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847

  断断续续的消息总会让人知道大明有多富贵,部落首领们以穿戴大明衣服为傲,但他们很久都没见到任何一个来自大明的活人了。
  这个故事到这儿还不算神话,可后面发生的事,着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溃兵说他们的大汗在已知会遭遇明军追击时,既不率军直扑追兵,也不率部迁徙躲避,使用的防御手段却是建造大型弓弩、筑城设寨,让部落勇士拉开防线。
  这算什么防御手段?马背上的勇士圈在城寨内,丢下自己手上的骑弓步弓不用,反而要新造什么大型弓弩?
  大汗的脑子坏了?
  随后发生的事,印证了瓦剌人对大汗脑子坏了这一事实的猜想,不光大汗的脑子坏了,曾经让他们畏惧的喀尔喀诸部的人脑子也坏了。
  他们说开战时空中出现舞动的黑影向他们逼近,大汗下令用大弓巨弩向天空射击,而后根本没看见所谓的明军,黑夜里到处都是蒙古勇士向他们冲来,天空中落下大火砸在他们的军阵。
  随后就溃败了。
  人们说是布延彻辰汗惹怒了上天,所以才会降下天火,认为那些活跃于战场上的蒙古勇士是天神召唤出他们的祖先来惩罚不敬的人们。
  因为最好的草场都在东边,往西的草原上已经没有成规模的具装甲骑了,可攻击他们的部队却是一支由结阵冲锋的具装甲骑与轻装使用矛弓的骑兵部队。
  那是祖先的战斗方式。
  又是一年春夏,艳阳高挂在透彻深邃的湛蓝天空。
  碧绿的草原随着山丘起伏无边无际地伸展开来,绿色的山丘就如同起伏的波涛,仿佛在无尽的海洋中央绵绵不绝。
  阳光照在远处巍峨的天山山麓,却无法融化山顶持续千年的冰雪。
  这幅绝美的画面只有一处败笔,驱赶着成群牛羊的牧民望向东方,总会带着深沉的忧虑。
  因为带着诅咒的布延彻辰汗已经逃到瓦剌,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应该拒绝大汗驻帐和硕部,可他们的哈尼诺汗还是接受了大汗驻牧的请求,紧跟着被封为太师。
  和硕部在瓦剌诸部一直有特殊的地位,卫拉特蒙古本是最不重视血统的一批人,因为所有人都没有值得说出来的血统,哪怕是诸部牵强附会的血统,都比别的部落正常出身要第好几个级别。
  直到和硕部出现,他们的首领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即便如此,早年卫拉特诸部依然追随实力强悍的绰罗斯部,直至万历二年,俺答的从太孙重创了绰罗斯部,实力强悍、血统高贵的和硕部终于崭露头角。
  接纳布延彻辰汗驻帐于天山北麓,对和硕部首领哈尼诺汗而言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卫拉特人登上蒙古权力中心的机会。
  只不过这一天傍晚,牧民吆喝着赶着牛羊返回毡帐,天光渐暗的东方极远之处,一条条扭动的黑影升上天空。
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
  万历十年三月末,皇帝在北京清华园签署一份向归化城驻军塞北大都督戚继光下达的诏书。
  诏书只有六个字。
  沿着草原,前进!
  踏上征途的戚继光并不孤单,与他一起出击的明军还有四路,一路为统帅万岁军的董一元,兵在精而不在多,其麾下兵马不过万众,但尽为皇帝亲练御林军与北洋旗军组成,使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一路战功赫赫。
  二路为大明金国先顺义王从孙、归附龙虎将军库图克图彻辰洪台吉,精选甲骑八千自青海响应皇帝——其实是三娘子之命,追随戚继光西征,被赐名大明蒙古重军。
  三路为归附朵颜部骠骑将军董长昂,他的部众被皇帝赐名大明蒙古轻军,夹裹沿途科尔沁草原诸部降兵,携牛羊骏马沿途驻牧,兵势近三万,前驱可为斥候探路、两翼可为轻骑遮蔽、后阵亦能提供辎重,浩浩荡荡无边无沿。
  最后一路则是兵部侍郎、塞北铁路总督梁梦龙,率边军六卫出塞,于归化城设总督铁路衙门,同时向东西两侧勘探地貌,修造铁路设立站点。
  四路大军齐西进,他们像行走的洪水,波涛之下,诸部辟易。
  时隔三百年,让草原上再一次出现人类大规模迁徙的宏大场景。
  但这一次与过去有太多不同。
  首先是戚继光的行军速度被严重限制了,他们不能行进得太快,至少作为主力的浙军团、万岁军不能,他们正在改变饮食结构,在这过程中有很多可怕的事发生,比方说乳糖不耐受、缺少蔬菜。
  在板升的范围内,一切食物获取都不是问题,可一旦他们脱离阴山山脉,进入天山北侧,吃饭就成了大问题。
  蒙古人早在成吉思汗时期由将军慧元发明了奶粉,慧元可能并非第一个发明奶粉的人,但他将锅灶上烘干的奶粉这一事情汇报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立即以其如臂使指的指挥系统向整个草原推广,与之相似的还有肉松。
  如今这两样东西已成为北洋工业区的特产,除此之外还有烘干菜以及工厂生产的陶制罐头。
  单靠后者已不足以供应大军所需的辎重,而前者则必须更改明军将士的饮食习惯,其实这对浙军、万岁军将士而言,比策划并执行一场战役要难得多。
  这会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乳糖不耐受,但戚继光用士兵的身体证明了,和蒙古人喝一样的奶,从不喝奶的浙军士兵喝完就拉肚子,非常影响战斗力。
  也有一些头铁的人,即使拉肚子也不上报、也不请假,持之以恒捏着鼻子硬喝,喝完就拉,最终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喝完不拉,浑身不自在。
  正因辎重的原因,他们必须很慢地行军,长久地探查水源、戈壁、荒漠的位置,以筹谋一次势若雷霆的攻势。
  大军铺开,最南端的部队兵锋直指哈密卫,要与曾断流阻俺答的将军张臣一道进攻叶尔羌汗国;最北端的兵力则于阿尔泰山脉中设立金山卫,朝廷正在招募愿意到金山卫采金的金夫。
  阿尔泰在蒙语中为金山的意思,早在汉代就有人在山中采金,不过规模一直不大,直至蒙古帝国时代都没能大规模开采,但这一次不同,有北洋旗军亲入山中勘探地形绘制地图,传至归化很快就送进了紫禁城。
  尽管还未经勘探矿山规模,但被皇帝赐名金山卫,显而易见这里在皇帝眼中是第二个大明金国。
  不知不觉,俺答所创立之金国的金,已经与原本的金在含义上有了很大差别。
  与南宋对峙的金国,到明代就沦落为盛产五金的金国,谁又想象得到呢。
  至于西征的中军,则由戚继光率领,一路追击北元汗庭至天山北麓,现在他的敌人是卫拉特蒙古中势力最盛的和硕部。
  戚继光的部队是天下第一个有直属空军的部队,如今浙军已有两个飞鱼把总,下辖四十艘飞鱼空艇,有七十六名参与过空袭的空艇兵、三十一名参与过空袭负伤的教员及配套上百名学员与六百余名辎兵、搜寻兵、空中斥候兵。
  而他的对手,蒙古的布延彻辰汗则是天下第一个制作防空兵器的人,在喀尔喀蒙古驻帐期间,其使用类似床弩的兵器射破飞鱼,导致三艘飞鱼空艇坠毁。
  实际上在那次名为喀尔喀之战的战役中,被布延彻辰汗射中的飞鱼只有一艘,也并不是被巨型弩箭射落的,只是由于戚继光发现塞北诸部似乎对飞鱼升空有迷信的恐惧,这才衍生出使用大规模飞鱼空袭打响战争的作战计划。
  在空中过于密集的飞艇,其中之一被弩箭射中导致失衡,随后撞击余下两艘飞艇,载人的乘员舱火具引燃飞艇表面,导致三艘飞艇坠落。
  也正是这三艘飞艇坠落直接带来了胜利。
  它们载着大量用于爆炸的投射兵器落在敌阵当中,直接引发大规模溃退,正赶上董长昂的轻骑自侧翼包抄,来自大明金国的具装重骑一次冲锋便将其聚拢的大规模部队统统击垮。
  甚至后面的飞鱼都没开始轰炸就赢了。
  人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飞鱼在戚继光手上历经数次战役,焕发出巨大光彩,几乎所向披靡,并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一封封战报回到北京的是戚继光对飞鱼战舰的一个个改造意见,不成熟的兵器、不成熟的战法在这一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成熟。
  威望在战争中来的最为真实,但凡在战争中获得威望的人没一个是浪得虚名。
  因为人们知道,跟着他走就能成功就活命,而跟了别人就会失败就死亡。
  万历十一年春夏之交,天山北麓,戚继光奉皇命讨伐北元余孽的战役开始了。
  只不过这一次的战斗情形不同往昔,敌人的意志未能坚持到飞鱼临头的那一刻,或许是吸收了太多喀尔喀诸部的逃兵,或许是天罚的迷信传播得太过激烈。
  战斗根本没有开始,部众只是看见飞鱼升空便四散而逃,而后部落首领威严扫地,被野心之徒挑战射杀,见势不妙的大汗再一次向西奔逃,整个部落四分五裂,有带着恐惧追随大汗的,也有向北、向西逃入戈壁与大山的。
  更有直接投降明军者,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胜利。
第一百三十九章
归附
  人们往往认为蒙古是个血缘种族,但实际上蒙古是个地域名称。
  就连蒙古各部,也只有各部是真的,蒙古却未必是。
  但蒙古有两大优势。
  一为铁木真、二为小矮马。
  铁木真死后,就只剩小矮马了。
  但铁木真在的时候他们拥有一切,拥有金国扎甲、宋朝火药、西夏大马、西域回回炮,那是个被世间之至坚武装起来的战争机器。
  铁木真留给子孙的遗产足够他们败上一百年。
  他们也确实败了一百年,而一百年后,成吉思汗兴起之地的蒙古高原上,他的子孙连铁都没得用。
  而在边缘的卫拉特,情况要好上许多,他们占据粮产丰富的天山南北,这边土地用清末名将左宗棠的话说,是‘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辽阔草原的背景是永恒的雪山,绿色的地平线上孤独地立着白色毡帐,近处的马群与远处的羊群低头吃草,周围空无一人。
  马蹄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穿着胸甲头戴高顶钵胄的骑兵甲胄下赤色兵服让他看起来像一团火,举着丈长的朱红旗矛伴着马背起伏奔过草原,两只个头稍小的串种黄犬一前一后紧紧相随。
  这名斥候骑兵的高举的旗矛繁复精巧的花纹中间,写着万岁二字。
  万岁军自塞内出关时带出大量猎犬,原本是想在塞外无战事时行野猎补贴辎重,却没想到在归化长久屯兵,最早调过去的部队甚至在城里待了近两年,带出去的猎犬都下了两窝。
  也幸亏他们带出去的都是脾气凶猛的公犬,草原上不论牧犬还是獒犬,体形都比黄犬大些,若带出去母犬多串种大概率会难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