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847

  在科里佐眼中,投降的西伯利亚汗国部落都有相同的模样,像森林里瑟瑟发抖的鹿。
  除了倔强顽固的库楚汗,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可畏可敬之人。
  这些归附的部落也像养殖的鸡,留着为沙皇下蛋自然不坏,杀了吃肉也不坏。
  叶尔马克是有远见,他认识到部队在伊斯凯尔城缺少粮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周围部落杀光了,所以试着制止哥萨克抢掠、肆意屠杀。
  但这没什么用,他的部下太容易杀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甚至可能是一个心思,一个部落就没了。
  最重要的是约束部下是需要派人的,五百多哥萨克和三百多雇佣兵,叶尔马克不可能跟每个人去说禁止杀戮。
  结果派去的人加入劫掠加入的可欢了,这能咋办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除了一部分住在森林里能为沙皇上缴毛皮的小部落依然存在,基本上一切有能力反抗的部落都消失在屠杀里。
  现在,卡拉恰酋长的投降正是时候,对叶尔马克的哥萨克而言,他们马上就能得到新鲜的食物补给,并得到一个新的大部落让他们掠夺。
第一百九十九章
调兵
  掠夺的美梦很快破灭。
  科里佐率领四十个哥萨克进入卡拉恰首领的部落,卡拉恰首领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不但设宴款待他们,还在宴会上把他们的脑袋统统剁了下来。
  老当益壮的哱拜在宴会上仔仔细细地看了看所谓的哥萨克,并没有觉得有多特别。
  充其量,头发比他南奔叩关投降明军前长一点。
  在那之后,他跟卡拉恰首领一道转移,并在离事发地更远的地方分道扬镳,快马向屯兵的董一元通报一切所知情报。
  “长袍、棉甲、锁甲、板链甲,皮帽、锁甲毛帽、锥顶盔、带护耳的锥顶盔。”
  “弯刀、长斧、短斧、骨朵,短弓、长弓、火铳、鸟铳、手铳。”
  “还有车阵,不过去卡拉恰部落的兵太少,钻进车营也没用。”
  哱拜不辱使命,为董一元带回了属于三个哥萨克生前所有装备,他向董一元缓缓介绍这些装备,道:“卡拉恰首领得到十九杆火铳鸟铳,想请天军指派一名精熟火器的教官,教他们用。”
  董一元皱着眉头注视着摆在地上的众多兵甲,起身上前,敲了敲厚实的板链甲、看了看锁甲相连处带着毛边的铆钉,掂量着敌人在装备上的优劣。
  所谓的板链甲,是一种以铁板、扎甲片、锁环相连制成的铠甲,看上去经济实惠,在重点防护的位置有很好的防御能力。
  这些装备他基本上都见过,没见过的也大同小异,比方说月刃斧这种丑八怪,一看就知道它是干嘛的。
  火枪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两只手枪一支燧发一支火绳,老火铳的口径很大像小炮一样,看上去都不是制式且布满使用痕迹。
  七拼八凑的装备非常符合董一元对这支哥萨克的认知,这就是一支杂牌军。
  不过两杆长火枪倒是吸引了董一元的注意,这两支长火枪虽然不像明军火枪有标识,但看上去像制式装备,有助于让他了解哥萨克背后的罗刹国。
  董一元并没有把占据伊斯凯尔城的哥萨克当成此次作战的敌人,明军的目标是哥萨克背后的罗刹国。
  一路走来,他听到许多关于罗刹国张牙舞爪的消息,再加上戚继光派遣他作为北上的先锋军,很容易让人得出草率的结论。
  一段时间之内,他们这支明军的主要对手将会是西北的罗刹国与西南的哈萨克汗国。
  缺少火器的哈萨克汗国并不让人担心,但作为毛皮出口大户的罗刹国,熟制毛皮必然会用到硝,有硝则很可能有大量火器。
  明军的火器、火药补给相对困难,要从伊犁都指挥使司的佟登主持运输,经由大玉兹的戚继光向北划拨,最终通过董一元沿途设立四十六处驿站送至前线。
  如此长的辎重补给线决定了他们像罗刹国一样,一来只有少量士兵能在前线作战,大部分士兵要来往于驿站之间运输辎重;二来是火药补给会一直在路上。
  好处是罗刹国部队难以袭击他们的补给线,坏处是明军也很难对罗刹国补给线做什么。
  了解敌国的手工业能力就变得尤其重要。
  这一点上,大明一向有自傲的资本。
  两支制式火枪几乎有相同的特征与特质。
  提在手上的感觉突出一个重,比明军的天下太平铳几乎要重上一半,口径却很小,小到董一元不太敢拿这两杆火枪试射。
  他看见了哥萨克铠甲上的毛边,也看见又粗又厚的枪管,还看见枪管末端衔接处粗糙的做工。
  火枪、铠甲,都是越轻越好,枪管末端衔接处的药室所在则是制造火枪最难的地方。
  如果这些火枪是罗刹国做的,则说明他们的工匠有世上强国的能力。
  较差的工艺则不是多大问题。
  至少这对董一元来说,罗刹国的危险性在心里要往上提一些,一个能自造火枪的国家,火炮也能造出来,无非只是可能不能铸铁炮而已。
  在这个年代,铸造铁炮意味着有廉价的大口径火炮能投入战争之中;如果不能铸造铁炮,那么锻造铁炮则意味着也可能有廉价的小口径火炮会投入战争。
  而铸造青铜炮则意味着昂贵的大口径火炮能投入战争。
  这在几年前还是董一元的常识,不过这两年东洋军府更新了向国内报备的资料,新兴的荷兰已经将性能优异的锻造大口径卷钢炮向其他地方出售,意味着锻造也能制造大口径火炮。
  无非是贵了一些。
  这种罗刹国火枪的威力应该还不错,至少做成这么重,哪怕铁的质量不好,也能承受住双倍装药,威力小不了。
  而铠甲则让董一元意识到西伯利亚汗国为什么难以在战斗中击败、杀死他们。
  汗国的部队装备基本上大同小异,马刀、骨朵、长矛、弓箭,普通部众的防御则靠皮袄子,这是对部落大汗来说最经济实惠的兵装搭配。
  部众自己就能置备齐了,一个三千人部落轻轻松松拉出五百骑手在大平原撒野。
  但这同样也会让他们面临在大明长城下一样的窘境,除了俺答的具装甲骑,其他蒙古猛男在与明军对决时几乎如同裸奔,三眼铳都能糊他们一脸血。
  罗刹国部队几百个穿着罩袍、棉甲、锁甲三层裹得严严实实的重兵,手握火枪钻进车营战车掩体后。
  硬碰硬的堂堂之阵,打不过的。
  甚至于在河岸边下船,在沼泽地里对付步兵,很可能提着月刃斧一个冲锋就把他们杀散了。
  如今朱钰所率新编伊犁都指挥使司的卫军同样如此,一个千户部六个百户的蒙古轻兵在这样的较量中只能充个人数。
  “归根结底,这场仗的堂堂阵战,还是要靠万岁军。”
  由大明总后勤部主任朱翊钧同志监督冬装戎服、御制火器的万岁军。
  通过哱拜之手,董一元收集到足够敌军的信息,在夸赞哱拜办事得力之后,开始调兵遣将。
  抽调前线六个蒙古轻兵百户散布侧翼,以三百名万岁军步兵至前线,形成两个轻骑、一个重骑百户、一个浙军炮兵百户、六个万岁军重型骑马步兵百户的主要战力,携偏箱车与佛朗机炮向哥萨克占据的伊斯凯尔城推进。
第二百章
石堡子
  对手的警惕心,比董一元想象中要低得多。
  天气越来越冷,董一元不愿跟随库楚汗的脚步,等待战力好似民团的西伯利亚大部队在明年春季发动围城。
  西伯利亚汗国的风言风语与他自己的判断产生严重偏差。
  促使他决定趁明军甲胄还能扛住十一月的寒冷前率先动手,试着逼近伊斯凯尔城南方额尔齐斯河岸,向敌军发动一场有准备的野外遭遇战,以亲自衡量这伙占据城池的哥萨克有何等的作战能力。
  万历十一年的十月初六,借助旷野的严寒,董一元所部神不知鬼不觉地逼近额尔齐斯河,他的斥候甚至能在吹起的雪雾中隐约看见河对岸残破的伊斯凯尔城。
  在距离伊斯凯尔城仅有十里的大河南岸,董一元麾下十三名百户清点人数,共一百二十三名蒙古轻骑、两名浙军炮手因冻伤在行军中掉队,还有一名蒙古重骑兵的战马因冻土上摔断腿,备用马匹不能承担冲击任务,因而退出战斗。
  他们将在南面的村庄废墟搭设营寨中捱过整个冬季,最近的驿站离那有七十里远,董一元已经从后方为他们调来军医,不过善治外伤的军医对他们遭遇的情况效果有限。
  来自漠北的蒙古轻骑在额尔齐斯河南岸游曳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里就算过去在漠北的冬季里羊丢了都不会出去找的他们,冒着滴水成冰的气温与穿过旷野的透骨寒风,超水平发挥,只为探查敌军斥候的踪迹。
  过去,他们是草原上无依无靠、无甚价值的部众勇士。
  而在三天里,他们人均堪称被赶出部落流浪草原的九岁铁木真,有无与伦比的坚韧和斗志。
  塑造他们斗志的不是成吉思汗,恰恰是他们的敌人,似乎‘躲在暗处’的哥萨克。
  明军以进入敌国领土的态度行军四百七十里,他们以最认真的态度完成沿途的斥候任务,结果却令披着羊皮袄子的猛男羞愧得想拿脑袋撞墙——他们连一个人影儿的没看见!
  这怎么可能呢?在距离一座被占据的都城距离越来越近,从百里缩短至四十里、甚至二十里,他们怎么会看不见一个敌人呢?
  敌人一定躲在暗处,必须找到他们。
  正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才让他们在少有疏忽就能冻死人的天气里,向坐镇中军的董一元、率领士卒挖掘战壕的朱钰回报,他们在右岸的楚瓦什堡垒,捉住了三个落单的哥萨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