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1597

  但是火枪就是个大问题了!
  按照预定编制的计划,大唐新军需要整整一千支以上的火枪,而且这个数目还是最低要求,如果说后期李轩想要把辎重营从冷兵器部队改装为热兵器部队的话,这个数字还得再加两百支。
  并且,这个数量还是编制数量,训练、作战等等所形成的损耗以及备用火枪还没有计算进去呢。
  如果都算进去,一千五百支都不够!
  然而如今的大唐新军才多少火枪吗?
  两百五十支都不到,而溪口村和黄竹山两边的火枪产量是多少?之前黄竹山那边的月产量大概有五十支,这是大唐新军目前唯一可以得到的火枪补给。
  至于溪口村这边,虽然说随着工匠以及普通劳动力的增加,工部那边不断的提高预计产量,甚至在奏折上都喊出了一旦建成,月产量将会达到两百支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攀升中。
  但是这有一个词,那叫‘将’,也就是说,溪口村那边的兵器作坊实际还处于建设阶段,那些工匠们虽然也开始打造火枪了,但是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做到月产量两百支乃至更多。
  下个月他们能够送过来几十支火枪李轩就烧高香了!
  如此也就造成了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大唐新军里的几个步兵营和混成营,只有第一步兵营以及第一混成营装备了所需的火枪,其他几个营的火枪兵清一色只能拿个长矛或者刀剑等冷兵器作战,训练的时候也只能是借用第一步兵营和第一混成营的火枪训练。
  火枪和火炮的稀缺,这是大唐新军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是李轩想着的却是,现在没有枪就把这些士兵们训练好了等枪!
  毕竟士兵的训练也是需要三个月以上的,等这些士兵们能够拿上枪支作战的时候,那都是三个月以后的事了,而这三个月里,工部那边最少也应该能够造出三四百支火枪来吧,有四百支火枪,就足够解决两个步兵营的用枪了。
  然后再等多那么几个月,又或者自己再想点办法压榨压榨工部的那些工匠们,扩大产量,搞定一千支火枪也不是不可能的,一旦有了一千支火枪,距离满编制所需的一千五百支还远吗?
  好吧,这么想的李轩是乐观过了头了,要解决火枪问题,至少今年内都没希望,甚至到了明年都不一定有希望。
  但是总不能没有枪炮就不扩军了吧,李轩如今的做法就是先把编制定下来,把士兵招募到了训练几个月再说。
  而且也没谁规定火枪兵一定要拿着火枪作战啊,用长矛也是可以的嘛,大不了就把他们当成用光了子弹的火枪兵,打仗直接上刺刀!
  李轩给自己,给其他人找各种理由进行扩军,这让下头的将军们快乐并痛苦着。
  快乐的是,新编制的成立,又代表着一批高级职务凭空出现,第四步兵营的营官,第二混成营的营官,这两个职务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少校职务,乃是目前大唐新军里最顶级的武将职务。
  下头的一大队的队官们都眼巴巴盯着呢。
  而李轩也没有矫情,很快就是确定了这两个营的营官,原第一混成营营官郝柏年调任第四步兵营担任营官,这一调动,让他成为了大唐新军里仅有的四个步兵营营官之一,并借此足以和方东全、黄学仁、王单旭他们平起平坐。
  而第一混成营的新任队官,则是由该混成营内的原火枪队队官方希同升任,此人和方东全有着同样的一个姓,但和方东全没啥关系,方东全自己倒是有个侄子从军当副队官,不过按照李轩对方东全的防备状态来看,方东全的侄子是不可能和郝柏年,方希同他们一样火速升迁的了。
  新立的第二混成营的营官则是由第二步兵营的副营官兼任第三火枪队的队官李春景担任,他的升迁路子几乎和当初的郝柏年一模一样,几乎人人都可以预料到,这个李春景以后同样和郝柏年一样会被调任到正规步兵营担任营官的。
  两个火枪队的队官,同样会由近卫军出身的少年军队继任。
  这些调动的高级军官,清一色都是李轩的学生,这么一来李轩培养嫡系学生将领的心思几乎已经是公开化了。
  不过方东全和黄学仁以及王单旭他们却是很自觉的闭上了嘴巴,他们比外人更加清楚李轩对他们的防备和猜忌,这个时候如果还傻乎乎的跳出来搞什么反对,这是找死,估计刚跳出来反对回头就让李轩给杀了。
  如今的大唐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大唐了,李轩也不是一年前的李轩了。
  如今的大唐王朝已经掌控正泰县百里之地,十万之民,拥兵三千,李轩这个皇帝依托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已经是把他的个人威望遍布到了大唐新军的每一个人。
  并且李轩的学生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中,他的培训班规模已经从以往的十多人扩张到了六十余人,而这六十余自诩天子门生的学生军官,清一色都是大唐新军的中坚力量,这六十多人里,把控了所有步兵营和混成营里的火枪队以及长矛队的队官职务以及各营副营官职务,另外还有一个步兵营营官和两个混成营的营官。
  依托这些学生军官,李轩可以说已经是牢牢把控住了大唐新军,甚至可以做到在第一步兵营到第三步兵营里架空黄学仁,王单旭,方东全三人。
  如今的大唐新军,是李轩的大唐新军,而这一点,方东全他们又不傻,自然是看的明明白白。
  再者,他们也是看开了,和这些学生军官们争夺军权是不靠谱,还是去争一个更高的爵位更靠谱,他们打生打死玩造反,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
  没错,为了安抚元老同时也是为了激励军中的新将领们,李轩已经放出口风,不用多久他就会正式封侯。
第0281章
百里之地十万之民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总会是有诸多的野心家围绕其中,他们卖力的造反,也许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不甘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博取一场荣华富贵。
  他们想要与国同休的王侯之爵,为子孙争得延绵数百年的荣华富贵。
  因此你可以看见大多王朝在建立初期,甚至是刚开始起兵造反的时候就会大肆许诺各种好处,甚至是直接颁布各种王爵,一点都看不见统治者的心痛。
  这是为什么?
  因为刚造反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而且失败的可能性极大,统治者把爵位之类的先一步封出去,就等于是拿未来不确定的东西作为奖励封赏群臣。
  要想把这些爵位变成名副其实的爵位,这就得需要这些元老们一起努力了,要不然的话造反被镇压后,在这些爵位也就化为泡影,成为一场空。
  李轩决定给方东全等元老们封爵,也是处于这种考虑,如今给予他们爵位,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头衔而已,要想把这个头衔变成真正的实权贵族,就得需要他们自己努力了。
  这种过程有点像是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给诸多一起创业的元老们股权,以激励他们更加卖力的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等公司上司后元老们就会一夜之间暴富。
  李轩如今打算授爵了,同样也是不心痛,如果可以并且有必要的话,王爵之类的头衔他能按照人头发下去,封他个万八千的。
  不过如果想要保持爵位的尊贵性,并且让群臣们为了一个爵位而努力造反,这就得需要保持爵位的稀缺性了。
  这一次,李轩是吸取了之前大肆封官的教训了,深刻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以稀为贵,这爵位在他自己看来那是想要封多少就封多少,但可不能真的这么干,他必须限制爵位的数量和级别。
  这就好比一个女人,哪怕已经是动情到了极点,那条沟湿的跟长江决堤一样洪水泛滥了,但是也得夹紧双腿,口里还得说着不要不要。
  保持矜持,这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这一次的封爵,李轩是准备悠着点,只给少数几个人封,而且爵位也不会太高,他可不会和之前封官那样一次性把高级官位都封出去了,这样的话以后可就不好办了。
  这才掌控了一个正泰县而已,就封侯了,打下一个兴泉府岂不是得封王,然后打下了大半个中国的时候,他岂不是要把皇帝的宝座也给封出去?不封的话怎么办,那就只能学朱元璋杀功臣!
  当一个功臣的爵位什么的封无可封的时候,皇帝唯一能够给予他的封赏就是一杯毒药。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李轩决定从一开始就悠着点!
  就和之前授军衔的时候一样,为了让后续这些将领们有继续提升军衔的空间,他愣是压着不给将军的军衔,只给校官,而方东全和王单旭他们也是很聪明,上校不要,中校也不要,只要了个少校。
  而这一次,他准备玩同样的调调!
  中秋刚过,趁着澜江渡口这边持续保持平静,而且正泰县内也没有什么波澜,李轩在澜江渡口那边召集了文武高级官员召开御前战略会议,并且准备在这个会议上正式确定爵位制度。
  如今正泰县城内比较平静,正是他处理这些琐事的时候。
  不过在正式封爵之前,他们还得先把其他事给处理了,比如说怎么把正泰县彻底纳入大唐王朝的统治之中。
  苏家康他们是老老实实的待在正泰县城以及龙华镇内,甚至为了巩固正泰县的城防,苏家康还主动放弃了龙华镇,把原先驻守龙华镇的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了正泰县城。
  如今龙华镇那边知剩下老弱残兵数十人带着百来青壮把守而已,和不设防已经是没有什么区别了。
  倒是正泰县城那边的防守兵力大大加强,总兵力估计有七八百人。
  苏家康他们龟缩在县城里不出来,而大唐新军也只是在正泰县城外部署了百来人监视正泰县的情况,但是一直都没有准备进攻正泰县城的打算,甚至为了防止正泰县城内的明军狗急跳墙,大唐新军甚至都没有彻底封锁正泰县城,让正泰县里的数千民众和民军还能够得到来自外界的补给。
  不过正泰县城内的很多人都是看出来了正泰县城危在旦夕,众多士绅地主们都已经是逃出了正泰县城,有的到乡下躲避战火,而有的更是逃到了府城等其他地方。
  对此,大唐新军也是没有进行过多的阻拦,毕竟大唐新军要的不是这些地主富豪们,他们需要的是正泰县十万普通民众而已,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十万农民,而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市民以及士绅阶层,说实话大唐新军并不怎么需要。
  这些人一不能种田提供粮食,而不能充当士兵打仗,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当官了,而大唐王朝的官他们又不肯当,李轩能够把乡下的那些士绅地主们的子弟强迫着拉过来当官,但是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拉过来当官啊。
  所以这些人除了白白浪费粮食外,他们对大唐王朝没有太大的用处,要逃走躲避战火的话,李轩也是懒得阻拦。
  苏家康他们龟缩在县城内,自然也就无法阻拦大唐王朝把正泰县的广阔乡野地区纳入统治了。
  柳八苟派出的众多村官们也是在大唐新军的刀枪支持之下,迅速的在整个正泰县的广阔乡野地区建立村级行政点。
  按照大村一个行政点,数个中小村共用一个行政点,每个行政点大约管辖一千到两千人的规模,大唐王朝在正泰县城内迅速建立了大约六十多个行政点,治下人口突破到了八万人的规模。
  如此一来,除了龙华镇以及正泰县里的人口外,整个正泰县的其他人口绝大部分都已经处于大唐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由于村级行政机构过多,大唐王朝无法全部直辖,根据柳八苟等人的建议,李轩重新设立了镇一级的行政机构。
  按照地方区域,在正泰县建立了八个镇,分别管辖各自区域内的各村,以彻底掌控正泰县的百里之地十万之民。
  镇一级别的行政机构,同样效仿之前的村级机构,设立了镇长、镇财务官、镇治安官,各村的村长、税务官、捕盗官直属镇一级的官员管理,并成立单独的机构,彼此间不相互统辖。
  换句话说,镇长是没有权力管辖下面各村的税务官以及捕盗官的,他有的只是民政权力。
  而镇治安官也只负责治安事务,其他的也不能管。
  至于镇财务官,他负责各村的税收征收以及提供公共支出。
  这三个相互独立的体系,一共构成了大唐王朝下属各镇、各村的基本行政构架。
  而镇以及村一级别的官员里,镇长以及村长一部分是内阁挑选的人所负责,而有些则是直接任命当地一些主动对大唐王朝效忠的地主,当然了,这些地主家庭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让家主或者嫡系子弟去当这个村长的,他们会找一些看似和他们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代理人,不过这没有关系。
  最重要的是,有了他们的加入,大唐王朝对基层的统治会更加顺利。
  不过,让当地人任职,这是限于民政事务,而税务和治安这两个系统的官员,清一色是大唐王朝下派的人,税务的官员都是由税部直接派遣,而治安系统里的捕盗官以及治安官,则是大唐新军里直接派遣退役士兵乃至军官担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