那些结束了讨论的科学家们休息了一整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的他们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了人类政府的听证会议上,姚源,王光正等人早已经是熬得双眼发红了,科学家们为首的自然是解决了这个大难题的依凡,他作为报告者率先发言道:“在场的各位官员领导们,我在这里将详细向各位解释这绿光的存在,当然了,这也是我们的假设学说,至于事情是否真的如此,我们也不敢进行完全的把握,不过在有具体实例证实的情况下,这个可能性当超过七成乃至八成以上。”
  “首先,我们要做出一个大前提……这绿光并非是正常的宇宙空间。”
  坐在会议室下方的人群都是默默无声,这第一句话简直就是半废话,这简直是肯定的了,这绿光内部肯定不是什么正常宇宙空间,否则为什么希望号的探测装置无法探测其内部?而且为什么所有物质进入其中,要么消失,要么就断裂,要么就发生诡异的变异,这样的情况难道可能发生在正常宇宙空间里吗?
  依凡看着下方平静的人群,他继续说道:“我们在经过了讨论与大体验证后,得到的假设是……这绿光内部是一片四维空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2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