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597

  他们左家也是在这个浪潮出售了大量的土地,然后进军工商业,并在数年前达到了巅峰,拥有了一家纺织厂,另外还有其他部分产业。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工厂就因为经营不善,直接导致家族破败。
  他们左家如此,而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恐怕也是差不多。
  而且早些年的时候,这个中年男子徐老板,以前恐怕还是一个大富商呢。
  早年就能够下南洋做生意的人,就没一个是简单的角色,因为早年的时候帝国初立,海军实力一般般,南洋海域还有诸多海盗,而且那个时候葡萄牙人都还在南洋呢。
  这下南洋跑海的船只,可都是清一色的武装商船,而且那个时候风险大,收益也大,当然了,所需要的本钱也不少。
  不像现在这样,整个南洋都是变成了大唐的后花园了,尽管当地还有不少的土著,但是无伤大雅,如今在南洋做贸易,只要不傻乎乎跑到土著控制的岛屿,并登陆深入内地的话,基本上都不需要什么武装商船了。
  而且随着船只技术的发展,航海的风险迅速降低,所以如今跑南洋航线的船只,其实已经是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海外贸易公司的武装商船了,都是变成了航运公司的船只。
  在当年那个年代能够跑南洋贸易的人,可都不是简单角色啊!
  可惜这个徐老板似乎运气不怎么样,跑印度航线的时候船只遇上了风暴,船一沉自然也就万事皆休了。
  如今,他跑到了西海试图东山再起,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他的情况和自己,有着诸多的类似。
  只是,他们在西海贸易里能够成功吗?
  左成生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徐老板和陈老这两个商人却是极有信心,说着什么这些土著都是贱骨头,先让海军炮击一阵,这样才能够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他们这些商人,自然是不知道官方的打算。
  官方根本就不在乎些许的贸易,他们更在乎直接掌控这个西海沿岸里的重要城市,进而掌控这里的石油资源。
  而作为背后推动这一切的大唐石油公司,在今天这样的场合里自然也是有人在的,当然了,他们并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官方团队里了。
  此地只有大唐石油公司的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而已,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插手官方事务,而是准备后续对此地进行更加详细得到勘测,为公司后续对此地的石油开采做打算。
  带领这个小团队的朱铜恩,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壮汉,乃是大唐石油公司下属诸多石油勘测队里的一个勘测队的队长。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巴库了,在半年前大唐刚拿下库里没多久的时候,他就是乘坐船只来过巴库,然后对当地的石油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勘测。
  并在当地发现了容易开采并且储量丰厚的石油资源,最后上报到了总公司。
  后来,这才有了大唐石油公司通过上层官方的关系,推动了寻求占领巴库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朱铜恩也不知道,此事实际上一路上报到了圣天子的案桌上,毕竟石油和奥斯曼人结合起来之后,下面的人也是不敢擅自决定。
  石油的重要性,圣天子已经是多次肯定过了,哪怕是现在的大唐石油公司所生产的煤油只能作为照明原料使用,哪怕是现在大唐石油还在亏损当中。
  石油还不是什么暴利的商品!
  但是不少高层的人都已经是得到了些许小道消息,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已经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了众多的产品,煤油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而且其中的诸多东西,都是有着非常神奇的特性,不少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们都已经是加入到了对石油的研究中来。
  当然了,这些实验室里的发现,只能告诉人们石油的很多产品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怎么利用起来,尤其是如何进行大规模提炼生产,并应用到工业上来,这依旧是没有什么突破。
  官员们的重视,其实也并不是因为石油有多大的作用,而是纯粹是因为圣天子的重视而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圣天子都这么重视石油了,他们这些当官的自然是需要紧跟圣天子的步伐重视石油了。
  尽管绝大部分重视石油的官员,根本连石油长啥样,有什么用都不知道。
  圣天子重视,皇家理工学院那边也是多次发表专业论文说明石油有着极大的工业价值,所以哪怕不知道这玩意有啥用。
  但是官员们也是对石油此极为重视。
  而更关键的是,经过大唐石油公司多年的勘测,很悲催的发现,帝国的大陆本土省份上,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石油资源,顶多就只有几个小油田而已,哪怕是肃州油田的规模实际上也算不上多大。
  大唐石油公司多年前开发肃州油田的时候,曾经很乐观的认为,只要继续打油井,石油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但是结果发现,肃州油田就那么大,产量很有限。
  搞到现在,肃州那边的第二期炼油厂计划都是放缓了脚步。
  本土省份没找到什么油田,大唐石油公司自然也是把目光放到了海外,海外勘测并开采石油其实对于现在的大唐而言非常麻烦。
  勘测麻烦就不说了,要找石油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如今大唐石油寻找石油,往往都是根据现有的线索,找到油泉。
  然后才会进行钻井勘测,并估算石油储量等。
  可没办法和后世一样,依靠大量的科学数据就能估算出来。
  在海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石油就麻烦了,而运输石油也麻烦。
  运输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石油这东西,这是一种大宗消耗品,数量可不是几百几千吨就够用的,而是动不动就几万甚至几十万吨的运输量。
  如此将会造成昂贵的运输成本,而昂贵的运输成本将会抬高石油的价格,最后导致普通老百姓用不起。
  而用不起的商品,没有任何价值!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开采问题。
  相对于开采而言,勘测以及运输那都是小问题了。
  因为开采石油是需要大量机械设备的,如果是在北海省这样的本土省份发现了石油,那么自然是简单的很,直接把设备运输过去开采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在吕宋、万丹这样的还没有完成本土化的省份发现了石油,那么连开采都开采不了!
  因为进出口委员会禁制向这些没有完成本土化的海外领地输出任何机械设备。
第1696章
炮轰巴库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唐在海外领地的机械设备等数量是极其有限的,仅有的也都是部署在各大军事基地里。
  比如说海军的海外军事基地里,一般就会有机械设备拥护战舰的维护工作。
  但是目前来说,只局限在封闭式的海外军事基地内有少许机械设备,其他海外领地话,根本没有。
  如今这种局势下,海外领地连铁路都不能修,更别提什么石油开采、提炼设备了。
  而实际上,最大的可能性是连勘测用的钻井设备都过不去……
  帝国的进出口管制限制太大,而且是一项基本国策。
  军方为了保障自己的武器技术领先优势,历来都是坚定反对技术输出的,而帝国的权贵们,尤其是本土的工商企业们,也是坚决反对技术输出,免的海外领地出现一大批企业和他们竞争。
  当然了,也是有势力推动放开进出口管制,比如说海外领地的官员、贵族、在海外有投资的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投资矿产的矿务企业,一直都是在积极推动放开进出口管制,准许他们在海外的产业里使用机械设备,甚至直接在当地设立工厂,修建铁路以降低运费等等。
  只是目前大唐帝国的这种情况下,支持的声音还太小,反对的声音太大,这一时半会的是改变不了的。
  这种情况下,大唐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石油勘测,都是以最原始的勘测,在海外地区勘测石油的过程里,其他地方没什么收获,但是却是在巴库这里发现了石油。
  朱铜恩报告,巴库这地方的石油非常容易开采,而且储量极大,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当大唐石油公司的高层得到这个报告后,就是谋划了起来。
  要开采巴库的石油,那么就必须先解决进出口管制的问题,大唐帝国连在海外领地都不肯输出机械设备,更别提是在奥斯曼王朝的领土上。
  大唐石油公司虽然是皇室资产企业,但是也没有自傲到拥有改变进出口委员会决定的程度。
  进出口委员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它们的方针。
  如其费尽心思打开进出口管制,还不如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把巴库直接本土化!
  实际上这个方法也不是大唐石油公司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很多海外领地官员们想出来的,当年的北海省就是这一措施的坚定执行者以及成功者。
  如今的万丹省、吕宋省、马六甲州、澳洲以及其他的海外领地,比如说檀香洲、北美洲等海外领地,都是想尽办法再搞本土化。
  而直接催动当地的官员以及贵族、企业以及移民们搞本土化的众多原因之一,进出口管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在大唐石油公司的高层看来,巴库虽然远了点,而且位于高加索,但是也可以搞本土化嘛。
  而且大唐石油公司也不要多大的地方,又不是把整个高加索给吞了,只要一个巴库而已,然后地方小搞起本土化来就很容易了。
  一旦本土化成功,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
  大唐石油公司的这些谋划,也是上报到了圣天子李轩那边,而李轩对此也是默许了。
  大唐石油公司的人能够看出来巴库的重要,作为后世人李轩更清楚巴库的重要性,这可是近代石油工业的主要石油产地之一。
  原时空的近代石油工业发展,起步于美国,然后巴库、南洋也是后头跟上。
  巅峰时期,巴库石油一度供应了整个欧洲绝大部分的石油,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直接占领,并本土化巴库是必须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