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6/847

  乌拉孜没想到明军的样子看着挺能打,却连这些都承受不住,显得矫情的过分。
  哈萨克汗国比邻西伯利亚,当然知道这儿的环境与天气,可这有什么办法?
  他们是来打仗又不是旅游,难道酷热能让人在战斗中脱下铠甲、寒冷就让马背上的骑士离开战场?
  “这是他们的错,他们没准备厚实的棉衣,失去国都的西伯利亚人也是这样打仗的,不要小看我们,他们没问题。”
  在董一元眼中,乌拉孜这样说话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浑身连锁板甲边缘都露出貂毛的大贵族说那些被征召来的民夫穿不起棉甲是他们的错。
  他当然可以这样指责,因为在他们国家战士们的铠甲与兵器皆需自备,领主没有义务为部众准备征战所需的装备。
  但董一元不能让乌拉孜把冻伤、得病的士兵继续留在队伍中,这些丧失战斗力的士兵战斗中使其他士兵碍手碍脚,何况根本没有让他们上战场的必要。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是座坚城,叶尔马克本部人数不多,但他们有火炮,还可能有投降的草原贵族援军,你也看见了我的人没带大炮。”
  乌拉孜听着董一元的话皱起眉头:“没带大炮,那你们车上拖着的是什么东西?”
  “那是佛朗机炮,一种野战小炮,重量轻射速快,对石头城墙没有威胁,围城可能会拖上几个月,现在应该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吧?”董一元的表情很慎重,对通译再次重申道:“我没有小看你的想法。”
  “可在最冷的冬季,大部分士兵在野外撑不住一个月,你的人是这样,我的人也是。”
  董一元的话让乌拉孜感到怀疑。
  至少怀疑那些真正的大明帝国步兵不会撑不住冬天的野战,他看过万岁军步兵在休息时试穿他们携带的冬季兵服与棉甲。
  哪怕最瘦弱的人穿上那些都会魁梧的像一头冬眠的熊,最灵活的人也会因那身甲衣而行动不便、笨重迟缓,但它们很暖和。
  “呵,你别怀疑,我们在东边的乌梁海试过,那应该没这偏北,即使穿上陛下的冬衣也只能让人晚点冻僵罢了,人呐,没事还是别老想着跟老天爷做对。”
  董一元笑呵呵,大明有人知道该如何在这世上最冷的地方生存,但人家麻家港那边穿的是什么玩意儿,在那完全就不用考虑怎么打仗,只要不被冻死就赢了。
  这在西伯利亚汗国是没法比的。
  “咱们离得很近,让他们在这休息,我们只要两千人跟库楚汗汇合就够了,即使围城时需要他们,再派骑手来召就是,三天就能赶到。”
  “最好别在冬季围城,实在战局不利,我们可以拖到明年开春,只要不让他们出城就行。”
  董一元已经看到如何轻松取胜的奥秘。
  明军中的浙军与万岁军在制式装备上,对冬季寒冷的防护普遍强于他所见的任何军队,长途行军的能力也强于他所见的大部分军队。
  在这片土地上遇敌,也许都不用放铳,溜儿着他们在冬季的旷野上追三五天,对手恐怕就成冰原上的艺术品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将
  库楚汗有着标志性的鞑靼脸庞,皱纹被岁月深深刻进皮肤里,这场仗已经打了太久。
  久到甚至让人忘记原本战争因何而起,久到跟他对抗的叶尔马克甚至不知道对手是个听不见也看不见的老人。
  西伯利亚草原上一个个部落随着战争崛起、也随着一场场战争灰飞烟灭。
  尽管都城被人夺走,但他还站在这,依然是西伯利亚的大汗,谁来与他作战,他便回报以战争,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
  这场战争是从何开始的呢?是从喀山汗国灭亡开始的。
  喀山汗国是如何灭亡的?内战,其中一个汗位争夺者向莫斯科公国请求援军,伊凡四世的部队因此进入喀山,并赖着不走,当莫斯科的傀儡被推翻,以此借口进兵喀山。
  整场战争几乎一面倒,号称十五万大军,一千公里行军后勤补给线,两个月兵临喀山城下,以壕沟围城,精于肉搏的射击军与通过向英格兰莫斯科公司购买一百五十门火炮把喀山军队围困城内。
  又是两个月,采纳军中英格兰顾问的建议挖掘坑道埋设黑火药,掀翻城墙随即俄军蜂拥而入攻取坚城,避免了冬季顿兵城下的窘境。
  那场战争带给库楚汗的震惊无与伦比,但悲哀的是身处乌拉尔山东侧,他没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帮手,沼泽深林中的紫貂无法告诉他仗还怎么打,也不能卖给他天下无敌的神兵利器。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是年轻的库楚汗所能学到的东西,那便是沙俄是极危险的外部威胁,一定要先干掉想向恐怖伊凡请求援军的汗位继承人。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突厥人出身的雅格迪尔大汗违背了成吉思汗定下非黄金家族不可称汗的铁律,招来了伊凡的援军,经历混乱的内战,库楚汗终于取胜,干掉了雅格迪尔。
  人们能在草原上绝户灭门的战争中存活多久呢?长达二十年的内战,把草原上两代人消耗一空,年轻人早就不知道战争因何而起,只知道给凶狠狡猾的哥萨克人献上毛皮也许就能避免战争。
  库楚汗不愿如此。
  他向雅格迪尔宣战不仅仅因为汗位,还因为那是他祖先的臣仆,不可以高高在上指挥他。
  但当雅格迪尔被杀,库楚汗登上大汗的宝座,夺回属于祖先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利弊权衡,执掌国家的第一天,就处死了沙俄驻派西伯利亚的使臣,解除藩属关系、发兵袭击边境上的沙俄哨所。
  那时的库楚汗耳清目明,所谓的莫斯科大公国还是沙皇俄国都无所谓,不论他们是什么,在库楚汗眼中那就是他祖先的奴隶,罗斯人。
  宣战并非因民族大义,而源于黄金家族的荣誉与大汗的责任,还和库楚汗内心不甘受奴役的尊严有关。
  祖先的奴仆即使变得强大,尽可以灭亡他的汗国、杀死他的肉体,绝不能让他俯首称臣。
  谁都能选择屈辱苟活,库楚汗别无选择,只有奋战到底,以命相搏。
  西伯利亚汗国的子民没有辜负他。
  在日渐寒冷的大平原微微的山岗上,库楚汗没有骑马,尽力挺直了脊梁,两手撑着长长的权杖,倔强地全身披挂锁板甲,头上戴着锥顶铁面盔,向各地赶来的首领高声宣布他的计划。
  两旁健壮的黄金家族后辈搀扶着长者,小心翼翼地在库楚汗的手臂上用力,让早已看不清物事的大汗把脸转向人多的方向。
  明哈联军在沙汰伤病至驿站防守后,仅剩一千八百八十人,其中哈萨克精骑四百八十,明军则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千户部,与一些探查情报的技术人才。
  此时此刻,这一千八百余联军精锐屯兵于库楚汗会盟地西南一百七十里的河岸。
  派来参与会盟的使者,是一名因熟悉北方游牧骑兵作战手段而自宁夏西征军借调来的中级军官,官拜游击将军。
  是个蒙古人,名叫哱拜。
  哱拜是明军中极为出色的中级军官,早年为蒙古诸部长英台吉麾下小部落酋长的儿子,因为得罪台吉,父兄皆死于部落纷争之中,仅有他带着少数部众叩关请降于守备郑印。
  因其自带部属,被任命为把总,而后为大明的宁夏边关而战,历次作战中以其骁勇屡立战功,招降蒙古部众也是一把好手。
  到了万历年,哱拜升任游击将军,手下有数百在蒙古草原上不受待见的亡命之徒,这些人成为他的哱家军,也是宁夏边防极受倚重的国防力量。
  此时的哱拜,已为大明效力二十年,本人也年事已高,五十有七,说起来是老将,本不应参与这场长途跋涉的远征。
  只是他不甘过些年以区区游击致仕,还想为儿子与众多养子谋个世荫与好出路,这才请命出关。
  原以为跟叶尔羌汗国掰掰腕子也就算了,没想到西征的将官集团太过豪华,他这个游击将军都上不得台面,关都出了,正赶上戚继光借调深知虏情的人物,便自告奋勇跟了过来。
  他没带什么人马,只带了哱家军里哱云、土文秀几个义子亲信,兵马都在甘肃总兵佟登麾下由长子哱承恩统帅效力。
  山坡上库楚汗声嘶力竭地号召各部落首领抗击沙皇的部队,夺回属于黄金家族的伊斯凯尔城。
  哱拜对库楚汗喊话的内容不以为然,带着义子们抱着手臂微微仰脸听着,面无表情。
  他的眼睛很无礼地聚焦在库楚汗那张掩盖在铁面甲后面的脸上,看着库楚汗的眼睛。
  那是一双带着白翳的眼,这种病在大明是绝症,属内障眼病,因严重程度、颜色不同细分二十多种病,症候主要为眼内有障,多青白色。
  治疗的方法只有治标不治本的一种,叫金针拔障,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内能让患者重见光明,但随之而来是严重远视,可保几年光明,最后依然会完全失明。
  哱拜看着这双白眼睛,他脑海中想的是力量。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这个比自己还老的老头儿,而且还是个老瞎子,和一个国家对抗二十年之久?
  他不明白,哱拜从来没有这样的力量。
  因此哪怕他对库楚汗所说的计划不以为然,依然还是抬起抱着的手臂,张手在西伯利亚汗国诸部首领的会盟中说起话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卡拉恰
  西伯利亚汗国是个人口近二十万的汗国,在这片土地上不大不小,各部落都有冶炼青铜与铁器的能力。
  严格来说不算弱。
  但也许太沉迷于部落纷争,让他们忘了该怎么打仗。
  哱拜在下面听了半天,库楚汗所谓的伟大计划,就是让实力雄厚的卡拉恰首领伪装投降,以此来诱杀叶尔马克,然后大军围困伊斯凯尔城。
  中心思想就是一个:我们人多,必胜。
  确实人多,诸部会盟,不算明哈联军,库楚汗方圆二百里有接近四千个战士,还有两千人在更远的地方正在向这集结。
  战争把西伯利亚汗国的百姓一茬一茬地收割,如今能聚起六千军力,非常了不得。
  他们的敌人至多只有三千人,其中两千五还是不会在战斗中出死力迎风就倒的西伯利亚诸部首领降军。
  哱拜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出的话是:粮道。
  这一路走来,他也见识了西伯利亚汗国地理,大片森林草原与不便行走的沼泽地,时令明明还没到该冷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始变得寒冷,大片区域都不产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6/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