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3/1597

  不过北非和西亚有石油,这事李轩知道,但是没有想到手底下的官员们也知道了。
  但是很快李轩就是知道了,这纯粹是那些殖民地的官员们弄出来的虚假宣传。
  这从当地的殖民地官员甚至都没有在正式的官方文件里向上报告,而只是遮遮掩掩的通过媒体往外放出消息就知道了。
  但是不管这些殖民地的官员知不知道,但是李轩都会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去走。
  于是乎在内阁会议上,李轩也是亲自给这一片新获得的海外领地定下了基调。
  成立了红海事务衙门,其管辖范围包括红海南岸的非洲地区、埃及地区、西亚半岛地区,波斯湾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帝国在萨菲王朝的几个小型殖民地。
  但是大唐帝国的各地区事务衙门,其管辖的范围并不只局限帝国实际控制区域,而是帝国在上述所有区域的事务,都归属他们管(不包括军务),哪怕这些地方还在土著的掌控当中。
  因为帝国在海外的各地区事务衙门,并不仅仅是出力民政事务的,同时还负责和当地土著的外交事务,可以和土著签订外交协议,当然了,这需要紧急报告本土并获得批准。
  在更早期,船只航行速度慢,往来海外领地动不动就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候,这些海外地区的事务衙门,甚至都拥有直接对土著宣战的权力。
  红海事务衙门,下属的各地区将会分别设立两州一区,第一个就是半岛州,辖区为整个西亚半岛再加上巴士拉地区,再加上部分西奈半岛地区,不包括预定的苏伊士运河区域。
  再过来则是北非州,北非州的辖区为除了苏伊士运河以外,同样不包括埃及地区最为精华的尼罗河下游地区,这个被北非州将会管辖红海沿海以及其他埃及地区。
  此外还有苏伊士运河区了,虽然运河还没有开始修建,但是帝国却是无比重视这一区域,这种战略关键地位是必须彻底掌控,并且驻扎大军的。
  同时也是考虑到修建运河纯粹依靠人力不可行,也得和巴拿马运河区一样,来一个有限的局部本土化,要不然的话,根本没办法修运河,也没有办法运营运河。
  但是这种彻底掌控并不是说单纯的本土化,而是设为军事基地,就和锡兰岛一样。
  如今的锡兰岛,就是非常典型的军事基地,大唐帝国虽然也设立了锡兰州这种传统的文官统治机构,同时也往上面移民。
  但是整个锡兰岛都是军事基地的范围!
  未来的苏伊士运河以及巴拿马运河区也会和锡兰岛,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军事基地。
  而为了让这一片地方以后永远都处于华夏人的掌控之中,李轩特地把开罗以北的尼罗河辖有区域也划了进去,并准备往这一地区大规模移民,最少也要往苏伊士运河区移民几十万。
  同时将会把上述区域的所有土著,一个不剩的全部迁移走。
  以确保未来的本土化顺利实施,更为了确保帝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控制。
第1887章
大唐从不干涉土著内政
  根据大唐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达成的协议,奥斯曼帝国将会把上述地区的大量人口迁移回去,以充实他们人口数量。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到奥斯曼帝国的,但是人家奥斯曼帝国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说了带当地土著一起走,自然就会带着当地的土著一起走。
  人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同样也不例外。
  这些人可以种田,可以把青壮弄出来派上战场和鞑靼人打仗,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是有用的。
  埃及以及西亚地区的土著迁移工作,具体怎么搞,哪是奥斯曼帝国的事,和大唐人没啥关系。
  大唐人也懒得理。
  不过这些也只局限于奥斯曼人自己控制的地区,实际上很多地方奥斯曼人也只是控制了部分城市地区而已,大片地方他们也是没能实际控制了。
  尤其很多荒漠上的部落,奥斯曼人一直都没去管过。
  但是大唐不能不管!
  既然这地方都到了大唐人的手中,对于当地土著也不能不闻不问,当红海事务衙门的几个殖民地官员走访了一遍其他地区后。
  看着那些部落土著天天吹风沙啃沙子,实在是于心不忍,当即上了报告,请求上级给这些土著们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活。
  为此,上级官员很快就答应了,并迅速做出了相关的行动。
  不快不行啊,帝国移民屯垦司组织的第一批官方移民很快就要到了,而红海事务衙门以及下属各州县的衙门的官员们还有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已经是抵达展开工作了。
  等大片移民抵达后,总不能让新到的移民和土著混合生活在一起吧。
  这可是要犯错误的,而且还是极大的政治错误。
  政治对手分分钟就能给董立群扣上了一个动摇本土化的帽子。
  所以必须在大批移民抵达之前把那些土著给安排好了。
  为此,当地的官员们请求了军方的配合,开始大范围组织移民!
  为了让这些土著们以后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帝国方面将会非常人道的把他们免费迁移到非洲中部地区和南洋十二国以及当地非洲土著一起生活。
  至于他们和南洋十二国以及非洲土著怎么相处,那就是这些土著的事了,大唐帝国向来奉行不干涉土著内务的原则。
  因为土著内部那些屁大点的事,大唐内部尤其是帝国高层实在是懒得关注。
  有关注土著内部的时间,还不如讨论宵夜吃啥呢。
  不过基于南洋十二国最近这几年在非洲中部地区的行事来看,估计南洋十二国会给予这些新邻居们最热烈的枪炮声以作欢迎。
  这些,就不是大唐人所关心的,大唐人只负责把那些土著送走,并给他们找一块地方安身立命,后续就得靠他们自己了。
  总不能指望着大唐当这些土著的保姆,一把屎一把尿的养着他们吧。
  在奥斯曼人迁移了几百万人后,剩下的大概一百来万人,大唐计划着一股脑送到非洲去。
  接下来他们的工作重心将会全面转到接受并安顿移民上来。
  至于运河开发,那是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事,和他们地方官员虽然也有关系,但是关系时间上也不大。
  这种超大规模的工程,表面上是一个运河公司负责,但实际上是帝国直接把控,最直接的就是军方都会直接掌控,所以红海事务衙门的地方官员们,也是不太注重这个什么运河建设,因为这事,他们无法插手。
  他们更在乎的还是想要在一定的时期弄来几十万帝国移民。
  这样才能不管未来怎么变,都足以确保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运河区域处于华夏人的掌控之中。
  嗯,只局限于华夏人掌控,而不是什么帝国掌控。
  因为李轩也不知道帝国啥时候就崩溃分裂了。
  但就算是帝国崩溃了,到时候分散世界各地的华夏人依旧将会掌控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战略要道,最为富饶的土地,以确保华夏人的繁衍生存。
  因为圣天子李轩对红海地区的重视,帝国的臣子们自然也是重视了起来。
  这些能够爬起来的重臣也都不傻,尽管他们一个个都认为红海地区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没啥经济上的价值,但是仅仅是一条运河那就足够了。
  尤其是军方那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在极力推动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工作,并支持把整个运河区域军事基地化。
  就和锡兰岛以及巴拿马运河区一样。
  以确保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红海事务衙门的督办人选就很重要了。
  这个督办,和大唐帝国在其他地区的督办一样,是一个差遣,称之为“督办红海民政事务大臣”,以后民间将会称之为红海大臣。
  就和美洲大臣、南洋大臣、印度大臣、非洲大臣一样。
  这样的重要职务,自然是需要挑选一名得力的干将。
  对于该职务的人员,李轩亲自挑选,最后选择了外务部西亚司司长董立群担任红海事务督办大臣,其行政级别照比其他部分地区的事务衙门,督办为从二品。
  同时授予翰林院侍讲的虚衔。
  给外派的地方文官一把手配属虚衔,这已经是大唐帝国近年来的惯例了,不过这玩意算是荣誉性质,没什么实际意义。
  挂着翰林院侍讲加衔的大唐官员,多了不敢说,但是几十个还是有的……
  早些年还会给部分地方重臣配属督察院的虚职,但是后来考虑到督察院的独立性,最后是取消了督察院的虚职,部分中高级官员会加翰林院的虚职。
  算是给一种天子近臣的荣誉吧,没啥实际意义,基本每一个省道的一把手都会有这么一个翰林院的加衔。
  所以加衔无法体现大唐文官真正的政治地位。
  甚至很多时候,品级也是无法体现他们的政治地位。
  四品甚至五品的官员,其实际权势碾压巡抚、司长的多去了。
  真正能够体现大唐官员们政治地位的还是他们的实际事务,这才是唯一衡量他们权势高低的标准。
第1888章
董立群赴红海
  督办红海民政事务这种从二品的职务,在大唐帝国多了去,各部侍郎,各省道的道员以及巡抚,各海外事务大臣都是清一色的从二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