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1597

  李轩把很多描述性的内容都是掠过了,直接看数据,这也是他看诸多公文的习惯,不会去看诸多乱七八糟的长篇大论,他通常都会直接看数据。
  这个习惯也是使得了大唐官员写折子,写公文的时候,也是被逼着罗列各种数据,而且李轩这个人较真,你要是用约、许、大概之类的含糊不清的词汇来代替准确数字,李轩就会直接在数字上用朱红比划上一个大大的叉,退回去让他们重写。
  有一次,某个知府在觐见述职的时候,描述当地财政情况的时候,说一年税收约莫三十七八万,李轩当场就打断他,问到底是三十七万还是三十八万?还是说这两个数字都是不准确的?
  结果那个知府半点都是答不上来,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结果呢,这个倒霉蛋就被发配到偏沅地方去了。
  所以,目前大唐的官员在各种公文里,往往会罗列详细的数据。
  李轩直接看起来了这份舰队扩充方案的各种数据!
  新建一千四百吨的改进型三等战列舰三艘,今年年底开工一艘,明年陆续开工两艘,船体以及舰炮、帆装等所有的费用加起来,每艘二十六万两银子。
  新建八百吨的巡洋舰八艘,分批建设,今年剩下的这三个月时间了里直接开工一艘,明年开工三艘,后年开工三艘,大后年开工,每艘造价十二万银子!
  新建四百吨的改进型护卫舰十六艘,年底开工四艘,明年开工六艘,后年开工五艘,每艘造价六万五千两银子。
  新建一百八十吨的改进型近海巡逻舰二十艘,年底开工五艘,明年开工二十艘,每艘造价两万八千两银子。
  李轩注意到了,这些船型,要么是全新设计的,要么是改进设计,同时巡洋舰和护卫舰也是取消了以往的一等、二等、三等之分,只剩下战列舰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
  而且李轩还注意到了,这里头并没有以往的三等巡洋舰,也就是五百吨级别的巡洋舰。
  所以他是直接翻到了写具体船型的页数上,一千四百吨的三等战列舰,基本是目前一千三百五十吨的三等战列舰改进而来,修改了一部分原有设计上的小缺陷,把具体的火炮配置进行了变动,导致吨位增加了五十吨,其他方面倒是差距不大,而且价格降低了不少,他可是记得,第一艘战列舰的经费可是达到了三十万,而且海军那边说还不够。
  第二艘,预计造价也是达到二十八万两。
  现在的话,变成了每艘二十六万两银子,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发、前期投入成本被分摊后,价格也是越来越便宜了。
  这个改进后的三等战列舰,看起来还不错,可以接受。
  八百吨的巡洋舰,这里没有一等、二等、三等,而是直接以巡洋舰称呼,设计方案上,对这种八百吨巡洋舰的战术定位是:充当战列舰舰队的前锋、侦查船只,作为机动部队配合战列舰进行线列决战,并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参与线列炮!
  此外,在次要战线上,没有战列舰的情况下,充当舰队主力参与决战!
  说白了,这种巡洋舰,有两种定位:第一种是和战列舰一起行动,作为机动兵力使用,而第二种则是作为次要战线上的主力使用。
  和以往的三等巡洋舰进行远洋巡洋,保护航线不太一样!
  按照海军的说法,今后这种远洋巡弋,保护航线的任务,将会交给护卫舰执行,并且在新型的护卫舰的吨位进行了扩充,加强的武备,使其能够胜任远洋巡弋,护航的任务,同时在未来,现有的五百五十吨的巡洋舰,也将会承认这种作战任务,并作为护卫舰队的旗舰使用。
  而一百八十吨的巡逻舰,则是以往的一百五十吨的巡逻舰的升级版,巡逻舰在大唐王朝里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因为其具备一一定的战斗力,而且吃水浅,能够在沿海以及比较大的河流能都能作战,同时还足够廉价,被大量建造,并广泛应用于沿海各处巡逻、乃至内河巡逻。
  如今海军更是来了个升级版,准备继续大量建造这种巡逻舰,反正足够廉价,建造多几十艘也花不了几个钱!
  从上述新型战舰的战术定位,那么基本上也就是可以看得出来大唐海军未来三年到五年的战略,他们要打造一支远洋主力舰队,专门用来进行舰队决战,同时也将会打造一支数量庞大,分散在各个海域进行巡弋护航的护卫舰队。
  至于巡逻舰队,那就没什么必要说了,只是负责近海防务而已,平时也就是查查走私,盘查过往的商船,保护航道以及港口用的,出海和敌人的主力舰队作战不是他们的任务。
第0926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
  海军交上来的舰队扩张方案,李轩并没有第一时间就直接批准了,这么大的事,自然不是说决定就决定的,比如说海军说要建造这么多的战舰,所需的经费也是极其庞大的。
  光光是战列舰,巡洋舰,护卫舰,巡逻舰等海军作战船只的建造经费就是达到了三百多万,而且海军也是不知道只建造作战船只啊,还需要建造各类辅助舰啊,这些船只的数量也不少,而且有些辅助舰还特别贵。
  比如说海军方面专门为了海上通信而正在建造的快速交通舰,区区三百多吨的排水量,但是预计造价会超过十万两!
  这种快速交通舰将会采用创新式的船型,那就是皇家理工学院船政系的学生们,所设计出来的飞剪船,这种在顺风的状态下可以达到十四甚至更高航速的船只,大唐王朝以前还没有建造过,这第一次搞,各种成本自然是非常的高昂。
  但是海军却是依旧下了订单,这一方面,是海军方面的确需要快速船只来传递各种信息,而另外一方面,海军也是有着推动造船技术发展的考虑,新船型不造出来试用一二,怎么知道好不好用。
  所以目前正在建造的两艘快速交通舰,其实就是大唐海军用来试验飞剪船型的试验船。
  除了各种辅助船只,舰队扩张方案后面还有港口设施扩建,对各类新式技术进行投资研发。
  各种费用加起来,海军方面是提出了一共需要八百万两银子的经费!
  八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对于大唐王朝的财政收入而言,并不算高,对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而言也不算高,毕竟李轩为了开展国内移民,都是准备在五年内投入一千万两银子。
  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只看这八百万两银子!
  这船造出来了,总得需要军官和水兵们驾驶吧,而这些海军将士养起来,费用可是不低的,目前大唐海军的将士们的薪资,普遍来说要比陆军高一些,因为水手这种职业,比陆军那边更危险,同时也算是更加的辛苦,而且专业性要比陆军那边更高,薪资高于陆军,那是很正常的。
  而这些海军将士的数量多了后,单单是人员的薪资开支就不是一笔小数字,然后还有各种训练,作战费用啊。
  最后林林总总加起来,这个八百万极有可能就会直接翻倍,变成一千六百万两银子。
  再加上海军原有的军费,最后未来的三年到五年期间,海军每年的军费极有可能翻倍增加,从目前的一年两百多万两银子,变成五百多万。
  而目前大唐王朝各处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不可能说海军的军费说翻倍就翻倍了,李轩还需要慎重的考虑。
  所以李轩并没有第一时间批准,而是打回去让海军那边再继续修改,主要把未来三年以及五年所需要的海军总军费的数额给计算清楚。
  同时李轩也是开始频繁召见内阁各部,尤其是税部的官员,预估大唐王朝未来数年的财政收入以及支出。
  虽然还不知道为什么在十月份的时候,圣天子就开始关心明年乃至后续几年的财政预算情况,但是内阁的文官们,一个个都是正直嗅觉非常灵敏,他们立马就是发现了,圣天子可能有大动作,而且还是可能需要耗费大量财政的大动作。
  要不然的话,圣天子是不会专门为此过问财政情况,尤其是未来数年的财政情况。
  问题的关键就是,圣天子到底打算做什么?要花多少钱?
  如果数额不是太大的话,那么他们也不会说了,比如说准备翻修皇宫,扩张皇家别院之类,那是小事,几百万两银子应该足够了,内阁方面协调一二,那么也就把这钱给挤出来了,毕竟作为臣子的,自然是要圣天子考虑,现在住的皇家别院虽然够奢华,够庞大,但是和紫禁城相比,还是有些不够格。
  但是,如果圣天子打算搞什么劳民伤财的东西,比如说一下子就要重建皇宫,花费几千万两银子的话,那么他们就要劝一劝了,大唐王朝的财政还是比较紧张的,一下子掏出几千万修个皇宫,那样太不明智了。
  但是李轩却是没有说,目前李轩所构思的全球战略,知道的也就是海军和陆军的高层将领们,加起来也就十几个人,而李轩并不准备短时间内就进行大规模的宣扬。
  李轩不说,那些文臣们就更担心了,但是面对李轩交代下来的事,他们也是没胆子耽误,税部方面很快就是整理出来了宣平七年的财政预算。
  同时也是大概弄出来了宣平八年以及宣平九年的主要收支预算。
  按照税部方面的预估,在不包括景王政权所控制的湖北、四川、云南部分,陕西大部分地区。
  惠王所控制的辽东地区!
  目前也不包括游离在大唐统治之外的东北地区、藏区、疆区、鞑靼草原地区等地区。
  仅仅是以目前大唐王朝的实际控制区来计算,宣平七年的财政收入,预计能够突破六千万,达到六千五百万两银子左右,开支的大头是军费,大约是三千万两银子,行政支出大约是两千万两银子,还有一千万是投入到扶持工商、兴建水利、交通方面,另外有五百万两银子,按照惯例是作为应急经费。
  而宣平八年的话,收入会继续增加,有可能达到七千多万两,等到宣平九年,这个数字极有可能突破八千万。
  但是税部的人也是在报告上很明确的说,这个预估,只有宣平七年的预估是八九不离十,因为预估的时候,税部方面的预估,主要把新占领地区的农业税加上去,然后再把现有控制区的预定增加部分加了上去。
  但是到了宣平八年的话,这个数额的增加,主要就是来自农业复苏、工商业发展所提供的增加两。
  等到宣平九年的时候,其增加量基本上已经是集中在工商业的增长上。
  但是预估之所以是预估,那就是因为税部也知道后几年大唐的工商业到底发展的如何,农业复苏会不会和预估的一样快速。
  所以,他们也只能是给一个大概的数字,而且还不保证这个数字的准确性。
  而支出方面,则是军费、行政费用、各种补贴等等,也是随同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李轩仔细看过后,觉得以未来大唐王朝的财政情况,一年要给海军五百多万两银子军费,还是有些勉强,毕竟陆军那边一年就得两千多万了。
  尤其是海军的军费,和陆军不一样,陆军扩张的时候,打仗的时候是需要花很多钱,但是等到了和平时期,或者是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其实主要开支就是维持费用,可以剩下来一大截。
  但是海军那边,现在给了五百万两,以后别指望能够降低下来了,基本上要一直保持这个水准,才能够维持舰队规模。
  所以李轩了解过了未来三年的财政情况后,直接就是给海军方面做了批示,一年四百万,再多就没有了,然后你们海军根据这个数字进行舰队的扩张。
  海军方面倒也是没有矫情,诉苦了几番没有效果后,老老实实的递交了新的舰队扩充方案,而这一次,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数量没有减少,不过各种辅助舰的数量减少了不少,港口设施之类的计划也是减少了不少。
  随后李轩正式批准了海军第二轮递交的舰队扩充方案,由此拉开了大唐海军舰队扩张的序幕!
  当国内的海军展开了舰队扩张的时候,爪哇海巽他海峡东部,一支规模不算庞大的舰队正在停泊在海面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通过海峡,而是正在朝着海峡东部的陆地驶去。
  那里,是爪哇岛的西段:万丹!
  此地实际上和马六甲非常相似,因为都是扼守海峡的重要地点,所以这一次南下爪哇海,当格德斯和应子华仔细商议过后,觉得硬闯马六甲海峡还是太危险了,所以舰队改道巽他海峡!
  而这一条海峡,目前还没有被其他欧洲的殖民者所掌控,海峡两边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依旧处于当地土著的统治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东南亚各地的土著们,尤其是沿海港口地区的一些土著们,其实很久以前就已经是开始和西亚地区、印度地区的海商们进行接触,并且是受到了他们的众多影响,比如说宗教信仰。
  对于欧洲人,他们也不陌生!
  而对于华夏人,他们自然就更加不陌生了,华夏王朝的海商们,其实一直都是广泛活跃在南洋各地,虽然说来爪哇岛的并不多,但是却总是有的。
  舰队靠近了万丹的港口后,并没有受到当地土著们的排斥,反而是受到欢迎,而且还很愉快的进行了一番贸易,他们用香料换取了船队带来的部分货物。
  并且对应子华所提出的,大唐西洋公司希望在万丹建立一个商馆,留下若干人员驻守,存放货物,以便长期贸易的请求,很痛快的就答应了,让应子华大呼:南洋百姓真好客!
  反正华夏人也不是第一个来贸易的了,西亚国家的人,印度人,欧洲人都来过,只不过是希望在海边得到小小的一块地皮建立一个商馆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15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