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岁月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1427


很快,新的大堤又从水中露了出来。
大堤上,欢呼雷动。
整个决口抢险行动足足持续了80个小时才算结束。
在这80个小时里,每一秒钟都有令人感动的落泪的事情在发生着。
大堤下的抢险队里,无论是地方的老百姓还是像庄严一样的士兵,没有一个人不在拼命。
附近村子自发组织来参加抢险队的二十多个妇女,铁锹不够就用手挖,用手装沙袋,手磨破了,指甲磨掉了,石子、沙子磨破了手掌上的皮肤,沾满了鲜血。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带着三个儿媳五个孙子参加抢险战斗,别人看他岁数太大,怕他有危险,他却说我这条老命早就在战场上死过几回了,我不怕!
还有个穿插英雄营的战士,一个人扛了两个沙袋,接过在泥泞的大堤上摔倒,满头满脸都是泥浆,没等人扶,自己马上爬了起来,将沙袋往肩膀上一撘,嘴里吼着:“冲啊!”人又开始朝着大堤方向冲锋……
侦察连长张大炮,别看平日里牛逼哄哄的嘴炮满天飞,关键时刻绑个背包带第一个跳进水里找合适的打桩点。突然一个浪头卷来,张大炮没见浮出水面。
侦察连的兵慌了。班长李二虎带人进拽着背包带将张大炮从水里拉上来。
张大炮躺在大堤上,脸色苍白不见喘气,把整个侦察连的兵吓得够呛,一个个冲上去抱着自己的连长一顿猛摇。
“连长你可不能死啊!你上有老母,又尚未娶妻,大姑娘的手都没摸过就这么死了多不值啊!”
张大炮忽然活了过来,吐了几口江水,一骨碌爬起来,冲着一帮悲戚戚的小兵吼道:“他娘的,你们像什么侦察兵!怕什么!?刚才我见了阎王爷,他说他的本子上还没我的名字,让我滚回来抗洪呢!”
教导大队的敢死队,全是教练班长和区队长,还有就是第二年的精英老兵。几十人,几十把锤子,哪里塌陷就拴着背包带跳下水打铁桩子。
就连那些医护人员,也几夜没合眼。80小时里有一半时间骄阳似火,为了给战士增加体内的盐分,她们将矿泉水里下了盐,拿着矿泉水满大堤追着那些士兵们跑,见一个就扯住一个,往嘴里喂几口水……
教导员老汪,是整个大队里体能最差的一个。抗着一面红旗在水里站在战士的身边鼓劲,从夜里一直站到天亮,接过眼前一黑,人栽进水里,拖上来的时候身子都僵了,好一会才抢救过来……
蔡副师长站在临时指挥所外,看着这一切,感慨地说:“咱们的军队后继有人了!后继有人了!”
这个参过战的老兵,说完这番话,别过脸去,手在眼角上刷了几个来回都没敢回过头来让人看到自己的脸。
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当你站在98抢险的大堤上,你的心灵会被彻底洗礼一次。
当你从大堤上下来,你会觉得这个世界太多珍贵的东西值得去保护,值得去宣扬,值得一辈子守护。
()
第235章
小镇
那是庄严生命中最难忘的80个小时。
这八十个小时里,1师的抢险部队轮换了两批。
在这八十个小时里,事后有报告总结,从大堤到取土点一共326米,平均每一个参加抢险的官兵奔跑了三百多趟,等于在泥泞地里负重跑了九十多公里。
在这八十个小时里,每个军人扛堆填料13000多公斤。
在这之后,1师继续驻守S市防洪段,先后迎战4次洪峰,平均每天派出10多处大小险情。
最长一次连续作战5昼夜,官兵一次作业不停歇时间为32小时。在这5昼夜里,强运砂石1300吨,搬运土石45300立方米,围堰8500米。
一次施工单兵扛沙袋最高纪录是900多袋,重越36吨!
师医院卫生队统计,由于连日奔跑、抢险,加之日晒雨淋,百分之六十的官兵烂裆,不少人被卫生队强制后送休息,醒来后再次归队继续参加抗洪。
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军人。
也许,站在98年抗洪大堤上,你才会明白当年为什么穿着单棉衣,吃着炒面加雪的中国军人能将强大自己数十倍的现代化美军赶回三八线一侧。
这种精神,不当一回兵,只靠文学作品和影视剧,是无法明白的。
有记者在大堤上捡到一封用圆珠笔写在方便面塑料袋上,没有写完的遗书。
那封遗书的字迹歪歪扭扭,甚至有些地方不清晰,仔细分辨之后,看出来是这么写的。
二爹、妈、爷爷、奶奶、哥哥、弟弟:
全家好!
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儿已在抗洪抢险中壮烈牺牲。请你们不要伤心、难过。
二爹,我直到以前我让你操了不少心,,我不太听话,没少让您生气,因为您一直希望儿能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而我一次又一次地任性,走了一个又一个弯路,上学、修车,都是半途而废,而我却不肯认错。
你们将儿养育成人是多么不容易,儿还没有进一点孝心就永远离开你们了。儿舍不得走,多想再和你们,我们全家相聚一次。但它只能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洪水面前,儿不愿意做懦夫,儿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儿不愿给你们丢脸,虽然儿只走过了短暂的二十个春秋,没有实现二爹您对我说过的话,但我无怨无悔。
多想吃口奶奶您做的米酒,从小打到大您……
这封没有写完的遗书,是庄严抗洪之后某天从部队的阅读室书架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抗洪实录。
这些篇纪实文学的记者是个部队记者,根据他的描述,小战士写到最后没写完就遇到了险情,他的部队出发抢险,之后再没回来……
记者说,那封遗书是真实的,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写不出来这种情感的遗书,并且,遗书最后的那个省略号,是他自己加上去的,所以特地加了标注。
那时候,98抗洪过去了两年,已经是2000年。
不过,那天的庄严还是没能忍住,自己找了角落坐下,任由男儿泪顺着脸颊恣意地流淌,为那些牺牲的战友。
这次长江洪水一共形成八次洪峰,从最早的7月2日第一次洪峰开始,直至8月31日第八次洪峰结束。
庄严跟随着部队在大堤上也守了足足一个月多。
到了八月三十一日,第八次洪峰顺利通过后,整个长江沿线的抗洪军民都松了口气。
部队除了日常派出官兵和地方巡防队一起查看大堤之外,其余时间,大部分官兵都在驻地里休息。
第八次洪峰过去的当天晚上,庄严换了一身全新的迷彩服。
这是教导队多发的其中一套,现在总算派上用场了。
洗澡的时候,浑身都疼。
烂裆、烂肩、背部脱皮,还有烂脚……
每天都要去医疗队领药水,战友们你帮我擦擦,我帮你擦擦,虽然疼,可是相比起抗洪的胜利,每一个人都满心欢喜。
虽然没人知道什么时候撤回部队,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很快就要到来了。
这天早上,老七过来点了庄严和王大通、徐兴国的名,说是让三人去帮厨,顺道陪着上司到镇上买菜。
三人了呵呵地上了卡车,上司没多久也上了车。
“咦?上司,你怎么穿便服?你违反规定啊!”庄严看到上司穿了一身的运动服,脚上套着一双回力鞋,于是打趣道:“你该不是在这里认识了姑娘吧?小心被处理噢!”
不光是上司,另一个炊事班的兵也穿着运动服,而且看这些运动服,都是新的。
上司呸了庄严一口,说:“你以为我想穿便服啊?扯淡!我跟你们说,待会儿到了镇上,车会停在菜市场附近,我和小陈两个穿便服的先下车,你们在车上待着,等我付了钱,把菜挪到菜市场门口,你们再过来搬上车。”
王大通奇道:“买个菜又不是买航天飞机,你们炊事班怎么跟敌后特工似的?”
上司说:“哼!我如果不穿便服,我的菜都买不成。”
“啊?”庄严三人面面相觑。
“你们知道个屁!天天在大堤上抢险,都不知道人世间发生了什么事吧?”上司说。
庄严忍不住了,说:“上司,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咱们可是在前线拼命,你负责后勤,比我们舒服吧?就别嘚瑟了,有啥事,快说。”
王大通那颗八卦之心早已经蠢蠢欲动,附和道:“对对对,快说,快说。”
上司一屁股坐在车厢里,拿出一盒烟,分给几人,然后点了火,抽了口烟道:“这周围啊,别说这个镇,就算你去荆州市或者S市,如果你穿着军装,你就买不成菜。”
“为啥?”庄严的眼睛圆了,“老百姓应该很欢迎我们才对啊。”
上司白眼一翻,说:“我说了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吗?没有吧?就是太欢迎了你懂不懂。自从我们来这里抢险后,我们去买菜,人家看到你穿着个军装,死活都不肯要你的钱!”
“啊?”众人都愣了。
没想到是这种情况。
“这我可没开玩笑。”上司一本正经道:“不光不收钱,还给你塞着个塞那个,什么鸡蛋水果矿泉水……我滴娘,第一次遇到那个场面,真把老子吓坏了,就差没落荒而逃了。”
说到这里,他叼着烟,忽然噗嗤一笑,神色里略带着自豪。
“说起来啊,我是第一次感受到老百姓的这种热情,这人呐,你为我,我为你,你爱护我,我爱护你。你说当兵以前吧,我也没觉得穿个军装怎么滴,有其是兵当油了之后,更是没啥稀罕。可这回,说实话的……”
说到这,上司伸手指了指庄严等几人。
“我还真的觉得穿上这身军装,还真特么有点儿神圣感和使命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14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