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岁月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1427


王大通和七班的学员混得比较熟,也过来凑热闹,蹲在火堆边半天不肯走,就差没当场乞食了。
庄严见他那副可怜状,将自己的鱼分了一半给王大嘴。
大嘴狼吞虎咽差点将骨头都吞掉,一个劲夸这鱼好吃。
虽然对于这些食量本来就很大的学员来说,八条三四两的鱼儿并不算能让所有人都吃满意,甚至大家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可是在保持必要的热量方面,基本毫无问题。
反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学员自己身上。
第二天晚上的宿营地周围没有水源,所以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没澡可洗。
到了夜晚,庄严晚上发现了一个有些苦恼又有些难以启齿的问题,他开始出现了轻微的磨裆现象,一走路,就有些轻微的蛋疼。
行军磨裆是最困扰士兵的一个问题。
在长途行军的过程中,磨裆和脚打泡两件事最常见,基本很难避免。
吃了庄严小半条鱼的王大通知恩图报,倒是给了他一个建议,那就是挂空档,不穿内裤。
这种办法有利于裆部通风,而且没有了裤衩的摩擦,磨裆的问题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三天的路程对于经过两天实地考验的学员们,生存已经不是困扰行军的最大问题,重要的是如何分配体力,食用水一直都能在山泉或者小溪这些地方得到补给,第二天夜里,七班布设在营地附近的灌木丛中的的套子陷阱终于开斋,抓了两只野鸡,一只死的,早晨马上开膛破肚烤了。
不过野鸡不重,只有不到一斤,每个人也就是分一小块,过过嘴瘾。
反正,能抓到的一切,只要能吃,就分开每人一点,多吃一点就是一些热量,能顶过后面的挑战。
刘瑞勇很得意,套子是他放的,那还活着的、喊不出名字的野鸡,他用一根绳子栓上,彷佛牵着一只宠物。
“瑞勇,杀了它吧,兄弟们打打牙祭。”
“是啊,听说山鸡补得很,吃了龙精虎猛……”
七班的学员们围着看了半天,七嘴八舌议论着,那只野鸡吓得“咕咕”直叫,满地乱窜,企图逃跑。
讨论了半天,大家嘴上都说要吃,可是一到讨论谁动手干掉那只野鸡,都不愿意了。
后来还是严肃提议,既然抓到了,好歹也是一份食物,但是大家暂时不饿,所以先行留下这只倒霉的小野鸡一条命,带着它上路,等到真的弹尽粮绝了,再拿它开刀不迟。
作为一名士兵,在所有人心里都觉得这是一份本应勇敢而且不怕面对屠杀的职业。
可是,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不愿意吃掉那只诱人的野鸡,大家却不约而同赞成留下这只灰褐色的小家伙。
大家一致给刘瑞勇抓获的野鸡起名叫“小咕”,因为谁也说不上它属于哪种野鸡,叫不出学名,只知道它惊恐的时候咕咕叫,因此就有了这么一个名字。
第三天的行军路上,刘瑞勇一直牵着他那只小野鸡赶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路嚷嚷着哼着一些家乡的山歌,把一只小山鸡牵出了德国牧羊犬的气派。
当野鸡走不动的时候,他就把它放在背囊上,用盖子固定住,露出头,
其他人也趁行军的间隙甚至抓一些草蜢和虫子逗弄它、喂养它,这一只小动物的出现,成为枯燥的行军路上一段难忘的插曲。
不过,没人想到的是,第三天下午快要到达营地的时候,也是因为这只小野鸡,差点弄出了大事情。
()
第182章
别动!有毒蛇!
第三天,学员们已经开始出现了疲态。
连续三天在丛林中不断地行军,总路程达到了120公里,叠加上半路各种科目的设置,还有夜晚要寻觅第二天的粮食等等体力消耗,还有就是食物提供热量相比起日常有着很大的落差,庄严开始感觉到累。
连续三天的暴晒,有人脖子和手臂上的皮肤已经出现脱皮的现象,有人出现磨裆,还有人的脚上开始打泡。
第三天,原先七班出发的时候,大部分人都穿着迷彩鞋,因为这种鞋子的鞋底较厚,踩踏在崎岖山路尖锐的石子行舒适度要比解放鞋高,不会硌脚。
但是,第三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清一色换上了解放鞋。
别小看解放鞋这种建国初期至今的产物,抛开战场上防钉刺和防水等等缺陷不说,在舒适度上,这是得到所有人统一承认是最舒服的一款鞋子。
贴脚、轻便、灵活,这就是解放鞋的优点。
对于体力消耗巨大的学员们来说,如果可以抛弃身上多余一克的重量,他们都毫不犹豫抛弃掉。
野外生存的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带更少的装备进入丛林。
因为如果要进行野外生存,那么证明士兵已经堕入了一种绝境的的境地中,单靠一个人的体力,你带再多的东西都于事无补。
其实,如果让许多门外汉猜,说野外生存里,然给你列出最重要的两样装备是什么,几乎不会有人回答正确。
或许有人会一知半解地说,是生存刀和火种。在不少门外汉看来,生存刀的功能是在太强大了,以国外特种部队成员十分青睐的“丛林之王”生存刀为例,刀身不但使用强度极大的洛氏钢打造,它锯齿状的刀背可以当做锯子使用,刀柄上橄榄绿色的刀鞘内还隐藏着指北针、反光镜、鱼钩鱼线、鱼叉头、打火石、磨刀石、别针、橡皮膏、缝补用具、止血带、铅笔等。
甚至刀鞘底部还有一个折叠式的叉环,链接橡皮带马上就可以制作成一副打鸟用的弹弓。
这把刀,在丛林生存中堪称完美之作。
也有人会说,野外生存最重要的是携带指北针和地图,因为无论你个人都么牛逼,如果走不出丛林,在那里多一天就会多一份危险,不是饿死就是疾病,不是猛兽就是毒蛇,迟早有失手的那天。
所以在一部分人看来,找对方向,速速离开这才是上上之策。
在接受野外生存理论课上,庄严从教员嘴里获得的答案是——脑子和你的手脚。
这才是最重要的生存装备。
一个冷静而有着丰富生存经验的大脑能够帮你在最危险的丛林中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在危机重重的原始丛林里,一个最简单的错误就会要你的命。
在上课的时候,负责讲授军事地形学和野外生存知识的教员提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一个事例发生在1976年7月,某地质局绘测大队的2名司机和1名队员,在鄯善南部戈壁滩中开车迷路,后因汽车水箱破裂导致无法启动。第4天,当直升机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干渴而死。
尸体距离汽车抛锚的地方足足有56千米,这证明当时3人决定弃车寻找出路,而当时的气温达到38度,从尸体发现地到车子跑冒滴,可以推算出,他们肯定是在抛锚之后不顾沙漠生存原则里的“夜行晓宿”的原则,居然在烈日当头的大白天冒险进入沙漠,打算离开求救,结果食水耗尽,活活渴死。
第二个事例是一名英军飞行员,坠机在撒哈拉沙漠中,但是他严格恪守沙漠中生存原则里的“晓行夜宿”,加上懂得生存知识,搜集沙漠中仙人掌等植物,切开在火上烤,收集烤制过程中植物滴出的水珠用以解渴,甚至喝尿,足足走了8天一共224公里,最后获救。
这就是一颗冷静而且具备野外生存知识的大脑的用处。
而手脚代表良好的体力,能够为你的野外生存提供最基本的基础,没有好的体力,给一个人再多的生存用具都不能让他足矣保命。
解放鞋在重量上比迷彩鞋轻,而且脚上轻一克,身上估计感觉得请十克,这种感受,很多人都能体会。
第三天的状况比之前两天都要糟糕。
这一次,不再是七班的幸运日。
从早上出发到了黄昏,所有人再也没遇上像第二天那样的冲击水潭,也再也没看到任何河流。
都是山,一片连着一片,仿佛永远没有尽头。
山里面,除了落叶就是落叶,还有就是枯枝,要么就是一人高的茅草和荆棘密布的灌木。
这一次,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
穿出一片长着各种树木和植物的密林之后,每一个人都耗尽了体力。
“班长,请求休息!”刘瑞勇第一个举手发出要求。
“怎么?没力气了?”罗小明看起来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和学员们相比,教练班长每天晚上都是另外安排伙食,何况又是身经百炼的老兵,无论是经验上还是体力上,都比普通的列兵学员要高一筹。
为教练班长另外安排伙食,倒不是什么优待,而是野外生存是一项有危险性的训练科目,整个队伍里,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而且体力充沛的老兵带队。
这样至少可以确保全称监督学员不至于出错,更能够在整个班如果发生致命的错误之后能够力挽狂澜。
“班长,我也申请休息,收集食用水。”庄严转头看看其他战友,现在他的水壶已经剩下不到一口的水。
今天,巨大的体力透支和高温已经让他耗尽了水壶里的水。
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多。
距离宿营地还有十二公里的路程。
这至少要走三个小时,运气不好,甚至要四个小时。
没有水,体力更急速下降不说,还会产生生命危险。
罗小明走上前,抓住庄严的水壶,晃了晃,然后又走到下一名队员跟前,用同样当时检查了一下水壶。
没人的水壶里的水超过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队伍必须停下来,无论使用什么手段,吃茅草根也好,都要收集水源。
“我早就警告过你们,不要贪喝!”罗小明继续重申这个行军原则,可是他知道并没有用。
无论他怎么说,士兵们如果真的渴得受不了,很多人还是会偷喝。
这一点,他也没办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