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1597

  而大唐新军的火枪,说实话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物,在山沟沟里的工匠们能够造出来,明王朝的工匠们同样能够造出来,事实上,大概在这个时期里,明王朝就会仿造鸟铳,而鸟铳也就是非常典型的火绳枪了。
  至于火炮,明王朝就更不缺了,如今的明王朝可是已经装备了大量的佛郎机炮呢,而且还有很多是数百斤乃至千斤的将军炮。
  哪怕明王朝之前没有火铳和火炮,但是人家不会仿制啊?
  所以火器上的技术优势,从理论上说是无法保持太久的,具体能够保持多久,视明王朝对大唐王朝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兴许是一两年,兴许是五六年,如果明朝君臣集体犯傻,也有可能保持个十几二十年的。
  火器上的优势,能够保持多久,这是个未知数。
  而一旦没有了火器上的优势,士兵的素质以及战术也就作用不大了。
  即便人家明军比你差一些,一对一打不过,人家不会十个打一个啊?
  基于这些理由,李轩一直对自家的大唐王朝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能够纵横数省,蹦跶个几年估计有可能,但是真的要像推翻明王朝,难度太大太大。心中的这个念头李轩虽然不会对所有人说,但是不代表着他不会这么去想,并且为此做一些准备。
  什么准备?
  自然是逃跑啊,这一年多李轩可是时刻都准备逃跑呢。
  而这年头,还有什么比逃出海更安全的。
  到时候如果打不过明王朝,他就带着大唐王朝的残部下海,嗯,不是去青色小楼的那种下海,那是女人干的事,而是去南洋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如果是去南洋这些地方,随便找个地方杀光土著继续当他的皇帝还是比较容易的。
  即便无法带着大军走,到时候他带上家人跑也是比较容易跑啊,总不能等着明军杀上门来不是。
  没错,即便是手底下已经有数千大军,都已经筹划着攻城略地推翻明王朝了,李轩依旧不忘给自己留下一个退路。
  因为他是真的没信心啊!
  选择南下,去海边,除了打算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外,当然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理由,毕竟逃跑这种事,也不是非得跑到海边去的,去深山野林也是一样的效果。
  去南边,对于大唐王朝的战略发展而言也有着极大的积极作战,首先去南边的话,可以远离明王朝的统治核心,尤其是长江流域一带,到时候所承受的军事压力要小一些,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时间。
  此外,还可以洋人交流一下科学技术什么的。
  虽然这年头的西方人在科学技术上面也不咋地,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他们的火炮就不错,到时候看看能不能从洋人手里搞到火炮的制造技术。
  此外很重要的就是做海贸生意赚钱养家糊口,哦,不对,是养军。
  这么多理由结合之下,促使了李轩做出了南下的选择。
  所以第二天的御前战略会议上,受到了李轩暗示的白云奇再一次提出了南下计划,并且是拿出了非常详细的南下战略规划。
  明眼人一眼白云奇的举动,就是知道这是陛下亲自做出的决定了。
  因为在大唐王朝高层里,谁都知道白云奇乃是皇帝的代言人,而每次御前战略会议上,他都是很少主动说什么话,更加不会提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一旦他拿出了非常详细的方案,那么十有八九就是皇帝的意思。
  而这一次,同样如此,白云奇拿出的南下方案,比昨天李春景他们提出的方案还要详细。
  而这份南下方案里,不仅仅是考虑到了军事战略的问题,更考虑到了政治以及经济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么详细的方案,十个白云奇都做不出来啊。
  能够搞出这么详细方案的只有陛下!
第0349章
兵分两路
  当白云奇开口后,众人就已经知道,陛下已经是做出了决断。
  因此再也没有人傻乎乎的说什么东进或者西进方案了,而是就南下方案进行了更详细的讨论。
  而这一次讨论的更多的是战术问题,比如说要南下的话,肯定是要先打黎平府,而这黎平府怎么打呢?
  打完黎平府后该如何面对贵阳那边过来的明军呢?
  后续的一系列战略都是需要进行详细考虑的。
  而这些事说起来麻烦,但实际上却是可以按部就班的解决,因为最难的就是决定战略大方向了,一旦决定战略大方向,那么剩下的事就简单了。
  这就好比吃饭一样,最难解决的是吃什么?一旦决定了吃什么,那么到时候即便遇上堵车,遇上前女友,遇上餐厅倒闭都不是个事,实在不行换个餐厅也是可以的,毕竟条条马路通餐厅,只要认准了要吃什么,总能找到地方吃上的。
  因此今天的御前战略会议,气氛那是相当的友好,没有再去争论该吃什么这个超级战略大难题,而是关注在那里吃,怎么去的细节上。
  哦,不对,是没有人争论东进还是西进了,开始讨论怎么打黎平府,然后怎么南下进入柳州府,杀到海边。
  这种时候,李轩就是不怎么关注了,而是任由这些将领们自由发挥讨论。
  毕竟涉及到诸多细节战术的事并不是一个人脑洞大开就能够解决的,需要的是群策群力。
  后续的作战计划李轩不管了,不过还有一件事他是需要亲力亲为的,那就是任命四个步兵团的主官。
  对于四个步兵团的团长人选,李轩是早有腹案,首先是第一步兵团的团长,李轩早就预定了郝柏年。
  这个郝柏年在最近的几个月里表现的相当出色,没有枉费李轩对他的一番栽培。
  而第二步兵团的团长,则是李春景,这个李春景在第二次澜江战役和渡江战役里也是表现的相当出色,最近他已经和郝柏年一起,成为新生代高级将领的代表人物。
  至于第三步兵团的团长,则是方希同,他也新生代将领里比较出色的一个,虽然并不如郝柏年和李春景那么出挑,但也算勉强可用,而且这个人虽然保守,但是他够忠心啊,这一方面让他在李轩的心中加分不少。
  而第四步兵团的团长,则是王单旭,王单旭虽然是土匪出身的将领,而且依旧是大字不识,但是他好歹也算是一群土匪头子里面比较有能力的了,最近他也是费尽心思想要读书识字,非要从土匪头子将领里头选出来一个团长的,也只能是他了。
  毕竟土匪出身的将领也是需要安抚的,四个团长的位置,总不能一个都不给他们安排。
  不过也只限于王单旭了。
  方东全、黄学仁这两个人,李轩已经是准备把他们边缘化了,当然了,这个边缘化不是说直接剥夺他们的荣华富贵,而是不再让他们单独统帅一支大军作战了。
  而这种趋向,实际上在第二次澜江战役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方东全、黄学仁他们还担任着营长职务,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统领军队单独作战的机会了。
  决定了四个步兵团的团长人选后,李轩又是选拔了几个比较出色的年轻将领成为副团长。
  还从曾子文下属的作战司的里挑选了几个刚培养出来的参谋,作为团参谋。
  之前李轩就已经尝试在部队里建立参谋制度了,但是真正的在部队里设立参谋职务,还是头一次。
  把四个步兵团的团长、副团长以及参谋确定下来后,下面的各营营长也会尽心一定的人事调动,大多营长是从以往的队官提拔起来的。
  营长有变动,队长自然也会有变动,这从上往下就形成了大规模的升迁浪潮,军官们基本都是官升一级,少数则是直接官升两级。
  各自的军衔也是得到了提高,比如郝柏年,就成为了大唐新军里的第一个上校,李春景、方希同、王单旭也是晋升为中校,为了安抚,方东全、黄学仁也是以副团长兼任营长的方式,被晋升为中校。
  唯一没有变动的就是陈屠夫了,因为他本来就是少校的军衔,以前死活要跑到炮兵队里当炮兵,当时他的军衔比谢梓炜都高呢,搞的麻烦无比。
  炮兵队扩编为炮兵营后,炮兵营的营长谢梓炜晋升为少校,而陈屠夫作为炮兵营副营长,自然也是不好继续升官,然后在军衔上压谢梓炜一级了,因此保持少校军衔不变。
  而这里头,有个人得注意一二,那就是白云奇,这一次人事变动中,白云奇没有继续在野战部队里任职了,而是调任到李轩的亲卫部队,担任亲卫营的营长,军衔晋升为中校。
  这个白云奇实在是不适合待在野战部队里,那怕和方东全、黄学仁他们相比,能力也是太差,别说去野战部队当团长了,就算是当营长也是力不从心的那种。
  所以这一次李轩干脆把他抽调回来,担任亲卫营的营长,让他继续发挥作用,帮李轩看到亲卫营这支关系到他性命安全的亲卫部队。
  相关的任命陆续下发后,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哭。
  同时,正式的人事任命下发后,也是宣告着大唐新军已经是再一次进入了战备状态。
  根据作战司那边的计划,率先进军黎平府的部队乃是第一步兵团和第二步兵团,这两个步兵团将会一南一北,分两路杀进黎平府,第一步兵团会从中路直插黎平府城,荡平沿途的明军所有抵抗。第二步兵团从北边进军,先攻克铜鼓卫,然后转道南下黎平府城,配合第一步兵团拿下黎平府城后。
  拿下黎平府城后,按照作战司的预计,第三和第四步兵团也应该上来了,这两个步兵团不会参与前期的实际作战任务,这承担后期的维护后勤线任务,同时利用这些时间继续扩充部队。
  然而第一步兵团和第二步兵团就会直接南下广西柳州府,夺取怀远,杀向桂林这个广西北部重镇、然后攻打柳州这个广西腹地的重要城池。
  这样拿下这两个地方后该怎么做,虽然也有大概的战略安排,继续东进梧州以及南下海边抵达钦州,不过到时候具体怎么走,就得看当时的情况了。
  毕竟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谁知道到时候明军会怎么应对。
第0350章
誓师伐明
  当制定了出兵计划后,大唐王朝这架战争机器是再一次高速运转起来了。
  说再一次运转起来也不对,因为大唐王朝这架战争机器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只不过是低速运转还是高速运转的区别而已。
  而作为这架战争机器的车头,大唐新军更是片刻都没有停歇过。
  出兵黎平府的计划确定下来后,大唐新军的各部门都开始为此做起了准备。
  两个主力步兵团开始进行战前的适应性训练,尤其是长途奔袭等,这是因为接下来的战斗之中,他们将会不断的进行运动战,而不是之前的那种被动防守或者是攻城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