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1597

  一个二九渔业公司,贡献的税收就能够和以往整个府的税收比肩!
  临高县令冯凯隆看吕平方的眼神,那就是跟看财神爷没有什么差别!
  这可是十几万税收的,更不要说二九渔业公司还会直接、间接的带动地方上的就业,乃是带动整个临高县的经济发展。
  这要是趁机把临高的经济盘活了,再搞多几家工厂的话,对于他冯凯隆而言,那就是巨大的政绩,升官那是分分钟的事。
  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还没有喊出什么经济挂帅的口号,但是对于地方官员们而言,民生经济依旧是非常的重要,做好了就是一大政绩。
  目前大唐王朝,对地方官员,尤其是县令,知州、知府这三个级别的地方一把手,要求可是相当高的,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地方稳定!
  这一点和历代王朝差不多,谁的地盘上如果民不聊生,闹出什么乱子来,地方官员可是要完蛋的。
  再次,则是教化,何为教化?四个字来形容:忠君教育!
  具体就是培养士绅以及普通民众们对朝廷的认同感,对万古圣君的忠诚!
  当然了,还有什么孝道、文风昌盛之类的细节。
  而稳定和教化再过来,那就是民生了!
  民生,说白了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管是发展农业也好,发展工业也好,总是就是要让民众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百姓们稳定生活。
  人们活得下去,乃至生活的更好了,自然不会有事没事就进山当土匪,玩造反,毕竟能好好的活着,谁也不愿意去冒险造反啊。
  因此,发展民生经济,其实也是有维持地方稳定的作用!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唐王朝花钱的地方多了去,对税收的依赖是非常严重的,而要想收税,地方经济就得上去啊。
  比如说临高县,如果没有二九渔业公司,撑死了也就一年收几万两银子税收,但是现在呢,有了二九渔业公司,冯凯隆琢磨着,一年的税收有希望突破二十万两银子。
  这可是二十万两银子呢!
  除了那些上等富县,可没几个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甚至是江南那边的传统农业大县,也不是说能够达到就达到的。
  到时候临高县就能够获得大量的地税收入,哪怕经过国税、省财政、府财政三级扣除后,临高县这里所剩下的地税,估计也能有一两万银子。
  有了这个钱,能办很多事了。
  比如说把县城里的道路翻修翻修,再比如说补贴农户开荒,再比如说再扶持扶持,争取能不能再搞几个工厂出来。
  送走了吕平方后,冯凯隆在县衙门里把下属的官员们都是给集中了起来,干什么,开会!
  开会干什么,就是琢磨着怎么花钱!
  按照冯凯隆的预估,到时候留在县里的地税收入,少的话估计有一万五千两,多的话兴许能够有两万两银子。
  别看一两万的不起眼,但是对于这么一个穷县而言,却是一笔大款了,这笔钱不能乱花,必须用到刀刃上!
  嗯,实际上他们也不敢乱花,更不敢贪污,督察院的人一年到头都是盯着这些地方官员呢,对于督察院的官员们而言,平时对普通案件提供公诉,除非是大案要案,不然的话,对仕途的帮助有限,因为那是他们的本质工作,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得完蛋了。
  要想快速的升官?
  根据督察院内部的经验,有三个捷径可以走:
  第一条,上面有人,这一条不用说了,不管是在督察院还是在其他机构,那都是潜规则了,背靠大佬的话,升迁总是更容易的,甭管背后的这个大佬是因为你是人才赏识你,还是说因为亲友关系对于特殊关照,效果都差不多,然而背后有人的,总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靠着自己爬上去的。
  第二条嘛,是办大案要案,这种大案要案影响力一般都是非常大,有时候甚至能够登上大唐朝报,那么不是上的全国版,但是只要能够上省版,那也是能够收获大把的威望,升官那是板上钉钉的,但是这种大案要案哪能这么容易碰上啊!
  第三条,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条,那就是抓贪官,督察院内部的御史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抓贪官,甭管是京师里的督察院,还是说临高县里的县督察院,甭管是都御史,还是小小的普通御史,他们最喜欢干的就是抓贪官,只要能够抓到并成功定罪,那么升官加爵那是百分百的事。
  所以督察院里的御史们,天天有事没事就盯着其他机构的官员,在临高县里,县督察院的几个御史,那可是天天都盯着冯凯隆他们,要是敢把这财政乱花,明天督察院的御史们就敢给他们扣上渎职的罪名。
  如果冯凯隆他们胆子大了敢直接把这些钱弄进自己腰包里,他们都敢直接捅到府督察院里去,然后申请软禁调查,而一般有比较明显的证据的话,上级的督察院通常都不会拒绝申请,相反还特支持!
  而贪污官员一旦查出来,丢官去职都别指望了,最轻的也得判刑被流放,重一点的就是斩首抄没资产,更严重的还会牵连家人,那可就不是抄家了,而是灭族了!
  当贪腐官员被流放,被抄家,被灭族的时候,御史们也就升官了!
  所以不管是在金陵城里,还是在地方上,甭管是省级还是府级又或者是县级,督察院和地方官员都是天生对立的。
  冯凯隆身为内阁文官的一员,自然是知道督察院的那些家伙有多难缠,别说贪腐了,连渎职都是需要绝对避免的。
  所以这钱,得考虑好怎么话,还要花的好!
  开会的时候,众人也是各抒己见,有的说补贴农户,估计开荒,有的时候返修县学的校舍,然后给入学的学生发放一定的补贴,争取培养更多的人才。
  还有的说返修官道、修建水利设施,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而其中一个提议让冯凯隆很感兴趣,那就是效仿那些商贸大城市,在咱们临高也搞一个工业区?
  搞工业区?这个想法不得不说,很大胆!
  谁都知道工业区好,但是真正敢搞的,或者说能够搞起来的却是没多少城市!
  目前搞工业区,搞的最好的自然就是五大通商港口了,然后还有其他次一级,但是有工商基础等各种优势的城市。
  比较大型的工业区,其实没多少,也就那么十几个而已,全都是在大城市里。
  而中小型的就多了,因为大唐王朝对工业区这种东西,基本上是保持鼓励态度,地上上有实力,有信心,甚至都不用经过申报,你自己就可以搞了。
  当然了,你想要获得上级财政的补贴就别指望了。
  但是,从来都没有单纯的某个县自己搞工业区的,基本上都是府级衙门主导,甚至省/道级衙门主导的。
  哪怕是上海县这个通商港口,虽然上海工业区就在上海县城的城郊,但是这个工业区可不是上海县的县令带和一票上海县的地方官员搞的,甚至都不是松江府、江南道的衙门负责的,那是内阁那边直接主导建立的。
  巨额的投资超过半数都是中央财政出的钱,江南道财政负责了剩下的一部分,松江府财政又负责了一部分,上海县财政,人家就只出了一小部分而已。
  临高也搞工业区,能够得到上级财政的支持吗?兴趣琼州府财政能够支持一二,但是省级财政别指望了,中央就更别指望了。
  临了,能够挤出那么两三万两银子就撑破天了,这些银子不仅仅要用来平整地形,修建道路,扩建港口,修建基本的厂房,甚至都还要挤出钱来进行税收补贴。
  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0922章
朕要帝国永不日落
  随着大唐王朝的几个工业区大获成功,尤其是广州工业区,上海工业区的火爆,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少想要出政绩的官员都是想要在自己的辖区里搞一个工业区。
  但是除了几个特殊的城市外,其他地方想要开工业区难度非常大,上级的财政有限,肯定是会优先支持那些有潜力,而且是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办工业区,而单单靠地方自己搞,难度相当大。
  如果办工业区这么容易,其他地方早办了,弄一快地皮,挂个牌子就说是工业区,随便什么地方都能做到,但是工业区搞起来了,有企业进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自身没有资源,交通等优势,又没有各种便利,人家商人犯得着来你这投资建厂吗?人家钱多的没处花啊!
  花费了地上的宝贵财政资金,但是最后却是没有什么企业进驻,那么这可就不是政绩了,而是丑闻了。
  冯凯隆考虑了许久,办工业区的得失他是很清楚的,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如果想要打一个翻身仗,就必须大干一场!
  他可不想一辈子就在低级官员里打转,现在的二九渔业公司所提供的税收,就是他升官加爵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一定要爬上去!
  所以他咬了牙,然后道:“钱不够就节省一些,搞小一些,外面的商人不来投资,我们就动员本地士绅投资,我们临高就搞这个工业区!”
  “我们前期不把摊子铺的太大,先小规模的办,针对性的办,我们不是有一个二九渔业公司吗?完全可以先围绕着二九渔业公司,我们暂时只做渔业周边产业,先把我们的渔业做大做强!”
  “圣天子说过,各地方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扩展思路,以改善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冯凯隆想得很清楚,虽然其中有不小的风险,很容易导致资金投入打了水漂,从而成为同僚们的笑话,但是他知道,这就是他的机会!
  不过他虽然打算搞工业区,但是却也没有说和其他地方那样,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干,而且直接就是追逐现在的热门产业,比如纺织、生丝、机械、钢铁这些。
  临高小地方,自身没有什么特产资源,而且又不是交通要道,更没有多少的上级财政支持,临高凭什么和那些大城市的工业区抢占投资?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往这些热门产业去想!
  临高有优势吗?其他的没有,但是他们有一个二九渔业公司,这就是他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个优势,利用二九渔业公司,他们完全可以在渔业上做大做强。
  他们只是一个小县而已,只要在渔业上面做大做强,那么就足够了。
  冯凯隆做出了决定,临高县这边的工业区也是迅速被确定了下来,不用几天功夫,临高工业区就是正式宣告成立了,就在距离海边码头不远的沿海地区,嗯,也可以说刚好就是在二九渔业公司的隔壁。
  虽然说请求上级财政支持的报告已经是递了上去,但是冯凯隆很清楚,顶多也就是能够得到琼州府少数财政支持,但是省级和中央级别的支持就别指望了,大头还是得靠临高县自己。
  工业区的规模并不大,而且准备吸引的投资商也不是外地人,而是临高县本地的士绅,或者是琼州府岛内的士绅们。
  对于外面的人而言,二九渔业公司兴许不算什么,但是在临高,在琼州府,二九渔业公司却是很出名的,临高工业区打着给二九渔业公司做配套服务,发展渔业的招牌,去吸引那些商人们投资,效果还是有一些的。
  对于当地人而言,二九渔业公司就是赚钱的典型代表了,如今有机会跟二九渔业公司扯上关系甚至进行合作,他们也是觉得有前途,不少本地商人已经是答应等工业区搞好以后,就去工业区里开工厂,规模都不大,几十人,百来人的那种,但是对于临高工业区而言,这已经是不算小了。
  所以虽然困难很大,但是临高工业区还是进入了正式筹建阶段。
  临高工业区的出现和发展,也算得上是目前大唐王朝地方上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了,现在大唐王朝的南方各省,因为远离战争,重心基本上已经是放在了稳定、教化、民生这三大方面来了,其中发展地方经济是每个地方衙门的一把手们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只不过每个地方走的路子可能不一样,土地肥沃的,搞开荒,搞农业;有矿产资源的搞矿山;有交通资源的搞贸易,各种条件都更加优越的,直接搞工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