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847

  哼老三连自己国内的吉斯都镇不住,更别说陈九经了。
  没办法,法兰西穷啊,当年册封陈九经,让小九给他跪一个,小九死活不愿意,最后说想跪容易,五万两黄金垫膝盖,哼老三就不敢吭声了。
  谁知道后来陈九经又说个要么你给我跪一个,大军后撤四十里不找你要钱,免五万两黄金。
  这不是最难受的,最让哼老三后悔的就是他真的就这五万两黄金跟廷臣议了议。
  来自大明的陈九经,这辈子都是哼老三最大的心理阴影。
  “三年赢不了,那将军的意思……是答应尼德兰人?”
  杨策非常果断地摆摆手:“答应他们做什么,西班牙那三座城我也不要了,等船修好,咱们还是先去四卫地方,有铁有火药有船木,这世上还有什么地方是我们不能去的?”
  “让他们在这先打,看看东洋军府什么想法再说。”
第三百三十四章
和谈
  万历十二年八月,高举皇明大旗的部队再次越过哈德良长城。
  这一次,他们不是去矮墙以北打仗的,尽管路途中一路向北狂飙的上杉卫军确实和苏格兰六部发生几次冲突,但主要还是为了越境赈灾。
  一方面赈济北方苏格兰各地因征募青壮穷兵黩武造成的口粮不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刘汝国实际控制的土地招募农夫农妇。
  早前的战争让夷格兰大量百姓跟随贵族与溃军的脚步逃往北方,北方确实有许多土地可供耕作,尤其在大量南征士兵战死之后,几乎家家哭丧,但并没有来自可以让南方难民耕作的土地。
  那些田地的主人宁可土地荒芜,也不愿把田地让给别人耕作。
  何况就算愿意把田地出让,也已经晚了,秋天已经到来,苏格兰很快就会陷入隆冬,没有时间让他们耕作了。
  实际上苏格兰与伦敦府的和谈已经开始,亲政的詹姆斯国王派来使者试图让双方划定一条对苏格兰有利的边境线,以保持长久的和平。
  初衷是好的,只是双方的关注点没在一条线上。
  伦敦知府汤显祖与总兵官应明一致认为他们赢得了战争,苏格兰踏踏实实投降就是了,即使不投降,也得遣使进贡,最多最多,矮钉堡以北的山地可以划给苏格兰。
  但苏格兰那边并不是这么看的,他们认为先前的战争和苏格兰无关,尽管他们出兵了,但那是大明与夷格兰的战争,现在那场仗已经随伊丽莎白投降而结束了。
  詹姆斯国王是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有继承整个岛屿的权力,现在苏格兰愿意把这座岛跟明军分享,你们就撤到约克以南,大家保持长久和平。
  这不是做梦么?
  应明也不是个多讲道义的人,一看谈判扯皮扯不出什么他乐意听的观点,就派骑兵给前线的上杉景胜下令,让他接着往北走。
  其实上杉景胜也憋着气呢,倒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这边的酷刑。
  几乎每个村镇,都有自己的酷刑,还被景胜撞见过,就因为妻子话多,丈夫就给妻子脑袋上套个铁笼头就上街遛弯去了,跟遛狗一样。
  有些铁笼头在眼睛、嘴巴上还有螺丝,套上去拧着就把嘴、眼全弄坏了。
  还有像把人倒吊着锯开、把人从中间扯开的、专门拧掉膝盖骨的,把脑袋压碎甚至还专门做俩容器接着眼珠和牙齿,谁受得了这些东西?
  关键在于这些酷刑为什么会被人创造出来,是景胜最为费解的地儿。
  已经超过他所能理解的极限了。
  要杀人就杀人嘛,一刀的事,做这些东西做什么?
  最不能让景胜接受的事情在于,这些刑具都得到了教会的准许,所以才能大规模使用。
  他在日本就知道那些切支丹大名不是好东西,没想到,到了这儿,才知道这帮人比他养父谦信还残暴。
  太恐怖了。
  不过现在对苏格兰人来说,他们是更恐怖的家伙。
  当然景胜的部队还不算最恐怖,最恐怖的是来自顺天安民义军的赵灿部,被称作白色魔鬼。
  赵灿部的兵不多,但极为富有……他们是真富,接收了来自应明的装备后,所有人都有衣裳穿了,由于染料有限,只能在胸口用各色染料写个团明,衣裳全是上好的白色棉布。
  而在兵装上,除了小股骑兵炮兵,八百步兵一水的鸟铳,跟在景胜后头一路往北打,士兵身上的铠甲包括头盔全都是战场上捡的。
  对苏格兰人来说,他们的恐怖之处就在于那根自制铳刺。
  赵灿见过北洋步兵的铳刺,为了让麾下铳手有相当的能力,专门让刘汝国在山区做了铳刺,其实就是跟过去的快枪一个样,塞式矛头。
  他们在战场上以火枪手的姿态出现,这种部队苏格兰人也见过,他们自己就有火枪手,所以初次见到他们的敌人都会用最快速度冲锋到面前,试图用剑把他们砍翻。
  结果每次他们冲到二三十步距离,就会遭受火枪排射,先倒下一片人,剩下的人继续冲锋到前头,突然发现原本端着火枪的火枪手居然敢列队朝他们反冲锋。
  不是散乱的冲锋,而是一排一排端着加铳刺的火枪上前,每次都是以多打少,一统乱刺,刺完就回去整队,下一队继续冲锋。
  在遭遇战中,被近距离射击一阵的苏格兰步兵根本无法组成有编制的小队,别说他们端着的是苏格兰战斧与高地大剑,就算有三头六臂都得被扎死。
  赵灿是不会打仗的将领,唯独能做到的一点就是拎得清事。
  他很清楚论及火枪手技能,他们的义军在技能上甚至有可能比不上苏格兰的火枪手,所以最好的战斗方式就是列队,等敌人足够接近再射击,射击完就直接上去肉搏。
  肉搏他们也打不过敌人,所以就必须列队,保证每次都能有至少三个人打对方一个人,这才能把敌人刺死、击溃。
  这一技术的难点就在于士兵舍得不手里的火枪。
  “你为什么不上铳刺?”
  “上铳刺会让铳管弯,弯了下次战斗……下次战斗就没铳用了。”
  听见部下这么说,赵灿简直要被傻子气炸:“你用铳刺,扎敌人把铳管扎弯,说明你至少已经杀了一个敌人,你们七八百人,一人杀一个,就能杀敌八百。”
  “你不装铳刺,被敌人杀了,除了能让敌人缴获一杆铳管笔直的铳还能留下什么?”
  “再说了,你铳管弯了是我的事,我再给你找一杆铳便是,这是你要思虑的事?”
  不过确实,像他们这样总是拼刺,对铳管损耗确实很厉害,好在明军早早就拿下了伦敦府,能让那里的工匠继续在王室军械所制作铳管,以供应前线军需。
  詹姆斯派到伦敦的使者还在跟应明、汤显祖扯他们国王一定要跟明军分治夷兰岛,把边境线划在约克。
  远在矮钉堡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就已经看见明军了。
  层层叠叠的兵阵,在城堡外喊着号子,挖掘出一道又一道壕沟,把城堡围成绝地。
  让他有点后悔,可惜这个时候,年轻的国王已经无法再告知南方的使者最新指示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斩棘
  西伯利亚的战争已经停止了。
  战争最终止于卡马河与伏尔加河交汇处,车臣汗率军挺进喀山城驻防。
  而戚继光,则将部队分散于卡马河南岸,因为西伯利亚的冬天又要来了。
  仗才打了一半,冷风嗖嗖得从北边吹过来,救了被追击的罗刹军。
  而且戚继光确实也想停停了,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先头部队都已经打到喀山,乌拉尔山东南还有他们的部队驻扎。
  他进入这片土地的时间已经很长,有经验了,知道每年秋天都不能预计明年春天手下还有多少部队,干脆就不进兵了。
  冻死饿死,都是大问题。
  在西伯利亚的大明人无疑是寂寞的,从征的蒙古兄弟一看不打仗,骑着小马儿带着伙伴儿摸进林子逮野味去,可大明人就闲的发慌了。
  根据惯例,对喜爱战斗却不擅长战斗、不喜爱战争却非常擅长战争的中原人来说,这人呐,甭管在哪活着,他只要闲着就得种点菜。
  这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但这鬼地方很难种菜。
  不过说到底,这世上哪儿有什么能难得住人们想要种菜的渴望呢?
  戚继光麾下朱钰指挥使部,有个武举人出身的千户叫米万春。
  米万春的父亲米玉是副千户宣讲官,过去在宫里是锦衣百户,驻防鹅灰池——就是隆庆爷冬天掰黄瓜闻味的那个地方。
  米玉老爷子上了岁数,征战是肯定不行了,打仗都没在一线,就在后头为前线部队运筹一下后勤,顺便做些探矿之类的事情。
  夏天的时候,他的人在卡马河南岸的山里发现了煤矿,储量巨大,一时半会探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矿藏,后来就在南岸开了三亩菜地,种大白菜。
  那些闲着的人看他种,自己也种,等到秋天这边的菜地就已经上千亩了。
  不过进入秋天,他们的地就种不出东西了,连着田里种上的东西,都因为严寒冻坏。
  把米老爷子气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