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8/1597

  毕竟人家说的也没错,我们也是大唐人啊,总不能因为我移民到了北美洲就把我当土著啊,真要这么搞,那么反叛之心就更大了。
  除了普通民众之外,当地上流阶层的利益就是比较难调和了,人家想要的一直很简单,很纯粹,就是希望能够在当地建立工厂,就近利用当地的资源生产各种产品获得利润。
  但是这一点,是帝国方面很难接受的。
  在海外军事基地内有限的开设提供修理服务的各类修理厂,这已经是帝国高层做答应的极限了。
  对此,帝国高层准备的还是分化政策,毕竟这些人的利益述求说白了还是为了钱,只要能够赚钱他们也不会管是不是建立工厂的。
  为此,内阁方面讨论之后,认为可以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降低海运的运费,扩大本土从各海外领地的进口总额,尤其是进一步扩大各类经济作物、特色资源、农产品,比如说粮食、咖啡、木材、鸟粪、手工产品等商品的进口额度。
  当地的上流社会要想赚钱吗,也不是非得要建立工厂,你完全可以当个大型农场主或者是贸易商人之类的嘛。
  可以做的生意多了去,干嘛非得和制造业过不去!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就会不满意的,尤其是各地的藩王们!
  如今各地的藩王们,估计做梦都想着自己的领地能够本土化!
  对此,帝国的部分高层官员已经有人开始说什么,各地藩王都是天子血脉,常年流落海外实在是让人于心不忍,建议把各地藩王召回京师。
  领地还是给,领地俸禄也继续拿着,甚至王府卫队也继续配属,但是呢,藩王本来必须得回到京师来住。
  这说法如果是十几年前,估计一大票藩王会高兴的眼泪都累出来。
  终于不用在海外蛮荒之地熬下去了,终于能够回到本土了。
  但是现在!
  各地藩王估计是不愿意,也不敢回的。
  随便翻一番华夏数千年来的漫长历史,都能找到众多的削藩的记载。
  这些大臣们的说法,摆明了就是削藩嘛!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圣天子不同意!
  李轩十几年前就预料到了今天这种状况,但是他当时依旧这么做了!
  海外分封藩王,这是李轩老早就确定下来的政策。
  因为就算没有藩王,那些海外领地该叛乱的还是会叛乱,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唐帝国不管怎么做,都是不可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既然叛变是不可避免的,还不如让当地藩王领头叛乱呢!
  好歹也是皇室成员,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如果以后大唐帝国必然会分裂为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人都是大唐人,当地的皇帝或者国王什么都是李氏皇族的成员,对此李轩觉得也不是个坏事!
  毕竟再怎么折腾,肉都是烂在锅里了!
  然而,这只是李轩自己的想法!
  偌大的大唐帝国,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的想法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全帝国范围内,都没几个人和他有类似的想法。
  太子想要削藩,维持大唐全球帝国的体系,那些藩王们想要的也不是偏偶一方,而是杀回本土争夺帝位!
  大一统的观念过于深入人心!
  而这,才是大唐帝国未来数十年甚至百年以后的真正危机所在!
第1936章
举国轰动的经济发展会议
  宣平四十年秋十约,帝国京师内,圣天子召开举行了一场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会议,尤其是对于大唐帝国的诸多海外领地而言,影响更是巨大。
  在这一次的御前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不仅仅有内阁成员,同时还有军方将领,除了文武双方外,还有一个虽然同样由文武官员组成,但是却一直都是独立运转,同时也是为不少帝国企业所熟悉,并对之不少怨言的进出口委员会的官员。
  甚至就连督察院也是派人参与,同时还有大唐帝国的数大海外领地的督办也是专门从海外赶回来参加会议。
  而整个天下,有着无数人关注着这一场会议,甚至大唐朝报都是破天荒的连续数天发行特别刊,用以报道这一场注定是要影响后续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全球局势的会议。
  会议的第一天刚结束,大唐朝报当天晚上就是组织报道,并通过大唐帝国的有线电报系统向其他传递相关讯息。
  大唐朝报在当天晚上完稿的特别刊里,重点报道的是参加会议的各大重臣,同时向全天下传递这一次会议的主旨:圣天子李轩心怀全天下子民特地召开了这一次会议,探讨如何更好的提升全天下子民的生活水平,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住上房。
  圣天子在御前会议上提出,帝国成立已经四十余载,通过发展农工商业等,已经是做到了让大部分人能吃饱饭,但是依旧不少地方的民众存在着吃饭难,穿衣难,住房难的问题,后续帝国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在解决民众的利益上,将会在为了解决民众衣食住行上。
  并引用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提出的食物指数,力争在五年内,把食物指数从现在的百分之五十八降低到百分之五十,进入全民温饱阶段,十五年内把食物指数降低到百分之四十,进入全民富足阶段。
  大唐朝报在第一天,就是向全天下普及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食物指数。
  这个指数的意思就是维持生活所需的食物消费所占个人总消费的比例。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谈及一个地方的民众生活水平如何,只需要他们在食物上的消费占据消费的比例就行了。
  简单来说,如果说一个人一年内,消费了一百唐元,但是在食物方面就花费了五十唐元,那么这个食物指数就是百分之五十。
  而收入越高,可供支出就越高,同时粮食价格越低,那么在粮食上花费的钱就越少,那么相对的在其他领域,比如住房,衣服乃至教育、旅行等等消费也就多了。
  当然了,这个系数也有缺陷,比如说在松江府,很多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不低,当地的食物也不算贵,所以他们的食物指数是非常低的,但是他们的住房却是昂贵无比,郊区的独栋公寓可不便宜,再加上往来市区的通勤费用,所以很多中等收入阶层的小日子,也没有想象中过的那么潇洒。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学人家富豪住郊外也就算了,还搞私人马车,雇上一个仆人,隔三岔五就带着家人下馆子去旅行,为了体面两个字把自己折腾的要死要活,回过头来抱怨这郊区的独栋小洋楼一栋要几千唐元……
  但是,谁让你买那么贵的房子啊,市区里的房子便宜多了,上班还方便,干嘛非得学富豪们住郊外啊……
  你说市区雾霾重,郊区空气好,不能住市区,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住郊外。
  这就矫情了不是,没看见帝国很多地方的民众还吃不上饭吗,让你吸一下雾霾怎么了,很多人想住在大城市里吸一口雾霾还吸不上呢!
  真正的穷人,是不会抱怨松江市区郊外的小洋楼一栋需要几千乃至上万唐元,他们抱怨的这个月家庭的食物支出有多了一唐元两唐元!
  所以目前的大唐在大多情况下,用食物指数来判断当地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准确的。
  会议的第二天,皇家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冯勇教授,在御前会议上就帝国粮食产品、食物来源、价格等等做了报告,在初步介绍之后,冯勇教授环视了在场数十名帝国重臣,用着沉重的语气道:“以帝国本土的可耕地面积、目前的栽培技术来看,帝国本土的粮食产量是难以满足帝国数亿人口的庞大需求的!”
  “要想让帝国数亿人口真正过上吃饱饭的生活,把食物指数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乃至百分之四十,我们必须的把眼光放得更长一些,更远一些!”
  “帝国本土的可耕地面积在全球范围内,只占据了区区百分之二十不到,这也意味着全球范围内,还有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可耕地,这些土地才是彻底解决帝国本土粮食不足的问题!”
  “以北美洲地区为例,仅仅是我帝国治下北美地区,初步估算可耕地面积就达到了将近三百万平方公里!”
  “而整个南北美洲,可耕地面积估计最少也在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一旦成功开发,意味着帝国将会多出来数十个江南道!”
  “此外,在欧洲地区,包括东欧、中西欧地区,也都是平原为主的可耕地巨大,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印度半岛、非洲等地区,更是尚未开发的天然粮仓,其中我们已经初步开发的戈河州平原、南非平原,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是极为围绕,粮食产量庞大。”
  当说完了一连串话后,冯勇教授就是宣告报告结束。
  其实他说的很多东西,都是公众所知道的,并不隐秘,但是在这种重大的会议场合里说出来,尤其是当一票重臣们听到美洲至少有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面积后,一个个都是在盘算着,这么大的一片地方,到底能种植臭出来多少的粮食。
  这些粮食能养活多少人?
  依靠这些粮食,食物指数分分钟就能拉低到百分之四十以下甚至更低的水准。
  冯勇教授的报告结束之后,工部下属地质司就本土以及海外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开采等做报告。
第1937章
经济一体化计划
  在报告上宣称,帝国本土虽然面积广泛,但是资源却是极为匮乏,不管是铁矿石还是煤炭乃至石油以及其他的矿产,都算不上多么的丰富。
  但是在海外领地以及土著领地上,各种资源却是极为的丰厚。
  比如在北美洲,各种资源几乎应有尽有,而在印度、非洲等地区,更是有着无数等待发现的矿产。
  同时帝国的石油勘测队,都已经是西亚红海地区的沙漠里发现了石油,甚至都是在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巴尔干半岛地区都是找到了石油的踪迹。
  然后又说什么帝国的工商业发展迅速无比,各种资源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而现在本土方面已经是越来越难于供应这么多的资源了,所以后续大规模开发海外资源,这是必然的。
  再过来则是商部的人也是发言,说什么帝国本土的企业发展迅速无比,尽管本土市场庞大,但是海外市场也是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当帝国移居海外的子民越来越多的时候,海外市场必然会从现在的本土市场的补充演变为和本土市场相当的庞大市场。
  怎么说呢,后续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会议里,各种报告虽然说的事都不一样,然而其实核心论调就一个,那就是帝国本土需要海外的众多资源。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不少帝国重臣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因为在之前的御前值班会议上,九位目前大唐帝国的核心重臣和圣天子商讨如何缓解本土和海外领地的矛盾,如何让本土和海外领地联系的更加紧密,如何避免海外领地的潜在叛变可能性的时候。
  除了很多老论调外,陈立夫作为目前主管帝国经济发展事务的值班大臣,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8/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