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7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847

  英格兰的莫斯科公司通过各种渠道,从各种商人手中购入这些东西,包括德意志神罗的炮、波西米亚人的火药、荷兰人的仿造钢剑、法兰西的板甲,统统以英格兰的名义卖入沙俄。
  以换来价值不菲的毛皮,处理好后再贩回欧洲各地的商人手中。
  对沙俄来说,万历十二年,是第一个看不见英格兰海商带着各种奇珍异货的年头。
  大家有点想念那些奸商,猜测他们下次过来会带什么好东西。
  当别利斯基率领六千余人的部队,以及比军队更多的侍从、奴仆、商人经过漫长跋涉,进入整个沙俄最大的地主,东部盐商斯特罗赶诺夫家族的土地时,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名叫卡耶的年轻人。
  一个深受格里高利·斯特罗加诺夫信任的旁支亲戚,他也是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在卡马河上游领地的管家。
  “督军来的真不是好时候,东方的鞑靼部落袭击了我们的领地,乌拉尔山以西到处是逃兵和伤员,他们没干扰您的行军是我的幸运。”
  在卡耶的指引下,他们来到卡马河上游,这里是沙皇伊凡四世在二十八年前授予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土地,准许他们在这里招募民兵保护占领的土地,并作为向东侵略西伯利亚汗国的出发地。
  人们把这称作索里卡姆,起初是个商站,名字也与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在白海边的盐场有关,后来成为家族在乌拉尔山西部的大本营。
  防务也进一步加固,成为如今很有沙俄风格的木墙城镇。
  卡耶将督军与几位将领接到最宽敞的木屋里,仆人送上蜂蜜酒,屋子外厨子正烘烤着新猎的野猪,大部分贵族带着侍从进入索里卡姆短暂休息。
  “从去年起,受雇的民兵在东方一直打败仗,今年的毛皮也没足数收上来,不知道鞑靼人发什么疯,从四个月前,各地的民兵营都在说鞑靼人在向西进发。”
  卡耶提起鞑靼人,神情总会露出浓重的不屑。
  督军别利斯基知道斯特罗加诺夫家族是什么角色,他们并非贵族,只是享有土地与募兵保护土地的权力,他们的兵不是贵族的征召兵也不像常备军,身份类似皇商,是沙皇的钱袋子。
  卡耶对那些家族部队的用词非常准确,民兵。
  他们的土地不收税,为召集帮手大费心思,找工作的波兰骑手、日耳曼剑客还有乌克兰草原上的哥萨克,都能在这里寻求庇护,保护土地不受鞑靼人的威胁。
  督军对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损失无丝毫兴趣,他只是问道:“鞑靼人有多少,我听说他们有三十万。”
  “我也听说了这样的传闻,但现在没人知道他们究竟有多少,叶尔马克失败后,我们失去了与东边的联系,只能靠受袭的村子来猜测敌人的动向。”
  “我是来保护你们领地的,所以你们也要出兵。”督军的话不容置疑:“斯特罗加诺夫有多少人?”
  卡耶抬起头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下来,道:“如果在乌拉尔山东部作战,我能派出四百个战士……如果在西部。”
  他顿了顿,道:“我们有至少四百个塞契,在各地为军队提供支援。”
第二百七十三章
干瞪眼
  塞契,是哥萨克自治营地。
  哥萨克是一种生活方式,依靠自身意愿结为部落,乌拉尔地区的商人家族则依靠他们保护占领的土地。
  在其经营二十余年的山脉西部,树大根深;而在新近占领的山脉东部,其势力则几乎在明军西征中被摧毁殆尽。
  当叶尔马克的哥萨克强盗掠袭他们看见的每个鞑靼部落,势如破竹;如今反过来的情况也极其相似,因为他们有相当大的共同点。
  比方说——虽生活在四战之地,各个村落部落皆为独立个体,遇到的也总是体量相仿、技术相近的敌人,从未想过遇到会遭受未知敌人的突然袭击。
  从万历十二年三月末起,大举西进的明军走出西伯利亚汗国边境,进入古代彼尔姆公国的土地。
  出现在这里的部队,以渴望复仇的西伯利亚库楚汗的部队为主,各地归附的蒙古、突厥、哈萨克牧民为辅,先头穿过乌拉尔山,向西部侦查。
  如今他们的国名叫做失必儿,库楚汗受封都督同知。
  因库楚汗老迈、耳聋、眼瞎,戚继光并未要求大汗从征,只是派他的儿子携贡礼前往伊犁都指挥使司,由驻军接引去往北京面圣。
  库楚汗则在征西军精挑细选的失必儿国相、指挥使鲁光祖辅佐下重建国家、养马耕田恢复生产,以应对将来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做好大明藩篱的职责。
  这支失必儿游牧部队的总兵官是都指挥佥事、失必儿酋长卡拉恰,直辖两千余失必儿步骑;另有副总兵一名,为夺城有功的指挥使哱拜,分管千余步骑。
  此二人之下,诸路散骑小部三十有六,在册十二部合兵六千五百一十三;不在册二十四部,官方记载合兵大率九千余。
  趁着冬季大雪封路,戚继光的部队对全军进行登记,至春季,除戚氏、董氏所率大明官军,登记归附战兵十六万有奇,另有近七万尚未登记。
  与战兵一同登记的,还有他们的家眷大率二十万,并非是戚继光不想制作出完整军籍,实在是他们已经不能说是一支军队了。
  更像是一座迁徙的城市,每天有人出生、每天有人死去,每天有人归附、每天有人落户当地,变动的数字下,这个时代的统计工具与方法不足以满足戚继光设立完整军籍的想法。
  眼看季节变更,军情紧急,兵贵神速之下只得继续进军,以抢在罗刹国迎击部队与饥荒到来前穿越乌拉尔山,抵达土地肥沃有人耕种的地带。
  卡拉恰与哱拜麾下三十六部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自备刀弓,名义上是领受斥候事,实际上也有哱拜想让这些贫弱之兵暂时离开大部队就食与敌的想法。
  近两万步骑如同蝗虫般扫过道路沿线所有部落,一切挡在他们面前的,无论是穷凶极恶久经战争考验的哥萨克也好、还是装备精良久事兵革的商站雇佣军也罢,统统被夹裹着碾为齑粉。
  遍地木寨的城防不堪一击,地广人稀的环境让这里任何一个聚落都无力抵抗潮水般涌来的游牧骑手。
  卡拉恰酋长只为复仇,哱拜则有更清晰的计划。
  漫长而紧张的行军中,他将部队拆分、重组为数百个权勇总旗队,这些权勇队的规模在五十余人左右,也可拆分为小旗。
  每个权勇总旗队都保证有至少两个对汉文有听说读写能力的明军,二十名在编的归附军,以及二三十名不在编的归附军。
  每当哱拜与卡拉恰的部队攻陷一座据点,卡拉恰的人会拷问那些生还者与降卒,掌握周边环境、聚落的消息,紧跟着会派出先头斥候探查情况,同时有人将这份情报送至后方。
  不是戚继光,戚继光与董一元还要更靠后些,接应他们的是征西军的前车营先锋官朱钰与董长昂。
  当蝗虫般的斥候部队开拔,哱拜会视营寨规模留下一支权勇总旗队或权勇小旗队,留在这修缮营寨、接应后方大军并给自己居住的地方起名字。
  名字通常会以明军士兵的姓起头、旗字放中间,最后以营、寨、屯、堡、庄等字结尾,不用干别的,在附近路上立个界碑就行。
  有了界碑,后面跑过来的北洋军斥候会默默地把这个地名标注在地图里,什么刘旗营、王旗庄、张旗堡之类。
  等后面的明军经过,他们的家眷会被调过来,一同看管、监督、参与投降的百姓劳作,各自开垦土地。
  至于戚继光和董一元经过后是把这些总旗小旗整编卫所还是另有安排,那都不在哱拜考虑的范围内,他只要做成这件事,就算超额完成任务了。
  因为他的使命并无此项,斥候部近两万步骑的庞大兵力穿山而过,主要使命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实际控制这片最容易被堵截的地形,并尽量向西占领土地。
  即使遇见敌军,也必须牵制住他们,使后续的董长昂、炒花等人有机会将最为庞大的兵力释放在广阔的平原上。
  否则在乌拉尔山南部的狭长官道上开战,分明是优势的兵力转瞬就会成为劣势。
  后面的部队不能行进、前面的部队拥堵在道自相践踏,转眼就会是一场溃败。
  即使没溃败,堵上仨月,乌拉尔山以南的环境并不足以供养这支庞大的迁徙部队,账面上他们有数十万大军,实际上对戚继光来说如履薄冰,甚至还不如冲出伊犁都指挥使司的七万人马令人放心。
  好在直至卡马河支流的丘索瓦亚河,哱拜都没遇见任何能称得上对手的人,给他们带来最大麻烦的不是人,而是春季河面升高给河流两岸造成的沼泽湿地。
  不过等他们再沿着道路向西走一点,哱拜的麻烦就来了。
  所谓的麻烦,并非是河流对岸的彼尔姆或情报中北方二百里索里卡姆对面,河西那支兵力六千余,由别利斯基大公率领的驻防部队。
  而是河,卡马河。
  冰消雪融、河水暴涨、宽阔十余里的卡马河。
  他们没有船,只能看着对岸的驻军干瞪眼。
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锋
  哱拜抵达卡马河畔的第四天傍晚,岸边捕鱼的游牧民在河上发现哥萨克渔船的踪迹。
  他们看见敌人的同时,敌人也看见他们,从而互相知悉对岸有敌人驻扎的消息。
  不过相对来说,还是哱拜与卡拉恰知道的多一些,作为斯特罗加诺夫家族的大本营,索里卡姆在乌拉尔地区的存在对遍布四野的哥萨克塞契来说不是秘密。
  对他们不是秘密,对明军前线的游牧民便也不是秘密。
  本质上来说,卡拉恰与哱拜麾下的游牧民与哥萨克并无区别。
  如果非要把哥萨克这种社团单独拎出来,那么哱拜和卡拉恰在向西进发的过程中也收拢了不少哥萨克。
  在河上驾着单桅小渔船的几个哥萨克向河边张望着,在他们的视角里,河对岸出现了一些鞑靼人的踪迹。
  岸边沼泽的灌木丛里,有个鞑靼人看上去骑在马上,朝自己的渔船扬着马鞭,侧头向马下灌木丛高出小半个身子的哥萨克问着什么。
  在那个哥萨克身边,还有几个步行的鞑靼人正从怀里掏出弦来,费着力气给弓上弦。
  通过穿衣风格与发型能轻易分辨一个人是鞑靼人还是哥萨克,但河上的哥萨克分辨能力仅限于此了,他们无法区别那究竟是鞑靼人还是契丹人。
  就算是罗刹国的贵族,也只是能准确并错误地分辨鞑靼人与契丹人。
  他们管中国人叫契丹人,管契丹人以及诸多游牧民叫鞑靼人。
  实际上,河岸边骑在马上的是个来自蒙古草原的骑手,地上走路的是阿尔泰山附近的牧民,中间的哥萨克则是最近投降他们的牧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