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597

  而且大唐的钢铁技术那是没的说的,哪怕是铁铸火炮,身管寿命也能够比肩青铜火炮了,而且重量也是非常的轻的。
  同时炮管铸造的更加精良,也就让射程更远,更加精准。
  其中专门为出口而研发,预计给各国陆军装备的三十二年型一百二十毫米野战炮,口径达到一百二十毫米,身管达到了十四倍。
  其对步兵纵列的有效杀伤范围,能够达到六百米以上,这个六百米的概念是炮弹在六百米外落地,依旧能够贯穿敌军步兵一整个队列,拥有极高的动能,由此可见其威力。
  如果只谈论命中精度,不考虑实心炮弹的动能,那么其有效命中能够达到九百米到一千米之间。
  其全炮重量却是只有一吨左右,加上前拖车、弹药车的话,整个炮组的重量也只有一点六吨。
  虽然这样的滑膛炮对于大唐陆军装备的一系列射程已经是奔着好几千米去的后装线膛炮乃至老旧的前装线膛炮而言,自然是差的很,但是也依旧让大唐军方对这种新型滑膛的出口加以限制。
  毕竟这种滑膛炮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足以威胁大唐的军队了。
  该炮的出口,需要进出口委员会的专门审批,获得军方的许可后才能够出口,并且是限量出口,目前该炮只出口了大约两百多门,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欧洲战场上,主要装备西班牙、葡萄牙人、法兰西、那不勒斯、瑞典王国等,每个国家的军队都不多,少的几门,多的十几门。
  装备最多的西班牙人军队,也就只有三十多门而已。
  还有少部分则是针对性的出口给了搬迁到非洲的几个南洋国家,其中就有南越王国,只不过数量很少,也就几门而已。
  毕竟这样的火炮放在滑膛炮时代那是属于典型的大杀器了,其有效射程和威力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同口径的滑膛炮,买的太多,容易给大唐自己也造成麻烦。
  当代其他国家,比如说鞑靼人或者欧洲人自行铸造的同口径的十二磅炮,哪怕是采用青铜铸造,其有效射程和炮弹的杀伤力也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毕竟他们和大唐的技术工艺差距实在太大。
  同样是滑膛炮,大唐做出来的成本更低,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甚至身管寿命都更长。
  大唐最近这些年出口的火炮,更多的还是三十年型九十毫米滑膛炮,这玩意口径只有九十毫米,身管十六倍,重量适中,只有三百多公斤,有效射程也不错,就是口径小了点,所以威力自然也就差了点,但是也比其他国家的六磅炮强太多。
  这款三十年型的九十毫米滑膛炮,也是欧洲人口中的大唐六磅炮,才是目前全球战争里的主角。
  大唐六磅炮的重量适中,对于地形的适应性比较强,而且很关键的是,这玩意很便宜不说,性能还不错,很受各国的欢迎。
  哪怕是鞑靼人也是从各种途径,包括走私、战场缴获等方式弄来了几十门,组建了好几个大唐六磅炮营呢。
  至于说仿制生产!
  外形他们是可以仿制的,但是仿制出来的火炮性能却是远远不如大唐生产的原装货。
  归根到底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冶金、加工工艺不行,根本就没办法仿制。
  仿制不了,但是这炮又好用,自然是只能进口了。
  因此该款三十年型九十毫米滑膛野战炮乃是最近五六年大唐最为畅销的火炮,每年都是大量出口。
  如今南越王国在非洲的军队里,就有两个装备了两个九十毫米滑膛炮的炮兵营,有着三十几门呢。
  除了火炮外,南越王国装备的火枪也是大唐的燧发枪宣平十五年式步枪,这款十八毫米口径的燧发枪以前乃是大唐陆海军近卫军乃至国内的巡警等执法机构,民兵的标准用枪,十多年的装备历史里,仅仅是官方,也就是正规军以及执法机构等,就是陆续采购装备、储备了大约三百多万支。
  而这还不包括民间保有量!
  海外殖民地里,民间的武器保有量是非常巨大的,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有一杆滑膛枪,如果家中有几个青壮被编入民兵的话,那么还会有好几杆滑膛枪呢。
  反正在海外领地,不管是正规矩还是民兵甚至是普通青壮,都是人手一杆十五年式步枪,因此整体数据是非常庞大的,甚至都无法统计具体数量,因为实在太多了。
  国内几乎所有拥有枪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都生产过这款火枪,该款火枪,一度成为了世界各地土著们眼中的大唐人标配。
  该款火枪也是成为了后续鞑靼人、欧洲人仿制生产燧发枪的原型,各种变形数不胜数。
  后续几年里,虽然大唐短暂装备过米尼步枪,不过米尼步枪新造和改装的数量只有区区数十万支而已,影响力并不算太大,充其量也只是在第二次西征战役里发挥了一定作用。
  大唐帝国的米尼步枪还没有来得及全面替换十五年式滑膛步枪,大唐军方就是进入了后装线膛枪时代。
  米尼步枪时代的那几年里,大量的滑膛枪就是开始退出现役,然后被封存了。
  等到了现在的后装枪时代,军方基本上是一股脑把所有的滑膛枪都是给退役了。
  退役下来的这么多滑膛枪,自然不能放着生锈,大唐随便翻修一二,就是把这些滑膛枪买到世界各地了。
  南越王国的十五年式滑膛枪就是这么来的。
第1791章
英勇的南越王室卫队
  当大唐军方全面换装后装枪的时候,欧洲人和鞑靼人也能够自产并大规模生产滑膛枪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放开滑膛枪出口的原因。
  这么多的滑膛枪总不能浪费,大规模出口也是正常操作,赚钱倒是其次,进一步打压各国的军共研发生产能力才是重点。
  如今欧洲各国也不是说生产不了滑膛枪,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造还不如买便宜、好的时候,自然也就懒得自己造了。
  造枪械的作坊没有了订单,也就没有了利润,也就没有了资金去研发更好的枪支,升级生产线了,长久以往,他们的军械生产能力别说进步了,甚至会进一步下降。
  出口赚钱顺便打击各国的军工研发生产能力,这是主要的目的,反正这些滑膛枪也不能对大唐军方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卖了也就卖了。
  毕竟大唐国内已经是大规模换装后装线膛步枪了,在近卫军换装了李福步枪后,虽然因为李福步枪的各种设计,尤其是精密的线膛,高质量的枪管以及金属子弹加弹仓设计导致成本过大,陆海军无法大规模跟进装备,但是很快大唐陆海军却是换装了联合步枪。
  联合步枪乃是后装线膛,依旧采用一体化纸壳弹药的击针步枪,虽然性能逊于李福步枪,但是却也是划时代的产物了。
  纵然因为联合步枪定型不过三年,目前的产量还有限,但是架不住大唐的军工生产能力强悍啊,前面的这两三年,每年的产量都是达到了将近二十万支呢。
  哪怕是目前还有一部分的部队以及大量的民兵部队还无法换装后装步枪,但是有作战任务的一线战斗部队,目前已经是全面换装了,哪怕是二线部队乃至重要地区的民兵部队也是先用米尼步枪顶替着。
  即便是这样,军方以及未来三年内,所有的正规军部队都能够完成后装枪的换装,并且海外地区的民兵部队清一色换装米尼步枪。
  至于滑膛枪将会正式退出军方的装备序列。
  南越王国,也算是乘上了欧洲人、鞑靼人大规模装备燧发枪,同时大唐帝国又是进入后装枪时代的春风,这才得以采购到大量二手的大唐滑膛枪,并装备部队。
  火炮、滑膛枪这两大种主要装备上,南越王国在非洲的数千军队,已经算是进入了目前世界各国的主流水平了,能够和欧洲各国以及鞑靼人肩并肩了。
  嗯,不能和大唐对比,没法比!
  不仅仅是枪炮,其他各种用具南越王国的军队也是朝着近代化,正规化迈进,军队用的粮食储备里,有从大唐进口各种罐头,各种装具,鞋子,军服都是从大唐进口的。
  如果不看具体战斗力的话,只看编制、武器、服装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几乎是十几年前大唐陆军的翻版。
  唯一的例外就是,他们的军官依旧还是老旧的旧式军官,对于近代军队的指挥能力相当有限。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是足够让他们在非洲立足了。
  抵达新领地后,南越王国组织了数次的大规模扫荡作战,出动了六千多大军,横扫了周边大约五十多公里区域内的所有土著。
  这些南越人比大唐人甚至比欧洲人都狠多了,他们可没把那些还处于部落形态,而且黑乎乎的当地土著当人看,杀起来那是毫不手软。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南越人如此,他们隔壁的邻居安南王国,也就是安南黎朝也是如此,在他们的新领土进行密集而残酷的扫荡作战。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这跑到非洲来是求生存的,和当地的土著就是属于天生的敌对关系,土地就这么多,土著种了安南人就不能种了。
  这是为了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谁都不会手软的。
  不得不说,这些南洋土著们,在南洋地区是一条虫,但那时因为他们和大唐做邻居,而大唐对南洋地区虎视眈眈。
  然而跑到了非洲大陆后,他们就是放飞了自我,周边的土著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些迁移来的南洋各国,不管是暹罗人还是缅甸还是安南、南越人,他们在南洋半岛上就已经是相互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战争。
  他们之间的战争直接导致了南洋半岛地区的人口数量骤降,十室九空。
  这么多年战争打下来,还没有被灭掉的将领和士兵们,不敢说多能打,但是战争经验那是绝对丰富的。
  比如南越王国就有一支王室卫队,数量不多,只有一千多人而已,但是这一千多人的近卫军战斗力却是不差。
  为啥?
  因为里头的士兵全都是久经战阵考验的老兵,随便拉出一个来都是打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仗的老兵。
  这支王室卫队也是莫氏王室手中的王牌部队了,由南越国王莫茂洽亲自统帅,不过大多时候还是由王储莫全担任统帅并指挥。
  这支部队随同莫全等南越王室权贵抵达非洲大陆后,表现的相当生猛,刚发起扫荡作战的时候,就是击溃了当地一支上万人的土著军队,杀敌数千。
  这支王室卫队的英勇表现,甚至都引起了马迪洲大唐驻军部分军官的注意。
  大唐当地驻军甚至还专门派遣了一个观察小组去观察这支部队的作战,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支王室卫队的士兵作战意志相当不错,就是指挥官的能力太渣,尤其是统帅南越王储莫全,战术指挥能力实在太差。
  随便拉出来一个大唐尉官,在指挥能力上都能吊打他。
  如果换成了大唐军官来指挥的话,仅仅是依靠这一支王室卫队,就能够横扫附近所有的土著部落。
  不过指挥官如此渣的情况下,这个王室卫队还能表现的如此英勇,也是间接证明了这些士兵们的优秀。
  不仅仅是南越王国,边上的安南王国以及暹罗王国、缅甸王国他们手中也大多有着这么一两支战力上乘的精锐部队,对付其当地土著来那简直是手起刀落,利索的很。
  这个消息很快就是被欧洲人、西亚人知道了,然后不少欧洲、西亚的商人们跑了过来,询问能不能雇佣他们的军队,协助他们招募免费劳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