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0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6/1597

  但是不代表着他们不用支持帝国发展了,帝国要做什么大事情又缺钱的时候,就是需要他们站出来了,比如说当年的水利工程,帝国一时半会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所需的很多款项都是这两家银行垫付的,没有利息的那种哦。
  后续的全国交通工程,大量的官道修筑工程同样也是如此,贷款的利息都是非常低的。
  除了中央工程外,众多地方衙门的基建工程,大部分也都是找这两家银行贷款的。
  同时,帝国方面为了扶持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特定的高薪技术行业的发展,也是会让这两家银行进行配合,提供大量的低息贷款给企业。
  这些,都是这两家银行所背负的政治任务。
  但是,他们从本质上来说依旧只是商业银行而已,这两家银行本身是属于官方银行,但是彼此的竞争依旧非常激烈。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面临着众多民营以及部分地方官方银行的竞争的。
  截止到宣平二十三年,大唐帝国登记注册的商业银行一共有三百多家,光看这个银行数字就可以知道银行业的竞争有多么的激烈了。
  这三百多家银行了,除了特殊的皇家银行外,国企部全资控股的有帝国发展银行,大唐南洋银行,不过大唐南洋银行是一家两年前才成立的银行,而且其主要业务是针对海外贸易市场,除了在国内的数大的沿海贸易城市开设分行外,他们还在琉球府、扶桑列岛、吕宋府、万丹府、马六甲州、戈河州等地方开设分行,所以这个南洋银行和国内本土的银行业没有多大的关系。
  此外还有二十多家同样具有官方背景的银行,也就是最近十年陆续成立的地方官方银行,这些地方银行,普遍是由地方财政出资成立,其股份以及收益都是归属地方财政,当然了,就和其他的地方官办企业一样,这些地方银行的管理权也不是在地方财政手里,而是在国企部手里。
  这些地方官办银行规模有大有小,规模有比较大的上海银行,金陵银行,不过是即便是这两家比较大的银行,其业务范围一般也都是局限在当地,比如说上海银行,其体量虽然不算小了,但是主要是依托松江府,顶多就是覆盖了江南道的另外几个府以及一江之隔的扬州还有南边的杭州等地而已。
  所以这些地方官办银行虽然不算少,体量大多也不差,但是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而真正更具竞争力的,实际上还是大量的民营银行,这些民营银行有大有小,其中规模最大的直隶纺织银行,这可是全国第三的银行,其分行可是不仅仅局限在直隶四道一府,而是遍布全国的。
  当然了,他们也是不可能和皇家银行和发展银行一样,做到全面的无差别覆盖,基本上每一个县都能够找到上述这两家银行。
  直隶纺织银行虽然也做到了全国覆盖,不过侧重点主要还是依托在经济比较良好的地区,而对于一些偏僻的地方,基本上只是在州府级别的城市开设分行而已。
  规模庞大的直隶纺织银行之外,还有不少的实力不弱的中等银行,比如说北方银行,广盛银行等等,虽然说看起来只是偏偶一方,但是在当地的影响力都很大,比如北方银行,依托天津,覆盖了北方的多个省份,山东和河北就是他们的大本营。
  广盛银行也是依托广州,覆盖了两广江西和湖南等地。
  至于小规模的民营银行,那就是更多了,足足两百多家呢,而这些银行能够生存下来,自然也是有着他们的特殊优势。
  国内的三百多家银行彼此竞争,手段可是相当惨烈的,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存款利息了。
  要知道当年皇家银行刚开业的时候,人们存钱非但没有利息,还得给手续费呢。
  但是后来随着银行的增加,竞争压力大,有些银行为了招揽存款,竟然是给出了存款利息,而后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迅速跟进。
  最后,到了现在,存钱到银行,非但不用什么手续费,还能领取存款利息呢,尽管这个存款利息很低,但是总比没有好啊。
  有了存款利息的压力,这些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自然也就更加注重利息收益了。
  哪怕是体量庞大,同时还带着政治任务的皇家银行以及帝国发展银行,也是不得不更加的慎重。
  尤其是铁路建设贷款,这些贷款可不是一年两年的短期贷款,而是十年往上的长期贷款呢,这如果不收利息,甚至是利息收的少了,他们还玩个屁啊。
  如今的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贷款利息,没有利息收入怎么养活这么多员工,怎么上缴利润,更重要的是,怎么给储户发放利息?
  所以,哪怕是皇家银行和帝国发展银行给官方的工程,比而说铁路贷款,还是要收取利息的,虽然利息比普通的商业贷款利息要低不少,但是架不住体量大啊,这一借就是几千万的,哪怕是利息低一些,对于铁路总公司而言也是一笔数字庞大的负担啊。
  但是现在这一部分铁路贷款利息,陈立夫却是说可以由广东方面的地方财政给予补贴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银行借钱给铁路总公司建设铁路,而广东的地方财政负责分摊一大部分的利息支出。
  听到这个补贴方案后,大唐铁路总公司的人动心了。
  这年头修铁路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不借钱是修不来铁路的。
  但是这借钱修铁路,这利息支出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负担啊,大唐铁路总公司每年的利息支出就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每每看到账本上庞大无比的贷款数字以及利息支出,就足以让任何一个铁路总公司的高级官员们提心吊胆的,生怕资金链断裂,然后搞出大问题了。
  如今陈立夫提出可以补贴利息,这可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建议。
  要知道,别小看这利息,这真要算起来,累计下来那可是几百万元甚至更多的支出呢。
  除了利息补贴外,陈立夫还给了另外一个承诺,那就是施工奖励,从现在开始算起,以三年为期。
  如果按期建成通车,并经过验收,那么就会给予一笔奖励,同时每提前一天就增加一笔奖励。
  而这个奖励数字同样也不小!
  陈立夫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大唐铁路总公司方面的高管,不对,应该说是高官们,一个个都是睁大了眼睛。
  这粤赣铁路本来就是在他们的规划里,只不过没打算这么早修而已,现在陈立夫提出用补贴的方式让他们提前修,让他们一开始都是有些转不过弯来。
  地方财政补贴我们好几百万,只为让我们去修铁路?他们动心了,但是动心了也没敢第一时间答应,这事有些敏感,更有着政治上的风险。
  面对陈立夫提出来的放哪,铁路总公司也是不敢擅自决断,因为这种事他们还没有干过,而且比较的敏感。
  地方财政直接补贴商业公司,这种事以前大唐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呢,哪怕是铁路总公司是国企部的企业,但依旧是一家商业公司啊,顶多就是特殊一些而已。
  更不要说还有后面的施工补贴呢。
  这要是一不小心,恐怕就会陷入大麻烦。
  最后就是上报给了他们名义上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国企部,国企部的人也是感觉有些古怪,没敢擅自决定,又是送到了御书房。
  这送到了御书房,被众多的值班大臣和行走大臣一过目,好嘛,这事也就穿得满天飞了。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绝密事务,不允许外泄,很多人对陈立夫的这个方案抱有极大的担心,不少人更是直接反对。
  他们担心什么,反对什么?
  首先,他们担心和反对的并不是说修铁路本身,如今大唐正处于铁路大发展期间,鼓励扶持铁路运输乃是政治正确的是,他们自然是不会去反对。
  他们担心和反对的是支持铁路发展的方式而已。
  陈立夫这可不是普通的扶持铁路发展啊,他是直接拿钱砸啊,而且拿的还是官府的钱。
  就算是这钱是广东地方财政的钱,但依旧是官府的钱啊,把官府的钱用来补贴商业公司,这可是闻所未闻。
  他们更加担心,一旦放开了这个口子,以后会滋生无数的受贿贪腐,权钱交易,以公谋私等等吏治问题。
  当官家的钱被拿出来补贴商业公司的时候,补贴的标准是什么?这里头会不会存在着权钱交易等等,这些可都是潜在的重大问题啊。
第1462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如果说官府的钱可以以补贴,奖金等名义,转移到铁路总公司手里,那么问题就来了。
  既然官家的钱可以用来补贴铁路公司,是不是也可以补贴钢铁公司,补贴纺织公司呢。
  可以补贴国企部所属企业,是不是也可以补贴皇室企业,补贴地方官办企业,甚至是补贴民营企业呢?
  到了最后,补贴的标准是什么,什么公司可以获得补贴,这些补贴会不会存钱贪腐交易?
  这些,都是潜在的重大问题,让一大群大佬们极为慎重的问题。
  而正是因为这些潜在问题,才是引爆了高层舆论的风暴。
  只是如今的陈立夫身在广州,并不知道金陵方面已经是为了他的这个建议闹翻天了。
  说实话,他也是知道这个方案的风险性,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要做,这不用钱砸,难不成要慢腾腾的等铁路总公司来修铁路,这少说也得三五年以后才能动工了。
  到那个时候,他陈立夫估计都不在广东任职了,就算那个时候铁路修起来了,但管他屁事啊!
  想要做事情,而且是想要做出来让人侧目,足以让圣天子另眼相看的成绩来,怎么可能不冒一点风险。
  他陈立夫倒是也可以和大多数官员一样,得过且过,但是他不甘心啊,他想要上位啊,他想要进入御书房,成为值班大臣啊!
  只不过想要上位太难了,哪怕他如今已经是从二品的一省巡抚了,但是想要进入御书房成为值班大臣,也必须做出巨大的成绩了,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依靠什么排资论辈的话,熬到致仕都没这个机会。
  毕竟大唐的官员是比较多的,中低级官员就不说了,只说高级官员,目前大唐的高级官员,一般指的是从三品以上的官员,而从三品以上的官员,全国范围可是有几千号人呢……
  而且这说的还都是现任,并且担任实职的从三品以上文官!
  那些致仕的自然是不能算在里头的,此外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任职,享受从三品以上待遇的教授们也是不算在内。
  即便是和陈立夫一样的从二品高官,这个级别已经是侍郎、巡抚级别的高官了,全国范围都有一百多号人呢。
  也就只有正二品的高官少一些,只有二十多人。
  至于从一品、正一品,这两个品级一般都是荣誉虚衔,比如柳八苟的大学士,钱祧里的大学士,目前全国范围也就这么两个人。
  陈立夫想要从这一百多人里冒头,然后被圣天子看重,然后升职,并最终进入御书房成为值班大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你得知道,他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可不仅仅是这一百多人呢,因为是不管有官员升迁或者贬职,致仕的,这也意味着每年都会有一批正三品的官员,陆续升迁成为从二品官员,然后又有一批的从二品官员致仕,只有极少数才能够经过大浪淘沙,然后继续高升一步。
  实际上,十个有九个都是止步不前,最后只能以从二品的职务致仕。
  造成大唐的官员众多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基层官员方面的话,其实也没有比传统朝代增加多少,因为传统的朝代看似一个县只有那么几个官员,但是下头也有一大堆的官方雇佣的人员呢,比如说衙役,除了正儿八经的几个衙役外,还有着一大堆所谓的帮闲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