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8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847

  英格兰人从欧罗巴学来的东西,在汤显祖的理解里,比较像王莽的托古改制,名义上效法古人,实际上为自己代言。
  也就是通俗理解上的文艺复兴,不过它在这个时代的直接翻译是再次出生……不论陈沐、赵士桢还是汤显祖,所有接触到这个词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翻译的,所以它可能至多也就是重生了。
  因为这个词跟大明没关系,跟新大陆也没关系,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没半点关系。
  也造成不了什么深远影响,有人在乎印加帝国的意识形态改革吗?
  一群人为神是天下最重要的人,突然有一天被新贵族煽动对抗教会约束,拿出了人才是世界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一道理,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吗?
  值得推崇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对这个时代掌握全部话语权的大明人来说,能明白这意义的人都少之又少——他们从非常非常久远的古代就认为人是这天下最重要的了,而且还有人非常明确地提出人这一集合中民是最重要的。
  汤显祖也觉得这事非常奇怪,你又不是神,身为人,为何要觉得神是天下最重要的?
  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当中一部分在航海贸易中赚到钱的人,终于以一种暴发户心态认识到自己是天下最重要的,不打算继续当奴隶了。
  但汤显祖拒绝让他们当主人。
  汉普顿宫的安民剧院,就是拒绝的开始。
  巨大的广场被修出了舞台,从牧野营中调来的军匠正紧锣密鼓地对这里实施改造,他们的知府大人计划将汉普顿宫改造出四个大剧场,每个剧场要有不同的摆设,以适应不同剧本下的场合需要。
  人最怕的是没有想法,一旦有了想法,实施起来的难度都要小得多。
  汤显祖第一个要创作的剧本,直接用上了心机,他要做一出悲喜剧,目标就是那些数量最多、头脑浑浑噩噩,最容易参与反叛的英格兰百姓。
  他专门从部队里找了几个艺人出身的军乐手、从拳场招了仨嗓门大的人,还打算招几个英格兰本土乐手,演戏时让他们充当伴奏。
  不过在剧本创作上,还是犯了难。
  “你们这儿没有进京赶考?”
  汤知府写出个发生在英格兰以男性视角为主、女性视角为辅,中间穿插大量王公贵族、走卒贩夫、叛军强盗等多个立场不同的角色。
  披着长篇爱情故事的外衣,从中宣扬都铎王室、教会、贵族、商人新贵族对百姓的压榨,旧国家对平民百姓的不公、女性的歧视与限制,以及来自爱尔兰的大明侠客对百姓的解放。
  结果在一开始就卡住了,计划里男主角出身低微,与女主角青梅竹马,通过科举成为秀才,回乡却见心上人被贵族霸占。
  结果翁立安说这没科举,急得汤显祖差点背过气去。
  “没科举怎么改变地位?他低微的地位,如何能看见贵族的全貌?”
  翁立安示意知府大人不要气坏了身子,抬起一根手指道:“私生子,他可以是一位财产丰厚贵族的私生子。”
  “那是个什么玩意,不行不行,我们要宣扬的是人可寒窗苦读十年改命,而非人因命而改,何况他若是贵族的私生子,那他也是贵族。”
  紧跟着,翁立安又抬起一根手指:“那,那就让他是教会学徒,寒窗苦抄十年书。”
  看见汤显祖的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翁立安灵机一动,以更快速度拍响了自己的胸脯,道:“那就让他叫翁立安,进汉文学堂苦读十年!”
第三百零三章
翁立安
  当一件事开始时,大多数人想不到它会以如何结尾作为收场。
  伦敦知府发出覆盖全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的招募演员,最终除了几个出自剑桥的学生,其他人统统落选。
  成百上千的落选者兜兜转转,最后不约而同地进了西敏寺的汉文学堂。
  这可能是大明设立南洋军府、建立海外第一所汉文学堂以来,最成功的一次招生。
  人们只是用眼睛看,就已经认识到有一口熟练的汉文,在伦敦能起到什么作用了。
  安民剧场的真正掌权者不是过去老剧场的主人,汉名金米的老詹姆斯;也不是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与罗伯特·格林。
  而是名不见经传、毫无演艺剧本经验的翁立安,威廉·莎士比亚。
  只因为他既会汉文,也会英文。
  哪怕掌握的没那么好,也已经能与汤显祖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足够理解汤显祖想要表达故事的内核。
  第一个被搬进汉普顿宫安民剧场的戏剧,名为《伦敦记》,一切以故事主角‘翁立安’的眼光,从普利到伦敦,讲述这段战争岁月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
  剧本由汤显祖写成,翁立安加以翻译、并加入自己想要的桥段,最终交由克里斯托弗·马洛与罗伯特·格林润色。
  故事以百丽儿与一名同在伦敦的女孩两个演员的视角展开,地点是普利茅斯的郊外,她们二人扮演一对商业新贵族的女儿。
  用她们的所见所闻,交代黑死病来袭、贵族逃出城镇进行封锁、大明商贾赈灾道长治病,在她们郊外的家中,父亲受命去城外为避难的贵族提供衣食等招待。
  这样的背景下,下一幕故事发生在普利茅斯城内,年轻的平民翁立安对教会有着近乎病态的虔诚,眼看黑死病肆虐城中,听信教会主教的唆使,企图用火枪杀死前来治病的曹道长,却因为火枪劣质未能发火。
  百姓舆情汹汹,要在普州独立,报复那些抛弃他们的贵族,翁立安被夹裹其中,试图第二次对曹长青进行暗杀,借着曹长青的信任,用火药埋在县衙二楼,最终将曹长青炸伤。
  借城内明军与城外交战的机会,翁立安与同伙逃出城去,但旁白会为他思考,为何统治他们的贵族抛弃百姓、为何教会对黑死病束手无策、为何要伤害帮助他们的曹长青?
  在城外,翁立安与几名同伙饥寒交迫,进入百丽儿姐妹的庄园想乞讨些吃食,却被百丽儿拿着棍棒打了出去,她们在言辞中充满了对翁立安这种平民百姓的鄙视。
  翁立安没有还手,带着朋友离开普利。
  而百丽儿姐妹也很快就杀青了,因为在翁立安等人离开不久,她们热情地接待了两名贵族青年,却被玷污身体,夺取性命最后被扔进井里。
  “什么?我要被当着所有观众的面扔进井里?”
  百丽儿听着翁立安的陈述,瞪大了眼睛尖叫道:“我会死的!”
  “不不不,没事的,就是这个井。”翁立安带着她走到汉普顿宫第二幕的一个场景舞台上,指着地上的井道:“它是个假井,舞台下铺着棉被,你下去后可以爬到后场。”
  百丽儿这才安定了心思:“开场前我要试着跳几次,这对观众来说一定很刺激。”
  “对吧?我也是这么想的,汤大人原本的剧本,是要你们两个在受到玷污后自己跳井,我对这很疑惑,认为被人杀死丢进井里更好。”
  “那后面呢?”
  翁立安翻开剧本,继续看着道:“你的父亲回来,发现家中一片狼藉,通过别人口中知道你们的遭遇,决定去伦敦向女王控诉;而我,也在与你告别后踏上去伦敦的路。”
  “在路上,还会有马洛扮演受尽折磨的奴隶,受不了贵族主人的欺压,切下主人的鼻子吃掉,把主人的妻子扔出窗外,最后自己对神发出嘲笑自杀。”
  “格林会扮演一个制皮匠,因战争被贵族征召,战事不利时被贵族自己逃跑,把他推到面前,被魏先生扮演的明军士兵饶过性命,却又为旧主人背叛魏先生,杀死了他,可是回到家乡制皮铺子已经被贵族吞掉,什么都没给他留下。”
  “你的父亲在伦敦向女王控诉,却因证据不足被遣返;在伦敦郊外,我、格林、你父亲,三人相遇,我们会看见王室的暴政、贵族的骄傲、法律的混乱、贪官的侮辱、愚民的欺负。”
  “这些向东是死、向西是死,等死是死,叛乱也是死,只为引出一个:是默默忍受贵族支配而死,还是跟随明军誓死抗争,为推翻都铎旧贵族、建立我们平民百姓靠学习选拔官吏统治的国家而活。”
  翁立安缓缓点头:“这,是个问题。”
  说罢,他合上剧本,道:“故事里我还有一段爱情,不过汤大人原本安排的故事不太符合英格兰的文化传统,哪儿有人一辈子只和一个人上床,而且还终身未嫁,我认为这还需要再做考虑。”
  “不过即使不加入我的爱情故事,这个剧本也已经很完美了,只差让格林和马洛好好润色一番,就可以放在舞台上表演。”
  “而且汤大人还为演出准备了乐队,眼下正在县衙编曲、编唱词。”
  百丽儿也接连点头,道:“我朋友家的木材厂最近也在忙着制作舞台,听说这部戏剧将来不单单要在汉普顿宫演出,还会周游全国。”
  “以后还有机会去法兰西、西班牙甚至新大陆演出,剧作家、演员、乐队,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改变!”
  翁立安的脸上也带着满足的笑容。
  他有一种预感,这部剧本很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开启一个行业的先河。
  更重要的是,出于汤显祖的矜持,尽管知府大人几乎完成了整个剧本一大半的工作,却并不打算在剧本、演出中署名,而将所有功劳都给了他,翁立安。
  并且以后汤显祖写的剧本,也打算交由他来署名。
  知府大人不在乎钱财、也不在乎名气,实在太让翁立安快乐了。
  他并不在乎身后的名声,但他很在乎身前的富贵。
  翁立安前些时候在伦敦郊外买了一片坟地,让石匠把创作的真相埋了下去,上面毫不吝啬对汤显祖的感激之情。
第三百零四章
随便挑
  《伦敦记》是汤显祖的牛刀小试,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了许多阴暗的手段。
  玩心眼,很难有人能玩过熟读圣贤书的文化人,毫无疑问汤显祖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他缺少经验。
  自幼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年清楚水如何载舟又如何覆舟,他学到数不清关于统治的知识,却从来没有哪本书告诉他:如何用别人家的水覆被人家的舟。
  这需要弄清楚权力的本质——一种配合的游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