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847

  “除了血亲,易洛魁人会向周围每个部落宣战,首先他们会欢迎周围部落加入他们的长屋,成为第六个、第七个部落,现在我们是第六个部落,联盟还会欢迎更多人。”
  “如果拒绝加入,联盟就会给那些拒绝的部落一份契约,双方保证和平;如果再次被拒绝,易洛魁就会发起默哀战争,用收养或吃掉的方式来吸纳他们。”
  呼兰实在听不了老丈人的歪理邪说,他怕自己再听下去就觉得易洛魁人的做法是正确的了,干脆扬手道:“呼兰部听令,驱赶村里所有人,烧了这座村子!”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分歧
  呼兰一声令下,麾下上百蒙古骑手在命令下举火上马,这些在金城受到北洋操典训练的蒙古骑兵在此时此刻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素质,呼啸跃马翻过休伦人的栅栏,扬着马刀与火把吓唬村子里见到的每一个活人,不分敌我。
  别管是颤颤巍巍的休伦老人还是抱小孩的休伦妇人,亦或是持长矛利斧捕捉俘虏的易洛魁武士,纷纷受到惊吓被驱赶向村镇东面的空地上。
  突生的变故令人们惊呆了。
  蒙古人不知来源的愤怒令易洛魁武士不知所以,那些正将最勇敢的俘虏折磨致死并切片分食以获取其勇气解放其灵魂的战士们用不解并带着委屈目光看向这些四下奔走的蒙古兵。
  他们的眼神像毫无缘由受到责难的小兽。
  大狸子都被女婿惊呆了。
  内讧似乎发生在瞬息之间,明军旗军与女真重甲步弓手尽管没收到指派给他们的任务,但局势不准许他们有片刻迟疑,所有人在第一时间与袍泽相互靠拢,端起鸟铳与角弓指向原本共同行军的易洛魁人。
  此时此刻,举目皆敌。
  一根根火把在武士的惊叫声中投掷向休伦人的长屋,他们堆积还来不及处理加工的食物转眼燃起冲天大火,并将周围的屋舍栅栏吞噬,冒出滚滚浓烟。
  战马嘶鸣,擎起马刀的扬起刀刃指向那些来不及逃走并已接受成为俘虏命运的妇孺:“滚,有多远跑多远。”
  这被视为一种抢夺战利品的危险举动。
  前后不过一刻,却不单单让呼兰认识到自己与易洛魁联盟并非同道,同时也让包括大狸子在内的易洛魁人认识到他们与呼兰的不同。
  这支易洛魁军队隶属于打大燧石氏莫霍克人,他们都留着中间高两边低的发型,就是为人所知的莫西干,不过这是后世翻译错误,实际上莫西干人不留这种发型,这是莫霍克人的专属。
  他们的酋帅是个高大的莫霍克人,头顶两侧的头发都剃光了,中间长长的好似马鬃般的头发用绳子系着,上面扎了根鹰羽当作簪子,提着铁斧微微扬了又扬,但最终没有指向呼兰,只是用阴郁且仇恨的眼神望向大狸子。
  他想要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莫霍克军团的战士们跃跃欲试,又不敢擅作主张,倒是大狸子在莫霍克酋帅的眼神示意下连忙跑上前去抓住呼兰的缰绳,问道:“你这是做什么?为什么要进攻自己人?”
  “杀了他们或者放了他们,为什么要虐待他们。”呼兰对老泰山还是有尊敬的,抬手道:“那个俘虏身受刀剐一声不吭,哪怕不说放了也该给这样的拔都儿留个全尸!他们把他吃了!”
  拔都儿,亦称拔突,还有后来满文中的巴图鲁,都是一个意思,是英勇无敌之名。
  在蒙古草原上,最勇猛的人将会受到大汗册封,以拔都儿为名。
  于长城南北的对抗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某某拔都儿、某某拔突率军越过长城、或某某将军于长城外与某某拔都儿作战,有这样名号的人都是勇士。
  身受酷刑沉默以对,在呼兰看来这就是真正的勇士了。
  当大狸子将呼兰的话复述给莫霍克酋帅时,扎着鹰羽簪的酋帅瞪圆了眼圈用炭涂黑的眼睛,神情表现出极大的愕然,攥着斧头张开双手道:“我们就是在给他勇士的荣耀!”
  “他的灵魂与荣耀将归于上天,成为和平之树上的鹰,为所有人看着来自远方的危险。”莫霍克酋帅神情激动,用没握斧头的左手拍在自己胸口:“他的勇气与力量将交给我们,保护联盟的和平!这就是最勇敢的战士的荣耀!”
  “没有人会像你一样,向自己的兄弟挥舞刀子,我们整个联盟都不会有这样人,当你达成一份契约,那就要遵守它,绝不背叛!这是联盟的根本!”
  “而你现在分配我们的战利品,你的人没有参与这场战斗,却对我们如何处置俘虏发号施令指手画脚,如果不愿参加狩猎你就留在这!没有人会看的起你们这些懦夫。”
  呼兰听着大狸子的翻译,同样感到愕然,他也知道莫霍克酋帅之所以没有让部下向他发动进攻多半是因为内心衡量过双方的差距,在同等兵力之下他们不可能战胜自己。
  却没想到在训斥了他一顿之后,莫霍克酋帅向部下发号施令,这些易洛魁士兵继续奔走向林中,捉会他们能捉到的每一个人。
  根本无心和他争论。
  他们这叫相看两厌,呼兰看不惯易洛魁人的侮辱习俗,而易洛魁人也看不惯呼兰随意的同室操戈。
  在易洛魁人的文化中,共同种下和平之树的五族与吸纳进联盟的新成员是一种与世界为敌的状态,他们天然认同除了联盟血亲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可以攻打的敌人,而同时联盟之内又需要绝对和平。
  尤其同室操戈,是决不被接受的。
  大狸子的部落成员看向他们的眼神也有些奇怪,不过大狸子没让自己的人跟着莫霍克部落走,他把呼兰从马背上叫下来,用刚从呼兰那学到掺着怪异发音的蒙古版明朝官话边走边聊。
  “我不知道你们的战争是什么样,但易洛魁的战争就是如此,他们来,他们打赢,带回俘虏,回到村庄时一些倒霉鬼会被拿去给战斗里死掉战士的家人平息怒火,他们大多数都会被打死,但如果足够坚强、勇敢,可能会被收养,替代原本那个人。”
  “除了小孩和女人,其他俘虏会受到夹道攻击,如果撑不下去说明太弱,就会被打死;随后的惩罚中如果表现得极为勇敢坚强,可能会被视作荣耀象征吃掉,一些既不懦弱、也不绝对勇敢的普通人,会成为养子。”
  易洛魁语境中的‘养子’和‘狗’是一个词,这是外来者登陆前大多数部落唯一驯养的生物。
  其他的牲畜是用来吃的,只有狗不一样。
  “一开始养子会受到欺负,还要干活,但渡过一段时间证明他们是可以信任的,就会像每个人一样,如果出色,也可以做酋长和酋帅或者萨满。”
  大狸子说:“如果你觉得这样不好,可以在议事长屋提出来,但不能对联盟里的人亮刀子,我知道你不怕任何人,但我们的部落会因此受到袭击。”
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远
  易洛魁的和平之树听起来让呼兰感觉和天朝朝贡体系十分相似。
  如果一样的信息让陈沐接受,他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种情况——意识形态输出。
  而且易洛魁联盟的扩张性要比天朝朝贡体系强得多。
  易洛魁人关于和平之树传说是指他们认为一切憎恶长屋联盟的部落都是邪恶的,这些部落战争不断,而易洛魁人有义务将战争这种罪恶从这片土地上驱除,他们要拔起一棵高大的松树,在地面挖出一个非常深的大地穴,地洞里有水流淌着,他们将会把战争的根源丢进地洞深处。
  这样易洛魁的后世子孙将永远都看不见战争,因为易洛魁人将会把原来的那颗大树栽回去,由联盟各部落首领一起栽回去,这棵树就是和平之树。
  在和平之树的树顶将会有一只瞭望的鹰来提前发现危险,他们将各部落和平相处制定为法律,称之为伟大法律,易洛魁人天生就有义务将这一伟大法律的成果展示给所有人。
  因为据海法沙和德卡纳维达两位易洛魁联盟的创建者约定,大和平树有四条名叫‘大白根’的树根,向南北东西四方延伸出去,任何部落愿意遵守和平协议、遵守联盟议会的命令,就能顺着这条大白根找到易洛魁,并且所有人都欢迎他们来到大和平树的庇护下。
  夜深人静的营地中,大狸子向呼兰讲述这些像神话故事般的约定时意味深长,他敲灭了烟斗,对呼兰道:“你的举动违反了和平法律,如果不是我们有足够的力量,淘米部就将被划到邪恶部落的一员中了。”
  大狸子心很累。
  我一个密歇根湖畔人丁凋零的原始部落酋长,为保住自己的有山有水还有田的小部落苟全性命于乱世,就因为去年在湖边捡到个自带精兵强将的蒙古女婿,怎么就成了易洛魁联盟的第六大酋长了呢?
  “这是大势所趋。”
  营地的夜分外安静,墨绿色的帐布下煤油灯摇曳昏黄,呼兰说:“天军来了,易洛魁不能这样打仗、不能这样虐待俘虏,我都看不惯,北洋军将到时候看在眼里,会给所有人招来灭顶之灾。”
  “天军?”
  这是大狸子第一次从呼兰口中提到关于他的来源,对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婿他一直非常好奇,只是从来没细想过——他们长得差不多,更关键的是对淘米部来说,部落方圆五十里外的人都是来路不明。
  “大人可知道我从哪来?”
  大狸子回答简洁明了:“知道,从很远的地方来。”
  “我不是从五十里,唉,您知道一里有多远么?”老岳父一说很远,凭呼兰对他的了解,这个很远就是五十里外:“从淘米部到这,是一千四百五十里。”
  呼兰抬手在地上画出大致的行进路线,他没专门学过制图,但苦兀岛的培训让他知道怎么看军事地图,他画出简单的路线边讲解道:“不算去海法沙的部落折回来那段路,就只是从淘米部到这,是一千四百里。”
  “从淘米部向西,我率领部下在草原上走了四千里,其实我们走的要比四千里远,人们有时分散向北、有时分散向南。”
  “在草原向西,是重重叠叠的高原山地,我们在山上走了三千里,花的时间比在草原上久得多。”
  “大大小小,淘米部是我遇见第一百四十四个部落,再往西则是大海,在海边有一座城,叫金城。”
  这道数学题对大狸子来说非常艰深,太难了,并且没有意义,别管是一千三百里还是一万三千里,对大狸子来说都是五十里外。
  老泰山似懂非懂,但神情非常严肃认真,他沉着应对,看着呼兰饱经风霜的脸点头道:“你们的部落很富有。”
  准确的说应该是国家,但呼兰显然意识到岳父今天已经接受了太多知识,再往细了说也难以理解,这已经是好的开始了,他点头道:“是啊,我们有健马、能造上好的钢刀与利斧,还有鸟铳和大炮。”
  但他想的和大狸子显然没在一条线上,大狸子道:“你们吃得太饱了,没有人会走这么远。”
  这话让呼兰没法往下接。
  仔细想想,他甚至被岳父说服了……对啊,陈沐为什么要把他们丢到麻家港挨饿受冻呢?
  “易洛魁,五个部落互相守卫能在四个月里把一万名战士聚集到一起,但派出去攻打休伦只能派出三个千人军团,休伦人与易洛魁相持,也多半相似。”
  哪怕以呼兰的目光来看,易洛魁的军事能力也非常差,他们在进攻超过百里的目标时军队行进缓慢,准备一次长途行军要超过半年,来回调动人马的组织能力也很差,人们不善于利用甲胄,只有毒镖、长弓这些简陋的兵器。
  最关键的是没有常备军、没有脱产士兵、日常训练倒是不错但比起拥有职业士兵的国家依旧差了不少。
  别说与蒙古部落相比,哪怕和亚洲草原上那些呼兰见过的夏安等部落相比,他们也差远了。
  唯一的优势,在于易洛魁人对使用先进兵器的求知欲极浓,单单在易洛魁会盟的短暂时间里,呼兰就接到不少人的请求,教他们骑马、教他们用鸟铳——他们渴望学习更好的战争方式,来帮他们种下和平之树。
  “今后会有更多我们的战士过来,也许等我们回到大湖边部落里就又有上千个战士了,你不用害怕,即使和易洛魁开战,输的也一定是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