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597

  这前脚刚签订协议,后脚大唐就派遣了一个加强的海军营登陆了西兰岛。
  这个时候,丹麦人还没有迁移,瑞典人的军队也没有撤走呢。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第七十六分舰队,直接往丹麦群岛派遣了一支巡逻舰队,内部称之为波罗的海舰队,这个巡逻舰队直接拥有了一艘三千多吨的巡洋舰,两艘护卫舰以及八艘近海巡逻舰。
  足足十一艘战舰组成的波罗的海舰队足以有效封锁整个丹麦海峡。
  有这些战舰在,鞑靼人是不可能阻止船只发动大规模登陆的,甚至连离开波罗的海进入北海都不可能。
  丹麦王国的迁国,是一项需要好几年来完成的工作,但是大唐的战略支撑点建设,却是需要现在就开始的。
  为此,大唐还和丹麦王国达成了另外一个基础建设协议,那就是大唐人雇佣丹麦人修筑各项基础设施,丹麦人通过做工后获得薪资收入,然后就可以购买船票了嘛。
  大唐人可不会免费帮丹麦王国运输民众,就和南洋各国的迁移一样,这运费虽然比较低,但还是要收的。
  不过丹麦人也穷,王室自然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给所有的国民购买船票的。
  就和南洋诸国们一样,实际上民众们的船票钱以及的抵达殖民地后的口粮等费用,表面上看似是官府给的,但实际上还是他们自己支付,因为会通过税收等各种方式转移给他们自己的。
  要不然,各王国王室怎么可能给得起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昂贵运费啊。
  丹麦王国也是如此,王室自然不可能直接掏钱,就算是想要为全体国民购买船票,他们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所以就只能让丹麦民众自己工作赚钱了。
  然后再把家当变卖一二,把裤腰带勒紧点,以后到了非洲努力点,估计百八十年也能还清了。
  好吧,这一次大唐看似好心帮丹麦王国搬迁,也给了一定的运费优惠,但实际上依旧大赚特赚了。
  几个在欧洲有业务的航运公司,先一步和丹麦王国达成了相关协议,承运他们的迁国业务。
  而这种协议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收多少钱那是人家航运公司的事,官方也就是出面协调一二,然后给点补贴而已。
  然后呢,大唐皇家银行又是跑了过来,说你们丹麦人肯定很缺钱吧,这运输费用是一大笔,到了非洲建设新家园又是一大笔,肯定不够钱用吧。
  没关系,我们银行有钱,大把钱,借给你怎么样。
  放心,利息便宜的很,至少比意大利的那一群金融家们便宜多了,利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折交付,而且可以分期偿还,三五年还不起也没关系,十年八年的我们银行也不介意。
  皇家银行的及时到来,缓解了丹麦王国的巨大财政危机,得以顺利组织第一批移民和军队、官员大约一万多人前往非洲。
  丹麦王师之所以这么痛快的接受皇家银行的贷款,自然是因为利息低。
  这年头其实不管是大唐帝国还是欧洲国家,贷款的利息都是比较高的,普通的商业贷款利率普遍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这说的还是有抵押品的普通商业贷款,至于说和各国王室打交道,把钱借给王室进行战争的话,那么利息可就高了。
  欧洲的商人们一般借钱给王室的时候,年息百分之三十都算是少的,百分之四十、五十很常见,百分之八十也不少。
  更多时候,商人不会借给你,哪怕承诺再高的利息!
  因为商人放贷给欧洲君主,大多时候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第1794章
丹麦人去非洲
  这年头的欧洲王室普遍没啥金融信誉,而放贷的银行又没什么制约力,因此各国的欧洲王室很容易对债务赖账!
  尤其是王国发生各种意外,比如说战争失败,自然也就没钱还了,又比如说宫廷斗争国王身死,也基本没指望能够拿回来了。
  因为新国王是不会承认老国王的债务的。
  哪怕没有什么意外发生,很多时候王室还不还钱也是一个未知数,有些是不愿意还,有些是还不起,但是不管样,大概率都是不会还的。
  所以,借钱给欧洲王室,能不能收回来,这得看人品!
  而王室一旦赖账了,欧洲的这些民间银行基本拿他们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国王呢,唯一的制裁措施也就只剩下以后不借钱给王室了。
  但是,有些王国甚至会强迫治下的商人、银行借钱给他们……
  时间一久,王室想要借钱,自然是利息高的很。
  然而大唐的皇家银行为什么还敢以区区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借钱给丹麦王国?
  那是因为大唐皇家银行就不担心他们不还!
  除了丹麦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人,英格兰人等诸多欧洲王国,基本也都借过大唐的钱。
  除了极少数几个被鞑靼人灭国了的倒霉蛋欠钱不还外,其他的大多都是老老实实还钱,也不是没有人试过欠钱不还,不过一般都会被大唐驻欧部队教做人,完事不但要还钱,往往还要搭上几个殖民地,关税之类的好处。
  要不然,大唐人不介意换一个国王继续让他们还钱!
  怎么说呢,只要这个地方还在,就别指望能够赖掉大唐皇家银行的钱,哪怕是换了国王甚至王室都完蛋换了一个统治者,嗯,鞑靼人除外!
  大多时候,大唐皇家银行既然敢把钱借出去,基本都不担心这些欧洲王国会赖账。
  不用担心他们赖账,同时也不怎么担心他们的偿付能力。
  因为借钱的同时,皇家银行普遍需要抵押品,各种抵押品都接受,包括不限于领土、税收等等。
  如果接受了税收作为抵押品,那么皇家银行还会派出监管人员,如果是关税的话,甚至会直接在当地组建关税机构收取关税。
  比如说欠了皇家银行一屁股债的苏格兰,他们的关税就被抵押了出去,因为目前苏格兰的海关机构实际上就是皇家银行在管理。
  这每年的关税收起来先扣除皇家银行的欠款,剩下的才给苏格兰王室。
  并且为了能够征收到最够的关税用以偿还贷款,这税率往往也是皇家银行制定的。
  然后就会出现,这每年收上来的关税差不多刚好够偿还贷款这种一种微妙平衡的状况!
  背靠着大唐的强大实力,皇家银行在海外发放贷款那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搞的帝国内好几家银行都是相当眼红,这些年来不断的试图开阔海外业务。
  不过相对于分行遍布全球的皇家银行来说,大唐帝国的其他银行实力还是差了点,属于国际贷款的业务不算多。
  丹麦王国这边的情况,皇家银行也是分析过的,只要中途不出现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基本不用担心他们的偿付能力,只是偿付的时间可能久一些而已。
  因为现在丹麦王国已经是开始搬迁到非洲北部去了,到时候在那里他们基本不太可能遇上鞑靼人这样的强大敌人,顶多也就是和摩洛哥以及当地的土著发生冲突而已。
  国体大体是能够保住的,只要不出现什么被灭国的事,那么这钱自然也就能够慢慢还了。
  这丹麦王国的债务风险,比法兰西这些国家低多了。
  这两个国家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鞑靼人给灭掉了,国家都完蛋了自然也就别指望能够收回钱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皇家银行也会给他们提供贷款,尤其是抵抗在鞑靼人最前线的法兰西,因为这些风险极高的贷款,银行自身不去做,但是官方机构却是会推动去做的,因为官方需要扶持他们继续对抗鞑靼人。
  如果不是贷款的话,官府说不准就会必要时候免费送军械给他们使用了。
  当然了,免费送钱不太好,那么军事上的扶持也不会这么做,往往还是采取贷款,大唐官府提供担保的模式,确保银行的本金不受损失。
  仅仅是宣平三十七年度,皇家银行就为法兰西王国提供了五十万唐元的贷款,这笔贷款由官方担保资金安全,不过也限定了用途,这些钱只能从大唐购买各类军需物资。
  因此最后实际上就是变成了大唐卖给了他们一笔军械,很多还是军方封存的各类二手物资,实际成本是非常有限的。
  皇家银行为代表的大唐银行业,已经是真正走出了国门,不仅仅是在世界各地开设众多的分行,更是涉足到国际贷款中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的金融业已经是充当了大唐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从皇家银行获得了贷款后,丹麦王国本着早走比晚走好,匆匆忙忙就是开始了迁国。
  当年冬天,大雪纷飞之际,数千名丹麦人就是乘坐了大唐提供的船只离开歌本哈本。
  这前期的数千人里头,军队就是占据了半数,剩下的大多数是各种建筑、木匠等工人,还有部分是农民。
  这些人作为先头部队将会先抵达摩洛哥南部的区域落脚,然后建立第一个稳固的据点,以迎接后方的大量移民。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支小船队里还有一艘普通客轮。
  和前面的船队里每一条船都是塞满了军人、工人、农民不同,这一艘客轮上旅客数量并不多,一千八百多吨的排水量,却是只搭载了五百多旅客而已。
  能够乘坐专门的大唐客轮出行的,自然都不是什么简单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先行撤离的丹麦王国的达官贵人以及他们的随从。
  其中包括多名王室成员。
  这支船队从歌本哈本出发后,将会一路直奔非洲新领地,不过他们并不是直接前往新领地,而是会先前往大唐的殖民地港口城市班珠尔。
第1795章
目瞪口呆的丹麦人
  因为他们的新领地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主要是冈比亚河两岸,还有内陆的一大片区域,从面积上来看,自然是大的很,其中有些是贫瘠地方,不过有些也是不错的地方。
  然而,就和南洋十二国一样,丹麦人的新领地同样也不包括海岸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