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597

  所以阿尔文放弃了进入贸易区的想法,只不过在贸易区入口的时候,他也是看见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惧怕黑死病的,很多人都是无所畏惧的洗的干干净净,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进入贸易区。
  其中就是包括了之前向他解释的那个荷兰人。
  看着这些,阿尔文只能说是,人过有所求,这些人要钱不要命,但是他阿尔文还是要命的。
  打消了去贸易区的念头后,他就在港口区逛了起来。
  这个港口区虽然只是最外层的靠海区域,不过面积还是不小的,在大街上阿尔文可以看见几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
  其中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是比较多的,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当代的诸多国家里,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是航海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了,如果不考虑海军方面的因素,单纯只计算海上运输,就连是大唐帝国的民间航海力量,也不敢说超过了这两个欧洲弹丸之国。
  这两个国家开启大航海时代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积累了丰厚的航海实力,这不仅仅是说他们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更重要的是说他们可以远洋航行的船只以及相应的船长、水手。
  而大唐的话,虽然最近十几年发展迅速,但是毕竟发展时间过短,哪怕是国内的众多造船厂不间断的造船,造出来的船只也的确不少,但是有了船不代表就行了,还得水手呢。
  短时间内,大唐帝国可没办法凭空编出来无数合格的船长和水手来。
  这些年虽然说国内的部分技术学院都是开设了航海系,此外也是先后开设了三家专门的航海学校,专门培养船长等高端航海人才,不过时间尚短,培养的高端航海人才还是不多。
  航海相关的专门人才缺乏,这是制约大唐航海发展的一大原因。
  大唐、西班牙、葡萄牙这三家的远洋运力,基本上占据了当代的所有远洋运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才是被其他诸多国家所瓜分,其中又以新型的航海国家英格兰、荷兰这两个国家为主,再加上奥斯曼帝国、波斯人、印度人以及其他欧洲或者北非等土著的航海力量,一同构成了当代的远洋运力。
  所以在南非城里,阿尔文能够看见众多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就不奇怪了。
  实际上,大唐的非洲远征军攻克南非后,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有西班牙人冒险前来贸易了,等到帝国和葡萄牙人签订了停战协议后,葡萄牙人的商人们也是蜂拥而至。
  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们,说实话那是后知后觉了。
  除了这些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外,阿尔文还发现了不少自己的英格兰同胞。
  对于这几个英格兰同胞,阿尔文是非常热情的上前去搭话,当然了,搭话的时候他也是满嘴胡话的,自己的真实姓名那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因为要是说出来的话,恐怕会把这几个同胞给吓着了。
  阿尔文·格兰特这个名字,在英格兰国内的航海界里,虽然不算是大名鼎鼎,无法和其他几个大海盗相提并论,但是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阿尔文自然是得低调一点,他还打算着摸清楚这几个英格兰商人的底细,看着能不能结伴一起返航,然后半路上把他们吃掉呢。
  经过交谈,阿尔文发现他们都已经是来到南非城有一些时候了,时间最久的已经是来到了这里差不多两个月,时间短的也有半个月了。
  来了这么久,但是却还没有采购到足够的货物返航?
  这可不正常,而一问才知道,如今南非城里都没货,别说是他们这几个小商人了,就算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那些大商人,如今也得老老实实的等着大唐人的商船队抵达。
  然而如今南非成里的等待货物的欧洲、非洲等商人们可是非常多了,光光是在港口里停泊的商船都有四十多艘了,而且听说还有众多的船只正在从欧洲赶来这里!
  这些多船,那得装载多少的货物啊,这些大唐人就算是有船队过来了,但是能够满足这么多的商人所需吗?
  “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大唐人的实力是不用怀疑的,他们今年已经是往南非城派来了三批船队,第一批船队就有二十多艘船,第二批的船队更多,足足有三十多艘,第三批也有二十多艘。
  而这一次,我听消息说,这一批商船队里至少也有五十艘以上的商船,而且大唐人的商船普遍都比较大,货物肯定是不缺的,就怕你拿不出足够的钱进货!”
  阿尔文此时伪装的是一个老实人,此时只见他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的本钱少,到时候能进多少就进多少!”
  本钱少那是事实,不可能购入多少货物也是事实,但是阿尔文还准备着返航的路上打劫呢,这个就没必要和别人说了。
  回去的路上,阿尔文又是想起了那些人说的话,说是即将有一批至少五十艘以上的大唐船队即将抵达!
  这么多船,上面得装载多少货物啊,如果自己能够把这船队给抢了,恐怕是要一夜暴富,成为英格兰人最富有的男人。
  可惜的是,这种想法他也只是一闪而过罢了。
  这种大规模的商船队,自身武力就是非常强悍的,而且肯定也是少不了战舰的护航,想要抢劫这种船队,那得直接一支舰队,而且是倾国之力组织起来的主力舰队才行。
  大唐人的商船队他是没有见过,但是西班牙人的宝船队他可是见过的,这些年西班牙人的环球舰队也是非常的出名,每年从欧洲出发,然后抵达北美洲墨西哥,然后前往中美洲、南美洲等西班牙控制下的一系列美洲殖民地,进行贸易的同时,会搭载着美洲的无数金银珠宝,进入太平洋,然后前往大唐贸易。
  这些西班牙人抵达大唐的吕宋府和大唐进行贸易的时候,都是用一箱子一箱子的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采购大唐货物的。
  采购了大唐的瓷器、丝绸、香水以及其他大唐货物后,他们将会穿越马六甲海峡,然后进入印度洋,横跨印度洋后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最后一路返回西班牙。
  每一次的环球舰队,都是吸引了欧洲众多人的目光,给西班牙人带来了无数利益的同时,也是吸引了无数人把眼睛瞄向了这个环球舰队。
  可惜的是,这些西班牙人都是非常的谨慎,这些宝船队往往都是规模庞大,最少也会有七八艘大船,多的时候甚至是十几艘乃至二十多艘。
  并且西班牙人的宝船队里的船只,往往都是大船,千吨商船都是常见的,这些大船不仅仅能够装载大量的货物,而且武备也是非常的强悍。
  这等规模的船队,可不是什么寻常的海盗能够窥伺的目标。
  而这一次大唐人的商船队,比西班牙人的商船队规模还要大,五六十艘的商船队,并且还有着军舰的护航,这种实力足以让任何海盗望而生畏,不敢生出任何不该有的想法。
  阿尔文自然也是不会有这种想法!
  他是个海盗,抢谁的不是抢啊,犯不着去招惹大唐人啊!
第1505章
农民子弟的挣扎
  就在阿尔文和其他的商人们在南非城等待着大唐船队到来的时候,大唐西印州知州,西洋通商协办大臣胡桥坤也是在等待着船队的到来。
  和那些商人们单纯只是等待着船队上的货物不同,胡桥坤更加看重船队里的将近一万人的移民。
  根据他之前通过快速通讯舰得到的信件,他知道帝国这一次为了殖民南非也是下了大力气的。
  首批移民的数量就是达到了万人,而且后期还会有多批的移民,前期移民的总数将会达到五万人。
  这五万人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的,和很多地方的移民都是以青壮为主不太一样。
  为了保障这总数五万移民在南非的生活,胡桥坤早早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在城区里修筑了大量的住宅不说。
  而且还是直接委托军方那边,在距离城区不远的地区建设村落。
  如今非洲远征军驻扎在南非基本上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而根据大唐陆军一直以来的自力更生的传统,这些军队除了维护南非的安全外,也是开展了屯垦活动。
  不过军方的屯垦和民间的屯垦不太一样,军方的屯垦只是他们顺带的任务,以后这些军队肯定是会调防的,是不可能一直都驻扎在南非。
  因为非洲远征军纵然是现在无所事事,但实际上他们的任务还有很多,什么任务,自然是为了帝国在非洲开疆扩土。
  南非的屯垦,还是需要以移民为主。
  胡桥坤迫切的等待着移民的到来,只要这些移民来了,那么屯垦活动就能够展开,只要把南非平原初步开发出来,那么其他的先不说,至少粮食问题就能够解决了,而不用和现在这样,要千里迢迢的从其他地方调运。
  此外有了人口,也能够从移民中征调民兵部队。
  而根据大唐的一贯传统,殖民地里的民兵部队可是非常重要的,殖民地里的民兵部队,除了在战争时期协助驻军进行作战外。
  更重要的是,这些民兵还是大唐的殖民地的重要军事力量组成,在平常的时候则是充当殖民地的主要防卫力量,和当地的土著进行作战。
  当移民们屯垦的过程里,肯定是不可避免会和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个时候,民兵部队的作用就是能够体现出来了,他们能够防备土著的袭击,同时袭击土著。
  在南洋地区,在美洲地区的殖民地里,大唐殖民地里的民兵部队都是发挥出来了巨大的作用,其战略地位甚至都是不属于正规军部队。
  毕竟正规军部队的数量是有限的,很多殖民地里的正规军也不过百来人,几百人而已,以至于正规军进行作战行动的时候,往往都会抽调当地的民兵部队协同作战。
  就当南非城的商人们,胡桥坤这些官员们等待的船队抵达的时候,在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的马达城,一支庞大的船队跨海而来,进入了马达城这个大唐帝国在非洲地区最为重要的中转站。
  船队过于庞大,自然是无法全部进入港口靠岸的,实际上能够进入港口靠岸的只有少量的船只,并且是以军舰或者是补给船只为主。
  而大部分的移民船以及货船,则是下港口外的近海下锚!
  其中的一艘商船上,一个身材中等,身形瘦弱,穿青色长袍的年轻男子站在甲板上,手扶着栏杆看着前方的港口!
  海风不断的拂过这个这个年轻男子,带着海风特有的腥味。
  吕振江早已经是习惯了这种带着腥味的海风,在海上漂了几个月,如果这都还无法习惯的话,那么他吕振江也是无法活着来到这里了。
  吕振江和船队里的其他大多数人不一样,他并不是移民,而是受雇于蔚蓝贸易公司的一名员工,职务是书记员,这一次是随同公司的商船来南非城贸易的。
  吕振江,山西太原人士,家中世代为农,到了他这一代,小时候因为聪慧,让村里的一个老童生看中,教授他读书认字。
  后来更是考入了县小学,成为了吕家百年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
  只不过吕振江的才华都是在文科上,而不是在理科上。
  而在当代的大唐帝国,虽然文科也很重要,想要为官就必须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但是对于家境普通的学子而言,如果侧重于文科,这就意味着很难获得奖学金。
  而吕振江更是严重偏科,理科成绩别说一半了,平日月考的时候甚至都不及格,也就是他的文科成绩实在优秀,这才避免了被退学的结果。
  不过这样的他,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什么奖学金了。
  在大唐帝国,甭管是大学还是预科又或者是中学、小学,文科的奖学金比例都是比较小的,而且竞争是极为激烈的。
  吕振江小学六年,都是未能获得过奖学金,等到了报考中学的时候,他虽然成绩严重偏科,但是好歹文科成绩出色,勉强也是考上了太原府中学。
  但是他虽然考上了太原府中学,却是没有去上过哪怕一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