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847


第八十一章
普吉
  缅甸的情报,基本上就是莽瑞体、莽应龙这对连襟横扫四方征服天下的故事。
  而莽应龙,在这个故事中要比他的妻舅莽瑞体可怕的多,睿智、狠辣、果断,受环境所限,没有经历过优秀的战争教育,因此总打败仗,但愈挫愈勇、越败越凶。
  跟随其妻舅莽瑞体长达二十余年的征战中战场野生教育令其拥有充足的争霸资本。
  莽瑞体横扫缅甸后沉迷红酒西餐疏远佛教,最终被杀害,缅甸各部也分崩离析。在其死后,莽应龙再度攻伐各地,重新统一缅甸。
  那是个天生的王者。
  正因如此,与播州差不多大小的缅甸宣慰司,成为如今西抵阿拉干、东达暹罗国,一统上缅甸与下缅甸的西南之主,并跃跃欲试与其宗主国明朝叫板。
  经过这份来自葡萄牙的情报,陈沐心中对莽应龙的威胁小了许多。
  即使他攻破孟养,全合三宣六慰,也没有东侵大明的才华。
  不是这个国家没有能力,缅甸全境,是非常强盛的国家,甚至称其为一方霸主都不过分,而是陈沐单纯认为莽应龙没有这份才华。
  因为最新的情报,莽应龙在北边又打败仗了。
  他被孟养土司思古断了粮道,我的天!
  但凡熟读《三国演义》这种寓教于乐的普及军事话本的人,很难被断绝粮道,至于率大军被小兵把粮道断了,更令人匪夷所思。
  断粮道这事入孟养的杨应龙还没帮上忙,他虽然势头挺足,播州军战力也确实很强,但其实他和陈沐是同一类型的将领,都是靠兵打仗,个人用兵布阵才能有限。
  人家思古一己之力就把粮道断了,后面的事不必多说,即使取得断粮优势,思古的军力太少,前后堵截也无法围困,明军驰援不及,单靠他与杨应龙也围不住二十万大军。
  双方打了几场,互有胜负,眼看腾冲卫的明军调度起来,莽应龙便回军撤走,在上缅甸罗刹女山一带布阵,与明军对峙。
  这情报挺让人丧气的,要是云南明军能早先入孟养,根本用不着三路大军,就着缅甸军断粮的机会就能永绝后患。
  不过这样也不坏,对陈沐来说还不算坏。
  在马六甲停靠整备,输送军械粮草辎重的明军于十月扬帆起航,驶向他们下一处目的地,受大城王朝控制的普吉。
  早在大军启程之前的半个月,石岐便率麾下旗军一千与辎兵千人,在葡萄牙船长的指引下航往普吉,修筑港口码头,屯驻粮草军备,以供战事所需。
  大城王朝已经不是那个向大明进贡百余次,最多时一年朝贡六次的乖乖朝贡国了。
  六年前莽应龙攻破阿瑜陀耶城,处死国王,大掠其国后夺其臣民还白古,仅留下万余人在阿瑜陀耶城,另立傀儡摩诃昙摩罗阇,间接统治这个国家。
  明朝在这片土地上没有威风可使,但陈沐还有葡萄牙人。
  在六十二年前,葡萄牙人与暹罗国签订第一个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在阿瑜陀耶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
  自那时起,葡萄牙人进入暹罗,这里成为数代冒险家的乐园,他们并不能影响这个国家的决策,甚至如今许多葡萄牙人受雇于莽应龙麾下,但他们有足够多的情报。
  普吉,正如这个时代沿海随处可见的美丽岛屿一样,岛上只有几百个土人居住,就连大城王朝数十年来的都管不到这里。
  于明军而言,作为攻打仰光的跳板,这是最合适占据的小岛。
  “消息走漏在所难免,我知道海外葡人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受雇于莽应龙,总是有人要有些忠诚的,就像老平托你一样,为我谋心费力。”
  海岛岸边远处的水寨正在修筑,更远处的林地间辎兵卖力地砍伐林木,沙滩上一堆堆篝火燃起,支着铁锅热着旗军的晚餐。
  陈沐换下海边游泳浸湿的衣裳,着一件薄衬甲披散着头发与老平托漫步于前,杜松手按腰刀带两名手持长铳的近侍牵马亦步亦趋,在涨潮的细白沙滩上留下一溜蹄铁印记。
  “我不怕莽应龙知道,我还要告诉他我来了,我想和你说的是另一件事。”
  陈沐向前走着,脚步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接着继续向前走,似乎组织语言失败。
  这么往复两次,他才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对平托道:“雇佣一支葡萄牙雇佣军为我做事,需要多少钱?”
  平托怀疑自己听错了,他皱眉顶了顶鼻梁上的眼睛,“将军?”
  “我是说,如果我想要雇佣一支一千四百人的葡萄牙雇佣军,多少钱?”
  雇佣葡萄牙军队!
  平托从来没想过陈沐会雇佣葡萄牙军队,开什么玩笑,陈沐这个人性格那么独,他也不是受雇于陈沐一天两天,对此早有充分了解。
  别说雇佣葡萄牙人,就连允许葡人登上广州府都是痴人说梦,现在居然大大方方地想要雇佣一支葡萄牙军队,还将数目都标准好了?
  等等,一千四百?
  这不正是莽应龙麾下迪戈美罗佣兵团的数量?
  “将军你是想?”
  陈沐眯着眼笑笑,摊开两手道:“那些人毕竟与你一个国家,我认为他们死在我们手上太屈才,不如你,说服他们倒戈吧,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你觉得呢?”
  我觉得?
  平托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该说什么好,他忽然明白为什么以陈沐的健谈,尚要组织半天语言,这种厚脸皮的话哪怕是他都不好轻易说出口啊!
  “将军恕我直言,这个使命恐怕我做不到,首先我与迪戈美罗不熟,即使熟识,也无法向他开口说出这样的要求。”
  “那就不好说了,难道真要我的旗军把他们统统杀死?还是说他们会在战败时再投降,反正他们也不会为莽应龙战至最后一刻,就像他们没为大吉喇、八百甸宣慰司,没为暹罗国战至最后一刻一样。”
  陈沐脸上的笑意逐渐收敛,道:“你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与我作战,当他们失利,我不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如果战争开始前倒戈,一切都不会有变化,他们还在缅甸,除了要纳税外,房屋与田地照旧,我也不会夺走他们在缅甸的妻子,如果以后不愿意为我作战,我也会放他们去果阿。”
  “你不一定非要做到,但可以代我问问他们。”
第八十二章
仰光
  今时今刻的仰光,并非后世无比繁华的仰光,实际上在万历二年十月,陈沐的舰队在仰光登陆时并未遇到丝毫阻拦。
  元朝时这里叫达贡,也叫大光,梵文的意思叫三岗村,因古代传闻这里有三座山岗而得名。
  即使到如今,仰光也只是一座小城镇,全赖当地有一座名叫瑞大光的宝塔,在后世这座立在仰光最高处二十余丈小山上的塔被增筑至三十丈高,不过现在显然还没有那个高度,显得名不副实。
  “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地名,所以它的名字就是……金塔?”
  陈沐抿着嘴在塔下双手合十,并不虔诚地拜了拜,如果不是身后那些凶神恶煞的旗军以长矛铳刺向前,将手无寸铁护卫佛塔的当地百姓拦开,这本该是一次非常友好的佛道互动。
  随着他拜了拜,周围仰光百姓的敌意也稍稍淡化,老平托撇着嘴立在陈沐身后,看着他的雇主装模作样的拜佛,听着这家伙嘴里小声嘟囔着:“听说这座塔里藏着佛祖八根头发,你看这外面的金子,都是朝拜的百姓供奉的,还有一座玉佛像。”
  比起当地百姓的敌视,僧人倒是挺友好,缅甸的僧人同样有田产、有庙产、有僧兵,但势力比明朝僧人大得多。
  在大明宗藩军先头兵力三千四百人刀出鞘、铳上弹地巡行城镇、两艘赤海级六甲舰开入大金沙江河口之后,双方经过一次友好的洽谈,陈沐做出不夺取寺庙财产、不杀戮百姓僧人的许诺,仰光这座小城镇立即弃暗投明,对他们的一切不再过问。
  这是真的投明,大明的明。
  十月下旬,陈沐军在大金沙江南部河口兴建水寨、军寨,囤积粮草,向北方下缅甸派出斥候,与此同时,平托也找到了愿意代他向上缅甸莽应龙麾下效力的佣兵首领迪戈美罗送信的葡萄牙冒险者。
  随后八千余宗藩旗军在一旬中陆续到港,战舰开入江中水寨,南洋军在缅甸的第一座木栅大营也修筑起来,就在仰光北八里的大金沙江支流沿岸,号八里大营。
  “沐哥你是没看见啊,那些僧人富得流油,百姓都衣不蔽体了,还拿家里粮食往寺庙送,哎呀呀。”
  八里大营大帅衙门里通常不会出现这种放肆的声音,旁人说话哪个不是轻声轻气,除非是莽虫指挥使邵廷达来了。
  陈沐正盯着平托、杜松与几名讲武堂毕业亲兵旗官汇总斥候探回的河流与沿线地图,还没看见人影呢就听见莽虫破锣嗓子,接着便见抱着镶铜边铁笠盔身着戎甲的莽虫擦着脑袋上的汗走进衙门。
  后边一成不变的还是跟着他那个养儿病秧,还真别说,虽说是养儿,俩人体形倒是非常相似,甚至这几年吃得好,病秧儿壮实得像头小老虎,已经生出小小的将军肚,两块胸甲的皮带都是找军器局特订的大号。
  如今莽虫这养儿是他的家丁队长,南山五百刀斧手追击,超度了十二只耳朵精,勇猛得很。
  就是这小子每次一见陈沐就像耗子见了猫,低眉塌眼儿得不敢说话,对邵廷达这憨货都没见那么害怕,让自诩和蔼的陈大帅很是不喜。
  陈沐见莽虫回来,对杜松与平托叮嘱道:“你俩等会把地图和葡人的地图对比。”
  “正好你来了。”陈沐交代完地图的事,转头过来让邵廷达坐下,小病秧儿在后头低着头像寻摸着往哪儿藏一样,被陈沐抬手一指外头,奚落道:“你那么大块头,椅子低下可藏不住。”
  笑出一声,陈沐才道:“我跟你爹说会话,知道你见老子不自在,出去站会吧。”
  这话要换了旁人,兴许还不乐意,可病秧儿却像得了赦令,猛一抱拳瓮声问气拜道:“多谢大帅成全!”
  高兴坏了,屁颠儿颠就出去了。
  “打听好了,这个地适合种稻子吧?”陈沐抬手将桌上亲兵刚冰镇过的柚子茶推给邵廷达,道:“缅甸是个好地方,柚木极多,是极好的船料,河道发达利于运输,只是当地百姓少,都被莽应龙抢到北方去了。”
  “将来啊,这和安南,就是大明的西南粮仓。”
  邵廷达也不跟陈沐客气,端起茶碗边饮,叹道:“这柚长得丑,倒还挺甜,哎呀,可给俺热坏了。”
  “沐哥你知道我打听到多有趣的事?这边兴农业,再往北要到上缅甸那,才是农业最繁荣的地方,就是莽应龙的白古。”邵廷达不知发现了什么好笑的事,说起来脸上都带着褪不去的笑意,道:“我听人说白古更北有条堰和运河,叫丁兑,他们说是中国人给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