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校对)第8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7/847

  建筑的施工上,大明同样不但有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建筑工匠,还有最新最坚固的粘合材料。
  唯独就是成本,来自宗室的建筑设计师一张嘴,从佛罗里达到尤卡坦,整个墨西哥湾的防御工事预算要七亿通宝往上。
  陈沐:神经病!
  根本没有犹豫,立刻否决。
  这相当于七十万两白银,东洋军府一年刨除京运后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此一笔巨款拿出来造岸防?
  说白了,一条排水上千吨的巨型盖伦船造价是三四万杜卡特,陈沐就是吃饱撑的放着自家造船厂不用,给西班牙造船厂下订单,撑死五万杜卡特就拿下了,这才合四万两白银。
  修筑岸防的成本约等于十七艘千吨盖伦或十八艘封舟,也是东洋舰队东海岸一侧十二支满编六丁六甲舰队十七个月近海战争或和平时期的维持费。
  这些舰队如果开到西班牙或地中海真打起仗来,这些钱也就够用半年。
  六丁六甲舰队肯定不会裁撤,有他们在,岸防便固若金汤,横行大东洋飞扬跋扈,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在陈沐看来,这笔用于修建岸防的成本太高,性价比又太低……一样是花钱,多添两支丁甲舰队,至少可以打出去,岸防炮台又不能打出去。
  何况也不着急,慢慢修个差不多也就得了,整个成系统的墨西哥湾岸防工事便照着七年去修,每年拨款十万两,先紧着重要的地方修。
  结果可好,主管此事的宗室设计师担心陈沐回国后继任的东洋大臣比他还不上心,两年才花了十九万七千两,就把整体岸防设施修了个七七八八。
  顺带还帮助大西港变成如今的繁荣模样。
  不为别的,他要修墨西哥湾防御工事,减少成本的条件下,能就地开山取石的就地取,不能就地取石就烧砖,烧砖不能从别的地方进,干脆先在大西港建起了砖瓦厂。
  工匠要吃穿,又在大西港开了食品厂,主要是玉米面、熏肉、干豆、咸鱼,结果这几个厂子到最近不但不亏损,刨去建造工事的花费,居然还一年赚了四百多万通宝。
  因为大西港是明西贸易的起始港,过去大西港食品加工产能不足,人们沿途各处购买物资,可供选择的食物也很少,海上吃些腐烂、长毛的东西也在所难免。
  如今大西港有了大产量的食品加工行业,熏肉、炒豆、咸鱼的味道都好,还有数不清种类的罐头可供采买,极大地改善了海员的食用体验。
  后来就连东洋军府的舰队也从他们这进行补给,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货源,来自阿根廷的废弃西班牙据点,在赵士桢穿越赤道运牛肉的途中设立的顺风城百户,如今那边畜牧业非常发达。
  他们在那做奶粉,用的成吉思汗的法子,小锅烤奶加糖,凝成粉装载皮囊里密封上船运输。
  口感上肯定不如鲜奶,但在海上能喝到奶,哪怕是对东洋旗军来说也是莫大的享受了。
  这其实也是陈沐的主张,希望让东洋旗军在巡海时别老偷摸喝酒,反正手头上有茶叶,喝点奶茶不比喝酒好?
  东洋舰队的旗军喝酒的方法特别贼,旗军出任务是不准饮酒的,出海时也会有军官检查船舱,确定他们船上没有酒。
  但他妈的旗军在海上总能喝到酒。
  最早,是有人在兵服里、头盔衬垫中间藏酒曲,上了船自己酿浊酒喝。
  后来检查的军官学精了,这一套不好使,他们就不藏了,自己上船动手做。
  这帮人出海后就忙着收集玻璃瓶、吃完菜的瓦罐头,在罐头或玻璃瓶里装上清水,把面包扯碎了放瓶子里,完事想喝什么酒,就往瓶子里塞什么水果,最后密封了在船舱里藏起来。
  在海上漂个一礼拜再拿出来,当初放的是苹果,它就是苹果酒;放的是橘子,就是橘子酒。
  等到值夜就自己爬到甲板上吹着海风吨吨来两口。
  陈沐都不知道这帮人是怎么明白面包能让水果发酵的,军官把船上搜查出来的果子酒拿来让他看,那酒浑得他都怀疑能不能下嘴,但喝到嘴里确实有点味道,是酒。
  缺点就是这东西要是喝多了,比正儿八经喝岸上好好酿的酒更影响战斗力,上头上的很厉害。
  他实在是拗不过自己的旗军,这东西他没法禁,面包禁不绝、水果也不能禁,清水更不能禁了。
  最后只能准许了在船上备少量啤酒,准许军官按照军法酌情准人饮酒。
  就连陈沐也没好气地承认了,军法,也是制定军法的人与军队集体意志的博弈。
第三百四十一章
裴嚣
  亚洲的东洋旗军都活的不容易,离夷格兰太远,又离陈沐太近。
  他们在世界其他地方的袍泽,比如驻防西班牙大明港的兄弟,凭一张天生长得就像强者的脸就受人尊敬,甚至不需要违反军纪就能过上很好的日子。
  在夷格兰就更不必说啦,随便一个人都能立下非凡功勋,升官像坐了神威机关箭。
  甚至哪怕再远一点儿,乘坐战舰离开墨西哥湾,进行航期超过三十天的任务,在船上都是每日啤酒、朗姆酒管够。
  没办法——超过一个月,木桶里装的淡水就会开始发臭或生出绿藻,不喝酒也没别的东西可喝。
  只有他们这些就在陈沐眼皮子底下的旗军,日子过的最不舒服,亚洲是讲究个一视同仁的地方,除了西班牙人,他们谁都不能瞧不起。
  实际上在法律层面上,西班牙人也是不能瞧不起的,只是西班牙人在他们手底下连吃好几场败仗,从来没有那次战斗把他们打得心服口服,这种瞧不起就算是军法都没法改变。
  倒不是说旗军必须要瞧不起谁来给自己找存在感,实在是他们在这儿真的没太多存在感。
  过早的把西班牙人收拾干净,让他们失去了军功升迁的机会,只剩下没完没了地操练亚洲土民新兵。
  其实要是在本土,他们的月俸确实不低,除了当年募兵契约该给的俸禄,还依照自身担负职责给予每月津贴,算下来留在亚洲的老旗军每月都有五两银子,本该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
  问题就在于亚洲流通的货币不是银子,是通宝这个东洋大帅拿来为朝廷敛财的货币。
  六七千通宝,不禁花的呀。
  就靠着那点吃饱穿暖没问题、大富大贵不可能的月俸,承受着军法约束的条条框框,烟不让抽酒不让喝,没仗打还不让做买卖,尤其是——整天看别人抽烟喝酒做买卖。
  相对来说,亚洲过得最舒服的北洋旗军,还是早年就被外调出去,担任地方要职的人物。
  比如说早年跟西班牙人打仗立功,受封常胜巡检的裴嚣。
  他的日子可是舒服,早年在顺天府地面上就是巡检弓兵,赶上北洋募兵,以骑兵的身份来了亚洲,明西战争冲死个西班牙骑士还受了伤,养完伤仗也打完了,当上了巡检官。
  在大明巡检官是个没什么力量的官职,位卑权轻管事杂,但到了亚洲,成了地界上什么都管的重官职,只要跟治安有关,他们捕盗荡寇平叛捉走私,什么事都管。
  对裴嚣来说尤其如此,从常胜县到大西港,从巴拿马到佛罗里达,除了常胜巡检司是陈沐设立之外,二百三十七个巡检司全部由他设立。
  其实早在其担任常胜巡检官时,裴嚣的日常收入就已经超过旗军同僚了,常胜作为本土到亚洲最大的商港,单单是查抄走私一项就能让他获赏颇多。
  等到后来设立其他巡检司,裴嚣便被升做常胜总巡检,管辖常胜二十四处巡检司,已经能时不时带麾下弓手讨一讨强盗山贼,驾驭福船截击走私商人,甚至都给常胜县创收了。
  常胜的走私没什么特别,绝大多数货物在海关报备后都准贩运回国,主要就是硝石硫磺或者是成品的火药、另一个就是烟草。
  硝石与火药只有东洋军府的官船能运,所以算走私;牧野的烟草不准贩卖在东洋以外的地方,这是专门拿来跟欧洲换金银的东西,也是走私。
  硝土与火药走私的少,大部分回本土的商船走私的都是牧野烟。
  亚洲的各县其实在管辖地域上相当于府,下辖诸多巡检司的总巡检也归知县节制,查获的走私商货在截获后也归常胜县处理。
  常胜知县是邹元标,久而久之,邹元标就有了特殊的销赃渠道……有一批过去从李禹西那购入烟草向欧罗巴贩卖的商贾搭上邹知县这条线,用稍低的价格直接从常胜进货,贩往西班牙。
  邹元标跟陈沐商量,陈沐二话没说就准许了。
  在陈沐眼里这是个经济帐,走私商人从李禹西那买货,都论箱买,一箱三百包、一包在没出海前向军府缴税二十八通宝。
  原本向东出海,在海关要再缴八十八通宝的税。
  他们不往东走,这八十八通宝陈沐是收不到了,但是被裴嚣卡住,不单单常胜能收到高额罚金,货物没收后再以低于李禹西一两成的价格转卖,是又挣一笔。
  回头出海,军府还能再收八十八通宝。
  基本符合陈璘经济学——如果买货的也是走私商人,且再被巡检司卡住,那就真是陈璘经济学了。
  南洋大臣在南洋不就这么卖军火的么。
  军火不是货物,买军火的人才是货物。
  为这事,军府还专门给巡检司查抄走私商人依据走私货物量定了赏格,有钱拿巡检队长们带着弓手查走私也起劲。
  后来裴嚣就因为查抄走私得力,升职进了东洋军府,总巡检官长,司职协调诸县总巡检,并主管军府治所墨县治安。
  亚洲二百多个巡检司,每个巡检司都是一个百户所的编制,近三万弓手一部分负责各县、乡、村的治安,另一部分则在西海岸查走私、东海岸查偷税。
  东西两海岸的巡检司查没所得交上军府,干一年挣的钱够军府给他们发两年俸禄。
  陈沐最初创立巡检司的目的是以此练就一批不在部队编制的预备士兵,主要是让土民弓手在巡检司学学言语,懂听命令。
  后来战争结束,东海岸的烟草贸易红火起来,没想到还成了各县增收的方式。
  现在即使再发生战争,没到万不得已陈沐都不愿意再把这些精于抢劫走私商人技术、勒索地头蛇勉强维持生活的巡检兵投入战争。
  这可是个非常需要经验的工作,就算把最厉害的北洋旗军放到他们的岗位上都未必比他们做的还好。
  何况在维持治安上,裴嚣确实有一套。
  为了天下诸国大会的召开,也仿制奥斯曼和西班牙的使者在亚洲开打,常驻墨县的裴嚣被陈沐一纸调令,带着从各地巡检司召集的精兵强将,来到了大西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7/8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