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847

  西海岸,东洋军府舰队浩浩荡荡向南开去,分界半岛为争夺自由而跟随明军远征的原住民向北大举回还。
  邵廷达派了八艘大福船一批一批地在沿海来回输送,虽然状元桥离界碑只有一千七八百里,但要靠原住民的两条腿,他们会走很久。
  其实原住民行军速度不慢,各个部落最老练的猎人们在前带路,靠的不是他们认路,而是因为他们能跑。
  北亚最常见的狩猎方式是追逐,非常笨也非常科学,不论是时速八十公里的叉角羚还是重达一吨时速六十公里像坦克般的野牛,猎人们最终依靠追逐总能填饱肚子。
  它们冲刺跑得快,人的冲刺速度很慢,但人的慢跑速度比大部分动物慢跑快,为躲避人类,野兽必须冲刺,因厚实的毛发它们一直冲刺跑会中暑,为散热就必须停下来歇会。
  人不一样,人只要身体有水分,边跑边出汗,最后总能追上猎物。
  一场这样的狩猎有时会持续奔跑三十到七十里地,因此在行军时,这些善奔的猎人跑在队列最前探路,走错了就跑回来再跑出去,速度快得很。
  让他们行军速度慢的恰恰是亚洲丰富的自然环境,原住民军队是没有辎重队的,十几甚至几十个部落聚集上千兵力,由各部落选出的战争领袖率领分兵齐进穿林而过,走哪吃哪儿,行军能快起来才奇怪。
  郑屠率领部下从邵廷达的福船靠岸时景象很神奇,八条红头鱼眼福船放下三十余条小桨船,在几名执旗明军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六百多个衣甲整齐清一色西班牙式铠甲、火枪的原住民部队登陆休整,看上去威风凛凛。
  陈沐在船上看着岸边两支明军部队汇合向海上行礼,满足地拍了拍船舷,吩咐部下传令起航。
  “这人呐,拿上铁家伙就是不一样了。”
  如果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先遇到的是中国人,会发生什么呢?
  朱晓恩抖了抖蟒袍,道:“陛下会发下王印,封爵赐官,但如果不是将军,可能没人会对这片土地本身感兴趣。”
  “在北洋和北京,我也认识一些官员,他们并非对海外一无所知,只是不感兴趣,从北京到扬州比从都柏林到巴黎还远,但从别人的话语中,似乎巴黎并没有扬州繁华。”
  说着,朱晓恩摇摇头道:“你们自称天朝上国,百姓自诩天朝子民,就像经书里描述的天国一样,我没见过天主显圣,正好似我很少见到中国人对海外感兴趣一样。”
  陈沐转过头笑道:“你没有去过扬州,怎么知道它比巴黎繁华?”
  说着陈沐不由瘪瘪嘴接上一句:“可惜了,我也没去过扬州。”
  “在北京、天津卫甚至北洋,人们对扬州比北京繁华是共有之识,有人说扬州是四十万人,也有人说扬州有八十万人,一座城养活那么多人,在下很难想像那是怎样光景。”
  “难么?扬州城不单只有扬州人,那是商贸最繁荣的地方,贸易繁荣的地方人口是流动的,多数人以服务少数人为生,只要有钱,那是个享乐的好去处。”
  “中国商人很幸福,你们所有人都很幸福。”朱晓恩怀着羡慕的心这样说着:“欧洲的商人也很厉害,大家族能把数百万枚金币放贷借给国王,资助战争、支持教皇或从事探险,就像西班牙的富格尔家族,掌握着西班牙的铜、银、汞、纺织和海关,并将权力放到西班牙每一个海外领地。”
  “将军在南亚有可能会见到他们家族的人,欧洲每个城镇都会有这样的商人家族,他们高大的房子在集市林立,用横梁支撑,上面覆盖灰泥、砂浆、金属丝网,屋子里堆满了昂贵的中国绸缎、土耳其地毯和用容器装的南洋香料。”
  陈沐咧嘴笑着,手指在嘴唇间轻轻撑着,听起来欧洲商人一点儿都不可怜啊,恰恰相反,他们非常富有。
  “他们都出身农民,可财富让他们穿金戴银,也让他们承受不该承受的东西——落魄的骑士厌恶他们,躲在城镇外的林间伏击,抢走商货并砍掉他们的右手。”
  这就有点血腥了,陈沐能看出来,这种行径不单单为了图财,还有泄愤与震慑的意思在内。
  朱晓恩对陈将军的表情非常满意,他苦恼地缓缓点头道:“世界在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商人有了财富可以雇佣更多农民,用金银购置盔甲来武装他们。”
  “在贵族眼中不应该这样的,一个英格兰农民拿一张破杉木弓或造价低廉的鸟铳,一下就能射穿一个骑士的喉咙,哪怕骑士把长矛捅进农民的胸口也无济于事,他们眼里两条命并不对等。”
  说着朱晓恩带着骄傲转过头对陈沐道:“我们不这样,和大明一样,在一千五百年前,一斧头干掉一个罗马指挥官和用投矛扎死一个青年兵没什么区别。”
  听着凯尔特人难得的光荣故事,陈沐差点想要鼓掌叫好了,他两手在胸前转着解释道:“大明的军法是不一样的,战场上干掉敌军指挥官要记斩将功,通常会官升两级。”
  “贵族会被淘汰的,就像你说的,世界在发展,即使在这个时间上,骑士比商人未起家前的农夫在获得财富上都更有优势,只是他们没有去做,以前我们也有生来就是贵族的人,在汉朝就没了。”
  “汉家天子是农民,汉朝两个开国皇帝,都是农民,国朝也是如此。”陈沐带着一点泄露天机的诡异笑容道:“不过你们可能不会这样。”
  “刚才你说,在南亚会遇到你说的那个家族,你觉得他们会造反么?西班牙人说的新贵族,就是他们?”
  朱晓恩的头摇得像拨浪鼓,道:“他们不会造反,富格尔家族的财富与权势遍布西班牙每个角落,那些新贵族与他们相比什么都不算,会造反的是冒险家,那些人除了在新大陆抢到的一切外一无所有,现在这些东西被将军抢走了。”
  “就像伏击商人的落魄骑士一样,不过在下觉得他们不会光想拿走将军的右手。”
  海风带着咸咸的味道打在陈沐脸颊,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陈沐的肩膀一耸一耸。
  “巧了,我会把他们的右手送到墨西哥的。”
第三十四章
革漕
  万历六年,中原出了一件此时看上去不过寻常,对今后影响却极为重要的事。
  办完父亲丧事回返朝中的张居正返乡来去一途挨尽了旁人戳脊梁骨痛骂不忠不孝贪恋权势,回到京师又做出一个会遭受更多骂名的决策。
  在北直隶、南直隶、山东、浙江四省设立官办工匠学堂,由工部直接管辖,学科分织造的棉纺毛纺帆布、作谷的酿酒制曲榨油制盐与制茶、日用的服装百货造纸印刷、匠器的工具制作与建材砖瓦,最后还有造船修船木煤火油等燃料学科。
  工匠学堂在明朝已经不是新东西了,由熟悉分科教学的官员制定规则也不奇怪,唯独张居正一条命令让整个大运河风声鹤唳。
  四大官办学堂不面向天下吏民招生,这个时代任何国家的基本盘都是农业,尤其像明朝这样的大国,一旦农户都放下锄头做别的,亡国有日。
  三成学员准各地军匠民匠入学,余下七成只准运河上的漕户子弟进学。
  四省官办匠人学堂牛气哄哄,一年四省合计招生三千二百学员,学制四年,官府只给学堂场地,每名学员一年交学费白银三两,多交三两才在学堂管吃。
  住宿基本上也是学员自理了,学堂给地,但从学堂、食堂到宿舍,全部都是这些交了银子来上学的学员自己出工出力,每个学堂先盖起来的都是砖瓦窑和小棚屋。
  所幸工部的心没有太黑,砖土由各省布政司调拨,没再让学员花钱。
  待遇如此之差,结果不言而喻,招生告示从北京印刷,顺着运河发到每一个漕长手中,由漕长向漕户宣读,三个月后四省学堂哪个都没招够学员。
  南直隶仅招到一百单八人,被人称作梁山学堂,成了万历六年最大的笑话。
  朝野只有少之又少的人对张居正这一行为有所揣度——朝廷以海运代漕运的事,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真正的现实。
  谁都知道海运的成本比漕运低得多,但一来漕运在数百年以来与商业、军事相联系,成为极大的产业,影响甚多;二来漕运从业人口超过十万,再算上他们的家人足有百万漕民指着这个活儿吃饭。
  这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上百万人的生计,这些人一没土地二没手艺,就算想去当兵都没有军队收——这年头从戚继光、俞大猷始,募兵都讲究个非良家子不用。
  漕民大部分是城市人口,用戚氏的话说就是城里人套路深。
  没了漕运,这些人会让社会动荡。
  就算是陈沐的海运,都没能触动漕运分毫,他们海上运的不过是南洋的钱粮货物罢了。
  但现在这两件事都不问题了,百万漕民只需十年,十年后下一代漕民大部分就会通过工匠学堂进入宣府、南直、北直、广东的官办大工厂,剩下的漕民也依然能满足漕运所需。
  至于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张居正不怕,张居正现在什么都不怕——都他妈是猪狗不如的不肖之徒了,自己带出的学生、同乡都这么骂自己,经营人脉有用吗?
  他还有什么事不能做、还有什么人不能得罪的呢?
  立壁千仞无欲则刚,张居正不需要拜将,照样上至九天、下至九渊,在没有人能制他。
  对于这个动作,与大明的海外市场再一次扩张有关,不过跟陈沐关系不大,关键在于西洋大臣殷正茂的进度太快。
  在果阿盘踞数十年的葡萄牙人放弃了这个商站,在万历五年末彻底撤出印度,宣告其官方东线航线完全失败。
  唯独留在印度洋上的葡人势力也已经与葡萄牙没剩多少瓜葛,他们广泛分布在阿拉干王国、缅甸印度诸部以雇佣军活跃在动荡不安的战场上。
  殷正茂取得果阿依靠的不是军事或是贿赂,恰恰相反,是果阿总督实在没办法,贿赂着殷正茂才将这片土地归到大明西洋军府治下,以濠镜的形式继续存活在印度大地上。
  如今印度南部散落的各个城邦,一多半土地被殷正茂划分南印度都司治理,三千里江山预计在万历六年能向国内输送棉花九万担。
  果阿总督放弃对果阿统治的原因说来好笑,因为他们和里斯本的联系被完全切断了。
  至于为什么,就得问阿拉伯海另一边定都西大城,取国号为汉的非洲国王林阿凤了。
  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艘葡萄牙船能安然无恙地通过阿拉伯海抵达印度洋,同样的遭遇也出现在波斯人的萨菲王朝、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身上。
  这里面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即使奥斯曼在万历五年同神圣同盟议和之前,西面在地中海他们打得脑浆子都快崩出来,印度洋与地中海的贸易都没有停止。
  谁都需要这笔税金来支持战争。
  结果印度洋上的贸易硬是被一帮战力高强的海盗搅浑了。
  倒不是说林阿凤及其部下有多强的进攻性,恰恰相反,两年的时间里除了一开始四面威风外,后来大多数时间他们的船队都飘在海上躲避萨菲王朝与奥斯曼被触怒后组建的舰队追击。
  但这个时代比较流行三角贸易,非洲西部有一个属于白人的三角贸易,他们把黑人装上船送到美洲贩卖,被称作黑奴贸易。
  非洲北部也有一个三角贸易,巴巴里海盗在地中海掠夺欧洲船只或直接攻打欧洲沿海城市后把白人卖给奥斯曼帝国做白奴。
  现在非洲东部又有一个出现、兴盛至结束都非常短暂的三角贸易,明朝商贾与葡萄牙人把货物通过马六甲贩卖到印度洋与阿拉伯海,奥斯曼与萨菲的商人通过红海再走陆路卖到大马士革。
  不过大多数时间,这批货离开明朝商贾的手,再转向大马士革的路上就被汉王国的海盗船抢下,低价卖回给明朝商贾,再由明朝商贾卖给印度洋上的商人。
  短短两年,一个成熟的商业航道就几乎被海盗毁掉,林阿凤在忙这项主业的时候还顺道去了一趟果阿,把那变成一片废墟。
  葡萄牙人自己的力量根本守不住,何况殷正茂在印度的扩张太快,眼看不可阻挡又无力联系国内,果阿总督与澳门主教商议后,决定暂时脱离教廷的控制,归附明朝。
  而在大洋另一边,一场战斗即将因一支接近报废的火绳枪打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