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597

  左成生道“资金方面,如果舅舅您这边不够的话尽管开口,多了不敢说,十万以内我现在就可以开支票,还有我再给舅舅几个人,都是我这两年带出来的几个人才,让他们帮舅舅你把架子搭起来!”
  这给代理权给资金给人才,左成生是给的心甘情愿!
  数年前的那三千多元,左成生一直记在心里呢!
  杨善飞此时也是笑道:“资金方面不用担心,这一次来上海,我不但把厂子给卖了,还把几个商铺还有大片的地产也转手了,也收拢了差不多八万多元的资金,够了!”
  “倒是人才,舅舅就不客气了,我手底下还真没有太好的人才!”
  他手底下要是有人才的话,也不会把纺织厂给折腾到亏损出售的地步了!
  这谈完之后,当天杨善飞就是和西海石油公司签订了代理权,获得了皖南道的润滑油代理权。
  那皖南道可是个好地方,那里有着大唐帝国最为庞大的重工业基地呢,一直都是润滑油的需求大户。
  而签订了代理协议后,杨善飞也是马不停滴的赶往皖南道,准备搭建运输和销售渠道。
  尽管他自己没有做过润滑油生意,手底下的人也没有,但是这年头的石油制品润滑油也才刚开始出现而已,市面上都很少能看见。
  大家都是没有搞过,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经验的问题。
  而且左成生借给他的几个人才也都是销售上的好手,帮忙着请人,搭建渠道。
  杨善飞转战润滑油贸易,当二道贩子去了,这也可以说是福利改革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只不过和杨善飞这么倒霉,直接卖掉工厂的人还是不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和杨善飞那样,能够把好好的纺织厂经营到亏损的地步的。
  最近三十年,纺织产业一直都是属于高速发展,而且很赚钱的产业,只不过大部分赚钱,也有少部分和杨善飞这样赔钱的。
  纺织业比较集中的松江府地区,在福利改革正式施行后,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并没有预期的大。
  除了少数本来情况就很不好的纺织工厂外,大部分工厂还是保持的正常的经营。
  同时因为最低工资的薪资,很多工厂主开始逐步不再雇佣童工,转而雇佣女工,而部分岗位则是倾向于雇佣男工。
  这个过程里,童工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了,女工的数量略微上涨,男工的数量开始大幅度上涨。
  这意味着,成年男工的就业率更高,女工的就业率高的同时薪资也高了一些,如果是夫妻两人都上班的家庭,也能够养得起小孩了,让孩子不用继续到工厂里当童工。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唯一利益受损的就是那些工厂主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里,股市上的纺织类相关企业的股价都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但是大唐官府也没有做的太绝,在打压了一边后,很快又是给了这些工厂主们一点甜头,那就是针对提供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一部分税收优惠或补贴。
  说白了就是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
  这打了一巴掌又给了一个甜枣,也算是让这些工厂主们的怨恨心思少了许多。
  生意还是能做,钱虽然赚少了点,但是预期损失也没有去年年底预估的那么大,这么一想,心里就平衡多了。
  纺织业只是一个缩影而已,其实很多行业也是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因为有着国资企业和皇资企业兜底,虽然市面上的部分工业产品也是出现了价格的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很小,而且只局限于少数行业,大部分行业的商品价格还是保持了稳定。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商部发布了一份报告,那就是宣平三十七年的第一季度,大唐帝国的制造业的生产总值出现了上涨。
  而且增长幅度相当高,部分产业的增长幅度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十以上,这可是单季度涨幅,不是全年涨幅。
  尤其是松江府一带,当地官府统计出来的数据非常的惊人!
  这第一季度里,对比去年的第一季度,松江府的工商业产值增加了至少十五个百分点。
  更诡异的是,众多企业并没有因为福利政策的施行而导致利润下降,反而普遍比去年赚了更多的钱!
第1754章
钱太多花不出去怎么办
  宣平三十七年第一季度后,各大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纷纷公开发布财务报表。
  然而人们惊奇的发现,预计的亏损没有发生不说,而且一个个竟然比去年更赚钱。
  江南纺织公司作为国企部直属企业,帝国内的第一大纺织公司,同时也是上市的纺织企业第一股,涉足棉纺、毛纺、丝纺各大种类,从纺纱、缫丝再到织布、印染都有着完善的产业链,也是帝国内雇佣女工最多的企业。
  去年开始,该公司就是实施了严格的福利政策,下属各工厂都是实行了限制工作时长,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同时也是为了相应官府的号召,他们的各类纺织产品一律没有涨价!
  而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公布后,人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江南纺织公司在宣平三十七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五!
  不仅仅没有亏损,反而是更赚钱了,这几乎让人不敢相信,而再继续看详细的报表那么就会发现。
  第一季度的江南纺织公司虽然受到用工成本上涨的因素,从而导致了利润率虽然降低了,但是他们的销售额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在产品没有涨价的前提下,销售额大幅度上涨,自然是因为生产并卖出去了更多的商品。
  同时官府也是给了纺织产业这一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所以最后一汇总,竟然比去年更赚钱!
  别小看这百分之五的利润上涨,这可是江南纺织公司,体量巨大的很,而体量越大,利润率往往也就越低。
  随便小幅度的上涨这背后就是一大笔钱。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江南纺织公司,很多企业也是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他们的用工成本增加了,导致毛利润降低了,但是因为销售额出现大幅度上涨以及税收优惠或补贴,最后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还要略微增加,而更多的哪怕没有增加,但是也能够持平。
  真正亏损的也有,但是总体数量不少,并且大多本身都是属于劣质企业。
  哪怕是商部也是被这个情况给惊到了,然后他们调查了一番。
  最后得出结论:那就是工人的收入增加了,有了更多的钱用于消费,消费市场大了,工厂就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供应市场,最后企业的销售额也就大了。
  虽然人工成本上涨,导致利润率降低,但是销售总额大了后,哪怕利润低,但是最后的净利润依旧出现了上涨。
  这种情况,让商部上下极为兴奋,并很快对外公布了这份报告。
  预想中的经济萧条并没有发生,反而是出现了繁荣,这就让陈立夫和谢一卫等改革派更加兴奋了。
  唯一对此不感到意外的也就是李轩自己了。
  他前世的时候哪怕不是什么经济专家学者,但是生活在现代,经历过了资讯大爆炸的时代,很清楚的知道。
  福利政策固然是出于保障底层子民生活的目的,但是它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可以拉倒内需,刺激消费,从而引导经济发展。
  只要不傻乎乎的搞太过分的福利政策,别超出生产力的水准,那么适当的施展福利政策是有利的。
  当然了,如果和后世的部分小国一样,自身连个赚钱的产业都没有,只一味的提高各种福利,而且并不是只提供劳动者的福利,而是提高各种社会闲杂人等的福利,最后就会兜不住,财政破产不说,而且还会引起大萧条。
  大唐目前的这些政策,针对的都是劳动者,可不针对社会上的闲杂人等。
  而且大唐也没有什么闲杂人等,至少流民什么的是绝对不会有的,因为一发现流民,流浪汉,乞丐之类的,青壮一般直接就是抓住扔进工厂去了,至于残疾,妇孺儿童,则是各类孤儿院,养老院或收容院进行收容。
  因为配合后续慢慢取缔童工的问题,去年年底开始,李轩就已经是亲自下旨,要求各地方必须建立完善的孤儿院体系。
  必须承担起来必须承担的责任!
  松江府向来都是积极相应圣天子号召的地方,加上又不差钱,所以去年年底开始,他们一口气新筹建了二十个大型孤儿院,用以接纳以往在工厂里上班,但是现在被辞退后无家可归,或者是家里养不活的儿童。
  再加上原有的孤儿院,仅仅是松江府一地,就有了将近四十多家孤儿院,收养孤儿上万名。
  这么庞大的负担对于其他地方而言,兴许很难,但是对于松江府而言却是不算什么,每年从其他方面漏出一点来,就足够养活这一万多名孤儿。
  这松江府最近这些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是越来越有钱了,其城区面积越来越大,人口也是越老越多,如今城区人口已经是达到了两百多万,再加上城郊的上百万人口,这已经是达到了三百多万的人口了。
  这么多人,意味着的是众多的工厂企业,不然的话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养活这么多的人口。
  工商业极其发达的松江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是一个让其他地方需要仰望的数字。
  宣平三十六年里,仅仅是一个松江府上缴到国库的国税就足足将近四千万,而整个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也就只有三亿多而已。
  而松江府的地税,哪怕是被江南道分走了一部分,但是留在府财政以及各县财政里的全服地方财政收入依旧有两千多万!
  两千多万的地税!
  仅仅是一个府而已!
  很多省份他们一个省的全部税收都没这么多,更别说地税了。
  两千多万的地方财政收入要怎么花?
  这是一个难题!
  历年来都是困扰着松江府的历任知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