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6/1597

  甚至他们还在筹划建造两万吨以上的大型散装货轮。
  别看这两万吨很大,实际上技术难度并不高。
  因为货轮嘛,也不追求航速之类的,要的只是装货多。
  所以动力性能要求很小的,哪怕是两万吨的货轮,其动力顶多也就几千匹马力而已,还比不上一艘几千吨的客轮呢。
  船体要求也简单,也不需要大吨位豪华客轮那样那么多的装饰。
  因此整体技术简单,成本也低。
  要不然冯氏航运公司也不会短短几年内,就一口气服役了九艘万吨货轮,在建多艘,现在又打算搞两万吨以上的货轮了。
  冯氏航运公司的发展策略,也可以看成是帝国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那就是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海上贸易成本进一步降低,航运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不得不追求更大吨位的货轮,以更多的运输量来降低单位成本,并提高整体利润。
  这么做的不仅仅是冯氏航运公司,长江航运公司等大唐帝国一大票的航运公司都是看到了这种局势。
  如今新建造的远洋货轮,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万吨以上的货轮了,至于只有几千吨的货轮,估计以后也就只能跑一跑本土沿海航线了。
  不过还被说,其实本土沿海航线才是帝国航运业的大头!
  远洋运输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在帝国的航运市场里并不占据主要的份额。
  帝国本土沿海航线,其实范围很大,真说起来的话,更严格上来说应该是西太平洋航线。
  帝国东亚大陆沿海、东海省、南洋半岛沿海、南洋诸岛、澳洲,这些地方可都是本土沿海地区。
  所以,大唐人口中的本土沿海航线,不仅仅是说东亚大陆沿海的这么一小段,实际上包括了整个西太平洋海域的各条航线。
  而这一地区,才是帝国航运业的主要市场!
  当柳河巷号满载着上等小麦,准备返回本土的时候,苗明坤也是成功的亲自押送了一大片的采矿设备抵达了华南矿务公司在五湖省的煤矿区。
  这煤矿其实距离西湖城没有多远,之前在美洲矿务公司的时候也是进行了小规模的开发,因为这煤矿是比较难得的露天煤矿,煤矿品质也是相当不错。
  只是以前美洲矿务公司只能高价雇佣移民人工开矿,成本巨高,所以别说赚钱了,那都是一年比一年亏。
  但是现在政策改变了,那么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了,不管是成本和产量,都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1961章
只有士绅没有商人
  一大批机械设备运抵后,等工程师们安装调试完毕,那么就可以用机械代替大量的人力开采煤炭,这成本瞬间就能够降低下来一大截,同时产量也会大幅度的增加,用以满足美洲地区的煤炭需求。
  要知道,之前美洲地区空有大量的煤炭,但实际上大量用来都还得从欧洲运输过来!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最大的原因就是美洲本体人工采煤成本太高!
  而欧洲那边的煤炭,主要是英伦三岛出产,那里的煤矿也都是大唐的大型矿务公司所控制,并和当地土著合作开发,当地土著的薪水低多了,哪怕是后续加上运输的运费,也比美洲当地开采的煤炭便宜很多。
  这,也是包括北美洲在内的很多大唐海外领地的矿产资源难以开发的原因。
  不是品质不够好,不是储量不够丰富!
  而是成本太高!
  大唐帝国明确规定,任何大唐控制区内,都不得有土著的出现,所以那些矿务公司要想开采矿产,只能雇佣帝国子民。
  而雇佣帝国移民去开矿,工资可不低,甚至比在本土雇佣人工开矿的费用还要高,并且是高的多。
  人工成本昂贵,又不能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所以开采各种矿产也就成为了不可能。
  而土著控制区里的开采成本就低多了。
  英伦三岛上的煤炭资源丰富,土著劳动力资源也不少,同样的手工开采,成本就很低了。
  但是现在却是变了,当大量的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虽然雇佣的矿工还是原来这么多,但是产能却是瞬间暴涨了十几倍!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煤炭的成本也会大幅度下降!
  第一天的是生产的时候,苗明坤带着一票公司高层,陪同着五湖省巡抚冯新原视察,并解释道:“如今我们煤矿的产能比以往提高了至少二十倍,同时还有产能继续增加的潜力!”
  “成本上,如今我们的售价可以做到比欧洲煤便宜至少百分之十五以上,后续等设备调整完毕,生产进一步熟悉之后,这个数字还能进一步降低!”
  “同时这个煤矿,包括矿区以及运输、销售等渠道在内,至少将会创造五千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其薪资不会低于当地平均薪资水平!”
  听着苗明坤的一连串的介绍,冯新原其实没啥兴趣听。
  煤矿投产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他比苗明坤这个企业负责人知道的更多,他看重的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他更加看重当地煤炭成本降低后,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最后进一步降低粮食外运的成本。
  进而为五湖省将近两百万的农民群体增加收入。
  这才是他的目的,也是帝国高层的目标。
  那就是稳住海外移民的核心主体,也就是当地的农民!
  不管是在本土还是海外,帝国的核心支持群体一直都是农民!
  至于工商阶层,其实严格上来说帝国就没这阶层!
  帝国有的只是士绅阶层!
  很多企业主,你说他是商人?
  人家得一脸鄙视你:我们可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你非要他是商人阶层,人家能直接抽你!
  同时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的存在,也是非常特殊的,这两个机构加起来,直接掌控了几乎所有的重工业,部分轻工业,几乎所有的金融业。
  几乎所有关乎帝国命脉的行业,那都是国企部或者皇室资产科的资本在掌控。
  官方资本直接掌控了至少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帝国经济体量,如果算上间接掌控的话,那么就彻底无法结算了。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其实都无法离开官方资本。
  哪怕是表面上民间资本最为活跃的纺织业,也是不可避免会受到官方资本的制约。
  他们用的纺织设备,运输等诸多行业,都是离不开官方资本企业。
  大唐帝国的这种特殊经济体系,也就造成了目前大唐帝国诸多比较独特的经济现象。
  比如说煤炭价格,如果是按照纯粹的资本经济观念来看,那么就是随行就市,产量低需求大,那么价格就维持高位,而煤炭商人们哪怕是增加产量了,也会尽可能的维持煤炭的高价,是不会盲目的扩大产能导致煤炭价格暴跌的。
  但是现在的大唐帝国,却是开始不遗余力的打压煤炭的价格。
  更诡异的是,各大矿务公司竟然还非常的配合,甚至主动去做。
  这完全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
  为何会变成这样?
  自然是因为大唐帝国的煤炭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官方资本企业,官方资本的煤炭企业,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煤炭产能。
  官方资本带头打压煤炭价格,剩下的极少数民营煤炭企业就算是想要维持高价,也是不可能的。
  北美洲这边的煤炭价格一直都是比较高昂的,因为之前在北美洲当地开采成本高昂,从欧洲运过来的话得加上运费,所以总体而言煤炭价格还是比较高的。
  如今有了华南矿务公司美洲分公司下属的西湖煤矿大规模扩产后,就能够大幅度拉低美洲东岸地区的煤炭价格,这对于美洲东岸的当地经济发展,对于大唐帝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计划而言都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尽可能的降低运费,降低全球贸易的成本,降低大唐帝国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贸易和交流、出行成本,这是把本土和海外领地彻底绑定在一起的前提条件。
  因为只有这个前提条件存在了,那么后续才能够扩大本土进口海外领地各种农产品以及矿产品的数量。
  而进口数量大了,才能够让海外领地在经济上彻底依赖本土市场。
  当这种依赖出现之后,再继续强化数十年,就能够让海外领地的经济体系变的更加单一,甚至主动去工业化,进而实现大唐帝国高层所追求的经济一体化。
  这种大战略下,华南矿务公司在初步开发了西湖煤矿后,又是重点开发了五湖省地区的其他两家煤矿,同时国内的其他几家矿务公司也是在美洲地区先后开发了多座大型煤矿。
  使得了北美洲地区的煤炭产能迅速增加。
第1962章
提前一步的冯氏航运公司
  商部由工矿司、石油司合并而立的能源司向圣天子呈递的能源报告显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北美洲地区在内,海外领地以及土著控制区内的煤炭产能,在明年将会达到五千万吨以上,初步满足帝国在海外各地的煤炭需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6/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