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2/1597

  而且西印级太先进了,这一先进啊,价格就贵!
  这个价格昂贵说的还不是造价呢,其实这玩意两千五百吨的标准排水量造价四十万,并不算昂贵。
  真正昂贵的是后续的维护成本。
  海军那边估算过,西印级巡洋舰的头十年服役期的费用,比四千吨山西级甲带巡洋舰的费用还要更加的高昂。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海军那边一直在强调炮术训练重要性的缘故。
  炮术太渣的话,命中目标就需要发射更多的炮弹,这每一发炮弹可都是钱啊!
  同时西印级穹甲巡洋舰虽然在战斗力的性能非常出色,但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比较一般的。
  比如说适航性以及舰上官兵的生活空间等等,其实都还不如山西级甲带巡洋舰呢。
  山西级巡洋舰虽然是老旧的设计了,但是人家吨位足够,能够提供更多的吨位用于改善士兵们的生活空间,而且后续的改装当中,海军并没有把大口径火炮搬上去,改装后的主炮是和西印级一样的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后装线膛炮,甚至数量也没有多多少。
  同样的吨位,火炮差不多,自然也就能够腾出来更多的空间用以改善其他方面的性能。
  所以改装后的山西级巡洋舰,战斗力上虽然对不起它的四千吨排水量,但是适航性、生活空间等性能却是相当不错的。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几年,海军频繁把山西级巡洋舰派遣到海外执勤的缘故,因为海军将士们喜欢这款看似老旧设计,但是待着很舒服的巡洋舰。
  只有西印级巡洋舰,看似战斗力爆表,但实际上对舰上的官兵并不怎么友好。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海军修改了设计,主要是缩减了火力,装甲,改善了适航性以及官兵的生活空间。
  由此诞生了西印级改进型巡洋舰,这玩意只有区区两门一百五十毫米舰炮,再加上四门一百毫米副炮。
  对比西印级原型,火力直接暴跌大半!
  防护上,虽然还是用渗碳装甲钢,但是厚度和覆盖面积都是小了很多,大部分地方都是随便用钢板覆盖住就行了。
  牺牲了这些得到的好处是什么呢?
  舰上服役的官兵们生活的更舒服了,以往的生活是极端艰苦的话,现在是变成了非常艰苦……
  为了改善战舰的服役条件,让战舰能够长时间都保持更高的战斗力,海军也是撒费苦心,为此宁愿牺牲战舰的战斗力。
  反正敌人就那么一点,火力再少也够用,装甲随便加个钢板那些土著也打不穿。
  不过西印级改进型巡洋舰的蒸汽机动力续航力却是保持了下来,然而风帆系统却是被彻底取消了。
  虽然大唐帝国可以很自豪的说,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海域里,都能够找到大唐帝国的海军基地或者殖民地港口。
  就算不是大唐控制下的港口,而是西班牙葡萄牙人等国家的港口,大唐也是想去就去,完全没有任何的阻拦。
  但也并不是每一个港口都有煤炭可以补给的。
  而且煤炭也不便宜。
  从这个角度去看,保留风帆应该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大唐海军却是依旧选择了取消风帆。
第1773章
战列舰不如小炮艇
  目前大唐海军的新一代战舰,已经是全面装备了后装线膛炮。
  和以往的滑膛炮或者是前装线膛炮相比,后装线膛炮具备了射速高、射程远、精度高等特点。
  同时因为炮管更长,需要的甲板空间也更大,并且因为射速快,也需要更大的装填、供弹的空间。
  由此也是导致了舰载的后装线膛炮,重量非常重,占用的空间比较庞大不说,而且造价极为高昂。
  这些都是导致了后装线膛炮的数量,尤其是中大口径的后装线膛炮的数量是比较少的。
  当火炮的数量少了,又有照顾到四面八方,因此对射界的要求非常高,不允许甲板上存在着乱七八糟的桅杆、绳索等东西。
  如此一来,风帆就不可避免的被牺牲掉了。
  风帆的作用本来就越来越小,而且战舰告诉航行的时候,往往还会被烟囱散发出来的高温气流所影响到。
  更关键的是,操作风帆需要大量的水手,战舰上的每一个水手都是宝贵的。
  哪怕是西印级巡洋舰上的风帆系统,经过了专门的改善设计,缩减了大量的绳索,桅杆也是变动过。
  但是这样一来,风帆所能够提供的动力也就非常有限了。
  依靠纯风帆的时候,动力非常的有限,同时烟囱和风帆也是有些冲突。
  所以哪怕是日常巡弋的时候,西印级巡洋舰也是采用蒸汽机低速运转进行航行,而不是说使用风帆。
  当风帆差不多沦为摆设,或者是应急动力这样的东西的时候,大唐海军也就有了在主力战舰上取消风帆的打算。
  一开始是战列舰,然后是装甲巡洋舰,等到现在连巡洋舰都是要取消风帆了。
  取消风帆是一个大趋势,这一点在西印级改进型巡洋舰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削减了火力、装甲,连风帆都是取消了后,西印级改进型巡洋舰吨位没变,但是造价却是低了不少,而且最重要的是后续的使用费用更加低廉。
  要不然,海军也不会大费周章搞出来这么个不上不下的玩意了。
  巡洋舰都是朝着注重数量、适航性以及将士生活空间方面走了,护卫舰就更加不用说了。
  在大唐海军装备服役了新南极护卫舰后,同样是对该舰进行了改进设计,削弱了火力和防护,取消风帆,用以降低使用成本和造价。
  这两款改进型的战舰,都具备了低造价、低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条件。
  而这些特征,也是大唐海军大规模建造这两款战舰的主要因素。
  同时这两款战舰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成为大唐海军掌控制海权的关键战舰。
  至于被人们常常说起的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就那么几艘而已,待在本土沿海当吉祥物就行了。
  其实哪怕是巡洋舰和护卫舰这两类战舰,虽然可以让大唐海军掌控制海权,但是依旧无法彻底的掌控全球海域。
  大唐海军的计划里,将会保有大约三十艘左右的巡洋舰,大约七十艘的护卫舰总数为百艘的巡洋护卫舰队。
  再加上大约二十艘左右的战列舰、装甲巡洋舰的主力舰队。
  这些主力战舰和巡洋护卫舰队,将会成为帝国掌控全球制海权的核心力量。
  但是这些战舰依旧不足以让帝国海军彻底掌控全球海域、主要河流、湖泊的绝对掌控权。
  这和战舰的战斗力没有关系,而是和数量有关系。
  主力舰队的战斗力再强,也是数量有限,一百多艘的战舰实际上只有大约三分之二的战舰能够保持执勤状态,剩下的三分之一要么是在维护、要么是在补给。
  而保持执勤状态的战舰,其实相当多的一部分也是在前往执勤海域的路上,或者是待在港口里。
  所以主力远洋战舰,哪怕是有一百多艘了,实际上也不够用的。
  为此,大唐海军的策略就是建造了数量非常庞大的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
  这些近海巡逻舰和浅水炮舰的数量极其庞大!
  怎么说呢,仅仅是三百五十吨的广江级巡逻舰,帝国海军最近几年已经是陆续服役了四十多艘,而且订单还有一百多艘呢!
  海军打算一口气造它的两百艘,然后派遣到全球海域服役执勤。
  第七十六分舰队,也就是欧洲舰队就拥有十多艘的广江级近海巡逻舰呢。
  此外还有吨位大一点的五百五十吨级的广海级巡逻舰,这玩意大了点,数量没这么多,但是也已经服役了十多艘,后续估计还会有几十艘的订单呢。
  仅仅是这两款近海巡逻舰,如今总数就是达到六十多艘,再加上之前的众多型号的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等,由此构成了大唐海军里非常庞大的内河近海舰队。
  总数达到了三百多艘!
  足迹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南洋诸岛还是印度大陆上的恒河流域,又或者是地中海、黑海乃至顿河、多瑙河流域。
  又或者是北海、波罗的海一直到伦敦城外!
  都有着大唐的近海、内河战舰存在。
  这些小型战舰也一直都是大唐外交、军事行动的战略支撑力量。
  比如当帝国的外交官在伦敦搞事,需要支援的时候,需要等到主力舰队来源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这个时候,如果有一艘常驻在伦敦的小型战舰那可就不一样了,反反正都能直接炮轰伦敦城。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会出现了炮舰外交这个词汇,而不是战舰外交这个词汇的缘故。
  因为执行外交任务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不起眼的近海巡逻舰、内河炮舰。
  在部分区域,一艘浅水炮舰的威慑力,超过一艘战列舰。
  因为战列舰那玩意待在本土,没个一年半载过不去,过去了无法进入众多河流深入内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