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597

  大唐帝国的贵族制度,导致了两类人最吃香,一个是将领,另外一个就是科学家。
  因为这两种人才有机会获封贵族!
  而帝国的贵族,可不是什么空有名头的贵族,那是真正有封地的贵族,一旦册封,除了名义上的封地外,还能够拥有大片的私人土地。
  比如何盛忠的私人土地,其面积就是将会占据整个棉老岛十五分之一的面积,这将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而这些土地将会成为这个家族永远的财富,哪怕是后续家道中落,爵位到勋爵后被取消了,但是这些土地依旧是他们的私人财富。
  帝国的贵族,那是要政治待遇有政治待遇,要钱有钱!
  要不然的话,每年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俊杰试图报考皇家理工学院或者是陆军武学堂、海军海学堂了。
  而从政的话,说实话并不是顶级的天才们的首选!
  因为文官除非是做到御书房值班大臣这个级别,不然别指望获封爵位了,而且就算是获封,也是伯爵以下。
  除了开国时期册封的一批文臣贵族里拥有伯爵、侯爵、公爵等高级贵族外,后续二十年册封的少数几十个文臣贵族,都是子爵以下,很多甚至只是最低级的勋爵而已。
  目前帝国全部贵族加起来,已经是有将近三千人了,但是文官贵族的数量只有三百多人,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开国时期册封的,后续册封的也就几十人而已,就连科学贵族的数量都比文官贵族多。
  册封了何盛忠后,李轩自然也不会忘记其他科研人员的奖励,爵位是没有的,不过其他的奖励也有啊,比如说提升待遇啊,直接给奖金什么的。
  完事了后,在返回的路上,李轩就已经是把国企部的尚书叫了过来,指示他立即开始筹备建立一家电报公司,用以铺设电报网络。
  随后又是指示,电报乃国之重器,只许官办,不许民办,后续的所有电报业务,只能由这家官办电报公司办理,其他官方资本或民间资本不得参与、干涉。
  电报这玩意,就和古代的驿站体系一样,乃是军国利器,自然是不可能放任胡乱发展的。
  必须牢牢的掌控在官方手里。
  国企部那边自然是应下!
  当天,国企部内部就是召开了高级会议,尚书、侍郎、各司司长通通参与,为的就是讨论如何筹办这家圣天子亲自吩咐下来的电报公司。
  筹办公司的难点不在于技术,反正电报技术皇家理工学院已经是搞出来了,而这么高端的东西,普通人一时半会的也搞不懂,后续肯定还是需要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继续提供技术支持的,等多年以后,电磁人才多了,才能够逐步自行掌控并发展研究。
  就和之前的蒸汽机相关技术一样,一开始也是皇家理工学院研发,并提供技术支持,而国企部下属的企业以及民资企业真正掌控蒸汽机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进、研发的时候,那都已经是好多年以后的事了。
  而官办电报公司所需要的技术,皇家理工学院肯定是会支持的,这一点不用担心。
  资金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
  国企部别的没有,就是钱多!
  因为国企部代表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帝国!
  你敢说大唐帝国没钱?
  都不需要专门贷款或者申请财政拨款,国企部内部就可以通过诸多国企部所属的企业,直接抽调资金进行投资。
  多了不敢说,但是几百万分分钟都能拿出来!
  哪怕是几千万的巨资,只要有这个需求,国企部也能够拿得出来。
  国企部下属的中大企业多了去,大不了这家投资一点,另外一家投资一点,总能够凑出来的。
  管理人员也有,国企部诸多下属的企业里,有着不少能力卓越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各行各业的都有,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从民间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不是。
  国企部管理下属企业的模式是比较特殊的,事关民生的重点企业,其负责人以及部分高管都是国企部所属的官员。
  比如说帝国发展银行、三大武器公司,但是一般也只局限于高层才是官员,而中下层也是普通人。
  还有一部分重要性不太大的非国防、民生行业,比如说江南纺织公司,国企部拥有该企业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这家企业从规模上来说,已经是帝国第一纺织企业,在帝国本土有雇员超过五万人,而在国外也有不少办事处和员工。
  但是这么庞大的纺织企业,其管理层里除了财务总监是国企部派遣的官员外,其他的清一色的都是职业经理人。
  对于这些企业,国企部以投资人的身份,通过董事会进行掌控,一般不会直接干涉其经营。
  不然的话,都要派人直接管理,国企部也没那么多官员。
  国企部的行动是快速的,当天接到指示后,当天召开会议,很快就是确定了下来,成立大唐电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帝国所有电报业务。
  电报公司虽然成立了,但是目前除了一个名字外,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连管理层目前都还没有。
  国企部高层对新电报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也是犹豫不决!
第1612章
进京不易
  宣平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上海北岸火车站。
  孙学坤在两个随从的陪同下,进入了火车站然后登上了开往金陵城的快速列车。
  进入了一等车厢坐下后,孙学坤静静等待着火车启动,同时也是思索着这电报公司到底该怎么搞。
  他是昨天接到金陵城方面的紧急传信,让他立即奔赴金陵城就任新成立的电报公司总经理一职。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国企部官员,历任江南武器公司副经理、长江航运公司的总经理,后来又担任了大唐铁路总公司下属的直隶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他的将近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表面上看是从政,挂着正三品的官衔,但他从入仕的第一天起,实际上就一直在国企部下属企业工作。
  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他也是个职业经理人,只不过只受雇于国企部而已。
  他们这样的国企部企业管理人,大多如此,虽然有着官身,不过他们还是和正统的官员不一样。
  别的不说,至少收入是比那些正统官员高一大截的!
  而且这还是合法收入,他们的薪资基本是照比民间职业经理人的薪资,企业办得好了还有不菲的分红。
  不过也不是没有限制,比如说现在,他在直隶铁路公司干的好好的,眼瞅着自己主办的江南大铁路的京沪段的复线扩建计划接近完成的时候,却是被国企部的一纸调令,直接调任电报公司总经理。
  其实他挺喜欢干铁路事业的,建设铁路所带来的成就感,比早些年在长江航运公司运营航线带来的成就感更丰厚,嗯,钱也更多!
  而到现在为止,他对这电报公司的了解只局限于调任文件上的寥寥几百字,甚至他现在都还搞不清楚这电报到底是什么玩意。
  不过,身为国企部官员,享受着超越普通商人,职业经理人的政治待遇,又是拿着堪比职业经理人的丰厚待遇,自然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国企部的调令他无法拒绝!
  所以他是昨天开始连夜交接工作,然后今天一大早就是赶来火车站乘坐火车了。
  略微等了一刻钟后,通往金陵城的快速客运列车准时出发,蒸汽机车头冒着白色的水雾,巨大的铁轮开始转动,并带动着后方的多节车厢缓慢前行。
  一开始速度还是很慢,甚至比人行走的速度还要慢,但是速度却是越来越快,很快火车就是发着哐当哐当的声音,在原野上的铁轨奔驰起来。
  当火车提速完毕进行稳定速度巡航的时候,孙学坤就知道,此时的火车速度已经是达到了每小时五十公里。
  这是目前国内客运列车的巡航速度!
  而在数年前,这个速度只有每小时三十五公里,后来逐步提升到四十公里,最近几年则是提升到五十公里每小时。
  虽然看似提速幅度不大,但是每一次的速度提升,其实都意味着技术的进步。
  首先是火车车头的马力越来越大,同时安全性能也是越来越好。
  毕竟提速不仅仅是速度快了就行,还需要确保安全,速度越快的火车其安全性也就越难保障。
  火车出站后,孙学坤并继续坐着,而是躺在了卧厢里休息。
  虽然他乘坐的乃是快速列车,沿途只会在少数几个大站停车加煤加水,不过这一趟的旅途依旧需要一天!
  火车继续哐当哐当的形式着,中途在苏州、镇江等站点停下来过,不过停车的时间很短暂,加煤加水后就会继续前进。
  等到了傍晚时分,火车终于是驶入了金陵东站,孙学坤带着随从下车后,随手招了辆马车,然后前往老城区。
  进入老城区后,他在国企部直属客栈下榻!
  这是国企部自身开设的招待所,并不对外营业,只免费招待国企部的官员。
  不过孙学坤心里其实是不太愿意住招待所的,因为这条件实在太差。
  帝国里公认的,现在官办的招待所条件都不咋地,这是因为往来官员都是免费入住,吃喝,招待所所需的经费只能是来之于直属部门的拨款。
  一开始呢,其实条件很不错的,各衙门其实不缺这点钱,但是前些年太子私访了一次税部的招待所后,对其内部的奢侈目瞪口呆,说这招待所里的条件,比他的东宫都要好。
  比东宫还要好!
  这句话就是导致了当时一大批人倒霉,丢官去职的不在少数,被判处死刑的更多。
  这后来,各衙门就是很自觉的削减了经费,后来吏部直接把招待经费列为重点考核目标,但凡地方的招待经费多的,考评是别指望能好到那里去。
  而这样一来,官员们又不爱入住了,而是拿着官方的经费去外头住饭店。
  但是这也没持续多久,后来太子李暠又补了一刀,直接向圣天子李轩建议,官员在国内出差,不给补贴任何经费,一路吃喝只能住在当地招待所,不花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