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847

  剧场的名字就叫剧院,建立于1576年,因为那是伦敦第一个剧场,没有同行,只叫做剧院就能和其他妓院区分开来。
  最前头的几年虽然没什么好的戏剧剧本,这年头也没什么写剧本的艺术家,都是些酒馆里混饭的吟游诗人编着故事,再由地位极低的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来,但胜在新奇,生意很好。
  说到底还是多亏了没有战争的福,中世纪的战乱在英格兰已经结束了,人们闲着没事干,生孩子、种地、养羊之余,有时间琢磨空虚的精神世界需要如何满足。
  靠着剧院与极好的演出天赋,詹姆斯先生赚到不少钱,不过人们看见他赚到钱,心思便都活泛起来,这几年像什么‘玫瑰剧场’、‘天鹅剧场’都冒了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剧场依然是人们口中的‘老剧院’,到如今维持还算不错的经营状态已经有八个年头,深得人心。
  “明军进城那晚我就在剧院,谁都知道伦敦守不住,女王殿下都去了北方,但是舍不得呀,老剧场是我的心血。”
  这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即使在午后也没多少阳光,詹姆斯坐在门口院子里的树桩上,一手在身前扶着伐木斧、一手夹着牧野烟撑在腿上,道:“最后还是没了,明军和守军在北岸打得不可开交,南岸的流氓在妓院门口洗劫宾客,还有人闯进剧院抢走新订的戏服。”
  “所以威,你叫什么名字?对,威廉。”
  詹姆斯抬起夹着牧野烟的手向前指着站在院子里的年轻人道:“你因为在贵族的土地上打了一只鹿而跑到伦敦避难,可真不是个好主意。”
  “没有演出也没有杂活,明军只准许有用的人在城里,我们这些演员都被驱逐出来,你可以暂时在我这住下,但恐怕我没办法留你太久。”
  詹姆斯说着轻敲了敲屁股下带着毛刺的木桩,惨兮兮得笑道:“我就是想要这棵树才买的这房子,如今房子还没修好,树却没了。”
  名叫威廉的青年看着那棵树,心想这一定是一颗上百年的老树,他甚至没法去猜想这棵树过去究竟有多高,但现在这棵树没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树桩。
  他抬眼向詹姆斯身后的房子看过去,那是一栋标准的旧贵族石制宅子,有宽阔的花园,外面有几间漂亮的仆人屋子与马厩,看上去主宅的翻新工程正在继续,三层小石楼朝东的半边窗户都用上了玻璃。
  西边的屋子则依然用着老式的木百叶窗。
  威廉从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路走到伦敦,见过太多这样的房子。
  正常居住的豪宅几乎是这一百年才出现的,过去贵族们今天明天打生打死,都要住在军事堡垒里才感到安全,也就这百年间国内日趋和平,养羊剪毛又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这才有了像样的房子。
  不过盖房子是件难事,和赌博、炼金术、诉讼、奢侈一样,都是败家之上选、无后之良方。
  修到一半停工的房子非常多,修着修着打仗了、修着修着没钱了、修着修着人死了、修着修着主人去法国避难了……留下些修一半的房子,倒也不影响居住。
  就像如今詹姆斯的房子,上下内外看上去有十二三间屋子,还打算在外边修走廊,走廊是英格兰建筑业最新的潮流。
  在这潮流出现以前穷人是不分房间,一间屋子有客人就是客厅、要吃饭就是餐厅、要睡觉铺上干草就是卧室。
  富人则是有好几间屋子,有吃饭的有睡觉的,明显档次就高。
  如今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也就对隐私有了需求,所以必须修走廊、把屋子分隔开。
  像这个院子,就明显是过去贵族的宅院,否则普通人没闲心在房子外布置花园、更用不上这么多间屋子来招待客人。
  威廉问道:“为什么要砍树?”
  “木材厂的赵恩在收购。”
  威廉对这个晦涩的名字感到疑惑:“赵恩?”
  “对,以前他叫约翰,明军入城时女儿在城内,后来给明军做棺材,让人给他改名叫赵恩,叫赵恩好啊。”
  詹姆斯这句称赞从语气上也称不上多真心实意,但确实有些羡慕:“其他地方也在收购木材,但那些人都用便士结算,只有赵恩能弄到通宝,大明的钱。”
  威廉听着皱起眉头,语气上不由自主的带上一点鄙夷,不过刚开口就很好的被掩饰了,道:“大明的钱,他们从远处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打退吧?他们有什么法理。”
  “法理……威廉还是法国人呢。”
  詹姆斯带着嘲弄地笑了一声,道:“当然是征服者威廉而不是眼前的威廉·莎士比亚。”
  “我知道,你在信上说这次来伦敦不单为了避难,也希望闯出名声得到贵族相助,给你父亲申请绅士称号,所以女王向北逃跑令你气愤。”
  “但说实话,我认为大明人恐怕不会走了,如果你坚持想要弄到勋章,最好想办法让大明的军官接受你。”
  詹姆斯熄灭了烟,摊开手道:“我有个侄子住在温切斯特,所有人都被明军发给田地,很多人为此加入明军的部队,各地都有叫普利营、温切斯特营、巴斯营、约维尔营的新兵在接受训练,他们比你想象中兵力要充足得多。”
  威廉深深吸了口气,缓缓摇头,他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最后只能皱着眉头看向远处的花园,长长叹息道:“反正现在我也回不去,我可以给你当园丁,就算你不需要打理花草,砍树时有个帮手也总比没有好,对吧?”
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志
  这一年除了威廉·莎士比亚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另一个三十四岁的青年跨越大半个世界来到伦敦。
  他是大明传统儒生,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到他也是满腹经纶,在万历四年曾是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面对张居正的招揽不为所动,科考落第。
  在张居正半退隐后,人们常传出他的落第与首辅有关,只是他觉得未必如此……在那几年,张居正的威望已经超过需要亲口说出什么事才能做的份了。
  只要得罪了张居正,海内没人敢让他高中,能中也不中。
  但会试总是要考的,读书人,不考取个进士如何对得起自己?
  万历五年落第,他周游各地排解心中怨怼,还坐船去南洋的吕宋找了一趟自己在那边当知县的朋友,看了那边的施政法条、人情风物,尤其对南洋派英雄志小说很有兴趣。
  甚至在那住了几个月,还编了一套戏曲。
  到万历八年再考会试,又不中,一气之下从北京坐着士兵都不乐意坐的青龙跟塞了一车厢的水泥袋子哐哧哐哧去了山东。
  青龙从万历八年的试运营起就有载人业务,但通常除了部队载不到人,票也不好卖,这年月老百姓没那么多出远门的要求,出村十里就算远门了。
  通常有需求的是官员,但如果不是必须,官员也不乐意坐能把人一天晃吐好几趟的青龙。
  做买卖的商人倒是有需求,但更多商人更乐意的是出钱请青龙给运货,派子侄跟车看货卸货,自己座马车赶路。
  而这个青年坐青龙的原因无他,便宜——凭举人身份买票半价,从北直隶通州到济南府的只要这趟车只要二百钱,从济南府坐船到南直隶再转船回老家路费不到一两银子就解决了。
  不过这次回家没待太久,朝廷在松江开阜不过一年,就已有海商在松江府往来接应饥民灾民与不能果腹的流民去东洋。
  听说东洋那个海港叫常胜,常胜,一个很有功勋气息的名字。
  这个二十一岁中举如今蹉跎至快进中年仍不得志的举人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兴起了这样的心思。
  他想呀,东洋大帅在南洋曾指导人做出了那些英雄志,南洋军府的吏治也远比国内清明的多,他何不过去看看?
  这个心思在肚子里一旦生出就像长了根儿,不论如何都下不去,终于在万历九年,一个大明的举人踏上寻找东洋军府的路。
  前途必然的光明的,道路也必然是坎坷的。
  他客居在松江府的朋友家,为了等船一住就是四个月,约了友人把李梦阳、李攀龙、王世贞的诗文拿来解剖,划出他们诗文中模拟、剽窃汉史唐诗的字句,涂涂抹抹,一番贬斥。
  这人嘛,一旦心宽了,什么都不怕,他都要出海的人了,哪里还会怕得罪人?
  等四个月,就为等从常胜过来的船。
  好不容易船来了,船头却叫刘汝国,开价十两。
  钱他早有准备,坏就坏在他真准备十两银子,结果被刘汝国好生不讲道理地撵下来不说,还骂他。
  大概意思就是穷苦百姓就指望着座老子这船去东洋改变命运,你他妈的一介举人公,跑到老子这里凑什么热闹!
  他不服气呀,这举人怎么就不能出海了呢?
  可那刘汝国何许人也?极富绿林好汉气质的人,行走江湖受够了小吏苛责,根本懒得同他讲述自己做事的个中道理,扛着船桨踩着通信舟头直接威胁上了。
  “老老实实回家等着,待哪个小官儿那小屌一翘,补他的缺去,再跟你刘爷爷聒噪,给你掳上船去,离港入海行船月半捆绑了丢下去可别怪爷爷害你!”
  举人公这不是个能讲道理的人,乖乖的就走了。
  后来又待了俩月,等一班去北洋的船,才在那边登记跟着辎重船出海,辗转至万历九年秋天,才如愿以偿地挨上麻家港的冻。
  冻得他当场就想回国,可惜那会儿才知道这趟船只往东开不往西开,往西开的船都在常胜起航。
  万历十年春夏之交,到了常胜港,一看见那边官员的模样,他就再不想回去的事儿了。
  在国内,满地举人,举人算个屁,制度上来说举人是可以授官的,只要有缺。
  可实际上每年多少个举人呐,能被授予官职那都不叫祖坟冒烟,得叫祖坟失火。
  就算再有才学,领了实缺干到老,能混个七品知县退休就够知足的了,可在东洋军府治下?
  也就是他这趟船直抵常胜,不在金城与界县的县治停靠,他抵港当日,卫军就把他拦下,不过一刻时间邹元标就骑着快马来把他迎到县衙,第二天就派人把他护送往墨县去。
  邹元标听过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才学,都不说别的,就一个要求:“留在常胜,邹某已为兄长向军府保举知县,常胜知县。”
  天知道邹元标有多盼着他来,常胜要升府呀,可是没人能接常胜知县的班,给国内打报告让送人都打不及呢,这好端端一个当年最有机会进士夺魁的举人自己把自个儿送来了!
  那羊入虎口的模样着实是把举人吓着。
  他就没想过到东洋军府第四天就能见着陈沐。
  第五天他的委任状就下来了,试官正八品牧野县丞,为期一年,没问题第二年立马授知县,找到合适接班人直升从五品知州。
  陈大帅表态:这广阔天地任君作为,拼搏十年不升个正四品知府都算你没本事!
  那叫个怎样的求贤若渴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