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597

  但是黄浦江东岸那地方想要开发,受限于交通问题同样困难重重,因为暂时还没有办法在黄浦江上架设大型的桥梁。
  想要在黄浦江上架设大桥,那么就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障船只的正常通航,黄浦江可是非常繁忙的,其港口吞吐量不仅仅是全国第一,而且还占据了帝国本土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然而能够让大型船只通行的跨河大桥,这种大桥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桥梁可行的,技术难度相当大,至少目前的大唐帝国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实力。
  上海地方一直都是想要建造一座黄浦江大桥,但是各种设计方案乃至要求都是一变再变!
  早些年的时候,谋划建设黄浦江大桥的时候,定下的标准只是让两千吨船只通行借口,因为那个时候最大的船只也不过一千多吨的风帆木船而已。
  但是自从蒸汽船只出现后,现有的新造的大型船只都是奔着五千吨去了,香港鼎盛造船厂那边为太平洋航运公司打造的太平洋号大型豪华客轮,那可是四千多吨的庞然大物。
  而且太平洋航运公司开了这个头后,加上帝国已经是控制了南洋、印度洋,长途航行的大型客轮需求也是上来了,所以其他几家航运公司也是陆续跟进。
  去年年底,一向来都是以激进为主的冯氏航运公司,为了彻底压过老对手长江航运公司,同时也是想要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弟太平洋航运公司重新踩下去。
  邀请皇家理工学院航海系、江南大学造船系等一大票学者,还有香港皇家鼎盛造船厂,乃至青岛海军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等众多造船专家们,一起论证了建造万吨豪华客轮的可行性。
  最后论证来论证去,专家们的意见非常的一致,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说,建造万吨巨舰完全是可行的。
  但是冯氏航运公司得到他们的结论后,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是特无语!
  专家们说,这万吨巨舰呢,造是肯定造的出来的,现在的钢铁等基础材料的技术已经足以支撑打造一艘万吨巨舰,而且也有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作为动力,足以推动万吨巨舰。
  但是造是能够造的出来,但是这成本嘛,那可就是不好说了。
  要造这种万吨巨舰,你得先研发一系列专用的造船钢材,然后建造一座万吨船坞,研发特大型往复式蒸汽机组,别说造船本身的成本了,仅仅是这些前期研发和筹备的费用,没有百万打底都是搞不出来!
  再加上造舰成本,最后算下来,冯氏航运公司要投下去至少两百万,而且还需要最少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得到这么一艘万吨巨舰。
  听到这成本,冯氏航运公司立马就是缩了回去。
  然后他们就老老实实的找香港鼎盛造船厂,订购了一艘五千吨豪华远洋客轮,至于为什么不多不少,刚好卡在了五千吨,自然是为要比四千五百多吨的太平洋号更大。
  至于为什么不是超过五千吨,因为香港鼎盛造船厂如今只能造这么大的船,再大连船坞都没有。
  然而虽然冯氏航运公司的万吨客轮计划搁浅了,但是人家却还是造了一艘五千吨豪华客轮呢。
  帝国的几大航运公司一直都是进行着非常惨烈的竞争,其中一大主要竞争方向就是竞争造大船!
  虽然造大船成本高,运营成本更高,甚至都有可能亏本,但是这却是他们用来彰显企业实力的最佳手段。
  如此也是导致了,几个大航运公司旗舰豪华客轮都是四五千吨左右了,然而兴许不用几年,更大吨位甚至上万吨的船只也于公司敢投入巨资去建造了。
  然而哪怕不算是旗舰,只是那些大规模主力客轮以及货轮,吨位也是比以前的大了很多,这几年新造的沿海客轮基本上已经是达到了两千吨。
  倒是内河、湖泊地区的客轮以及货轮,吨位都还是局限在数百吨为主,这不是他们航运公司没有实力搞大船,只是河流湖泊上难以运用这些大船而已。
  然而在扬子江流域,也就是长江下游,金陵城到上海的这么一段长江,各大航运公司的主力客轮,基本都是一千多吨的。
  在如今千吨船只已经是算不上什么大船,主流新建造的大船已经是普遍超过了两千吨,顶级的甚至有四五千吨的情况下,黄浦江大桥最初定下的通航两千吨船只的标准已经是远远不足了。
  再考虑到,现在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建造万吨巨舰的技术能力,只不过是成本太高而没人建而已,因此这未来的黄浦江大桥,再怎么样,也得给万吨巨舰留下通航的宽度和高度。
  如此对桥梁技术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至少目前的大唐帝国的技术能力还无法做到。
  刚上任的时候,徐晨兵也是想要把黄浦江东岸给搞起来,搞一个浦东工业什么的,但是最后论证来论证去,黄浦江大桥都是建不起来,只能搞渡轮作为代替,但是渡轮哪能代替桥梁啊。
  最后是没办法,他只能是把目光瞄向了上海的西部地区。也就是靠近青浦县的那一大片地方。
  但是想要发展城西地区也不容易,因为西城区距离黄浦江距离太远。
  当代的那些企业家们,一个个都是精明的很,他们才不会把工厂搬到远离码头的地方呢,基本上距离码头超过五公里,他们一般都不愿意了,因为那样的运输成本将会大幅度增加。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汽车,短途的货物运输全都是靠着马车或者干脆就是人力挑运,成本可是不便宜。
  而且帝国那么大,也不是非要来上海投资的,就算是来上海投资,他们干嘛不再第一和第二工业区以及北岸工业区开工厂?
  再不济,他们也可以跑到隔壁的华亭开发区以及嘉定的沿江开发区去嘛,沿着黄浦江建厂,这是当代企业家们的普遍共识。
  去年年初吆喝了好几个月,结果除了上海特设县地方财政投资的几家企业硬着头皮影响号召过去建厂外,其他企业,甚至是其他的国企部企业也都不鸟徐晨兵的所谓城西开发计划。
  但是徐晨兵不死心啊!
  既然那些商人们说交通不便,距离黄浦江码头太远。
  徐晨兵一咬牙,好,本官给你们修一条铁路!
  而这,就是上海城区铁路计划的来源了。
第1533章
弘扬大唐国威
  李轩对徐晨兵的这个城区铁路计划很有兴趣。
  随着上海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越来越多,人们出行,商品的运输都是需要强力的交通运输力量来支撑的。
  在后世,一般这种短途交通都是由汽车解决。
  但是在这年头,短时间内指望把汽车搞出来不现实,即便是搞出来了,运输成本也会非常高,所以短时间内,马车,尤其是轨道马车,依旧会是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主力。
  但是如果距离太远的话,光靠马车就行不通了。
  上海的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南北距离数十公里,而以后东西距离也会有十几二十公里。
  不过这种轨道马车的运输量还是比较小,同时成本也不低,这个时候,徐晨兵能够想要用火车来解决二三十公里的中途运输,在李轩看来还是有极大的可行性的。
  在之前,他已经是铁路司和交通司的官员们聊过,建造铁路的成本虽然高,但是如果这种中途铁路,运输肯定会非常的频繁,所以收回成本是肯定的,而且维持运营的成本也不会太高,至少比用马车便宜的多。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城区铁路,也就是后世的轻轨,能够有效的解决当代的城区远距离交通问题。
  如果上海那边能够把城区铁路给建设起来,那么困扰目前上海沿江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会瞬间解决,因为在上海的西部地区,有着大量的可供开发的土地。
  同时,还可以直接和江南铁路网连接起来,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这对于工商业发展将会是至关重要的。
  城区铁路有这么大的好处,同时在技术上也不存在太多的问题,成本上也能够接受,那么就没有道理不这么去做。
  如今大唐帝国的铁路网已经是运营好几年了,自从宣平十九年江南大铁路京镇段率先通车,至今已经是过去了八年,火车运输的相关技术已经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早期火车的众多重大缺陷,如今基本上已经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一找到,并解决。
  宣平二十七年的火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和宣平十九年的火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产物了。
  当年所生产的早期蒸汽机车以及车厢,如今基本上已经是退出了一线运营,取而代之的是最新的火车头以及车厢。
  现在的蒸汽列车功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而车厢也是从早期的规格不一木制车厢,变成了现在几乎统一规格的第二代客运车厢,而铁路的轨道,也是变成了清一色的钢轨。
  最早期运营在京镇铁路上的原始蒸汽机车,重量不过五吨左右,能够牵引大约二十吨的车厢,当然了,实际上最早期的这些机车并没有投入运营,只是充当试验品而已。
  不过在这些原始的蒸汽列车上不断的改进,提升功率和稳定性,最后才是出现了目前的一系列蒸汽机车和火车车厢。
  目前运行在江南大铁路以及其他铁路干线上的大部分都是属于大唐铁路总公司下属的相关工厂和各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第二代火车。
  其中蒸汽机车就有经济运营成本低廉,专门执行短途运输任务,马力不算大大的低端型号,然后还有专门执行长途运输任务的标准型号,还有专门运输超重货物的重载型号等等。
  通常情况上,一台标准的第二代蒸汽列车能够拉动十六节的第二代钢制客运车厢,并以时速四十公里稳定运行,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不用和以往一样,跑数十公里就需要停下来加煤加水,他们可以一口气跑出去一百多公里再加煤加水。
  基本上,从金陵城到镇江可以直接抵达,而不用中途停下来加煤加水。
  至于货运的话,则是需要看货物的重量了,但是通常来说,标准的第二代重型蒸汽机车,能够拉倒十二节满载煤炭的列车组以大约三十五公里的时速运行。
  而第二代的钢制车厢,也是效仿了客轮,分为多等车厢以及价格,用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出行需求。
  其中的三等车厢,自然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出行需求,三等硬座的票价,足以让普通的农民也能够承受,如果是长途旅行的话,也可以选择三等硬卧,票价虽然贵一些,但是也贵的有限。
  而二等车厢的话,则是用来满足中层人士的出行需求,这些人比较体面,自然是不愿意和那些泥腿子们挤在三等车厢里,不过想要体面就要付出不菲的代价,二等车厢的票价,往往是三等车厢的数倍以上。
  至于一等车厢,不用说了,这就是专门为了那些权贵富豪们专门的,价格极为昂贵,从金陵城到上海的一等车厢的票价,达到了三百多元,不是富豪根本坐不起。
  不过虽然卖得贵,但是提供的服务也是对等的,舒适奢华的乘坐环境是必须的,而且一等车厢往往都是在列出的最尾端,所以也不用担心煤炭灰尘强忍,此外一等车厢还会提供管家式服务,各类饮食都是一应俱全的。
  而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真正给大唐铁路公司赚钱的,并不是这些看似票价一等车厢,反而是二等车厢和三等车厢,因为一等车厢虽然票价昂贵,但是乘坐的权贵富豪还是不多,此外当代更多的权贵和富豪们,如果有的选择的话,他们更加乐意乘坐宽大舒适的豪华客轮,而是隆隆作响,吵杂的火车。
  当然了,更多的富豪,人家一般都是有着自己的私人客轮,比如说陈立夫家族,他们自己家族就有一艘排水量达到三百多吨的豪华客轮,家族人员出行前往上海或者其他地方,一般都是乘坐自家的私人豪华客轮,根本就不会其座什么公共豪华客轮或者火车。
  所以说,一等车厢反而是不怎么赚钱的,真正赚钱的还是二等车厢和三等车厢,因为相对于权贵富豪而言,普通人更加愿意选择方便、快捷、廉价的火车出行,而不是比较麻烦的客轮。
  历经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唐帝国的交通方式,尤其是中长途交通,基本上已经是被火车和客轮所包揽,只要在一些不通行铁路乃至连客轮也去不了的地方,才会用最为原始的马车作为长途交通工具。
  大唐帝国的火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用在城市内部的话,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实际上,城区铁路这个词汇虽然是比较新鲜的,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已经是有了这种短途城区铁路了,比如说各大港口城市里,在码头和仓库区之间,普遍都会有复杂而轨道运输系统,只不过一般不会采用蒸汽机,而是采用马车。
  而在矿区,火车更普遍了,实际上大唐帝国的火车最早发展起来,就是在矿区。
  当年矿区为了向往运输煤炭、铁矿等各种矿产品,率先采用了轨道马车,而当早期的火车还无法大规模商业运行的时候,实际上各大矿区就已经是使用蒸汽列车来代替马匹运输矿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